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铸造》2015,(5)
简述了铝及铝合金中Fe、Si元素的危害作用,并分别讨论了氧化铝、炭素阳极、铝电解和铝合金熔铸生产过程中控制Fe、Si元素含量的工艺技术和管理手段。指出:在冶金和熔铸生产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可将Fe、Si杂质元素含量控制在较低水平,为生产高品质铝及铝合金产品提供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2.
《铸造技术》2015,(9):2310-2314
分析了铝及铝合金中Na、Ca杂质的生成过程和相关机理,论述了Na、Ca杂质的主要来源途径及其对铝及铝合金的危害作用。分析和论述的结果表明,Na、Ca杂质主要是在冶金过程中产生并污染电解铝液,进而对铝合金的铸造性能和产品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纯铝、Al-Si和AL-Mg合金在350~450℃熔融钠中的腐蚀行为。采用OM、XRD、EDAX和EPMA分析了腐蚀产物的组织形貌和合金元素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高纯铝受到轻微的腐蚀,并非完全“免蚀”。工业纯铝的腐蚀较明显,主要发生在杂质偏聚的晶界附近。铝合金的腐蚀程度取决于杂质元素尤其是硅的含量。铝中添加一定量的镁并用微量锆细化晶粒可改善合金对熔融钠的耐蚀性。铝和铝合金的腐蚀产物经测定为AINaSi相。  相似文献   

4.
介绍8176铝合金杆的生产工艺。经过试验,优化了合金元素含量对8176铝合金杆的性能有好的影响。在连铸连轧时,控制好轧制温度和轧制速度,以保证铝合金杆性能稳定的情况下提高其生产效率。在随机的试样检查中,发现成品中有杂质元素。通过变质处理,消除杂质元素对铝合金杆性能的影响,从而提高了铝合金杆的导电及力学性能。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常见的缺陷,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铝合金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铝合金废料的二次回收利用则显得尤为重要.与电解生产原铝相比,铝的再生熔炼和精炼能够大幅度的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时也减少了氧化铝资源的消耗.其研究为铝工业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储备.铝合金在再生熔炼和精炼中最大的难度在于除去合金中的杂质元素,其中Fe元素对铝合金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6.
已发表的关于论述金属杂质、非金属杂质和合金化元素对铝和铝合金结构和性能影响的文章是大量的。许多作者都做了很大努力总结杂质对铝和铝合金的影响,并且Mondofo还提出了许多鉴定资料。此外,还发表了关于杂质和杂质对合金性能影响的大量科研著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纯铝,Al-Si和Al-Mg合金在350~450℃熔融钠中的腐蚀行为,采用OM,XRD,EDAX和EPMA分析了腐蚀产物的组织形貌和合金元素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高纯铝受到轻微的腐蚀,并非完全“免蚀”,工业纯铝的腐蚀较明显,主要发生在杂质偏聚的晶界附近,铝合金的腐蚀程度取决于杂质元素尤其是硅的含量,铝中添加一定量的镁并用向量锆细化晶粒可改善合金对熔融钠的耐蚀性,铝和铝合金的腐蚀产物经测定的Al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B化处理对工业纯铝的杂质元素含量与电导率的影响及其对Al-Zr耐热铝合金Zr、Ti、V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B可以和铝熔体中的过渡族元素发生反应,且Zr比Ti、V优先与B发生反应,反应后减少铝熔体中过渡族元素含量,从而提高纯铝电导率;B添加量为Ti、V元素含量总和的1~1.5倍时B化处理效果最佳。在制备Al-Zr耐热铝合金时,为防止Zr和B发生反应,流程上应在硼化处理结束后将熔体转移到其他容器中添加Zr。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Sr及Ti变质的Al-Si-Zn钎料,并将其应用于6061铝合金的钎焊,研究Sr及Ti对Al-Si-Zn钎料6061铝合金钎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锌的加入使得钎料熔点由铝硅共晶温度下降至520 ℃左右。添加少量改性元素Sr及细化晶粒元素Ti,极大优化了钎料中Al-Si共晶的形态与分布,同时也细化了钎料中的α-Al固溶体。向钎料中添加0.08%Ti元素,使得原来Al-Si-Zn-Sr-0.04Ti钎料钎缝中大块团簇状的铝硅共晶均匀分布于α-Al固溶体之间。在6061铝合金钎的焊界面处可以发现较为明显的过渡层,由于钎焊过程中母材元素发生了向钎料中扩散,母材中的锰元素与钎料中的铁杂质生成块状锰铁相避免了针状β-Fe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6×××系变形铝合金的合金化原理和生产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较系统地叙述了6×××系变形铝合金的合金化原理,生产过程中材料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主要元素Mg、Si及添加元素Cu、Mn、Cr的作用,杂质元素Fe的影响。介绍了有代表性的工业6×××铝合金的特点,以及生产、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铸造技术》2015,(10):2494-2498
根据精炼介质和反应类型不同,铝及铝合金中Na、Ca杂质的处理技术可分为氯化处理、电化学冶金、真空处理和加入反应性熔剂等方法。分析和讨论了各种铝及铝合金中Na、Ca杂质处理技术的反应机理、应用特点和局限性,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铝合金元素添加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的铝合金熔铸用材料,因其显著优势得到了广泛重视。本文综述了铝合金元素添加剂的作用、分类、在铝行业产业链中的地位及发展和应用情况,检索了近年来铝合金添加剂的发明专利和中国知网入库的相关科技成果,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高电导率耐热铝合金导体材料的合金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耐热铝合金导线的耐热机理是采用微合金化元素提高铝基体的再结晶温度。提高耐热铝合金导线电导率的措施是优选微合金元素和工业纯铝,降低微合金元素和杂质元素对铝基体导电性的影响。在分析Zr、Er、Y等微合金元素对铝导体再结晶温度和导电性影响的基础上设计出了Al-Er-Y和Al-Er-Y-B系耐热铝合金导体材料。采用优选Al99.70重熔用铝锭和Al-Er、AlY、Al-B中间合金制备了Al-Er-Y-(B)耐热铝合金导线。结果表明,Al-0.1~0.2Er-0.1~0.2Y-0~0.03B合金导线的抗拉强度≥160 MPa、伸长率(200 mm标距)≥2%、导电率(20℃)≥61%IACS、230℃退火1 h后的强度残存率≥90%。  相似文献   

14.
铝及铝合金的化学成分是保证合金组织、产品性能的基本条件。化学成分的分析一直被铝业界所重视,早在四十年代,英国就制订了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标准方法,近几十年来,由于铝合金的用途越来越广,对铝合金中的分析元素也越来越多,分析方法也多种多样,特别是近几年来,电子计算机的出  相似文献   

15.
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等研究了合金元素对铝锌合金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锌铝合金中含有Si、Cu、Fe等元素与Al或者Zn易生成金属间化合物。锌铝合金呈现枝状晶形貌,合金中存在大量不规则熔池组织。合金中的杂质元素及氧化物均存在于熔池组织中,这些熔池组织在高倍观察下可见为分散性的微孔。在受到外力时,这些缩孔将成为应力集中点,大量微小缩孔是合金在外力下发生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轻金属》2014,(5)
利用X荧光仪分析铝及铝合金中的杂质含量,对测试条件的选择、标准曲线的绘制、基体效应的校正、方法准确度、精密度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生产实践证明:用X荧光仪测定铝及铝合金中铁、硅、锰、锌、钛、镁六种元素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n=10)在0.09%~3.36%之间。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精密度高、准确度高、简便、快速,分析成本低,在铝工业中完全可以应用于实际分析,是分析检测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电解法生产铝基合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基合金的传统生产方法主要是用纯金属融配 ,一般事先都配制铝基中间合金 ,再配制使用合金。在铝电解槽中添加相应合金元素的化合物 ,直接电解可以获得多种铝基合金 ,如铝稀土、铝硅、铝钛等。电解法生产铝基合金流程短 ,成本和综合能耗较低 ,合金性能比融配法优越 ,已经引起了广泛重视。1 电解法生产铝硅钛多元合金的基本流程在铝合金中加入少量的钛能明显改善合金性能。利用我国铝土矿中的铝、硅、钛 ,只除去铁等有害杂质 ,根据所需合金牌号和所用矿石的不同 ,用工业氧化铝对成分进行调配 ,获得一种含硅和钛的氧化铝 (称作硅钛氧化铝 ) …  相似文献   

18.
铝及铝合金的电镀工艺综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军 《表面技术》2000,29(4):3-5
铝及铝合金具有密度小、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较高的延展性、易加工的性能,因此在军工生产和民品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铝及铝合金5种镀前处理方法以及6种电镀工艺,为铝及铝合金电镀生产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室温拉伸试验等手段研究了电解铝液中的Fe、Si、氢、Al2O3夹杂对7005铝合金铸态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铝液中的杂质元素Fe、Si与合金中的Mn、Mg等元素作用形成AlFeMnSi、Mg2Si等第二相,分布于晶内以及晶界处.电解过程中生成的氢和A12O3夹杂物,是短流程工艺影响铝熔体冶金品质的主要根源.铸造过程中形成的疏松和气孔是铸态7005合金拉伸试验中断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介绍《变形铝及铝合金铸锭及加工制品缺陷第三部分:变形铝及铝合金板、带缺陷》国家标准的制定过程、原则和主要内容。提出了该标准实施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