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副干酪乳杆菌L9对牛乳β-乳球蛋白(BLG)过敏小鼠淋巴细胞Th1/Th2平衡的影响,探讨L9缓解机体过敏反应的机制。方法 :构建BLG过敏小鼠模型,通过ELISA方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L9对过敏小鼠原代淋巴细胞和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s)细胞因子分泌及调节性T细胞(Foxp3+Treg)数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的活/热致死L9均可显著提高过敏小鼠淋巴细胞上清中IFN-γ水平,显著降低IL-4含量,减少BLG特异性抗体的产生(P0.05);显著促进BM-DCs细胞上清中调节性细胞因子IL-10、TGF-β的分泌(P0.05),提高过敏小鼠CD4+T淋巴细胞中Foxp3+Treg细胞比例,并且活菌与热致死菌的调节效果相似。结论 :L9能够调节过敏小鼠淋巴细胞的Thl/Th2失衡,这可能与树突状细胞和Foxp3+Treg介导的免疫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李艾黎  孟祥晨  徐渐  邵红  马冬雪 《食品科学》2012,33(15):279-282
目的:观察嗜酸乳杆菌对牛乳β-乳球蛋白(BLG)致敏小鼠Th1/Th2细胞平衡及血清抗体水平的影响,以研究其缓解过敏反应的作用。方法:用牛乳BLG和弗氏佐剂的混合液腹腔注射诱发BALB/c小鼠致敏,建立动物过敏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过敏组与不同剂量的嗜酸乳杆菌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总IgE、BLG特异性IgE和总IgG含量。体外分离培养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h1型细胞因子(IL-12、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的水平。结果:中、高剂量嗜酸乳杆菌组小鼠的IFN-γ/IL-4比值(代表Th1/Th2细胞平衡)显著高于过敏组(P<0.05);而其血清中的总IgE、BLG特异性IgE和总IgG水平显著低于过敏组(P<0.05),与空白组相比无差异性(P>0.05)。结论:嗜酸乳杆菌干预可改善小鼠的BLG过敏症状,其作用可能与促进Th1占优势的Th1/Th2细胞平衡,阻断IgE及IgG分泌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益生菌缓解食物过敏的作用机制,本实验以牛乳β-乳球蛋白(BLG)为过敏原构建小鼠食物过敏模型,灌服长双歧杆菌BBMN68(BBMN68),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及细胞培养上清中抗体和细胞因子含量,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体内树突状细胞(DCs)亚型及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BBMN68调节了BLG小鼠体内的Th1/Th2细胞失衡,缓解了过敏反应。与过敏组小鼠相比,BBMN68显著提高了派氏淋巴结DCs中CD103表达(p0.05),并降低了CD86和MHC-II表达(p0.05);提高了派氏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量,分别增加41.91%、71.16%和61.25%。分离BBMN68组小鼠派氏淋巴结的DCs与BLG过敏小鼠的CD4+T细胞共培养,发现Foxp3+Treg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调节性细胞因子TGF-β和IL-10分泌显著增多(p0.05)。以上结果说明BBMN68缓解小鼠牛乳β-乳球蛋白过敏的机制与其调节DCs功能,促进其介导的免疫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观察β-乳球蛋白(β-Lg)过敏小鼠模型中miRNA的异常表达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分泌的相关性,同时研究嗜酸乳杆菌的干预作用,探究益生菌缓解牛乳过敏的分子机制。BALB/c小鼠随机被分为正常对照组,β-Lg过敏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嗜酸乳杆菌干预组,以ELISA法检测过敏小鼠血清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RT-PCR法检测过敏小鼠脾脏组织CD4+T细胞中与炎症相关的miRNA基因表达,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嗜酸乳杆菌干预过敏模型对miRNA表达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过敏组小鼠血清IgE,ILI7,IL-6,TNF-α及IL-21水平显著增高(P0.05);其脾脏组织CD4+T细胞中miR-155,miR-21,miR-9和miR-146a mRNA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与Th17细胞的RORγt及IL-17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嗜酸乳杆菌干预可显著下调过敏小鼠Th17细胞亢进,以及上述miRNA基因的异常表达(P0.05),具有剂量依赖性。以上结果显示,miRNA在β-Lg过敏中发挥重要作用,嗜酸乳杆菌缓解过敏的作用可能与其调节miRNA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比较嗜酸乳杆菌预防和治疗β-乳球蛋白过敏的作用和效果,为抗过敏性能益生菌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β-乳球蛋白过敏组、嗜酸乳杆菌预防组和嗜酸乳杆菌治疗组。建模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gE及Thl/Th2型细胞因子(IL-12、IFN-γ、IL-4)的含量;RT-PCR法检测脾脏中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量。结果:嗜酸乳杆菌干预可有效缓解β-乳球蛋白过敏,与过敏组小鼠比较,其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水平明显降低(P0.05),IFN-γ、IL-12含量及T-bet 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IL-4含量及GATA-3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特别是嗜酸乳杆菌预防组的抗过敏效果优于治疗组,且预防组调节IFN-γ/IL-4比值(代表Thl/Th2细胞平衡)的能力显著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嗜酸乳杆菌预防β-乳球蛋白过敏的效果优于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过敏原表位是过敏原直接参与免疫反应的物质基础, 也是导致过敏反应的“元凶”。牛乳β-乳球蛋白是lipocalin家族的代表和常用模式蛋白, 它的表位信息比较完整, 拥有7个人血清IgE和6个IgG的线性表位、3个IgE结合的构象性表位以及7个T细胞表位。另外, 它的动物源血清IgE、IgG和T细胞表位也在不断被发现。牛乳β-乳球蛋白的表位信息为基于表位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它们的应用主要涉及到预测食物过敏原的致敏性, 食物过敏的交叉反应, 食物过敏的诊断, 食物过敏的免疫治疗以及食物过敏原的检测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加工对牛乳过敏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冠华  陈红兵 《食品科学》2006,27(11):598-601
简单介绍了牛乳中主要过敏原成分β-乳球蛋白、酪蛋白、α-乳白蛋白的生化性质及其过敏原表位.详细陈述了加热、加压、酶解、糖基化、发酵等加工方法对牛乳过敏原的影响,对开发无过敏或低过敏的乳制品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定位牛乳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B细胞表位,分析不同类型表位之间的氨基酸组成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某些线性表位是构象性表位的组成部分,IgE与IgG表位存在共同区域。本研究得到的表位是牛乳过敏诊断和预后的候选生物标志物,也可用于指导于低致敏性乳制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牛乳β-乳球蛋白过敏原线性表位串联体的分子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牛乳β-乳球蛋白中与人血清IgE结合的7个B细胞表位(B1、B2、B3、B4、B5、B6和B7)和1个T细胞表位(T)为研究对象,旨在使设计出的牛乳β-乳球蛋白多表位串联体分子中各表位能够保留独立的抗原性。按照表位串联体设计原则,B细胞表位之间的连接序列为甘氨酸(G),T细胞与B细胞表位之间的连接序列为两个赖氨酸(KK)。通过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借助DNAStar软件和SOMPA网络服务器,对这8个表位连接顺序进行优化组合后,设计出的串联体分子组合结构为:T-K-K-B1-G-B6-G-B5-G-B3-G-B7-G-B2-G-B4,其氨基酸序列是:KIPAVFKIDALNENKVLVLDTKKLIVTQTMKGEVDDEALEKFDKALKALPGKTKIPAVFKIDAGKPTPEGDLEILLQKGKALPMHIRLSFNGLLDAQSAPLRVYVEELKPGAQKKIIAEKTKI。经过预测,该串联体中各表位均呈现出了抗原性,且没有新的表位产生。研究结果表明,分子设计正确,研究方法值得同类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10.
牛奶过敏原表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欣  陈红兵 《食品科学》2006,27(11):592-598
详细地综述了牛乳酪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牛血清白蛋白的过敏原B细胞表位以及T细胞表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牛乳过敏原之间构象性表位的相似形以及线性表位序列位置的特异性,同时也简述了牛乳过敏原表位定位的方法及表位定位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食物过敏已成为全球性的食品安全问题,欧美等发达国家均要求对食品中的过敏原成分进行标识,其中就包括作为八大过敏性食物之一的牛乳及其乳制品。β-乳球蛋白是牛乳中的主要过敏原,约占乳清蛋白的50%,牛乳总蛋白的10%,并且约有82%的牛乳过敏患者对β-乳球蛋白过敏,因此其可以作为检测食品中是否含牛乳蛋白的一个有效的标志物。建立灵敏、可靠的β-乳球蛋白检测方法,对牛乳过敏原标识及保障牛乳过敏人群的安全消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牛乳β-乳球蛋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层析法、电化学免疫法、蛋白微阵列法、等离子体共振法等色谱学和免疫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作出展望,以期促进牛乳β-乳球蛋白等过敏原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2.
了解服用益生菌小鼠肠道黏膜和组织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对阐明其对小鼠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实验将60 只小鼠随机分成4 组:日食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瑞士乳杆菌灌喂组和大肠杆菌对照组,连续灌喂15d,采集小鼠小肠利用ELISA 法测得各组小鼠肠道黏膜和肠道组织中细胞因子的含量,并作分析。研究结果证实,与对照组相比,瑞士乳杆菌灌胃组小鼠肠黏膜和组织中4 种细胞因子明显升高,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白介素-2IL-2 在3d 前达到最大值、白介素-4(IL-4)在5d 达到最高点、白介素-6(IL-6)在5d 达到顶峰、干扰素- γ(IFN- γ)在3d 前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相比,瑞士乳杆菌灌胃组小鼠Th1 型和Th2 型T 细胞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肠道免疫功能未出现异常,而大肠杆菌灌胃组Th1 型和Th2 型T 细胞平衡被打乱,免疫功能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丁酸钠对β-乳球蛋白(β-Lg)致敏淋巴细胞的体外调节作用。方法:通过腹腔注射β-Lg,建立BALB/c小鼠牛乳过敏模型。造模成功后,分离致敏小鼠脾淋巴细胞与不同浓度的丁酸钠体外共同孵育,采用MTT法检测丁酸钠对致敏淋巴细胞生长的影响,ELISA法检测淋巴细胞上清液中总IgE和细胞因子(IFN-γ、IL-4、TNF-β、IL-6、IL-17、TGF-β)的含量,RT-PCR法检测淋巴细胞中G蛋白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 :与过敏组比较,不同浓度丁酸钠均可有效抑制β-Lg过敏淋巴细胞的异常增殖,并显著下调致敏细胞分泌总IgE。同时,高浓度的丁酸钠对炎性细胞因子TNF-β、IL-17和IL-6有显著抑制作用,并显著促进TGF-β分泌(P0.05)。丁酸钠还显著上调过敏淋巴细胞GPR41和GPR43受体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丁酸钠通过结合G蛋白受体抑制致敏淋巴细胞的增殖并发挥其抗炎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比较5种乳酸菌对致敏肥大细胞模型组胺释放量、脱颗粒的影响,筛选具有最佳抗过敏作用的乳酸菌;体内检测最佳抗过敏作用芽孢乳酸菌09.712对致敏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等的影响,探讨其缓解过敏的免疫调节作用机理。方法:体外构建P815肥大细胞致敏模型,与芽孢乳酸菌09.712共培养,采用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组胺含量,甲基红染色观察肥大细胞脱颗粒数,筛选最佳抗过敏乳酸菌。建立小鼠虾原肌球蛋白致敏模型,芽孢乳酸菌09.712灌胃处理,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和细胞上清液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m RNA表达量。结果:比较5种乳酸菌,芽孢乳酸菌09.712可有效降低组胺含量,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具有显著的抗过敏作用。体内试验表明,芽孢乳酸菌09.712处理组小鼠的过敏症状减弱,Th1/Th2、Treg/Th2比值显著高于致敏组小鼠(P0.05),且Th1型细胞因子IFN-γ分泌量增高,Th2型细胞因子IL-4、IL-13分泌量降低,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 E和Ig G1水平显著低于致敏组小鼠。此外,芽孢乳酸菌09.712还显著增加Foxp3、TGF-β和IL-10的m RNA表达水平(P0.001)。结论 :芽孢乳酸菌09.712能有效缓解小鼠过敏症状,其作用与促进初始T细胞向Th1和调节性T细胞(Treg)分化以及调控Treg平衡Th1/Th2有关。  相似文献   

15.
牛乳乳清蛋白质中的β-乳球蛋白是婴儿牛乳过敏的主要过敏原.采用酶解法对牛乳乳清蛋白进行改性,以水解度为指标研究酶解牛乳乳清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酶的用量3%,温度55℃,pH值7.0,水解时间为40min,此时水解物的水解度(DH)为9.60%.  相似文献   

16.
α-乳白蛋白是引起牛乳过敏的主要过敏原之一。识别α-乳白蛋白作用表位及影响致敏性的关键氨基酸,对于揭示α-乳白蛋白致敏机理及低致敏乳制品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固相合成技术合成α-乳白蛋白系列多肽,以牛乳过敏患者血清为探针,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识别α-乳白蛋白的作用表位和关键氨基酸。结果表明: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Ig)E作用表位的氨基酸序列定位为aa1-15、aa6-20、aa46-60、aa71-85和aa101-115。α-乳白蛋白IgE作用表位关键氨基酸为第8位的缬氨酸、第9位的苯丙氨酸、第10位的精氨酸、第103位的酪氨酸、第105位的亮氨酸和第107位组氨酸。本研究可以为过敏原c DNA克隆以激活T细胞、降低IgE结合能力提供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7.
对婴幼儿来说,牛乳营养丰富,是母乳最好的替代品,但牛乳中的蛋白质可能会引起过敏。牛乳中的主要过敏原是酪蛋白、β-乳球蛋白和α-乳白蛋白。本文从牛乳过敏原的结构和抗原表位、热处理、发酵和酶处理等不同的加工技术对牛乳蛋白致敏性的影响和过敏原标记检测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为开发低致敏牛乳制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牛乳蛋白中的致敏蛋白质量浓度,制备婴儿配方乳.利用风味蛋白酶水解牛乳蛋白,以风味蛋白酶质量分数、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为影响因子,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应用Centure-Composite Desig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以牛乳蛋白水解度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对水解务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结果表明,酶解浓度、酶解时间对牛乳蛋白水解度影响显著;牛乳蛋白质水解的最佳工艺:水解温度为56.03℃,酶添加量为0.37%,酶解时间为39.02 min.通过对牛乳蛋白水解物进行SDS-PAGE分析,表明αs-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经测定水解后的牛乳中β-乳球蛋白与鲜牛乳的抗原降低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9.
牛乳蛋白过敏原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牛乳中的主要过敏原酪蛋白、β-乳球蛋白(β-LG)及α-乳白蛋白(α-LA)进行了介绍。重点论述了热处理、蛋白水解、糖基化作用和乳酸发酵等技术对乳蛋白过敏改性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牛乳中过敏蛋白原改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牛乳β-乳球蛋白(β-lg)是胎儿出生后遇到的第一个外来过敏原,并且它是导致牛乳蛋白过敏的主要过敏原。胰蛋白酶对β-lg的水解作用可以导致其空间三维结构的变化,但是该酶诱导β-lg蛋白结构变化对其致敏性影响的意义还不清楚。为了探明水解作用对β-lg致敏性或者抗原性的影响,利用小鼠动物模型从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和体内(IgE水平和组胺水平)两个方面研究了水解作用对β-lg致敏性的影响。体外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和β-lg水解物相比,β-lg能够显著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P=0.01);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和小肠液IgE(免疫球蛋白E)抗体水平结果表明β-lg组小鼠血清IgE水平要高于β-lg水解物刺激组小鼠(P=0.03),而小肠液中IgE水平和血清IgE水平变化趋势一致,但是整体水平要显著高于血清(P=0.002)。血浆组胺实验表明β-lg免疫组小鼠血浆中组胺水平明显高于β-lg水解物免疫组(P=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