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不同pH值条件下制备了纳米钛酸锶钡(BST)粉体。在pH值为4和2.4条件下合成的BST粉体都是单相并结晶良好。透射电镜结果显示, BST纳米粉体颗粒尺寸大约为100 nm, 当pH值为4时BST纳米颗粒开始通过相互连接形成纳米网状结构。经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研究发现, 在pH值为4条件下制备的纳米BST粉体表现出更高的光催化活性。这可能是因为在pH值为4时纳米网状结构的BST形成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迁移率, 从而提高了纳米BST在有机物降解过程中光催化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不添加任何表面活性剂及模板剂的情况下用熔盐法制备出纳米氧化铜颗粒,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制备的纳米氧化铜呈现多面体结构,且氧化铜晶粒大小可通过控制合成过程的煅烧温度来控制,煅烧温度越高则晶粒越大。在H2O2作用下进行了纳米多面体结构氧化铜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商用纳米氧化铜相比,该实验制备的纳米氧化铜尽管具有更低的比表面积,但是其催化性能得到显著的提升。这可能是因为纳米多面体氧化铜的高结晶度及特定指数晶面的暴露所构成的协同作用大幅度提高了其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Glycothermal法制备了尺寸分布窄的准球形钛酸锶钡纳米晶. 利用XRD、拉曼光谱以及TEM对合成纳米晶结构及形貌进行了测定与表征, 研究了Glycothermal法制备BST纳米晶过程中醇-水比、温度和液相中Ba/Sr比等因素对产物组成、晶体结构、晶粒尺寸与结晶性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利用Glycothermal法, 可在无矿化剂的条件下制备出单分散性好的BST纳米晶.  相似文献   

4.
采用改进的化学修饰的溶胶-凝胶工艺,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薄膜开裂抑制剂, 以乙酰丙酮为化学修饰剂, 利用乙酰丙酮可以与金属盐形成的配位螯合物的特性, 制备了具有紫外光感光特性的钛酸锶钡(Ba0.8Sr0.2TiO3)前驱溶胶及其凝胶薄膜; 结合直接感光法, 首先制备图形化凝胶薄膜, 再通过后续热处理, 在Pt/TiO2/SiO2/Si衬底上最终得到了具有钙钛矿结构的钛酸锶钡图形化薄膜, 其图形厚度约为793nm, 相对介电常数约为600, 介电损耗约为0.03.  相似文献   

5.
纳米级的钛酸锶钡(BST)陶瓷材料在电子、微波器件、存储元件等现代科技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是一类成分和性能可调节的新型无机功能材料.在介绍BST的传统制备方法基础上,主要介绍了近几年国外制备BST纳米粉体采用的几种新型高效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国外纳米BST材料的结构、形貌表征、性能检测和应用现状,指出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采用固相法合成BaxSr1-xTiO3(x=0,0.98,0.95,0.90)单组分和多组分陶瓷,阻抗分析仪测量钛酸锶钡陶瓷25~130℃的介电温谱,对两者的介电特性进行了比较和研究。单组分样品在相变处介电常数出现峰值,而通过热扩散形成的梯度铁电陶瓷能拓宽相变区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获得较高的介电常数.使用EPMA电子探针表征梯度材料中元素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7.
肖顺华  王任衡  宝音 《功能材料》2012,43(3):338-341,345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钛酸锶钡薄膜(Ba0.7Sr0.3TiO3,BST)/硅纳米孔柱阵列(Si-NPA)复合薄膜,扫描电镜显示BST均匀地覆盖在Si-NPA衬底的柱状表面,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BST在600℃及以上退火温度下可形成钙钛矿相结构。剩余极化强度(Pr)和矫顽场(Ec)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800℃退火温度下分别对应于4.57μC/cm2和7.61kV/mm。机理研究表明,肖特基发射和空间电荷限制电流两种机理共同作用于该薄膜材料的漏电流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8.
以天然气为碳源,氢气为载气,通过无催化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合成不同粒径的球形炭。研究了沉积温度、压力和气体比例对化学气相沉积球形炭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实验结果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纳米球形炭(50~100 nm)的优化工艺为沉积温度1150℃、沉积压力5kPa和天然气/氢气(气体流量比)1∶4。本研究对球形炭的气相沉积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沉积温度对球形炭的尺寸和微结构影响较小,沉积压力对炭核的碰撞几率影响较大。另外,氢在炭形核过程中起来很重要的作用,氢的存在有效的较少了炭核的碰撞几率。  相似文献   

9.
钛酸锶钡纳米粒子的低温煅烧法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氢氧化钡、氢氧化锶和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低温煅烧(300~500℃)法合成了钛酸锶钡(BST)纳米粒子.用XRD、SEM、TEM和IR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用TG-DTA对前驱物的热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得钛酸锶钡纳米粒子大小分布均匀,粒径约为13~20nm,粒子形状近似为球形,晶相结构为立方相.该粉体为完全互溶体的固溶体,随Sr含量的增加,晶胞参数a和晶胞体积V减小,a随组成呈线性关系,符合Vegard定律.  相似文献   

10.
11.
钛酸锶钡(BST)薄膜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钛酸锶钡(BST)薄膜是一种重要的铁电薄膜,应用广泛,是高新技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简要介绍了BST薄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对此薄膜的基片、电极、晶界、界面、热处理、膜厚及组成、结构、性能等方面作了重点讨论,提出了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卓长平  张雄 《材料导报》2004,18(Z2):143-146,149
以相对分析纯试剂杂质含量较高、价格较低的工业级产品为原料,利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六角晶系M型钡铁氧体,采用XRD、原子力显微镜对其晶型、粒径分布及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并与分析纯试剂制备的纳米钡铁氧体进行了对比,利用网络分析仪在1~6GHz范围对铁氧体的微波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制得粉体为纯净的M型钡铁氧体,其粒度在60nm左右,所含杂质对工艺没有影响,可以用该原料代替分析纯试剂进行制备,并且实验所制备的纳米M型钡铁氧体具有较大的介电损耗和磁损耗,在磁导率虚部随频率变化曲线上出现了一个由自然共振引起的共振吸收峰.  相似文献   

13.
针状纳米CuO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水热反应条件对纳米CuO结构和形貌的影响.采用XRD、FTIR、TEM等测试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用热分析法考察了不同粒径纳米CuO对高氯酸铵(AP)分解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反应物浓度可以控制针状CuO直径在8~15nm,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可以得到CuO和Cu2O两种产物.不同粒径的纳米CuO均能强烈催化AP的分解,其中8nm的针状纳米CuO催化活性最强,可使AP高温分解峰降低93.64℃,分解放热量由590.12J/g增至1390J/g.  相似文献   

14.
采用熔融盐合成技术,以生物质葡萄糖和富氮三聚氰胺为前驱体,成功制备得到具有发达孔隙结构(BET表面积:1355 m~2/g)和极高氮掺杂量(20.73wt%)的氮掺杂多孔炭材料。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多孔炭材料中的氮原子主要以吡咯及吡啶构型存在,这两种形态的氮原子有利于硫化氢的吸附及催化氧化。在常温、常压下,所制备氮掺杂多孔炭对硫化氢非金属催化转化为单质硫的脱除硫容高达1.10 g/g。该合成方法简便易行,有望实现氮掺杂多孔炭材料的批量和廉价制备,合成的氮掺杂多孔炭在污染物控制领域应用潜能巨大。  相似文献   

15.
溶胶-沉淀法制备钛酸锶钡粉末及其水热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溶胶一沉淀法制备出完全钙钛矿结构的Ba0.71Sr0.29TiO3(BST)粉末,粉末的颗粒尺寸约为300nm。但得到的BST粉末不稳定,在乙酸中容易兮解。通过TG-DTA和XRD分析,直接沉淀得到的粉末颗粒失重大,而且由于颗粒所吸附的有机物阻碍了Ba^2 和Sr^2 的扩散,造成了直接沉淀的BST颗粒内部的组分不均匀和结晶不完全。通过对直接沉淀的BST粉末进行150-200℃的水热后处理,其结晶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实验表明,水热处理具有与烧结相似的效果,但BST粉末的分散性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乙二醇凝胶法制备了M-型钡铁氧体复合氧化物纳米材料,并将其与传统的微波吸收剂铁粉结合起来,制成双层复合的吸波涂层,进行测试,得到性能良好的微波吸收材料.在总结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吸波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徐惠  黄剑  陈泳 《功能材料》2011,42(3):388-390,394
以硝酸铜为铜源,采用尿素矿化剂,通过水热法制得纳米氧化铜前驱体,高温煅烧后得到长21μm,直径200nm的氧化铜多孔纳米捧,所得产品尺寸均一,微孔分布均匀,排列整齐.通过IR、XRD、SEM以及T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所制备的纳米氧化铜多孔棒无需任何制样处理对氯酸钾和过氧化氢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当n(...  相似文献   

18.
钛酸锶钡(BST)薄膜的介电性能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钛酸锶钡(BST)薄膜是一种重要的铁电薄膜,应用广泛,是高新技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简要介绍BST薄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重点讨论BST薄膜的极化、电压非线性、漏电流的机理、表征及影响因素,并综述了铁电薄膜的疲劳机制和消除疲劳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郭月明 《材料导报》2006,20(Z2):155-157
液相法是制备性能良好的钛酸锶钡粉体的有效方法.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液相法合成钛酸锶钡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重点介绍了几种基本的液相合成法: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喷雾热解法和燃烧合成法,比较了其优缺点,对基本液相法的新进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20.
采用无水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钛酸锶钡光学薄膜,系统研究了预处理和退火温度对钛酸锶钡薄膜的相结构、微观形貌和光性能的影响,优化了薄膜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膜的结构和形貌直接影响其光学性能。通过150℃预处理和850℃退火获得了晶化程度良好、表面形貌平整致密的钛酸锶钡薄膜。该膜在350-1000nm的最大光透过率为80.72%,在600-1000nm的折射率稳定在-1.93左右,消光系数最小,最小值为4x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