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方便考察生产线布置、轧制工艺参数等对棒线材在热连轧生产过程中变形、温度和组织演变的影响,采用Fortran语言编写核心计算模块、SQL Server 2000开发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模块、VB语言编写入机交互界面,开发了棒线材热连轧过程综合数值模拟系统.利用开发的系统针对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特殊钢分公司棒材生产线生产GCr15轴承钢棒材的实际工艺参数进行了计算,计算值与现场测量值吻合较好,说明系统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轧件在轧制过程中的温度场、轧制力、轧制力矩和平均奥氏体晶粒尺寸演变情况,可以为考察生产工艺对轧件组织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内某厚板线在生产初期采用单机架轧制,根据不同的轧制工艺参数可以采用交叉轧制和批轧。通过对多块控轧方式的分析,计算出了多块控轧的工艺条件,并给出了轧制小时能力的数学模型,为制定高生产效率的工艺参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济钢1700 mm热连轧生产线在设计时尚未考虑工艺润滑轧制技术的实际情况,开发设计了一套具有济钢特色的工艺润滑系统,解决了润滑过程控制系统与精轧二级计算机系统的接口技术,实现了工艺润滑系统的三级自动控制,取得了显著润滑效果。  相似文献   

4.
结合某钢厂热连轧线的生产实践,分析热连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缺陷的种类和产生原因。通过调查、统计与试验,针对氧化铁皮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轧线除鳞设备故障、开轧轧辊氧化膜未建立、轧制单位尾部轧辊氧化膜脱落、加热烧钢温度或轧线轧制温度过高等,提出可行的控制措施,使冷轧基料氧化铁皮月改判率基本控制在0.1%以下。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带钢热连轧精轧机组负荷分配的优化计算策略,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离线计算确定精轧各机架的轧制力分配系数,采用"压下模式+轧制力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负荷分配在线计算。为了确定各精轧机架的轧制力分配系数,建立兼顾轧制功率最小、负荷均衡与板形良好的负荷分配多目标优化模型;为了实现负荷分配在线计算,根据压下模式负荷分配计算确定厚度分配的初始值,根据CLAD算法进行轧制力模式负荷分配迭代计算,最后采用压下模式分配计算确定的压下率分布范围对轧制力模式分配结果进行限幅处理。新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梅钢1 780mm热连轧生产线,在线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操作工干预,提高带钢精轧过程的轧制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安钢1780mm热连轧机组薄规格轧制不稳定的原因,针对机组工艺、设备的实际情况等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工艺改进,轧制薄规格时事故率大大减少,轧成率达98.06%.  相似文献   

7.
轧制节奏与产线宽度、轧机布置、机架数量等因素有关,为了提高单机架粗轧机配置下的2 250 mm热连轧线轧制节奏,对轧制节奏的提升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加热炉-粗轧辊道分区改造,开发了2座加热炉同时出钢功能,实现了4座加热炉连续出钢时粗轧轧制节奏的一致性;调整了粗轧抛钢折返点,优化了粗轧负荷分配策略,减少了粗轧轧制时间;优化了中间辊道速度和精轧同步速度点,改进了精轧咬钢-抛钢的条件并实现多块钢轧制,同时提高了精轧穿带速度和加速度。通过工业应用,产线月平均轧制节奏由125 s减小到105 s,轧制节奏提升了16%,大幅提高了单机架粗轧机配置下的2 250 mm热连轧线的产能和效益,与已有报道的产线相比,轧制节奏有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8.
针对热连轧精轧HMI系统与PLC400通讯频繁故障导致停产的现状,主要通过更改网络结构和更换老化的网络设备来提高热连轧精轧HMI系统与PLC400通讯性能,保证精轧HMI系统与PLC400数据交换的实时性和安全性,保证现场设备安全,保证精轧操作人员实时调整工艺参数来精确控制带钢卷取温度的精度,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带钢热连轧机组上开展TA10钛合金带的轧制工艺优化研究,结合带钢轧制工艺设计,提出多组不同钛带轧制工艺规程,然后直接在带钢热连轧机上进行TA10钛合金带的热连轧生产试验。通过比较研究不同轧制工艺所生产产品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其他质量状态,揭示了不同热连轧工艺与组织性能的相关性,掌握TA10钛合金带热连轧变形特点,优选确定了TA10钛合金带的轧制工艺及参数,并投入生产应用后使该带钢热连轧机稳定生产出了基本满足相关技术标准要求的TA10钛合金带产品。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朝阳鞍凌钢铁有限公司1700 mm热连轧生产线带钢轧制参数双区设定方法,包括设计思想、读写策略及显示方式。该方法能够很好地适应热连轧快节奏大生产的要求,尤其是在一些不满足轧制规程要求的情况下,能及时发出报警信息,使操作者有较充足的时间进行相关的处理,从而减少废品和设备故障,提高轧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带钢热连轧粗轧区的特点,提出了复用等储备负荷法。该方法运用多层迭代算法进行粗轧机组负荷分配,外层对总轧制道次进行递增迭代,内层通过交替迭代确定带钢厚度和宽度轧制方向的综合负荷函数值,逐步优化平 立辊轧制规程。基于该方法设计了带钢热连轧粗轧过程设定系统软件,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很强,可适用于实时粗轧轧制过程中的设定计算。  相似文献   

12.
宝钢2050mm热连轧低温轧制技术应用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传清  陈建荣 《宝钢技术》1999,(1):13-16,21
简要分析了带钢热轧过程中的有关温度条件,介绍了宝钢2050mm热连轧机通过工艺与设备的改进,降低轧线温降,从而降低板坯出炉温度,以及适当降低粗轧出口温度与精轧终轧温度对热轧带钢表面质量的影响。这种低温轧制技术取得了节能、提高成材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朝阳鞍凌钢铁有限公司1700mm热连轧生产线带钢轧制参数双区设定方法,包括设计思想、读写策略及显示方式。该方法能够很好地适应热连轧快节奏大生产的要求,尤其是在一些不满足轧制规程要求的情况下,能及时发出报警信息,使操作者有较充足的时间进行相关的处理,从而减少废品和设备故障,提高轧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常规热连轧运行非对称主要表现为粗轧镰刀弯和精轧机架间带钢跑偏,粗轧镰刀弯会遗传到精轧机组。热轧运行非对称会造成带钢楔形波动与整体中心线偏移,影响轧制稳定性和产品质量。基于目前的生产现状和需求,本文基于机器视觉技术设计开发热连轧运行非对称检测及控制系统,并成功应用于热连轧生产实践,应用结果表明:该测控系统运行稳定,对粗轧镰刀弯和精轧跑偏能够进行在线检测与控制,检测精度满足使用要求,并能有效减少镰刀弯的产生,降低薄规格产品的甩尾率,提高轧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承钢公司1780热连轧生产线极薄规格1.4 mm厚度花纹板的开发情况。通过采用上辊压花纹辊、开发精轧花纹辊清零模式和卷取卷径计算输入模式程序、提高轧线稳定性、优化精轧花纹板轧制时负载分配、优化卷取参数、提高卷形质量等方法,成功轧制了1.4 mm花纹板,并具备了薄规格花纹板批量生产能力,为承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热轧带钢粗轧区轧制宽展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刚塑性有限元法建立带钢立轧/平轧的三维连轧模型,并针对宝钢2050热连轧机组实际轧制时各种工艺条件下的板带宽展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所得的宽展规律,采用有限元分析与解析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适合宝钢2050粗轧区带钢宽展计算的快速仿真模型。将该快速仿真系统运用于宝钢2050粗轧区实际模拟轧制几千块带钢,结果表明仿真计算结果与现场的实测值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7.
对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2050mm热连轧产线控制时序进行梳理和优化,在保证加热温度和轧制温度前提下,根据产线实际情况对TMEIC原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升级,通过重新摆位轧线跟踪热检信号位置,精确测量辊道长度,优化各轧机进钢时序,摆钢时序,制定合理安全的坯料出炉间隔,提高轧机轧制速度和辊道运输速度,实现产线同时多支钢在线,进而缩短轧制时间,实现快速轧制,达到2050热连轧稳产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叶晓宁 《中国冶金》2004,(2):36-39,35
千叶钢铁厂3号热连轧机生产工艺灵活,可以生产包括不锈钢在内的不同钢种带钢.3号热连轧机采用紧凑式布局,主轧线R2~R3、R3~精轧机组可实现连轧.通过无头轧制、自由轧制等技术生产带钢,满足市场需求,按照用户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不同钢种的成品带钢.  相似文献   

19.
热连轧全线跟踪对其生产过程中的全自动轧钢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国丰620mm热连轧生产线现场实际设备和仪表配置,针对窄带钢热连轧生产线的快节奏特点,通过对轧区进行细致划分,提出轧区内多队列跟踪概念,进而建立了新的全线跟踪方法。该方法结合钢坯出炉系统和过程自动化模型设定系统,实现了全线跟踪,并已成功应用于620mm热连轧生产线中。现场实际生产表明,这里的全线跟踪方法保证了数据传递的准确性,有效地提高了轧制节奏和生产效率,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热连轧粗轧区立轧轧制力在线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国明  李明雷  肖宏 《钢铁》2011,46(5):49-52
  针对热连轧粗轧区立轧轧制力在线模型预报精度低的问题,采用有限元软件DEFORM模拟了板坯热连轧粗轧区立轧过程,分析了板坯立轧过程轧制力预报精度低的原因。通过对有限元模拟结果的分析,给出了板坯立辊轧边时计算变形程度的新方法,并通过回归得到了适合板坯立轧轧制力计算的外端应力状态影响系数公式,进而得到了新的轧制力计算公式。经与现场实测数据比较,明显提高了立轧轧制力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