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蔗糖为碳源,硝酸铁、硝酸铜为金属源,采用液相还原-高温退火的方法成功制备了碳包覆铁铜合金纳米粒子.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研究了不同Fe、Cu摩尔配比下所制备样品X衍射花样.结果发现,利用当Fe/Cu摩尔比为1∶4时,所制备的样品物相单一.同时还利用能谱(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拉曼光谱(Raman)等测试方法对摩尔比为1∶4下所制备的样品的形貌、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摩尔比下,所制备的纳米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金属核为FeCu4合金,平均粒径为43 nm;碳壳厚度约5 nm,以非晶态存在.  相似文献   

2.
一种简单的制备碳包覆金属Co纳米粒子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亲水性较强的多糖(蔗糖、纤维素等)为碳源,钴的硝酸盐为金属源,通过500 ℃碳化,700~1 000 ℃退火,浓硝酸浸泡纯化等工艺制备了碳包覆金属钴纳米颗粒.采用XRD、HRTEM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的形态、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具有明显的Co/C核壳结构,金属Co核尺度为20~50 nm,碳壳一般由十到二十几个石墨结构层组成.此外,还系统考察了制备过程主要工艺参数参数,如碳源与金属初始比例、退火温度、退火时间等对碳包覆Co纳米颗粒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种简单的制备碳包覆金属Co纳米粒子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亲水性较强的多糖(蔗糖、纤维素等)为碳源,钴的硝酸盐为金属源,通过500℃碳化,700~1000℃退火,浓硝酸浸泡纯化等工艺制备了碳包覆金属钴纳米颗粒.采用XRD、HRTEM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的形态、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具有明显的Co/C核壳结构,金属Co核尺度为20~50nm,碳壳一般由十到二十几个石墨结构层组成.此外,还系统考察了制备过程主要工艺参数参数,如碳源与金属初始比例、退火温度、退火时间等对碳包覆Co纳米颗粒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表面修饰纳米硼酸锌粒子的制备与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沉淀法合成了油酸表面修饰的硼酸锌纳米粒子,并分别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IR)对粒子的形貌、物相和表面结构进行了分析。制备的硼酸锌纳米粒子粒径均匀,粒径在20 nm左右,并能在润滑油中均匀分散。磨损试验表明:添加质量分数0.2%的纳米硼酸锌粒子能使磨损程度降低52%左右,摩擦区表面温度降低31%左右,摩擦系数也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通过热处理在多壁纳米碳管上负载2种金属氧化物颗粒,以其为催化剂,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包覆金属粒子,并利用XRD、TEM、FESEM和EDS对催化剂和产物的物相组成、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金属氧化物颗粒均匀地负载于纳米碳管的管壁上,所制备的碳包覆金属粒子粒径较为均匀,具有明显的核一壳结构。  相似文献   

6.
MnO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乳液法合成了MnO纳米粒子,探讨了影响萃取率及粒度的因素,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及红外光谱(FTIR)进行了表征。得到了粒径为5nm左右的MnO纳米粒子,并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铂电极中加入5nm左右的MnO纳米粒子作为催化剂,改变了电池的放电机理,提高了输出电压。为PEMFC的商品化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硅包覆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多元醇法制得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利用Stber水解法在其表面生成了一层无定型二氧化硅包覆层。由于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特殊表面结构,使其在醇水体系中能够保持良好的胶体稳定性,并与硅酸酯有亲和作用,所得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包覆均匀,尺寸可控。  相似文献   

8.
金属纳米粒子独特的结构决定了其独特的性能。评定了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改性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金属纳米粒子独特的结构决定了其独特的性能。评述了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改性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碳包覆铜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发现纳米铜在催化、电化学等方面有着非常优异的性能,但是易被氧化的缺陷阻碍了其进一步应用,因此制备碳包覆铜金属纳米粒子有重要的意义。以硝酸铜为金属源、以蔗糖为碳源,经还原-退火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覆铜金属纳米粒子。采用XRD、SEM、TEM、Raman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粒子大小分布均匀,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核为fcc型铜,粒径20~60 nm;壳为石墨化程度较低的非晶碳,厚度10 nm。  相似文献   

11.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保护剂,以醇为还原剂,制备了PVP-Pt纳米粒子,用透射电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铂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大小在2.6~4.4nm之间,其粒径的标准偏差为0.35~0.93 nm。对同一种醇,铂纳米粒子粒径和标准偏差随着所用醇含量的升高而减小;另一方面,在醇水比一定时,铂纳米粒子粒径和标准偏差随着所用醇沸点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利用碳包覆铜纳米粒子修饰的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用循环伏安法测试对硝基苯酚在碱性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通过对不同浓度溶液和以不同速度扫描,并与裸玻碳电极扫描结果比较,表明碳包覆铜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催化性能,显著提高了对硝基苯酚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3.
纳米铁/SiO2核壳复合粒子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硅烷偶联剂 APS和活性硅作表面活性剂 ,采用种子包埋法 ,制备了纳米铁 / Si O2 核壳复合粒子。用 TEM、TG- DTA、VSM对材料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TG- DTA表明纳米铁表面没有吸附水和结晶水 ,而抗氧化能力提高。VSM研究发现包裹一层二氧化硅后 ,饱和磁化强度与剩磁对比纳米铁粉减小 ,而矫顽力增大  相似文献   

14.
铁酸锌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草酸盐热分解法制备ZnFe2O4纳米粒子,并用XRD和TEM技术进行了初步表征,在300℃焙烧1h后,所制备的球形粒子粒径约10nm,大小均匀。  相似文献   

15.
磁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克服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易团聚、易氧化、耐酸性差等缺点,提高其在催化剂、靶向药物载体、生物分离、核磁共振成像、磁热疗等领域的利用效率,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然后以其为核用Stber法制备出二氧化硅包覆四氧化三铁的复合纳米粒子. 对包覆前及包覆后的磁性纳米粒子分别进行了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振动样品磁强计的表征,并研究了二氧化硅的包覆对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磁性和耐酸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磁性四氧化三铁及磁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别为约20 nm和40 nm;磁性四氧化三铁的磁饱和强度为5.7 emu/g,磁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磁饱和强度也达到5.1 emu/g;此外,在稍微降低磁性的条件下,表面二氧化硅的包覆显著改善了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分散性和耐酸性.  相似文献   

16.
CeO2纳米粒子的油酸包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具有不饱和双键的油酸为表面活性剂,对水溶胶中的CeO2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修饰。TEM分析表明,经表面修饰的CeO2纳米粒子基本呈球形,粒径约为3nm,分布均匀;并且表面包覆油酸的CeO2纳米粒子易溶于弱极性溶剂,不易溶于极性溶剂。  相似文献   

17.
在乙二醇-水体系中,以CuSO4和尿素为反应物制备了分散性较好的CuO纳米粒子.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样品的物相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单斜相的CuO纳米粒子,颗粒均匀,粒径约30 nm.讨论了溶剂组成、反应物浓度等实验条件对样品形态的影响.并用此方法制备了粒度均匀的ZnO纳米粒子和MnO2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18.
以具有不饱和双键的油酸为表面活性剂,对水溶胶中的CeO2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修饰.TEM分析表明,经表面修饰的CeO2纳米粒子基本呈球形,粒径约为3nm,分布均匀;并且表面包覆油酸的CeO2纳米粒子易溶于弱极性溶剂,不易溶于极性溶剂.  相似文献   

19.
基于纳米金属膜电导率和介电性的理论基础,采用0.05—5GHz宽频带扫频测量所得的复磁导率,计算分析电导率对具有不同微波磁谱特性的纳米磁性金属膜吸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较高磁导率的纳米磁性膜,当其电导率低于100S/m时,该薄膜材料在微米级厚度时就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即在0.05—5GHz的宽频段反射率小于-4dB;降低薄膜电导率可以显著改善薄膜吸波材料的电磁匹配性能,从而提高其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PES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电性能,采用熔融插层法制备了聚醚砜(PES)/热膨胀石墨(EG)导电纳米复合材料(PES/EG),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密度测试、吸水率测试以及拉伸试验分别对PES/EG导电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热性能、结晶性能、密度、吸水性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当EG的质量分数为6%时,PES/EG导电纳米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热性能测试表明,加入质量分数为6%的EG使基体PES的T-5%提高了4.8 oC。TEM和SEM分析表明,EG的表面处理改善了与基体PES的界面相互作用,EG经熔融插层后以10~30 nm的薄片均匀分散于PES基体中。电性能测试表明,当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EG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提高了12个数量级,其导电逾渗阀值小于2%。综合考虑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电性能,添加的EG的质量分数应低于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