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夏涛  黄俊  徐太秀 《电讯技术》2023,63(8):1228-1236
针对目前的图像篡改数据集中缺少同时包含多种篡改操作的单张图像的问题,构建了包含多种图像篡改手段的综合数据集(MTO Dataset),每张图片包含复制移动、拼接和移除中的2种或3种篡改操作。针对多篡改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CenterNet的图像多篡改检测模型,将RGB图像和经过隐写分析得到的噪声特征图作为特征提取网络的输入,在特征提取网络ResNet-50的每一层卷积前加入门控通道注意力转换单元以促进特征通道间关系。为得到更具辨别性的特征,通过改进后的注意力机制自适应学习并调节特征权重,最后使用改进的损失函数优化边框预测的准确度。实验结果证明,与当前先进模型DETR、EfficientDet和VarifocalNet相比,该模型的F1分数提升0.4%~7.4%,检测速率提高1.32~3.06倍。  相似文献   

2.
拼接和复制-粘贴是最常见的两种图像篡改手段,伪造区域的定位是图像取证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双流卷积注意力网络,以检测出可疑图像的伪造区域。双流卷积注意力网络分别考虑不同通道间像素的重要性和同一通道不同位置像素的重要性可以学习更丰富的特征,以提高检测准确度。第一支流为RGB流,从RGB图片中提取边缘异常、颜色反差等特征;另一支流为噪声流,捕捉真实区域和伪造区域之间的不一致噪声信息。双流网络提取到的特征信息在双线性池化层进行特征融合,在softmax层输出篡改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公共数据集上表现优于现有方法,并且对JPEG压缩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同幅图像的区域复制-粘贴篡改,提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对待检测图像先用离散小波变换进行预处理,然后用截尾奇异值方法选取图像特征,对选取图像特征选择欧氏距离作为图像特征的相似性度量,并配合契比雪夫距离进行篡改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检测复制粘贴篡改,并对复制区域旋转操作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图像拼接检测网络模型存在边缘信息关注度不够、像素级精准定位效果不够好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入残差注意力机制的DeepLabV3+图像拼接篡改取证方法,该方法利用编-解码结构实现像素级图像的拼接篡改定位。在编码阶段,将高效注意力模块融入ResNet101的残差模块中,通过残差模块的堆叠以减小不重要的特征比重,凸显拼接篡改痕迹;其次,利用带有空洞卷积的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进行多尺度特征提取,将得到的特征图进行拼接后通过空间和通道注意力机制进行语义信息建模。在解码阶段,通过融合多尺度的浅层和深层图像特征提升图像的拼接伪造区域的定位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在CASIA 1.0、COLUMBIA和CARVALHO数据集上的拼接篡改定位精度分别达到了0.761、0.742和0.745,所提方法的图像拼接伪造区域定位性能优于一些现有的方法,同时该方法对JPEG压缩也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图像拼接是最常用的图像篡改操作之一,针对篡改图像噪声水平不一致性的现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噪声水平分析的图像拼接检测方法。首先,将检测图像分割成大小相同的非重叠图像块,然后,利用一种非参数估计算法来估计每个图像块的噪声值,并且采取聚类法对图像块的噪声值进行聚类,聚类结果分为可疑部分和非可疑部分两大类。最后,通过一个由粗到细的两阶段策略对篡改区域进行定位。哥伦比亚未压缩图像拼接检测评估图像库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准确地估计图像块的噪声和定位出拼接区域,性能优于现有方法。  相似文献   

6.
《现代电子技术》2016,(7):83-88
现存的大部分篡改检测方法对篡改区域的几何变化检测比较敏感,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利用特征图像块精细化自动检测篡改区域的数字图像取证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反射、旋转、缩放区域和JPEG压缩定位。首先将重复区域的像素映射到对数极坐标上。然后沿轴,利用反射和旋转产生一维不变描述符。此外,运用每个单独块中提取的特征向量来减少每个阶段的计算时间。最后利用一个精细化阶段复制几何变换后的重复区域。实验对尺寸为24×24和32×32的块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情况下获得的定位结果可知,导致较高的真阳性率的测试同时也会导致较低的假阳性。此外,对篡改和未篡改的图像分别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算法相比,该算法对几何变换后的图像具有较高的篡改定位准确率和较低的错误匹配率。  相似文献   

7.
李昊东  庄培裕  李斌 《信号处理》2021,37(12):2278-2301
日益进步的图像处理技术让数字图像编辑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利用触手可及的图像处理软件,人们可以方便地改动图像内容,而篡改后的图像往往十分逼真,以至于肉眼难以辨认。这些篡改图像已对个人隐私、社会秩序、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检测及定位图像中的篡改区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并已成为多媒体信息安全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篡改定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取得的性能已显著超越了传统的篡改取证方法。本文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篡改定位方法进行了梳理。介绍了图像篡改定位中常用的数据集及评价标准,以在篡改定位中应用的不同网络架构为依据分析了现有方法的技术特点和定位性能,并讨论了图像篡改定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深度学习图像篡改检测模型难以利用网络浅层的篡改痕迹特征,导致检测效果差、定位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环形残差U-Net(Ringed Residual U-Net, RRU-Net)的图像篡改检测算法。首先利用分级监督策略设计篡改融合定位模块,将模型分层输出,使深、浅层特征信息充分融合,提高模型对浅层的纹理、边缘信息的敏感性。其次在二元交叉熵基础上对损失函数进行改进,用不同层的损失来衡量总损失。最后在模型中运用组归一化,加快模型收敛速度,同时避免过拟合。在CSAIA和Columbia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与RRU-Net相比,F1值分别提高了0.08和0.072,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且能有效定位篡改区域。  相似文献   

9.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篡改检测算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可以实现不依赖于单一图像属性的图像篡改检测,弥补传统图像篡改检测方法依赖单一图像属性、适用度不高的缺陷。利用深层多神经元的单一网络结构的图像篡改检测算法虽然可以学习更高级的语义信息,但检测定位篡改区域效果并不理想。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级联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篡改检测算法,在卷积神经网络所展示出来的普遍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其深层次的特性,利用浅层稀神经元的级联网络结构弥补以往深层多神经元的单一网络结构在图像篡改检测中的缺陷。该文提出的检测算法由级联卷积神经网络和自适应筛选后处理两部分组成,级联卷积神经网络实现分级式的篡改区域定位,自适应筛选后处理对级联卷积神经网络的检测结果进行优化。通过实验对比,该文算法展示了较好的检测效果,且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主流篡改数据集单幅图像仅包含一类篡改操作,且对真实图像定位存在"伪影"问题,构建面向真实场景的多篡改数据集(MM Dataset),每幅篡改图像包含拼接和移除2种篡改操作.针对多篡改检测与定位任务,提出端到端的高分辨率扩张卷积注意力网络(HRDA-Net),利用自顶向下扩张卷积注意力(TDDCA)模块融合图像RGB...  相似文献   

11.
针对自然图像与高度仿真的计算机生成图像的合成图像篡改检测问题,提出在YCbCr颜色空间基于差分直方图和中心对称局部二进制模式提取图像块颜色和纹理特征的方法,通过训练后验概率支持向量机模型对待测图像块进行识别.在不重叠分块情况下先大致判断篡改区域,然后在该区域内逐像素分块判别,最终实现篡改区域精确定位.实验结果表明,对128 dpi×128 dpi图像块的识别率达到94.75%,高于现有方法;对合成图像篡改区域能够实现精确定位,且对旋转、缩放操作表现出较好的顽健性.  相似文献   

12.
白珊山  倪蓉蓉  赵耀 《信号处理》2020,36(9):1415-1421
针对现有数字视频目标移除取证算法的伪造帧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通道卷积神经网络的视频目标移除取证算法。该算法利用双通道结构,分别提取视频绝对帧差图像的RGB特征和噪声特征,并利用双线性池化对二者进行特征融合,而后通过分类层输出视频帧的分类结果,从而有效地识别经过篡改的视频帧。其中,RGB通道能够发现绝对帧差图像中不自然的篡改边界和对比度,噪声通道能够发现原始区域和篡改区域之间噪声的不一致性。此外,算法在网络前端增加了预处理层来放大篡改视频帧的伪造痕迹。实验结果显示,所提算法有效地提高了伪造视频帧的识别准确率,且相对于传统的单通道网络结构,双通道特征融合的方式取得了更好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3.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identification of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of video content and the location of video tampering area,a deep learning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video noise flow was proposed.Firstly,based on SRM (spatial rich model) and C3D (3D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a feature extractor,a frame discriminator and a RPN (region proposal network) based spatial locator were constructed.Secondly,the feature extractor was combined with the frame discriminator and the spatial locator respectively,and then two neural networks were built.Finally,two kinds of deep learning models were trained by the enhanced data,which were used to locate the tampered area in temporal domain and spatial domain respectively.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racy of temporal-domain location is increased to 98.5%,and the average intersection over union of spatial localization and tamper area labeling is 49%,which can effectively locate the tamper area in temporal domain and spatial domain.  相似文献   

14.
韩萍  孙丹丹 《信号处理》2019,35(6):972-978
给出了一种特征选择与深度学习相结合的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PolSAR)图像有监督分类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极化SAR图像数据以及目标分解获取原始特征参数集,然后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方法对特征参数集进行重要性评估,并根据特征重要性排名选择最优极化特征。以最优极,化特征为输入,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学习多层特征信息,再利用训练好的网络模型对极化SAR图像进行分类。利用美国AIRSAR机载系统采集的实测数据进行实验,并同已有经典有监督分类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选取有效的极化特征,最终得到较为准确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吴鹏  林国强  郭玉荣  赵振兵 《信号处理》2019,35(10):1747-1752
通道剪枝是深度模型压缩的主要方法之一。针对密集连接卷积神经网络中,每一层都接收其前部所有卷积层的输出特征图作为输入,但并非每个后部层都需要所有先前层的特征,网络中存在很大冗余的缺点。本文提出一种自学习剪枝密集连接网络中冗余通道的方法,得到稀疏密集连接卷积神经网络。首先,提出了一种衡量每个卷积层中每个输入特征图对输出特征图贡献度大小的方法,贡献度小的输入特征图即为冗余特征图;其次,介绍了通过自学习,网络分阶段剪枝冗余通道的训练过程,得到了稀疏密集连接卷积神经网络,该网络剪枝了密集连接网络中的冗余通道,减少了网络参数,降低了存储和计算量;最后,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在图像分类数据集CIFAR-10/100上进行了实验,在不牺牲准确率的前提下减小了模型冗余。   相似文献   

16.
以卷积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深度学习算法高度依赖于模型的非线性和调试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黑箱属性,严重限制了其在安全敏感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为此,该文提出一种由粗到细的类激活映射算法(CF-CAM),用于对深度神经网络的决策行为进行诊断。该算法重新建立了特征图和模型决策之间的关系,利用对比层级相关性传播理论获取特征图中每个位置对网络决策的贡献生成空间级的相关性掩码,找到影响模型决策的重要性区域,再与经过模糊化操作的输入图像进行线性加权重新输入到网络中得到特征图的目标分数,从空间域和通道域实现对深度神经网络进行由粗到细的解释。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方法该文提出的CF-CAM在忠实度和定位性能上具有显著提升。此外,该文将CF-CAM作为一种数据增强策略应用于鸟类细粒度分类任务,对困难样本进行学习,可以有效提高网络识别的准确率,进一步验证了CF-CAM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Very recently, with the widespread research of deep learning, its achievements are increasingly evident in image inpainting tasks. However, many existing methods fail to effectively reconstruct vivid contents and refine structures. In order to solve this issue, in this paper, a novel two-stage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based on the fusion of edge structures and color aware maps is proposed. In the first-stage network, edges with missing regions are employed to train an edge structure generator. Meanwhile, the input image with missing regions is transformed into a global color feature map after the content aware fill algorithm and a large kernel size Gaussian filtering. In the second-stage network, the image fused from the edge map and the color map is used as a label to guide the network to reconstruct the refined imag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xperiments conducted on multiple public datase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has superior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8.
19.
潘绍明 《激光杂志》2021,42(2):110-114
针对高光谱图像(HSI)波段之间的冗余性给高光谱图像分类结果产生的不利影响,研究基于多融合多尺度特征的高光谱图像分类方法。将采用于主成分分析降维处理的HSI数据作为多尺度特征多融合残差网络输入,利用多尺度特征多融合残差块提取HSI中的光谱特征和空间特征,并组成若干组光谱-空间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展开分类处理,获取各光谱-空间特征的概率输出结果和权重,建立多特征加权概率融合模型,利用最大后验概率获取高光谱图像分类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光谱-空间多尺度特征融合残差块数量为2+2模式、空间输入尺寸大小为9×9,可获取最佳多尺度特征融合残差网络;所提方法抗噪能力较好,可较好体现地物细节信息;且具备较高的高光谱图像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