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碳羟基磷灰石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目前关于碳羟基磷灰石(CHAP)吸附性能的研究,主要介绍了CHAP的类型、与羟基磷灰石(HAP)相比的结构变化和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影响因素和不同碳含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最后探讨了CHAP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2.
利用锂钙硼玻璃在磷酸盐溶液中的原位转化反应制备表面多孔且具有中空层状结构的羟基磷灰石(HA)微球,以溶菌酶为蛋白的药物模型,研究了中空层状结构的羟基磷灰石微球对溶菌酶的吸附及缓释特性,结果显示,中空微球对不同浓度的溶菌酶溶液,具有不同的吸附机理,当溶菌酶溶液的浓度低于0.8mg/mL时,溶菌酶的吸附主要发生在微球的外表面,符合Langmuir模型,释放速率较快,48h内基本释放完全;当溶菌酶溶液的浓度高于0.8mg/mL时,溶菌酶扩散进入微球内部及球壁的微孔中,使得吸附量显著增加,满足Henry吸附模型,溶菌酶的释放周期明显增加,可持续释放800h,微球对蛋白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3.
羟基磷灰石表面吸附性能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羟基磷灰石(HA)吸附能力受酸碱度、其它离子浓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对HA表面改性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HA表面电性结构,从而改善吸附性能.动力学上多因素作用影响HA吸附速度或改变具体的吸附行为.通过总结HA对无机物、金属及有机物的作用条件、反应过程及吸附机理发现: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普遍的理论模型来解释HA与其它材料发生吸附作用的过程,目前对HA表面吸附性能的研究还停留在具体零碎材料的相互作用上.在HA表面嫁接有用的作用基团或物质,通过改变HA表面部分结构以改善吸附性能成为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HA吸附性能研究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应用电导率法研究了TritonX-100/正戊醇/环己烷体系中各组分及条件对微乳液最大增溶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用量为3ml,助表面活性剂选正戊醇用量为1ml,环己烷为油相,温度为48℃,Ca(NO3)2溶液与(NH4)2HPO4溶液分别为0.24和0.14mol/L时,体系增溶水量最大,可得到较高产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并且用XRD和TEM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纳米HA的生物学效应,本文采用Ca(H2PO4)2·H2O均匀沉淀反应体系制备纳米HA.XRD与TEM分析结果表明干燥态HA粒子为低结晶度、(5~20nm)×60nm针状烧结态的粒子呈球状、粒径<100nm.生物学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形态的HA溶液对唾液蛋白均有吸附,吸附率达32.74%;对葡聚糖的吸附率高达到97.38%.人工釉质龋经纳米HA溶液矿化10天后硬度值提高一倍、已恢复到脱矿前的79%左右;扫描电镜观测表明矿化处理后的牙釉面表面有片状矿物盐沉积、釉面孔隙减小、釉质表面光滑,进一步表明纳米HA对人工龋有明显的再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7.
以氯化钙、磷酸氢二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工艺制备了介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并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对其进行物相、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然后着重研究了介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对刚果红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介孔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微观形貌为针棒状,比表面积为29.7376m2/g,平均孔径为41.558nm,孔体积为0.325196cm3/g。介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对刚果红染料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当溶液pH为7时,介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刚果红吸附效果最好,最大吸附量可达183.77mg/g。通过模型拟合可知介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朗格缪尔等温吸附模型,属于自发的吸热过程。因此,介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可以作为绿色生物吸附剂用于染料的吸附。 相似文献
8.
纳米羟基磷灰石对Ni^2+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硝酸钙和磷酸氢二铵为原料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用XRD、TEM 和BET表征样品的相组成、结晶形貌和比表面积.结果表明:制备的针状羟基磷灰石长轴约为31.9nm,短轴约为21.3nm,粒径均匀且表面活性高,具有较低结晶度,比表面积高达135m2/g.选用Ni2+作为吸附目标离子,通过Zeta电位、XRD和XPS分析n-HA吸附前后的表面电位、晶体物相和表面原子结合能的变化可知: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仅适用于Ni2+初始浓度低于0.1mol/L的范围;当Ni2+初始浓度高于0.1mol/L时,Ni2+取代Ca2+与表面的O成键,吸附过程包括离子交换、静电吸附和溶解沉淀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羟基磷灰石粉体进行表面修饰,使羟基磷灰石在聚合物介质中有较好的相容性和分散稳定性。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差热、激光粒度、Zeta电位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表面修饰前后的羟基磷灰石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KH-570硅烷偶联剂结合在羟基磷灰石表面,并未对其晶体产生明显影响;羟基磷灰石经修饰后在水溶液中的Zeta电位绝对值增加,分散稳定性提高,粒子团聚程度降低,纳米级颗粒尺寸从272.8nm减小到166nm,Cd2+吸附性能随增重率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涂层以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在生物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HA涂层的生物性能与其组织结构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微束等离子喷涂技术,在Ti-6Al-4V基体上制备HA扁平粒子及HA涂层。采用扫描电镜(SEM)分别对原始HA粉末、HA扁平粒子表面和HA涂层截面的形貌进行了观察。通过微拉曼光谱对扁平粒子和涂层截面微区的相结构进行分析,得到磷酸基团(PO_4~(3-))及羟基基团(OH~-)在所选定区域的信息,对900~1 000 cm~(-1)频率范围的内的微拉曼光谱进行分峰拟合,获得了微束等离子喷涂HA扁平粒子表面相分布情况以及HA涂层沿厚度方向相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单个HA扁平粒子以非晶相为主,而在涂层中,靠近基体部分的相组成以非晶相及分解相(β-TCP)为主,仅包含少量HA晶体相,随着离涂层与基体界面距离的增加,非晶相及分解相含量逐渐减少,HA相增多,在近涂层表面非晶相和分解相(β-TCP)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1.
12.
以CaCl2和Na2CO3为反应原料,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N)为模板剂, 在50℃采用化学沉淀反应, 干燥、煅烧后成功制备了具有微纳分级结构的CaCO3中空微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检测手段对所制备的样品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微纳分级结构CaCO3中空微球直径为4~6 μm, 壳壁由直径约60 nm的CaCO3颗粒组成, 壳层厚度约为200 nm, CaCO3中空微球晶相组成为方解石和球霰石的共混体。同时, 在反应温度为50℃、PVP添加量为0.4 g, SDSN浓度为0.1 mol/L的条件下, 所制备的微纳分级结构CaCO3中空微球分散性好, 且形貌比较完整。 相似文献
13.
P. R. Van Tassel 《Materialwissenschaft und Werkstofftechnik》2003,34(12):1129-1132
We present rationale for and a derivation of a statistical mechanical model of protein adsorption. Proteins are modeled as rigid geometric objects adsorbing initially in a reversible manner and subsequently undergoing an irreversible change in shape to a permanently adsorbed state. Both adsorption and shape change occur subject to energetic interactions with previously adsorbed proteins. We evaluate the model quantitatively for proteins with disk‐shaped projections within the scaled particle theory and compare the predictions to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taken via optical waveguide lightmode spectroscopy.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AFM(原子力显微镜)和QCM-D(带损耗测量的石英晶体微天平)等技术研究了聚乳酸、聚碳酸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种合成高分子材料经旋转成膜后的表面形貌、亲疏水性、水合过程及蛋白吸附行为。结果发现,薄膜的疏水性越强,蛋白吸附量越多,蛋白层的粘弹性越小;且吸附在材料表面的蛋白分为可逆吸附和不可逆吸附两部分,可逆部分可被PBS(磷酸盐缓冲溶液)洗脱,而不可逆吸附蛋白由于在疏水力作用下构象发生变化,变得致密无法脱附,粘弹性比发生可逆吸附的蛋白更小。用Langmuir吸附速率方程可较好地拟合薄膜的蛋白吸附动力学曲线,发现薄膜疏水性越强,白蛋白吸附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实现裸眼3D显示效果的承印基材是微透镜阵列光学膜,本文旨在研究制造微透镜阵列光学膜的方法及在制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卷对卷的UV-LED光固化微纳米压印工艺,通过定制化的微纳米压印模具,规模化制造正六角形孔径、蜂窝排布的微透镜阵列光学膜。结果 文中所用的PET膜表面粗糙度均方差约为0.083 μm,可见光波段的透光率为90%~93%,具有良好的表面平整度和较高的透光率,有利于微透镜阵列的成型制造和光学膜优良光学性能的呈现;UV-LED紫外压印光刻胶具有较低的黏度(250 Pa.s,25 ℃)、良好的界面性能(接触角为93°)和较小的固化体积收缩率(3.5%),有利于光刻胶对模具凹槽的填充及微透镜阵列的成型和脱模。对于微纳米压印制造过程,要选择合适的压印力,既要确保光刻胶能够充分地填充模具凹槽,又要避免微透镜阵列的结构受挤压变形而导致损坏模具。当压印速度控制在5~7 m/min时,微透镜阵列的复型精度较高且成型质量较为稳定,不会出现气泡缺陷和拉断缺陷。结论 卷对卷的UV-LED光固化微纳米压印工艺是一种制造微透镜阵列光学膜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