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PolyIC佐剂狂犬病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方法将PolyIC佐剂狂犬病地鼠肾细胞疫苗(PHKCV+P)、人用狂犬病地鼠肾细胞疫苗(PHKCV)和中国狂犬病疫苗参考品(R)稀释后,分别于0d1次和0、7d2次腹腔注射BALB/c小鼠,另设PolyIC佐剂对照组(P)和空白对照组(N),并分别于初免后第7天和第14天处死小鼠,分离血清,检测中和抗体水平;同时取脾脏,采用ELISPO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经狂犬病疫苗刺激后分泌IFNγ的水平;另1组相同免疫的小鼠于初免后第7天和第14天用CVS毒株经脑腔攻击,观察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小鼠免疫2针后,PHKCV+P组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水平明显高于PHKCV组;免疫1针和2针后,PHKCV+P组免疫小鼠诱生的特异性IFNγ斑点形成细胞(SFC)数均高于其他疫苗组,其保护效果明显优于PHKCV组。结论 PolyIC佐剂狂犬病疫苗可减少抗原用量,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特别是能产生早期的细胞免疫应答,从而提高传统狂犬病疫苗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黏蛋白1串联重复区(MUC1 VNTR)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方法将含有33个黏蛋白1重复区序列(33m)的重组质粒pVR1012-33m,经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并加强免疫2次,每次100μg,间隔2周,分别以空载体pVR1012和生理盐水为对照。末次免疫后取小鼠血清及脾淋巴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血清抗体特异性,LDH法检测CTL反应活性,MTS/PMS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重组质粒免疫组小鼠血清中检出了MUC1 VNTR抗原特异性抗体。用重组质粒pVR1012-33m免疫BALB/c小鼠后,在效靶比为100:1和33:1时,可显著地诱导特异性CTL应答。在MUC1 VNTR抗原肽的刺激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得到增殖,与空载体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DNA疫苗pVR1012-33m在BALB/c小鼠体内可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为预防、治疗性MUC1 VNTR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狂犬病疫苗的质量、暴露后免疫的特殊性、疫苗中的各抗原组分的免疫作用、免疫佐剂的选择、保护剂及疫苗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狂犬病疫苗质量,最大限度发挥疫苗免疫作用,从而降低我国的狂犬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pG寡聚脱氧核苷酸(CpG oligodeoxynucleotides,CpG ODN)对狂犬病疫苗(rabies vaccine,RV)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市售狂犬病疫苗为抗原,分别以低、中、高剂量的CpG ODN(1.25、5、20μg/剂)及其与氢氧化铝[(Al(OH)_3]联合的复合物作为疫苗佐剂,按Essen程序经腿部肌肉免疫BALB/c小鼠。免疫前2 d及首次免疫后分别于第6、8、10、14、35和42天采血,分离血清,通过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apid fluorescent focus inhibition test,RFFIT)检测血清中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并经ELISPOT法分析首次免疫第6和14天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的情况。结果低、中剂量的CpG ODN及其与Al(OH)_3联合使用均可使小鼠在首次免疫后第8天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中和抗体,第10天阳转率均达100%;在首次免疫后第35及42天,小鼠产生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在首次免疫后第6及14天,低、中剂量的CpG ODN可明显提高小鼠脾细胞的IFNγ分泌水平(P0.05)。结论 CpG ODN对RV具有免疫增效作用,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RV佐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氢氧化锌与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复合佐剂对狂犬病疫苗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取64只ICR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8只,分别为复合佐剂(0.27 mg氢氧化锌,100μg HS,0.125 IU狂犬病疫苗)1、2、3次免疫组,狂犬病疫苗1、2、3次免疫组,狂犬病疫苗常规5次免疫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均经小鼠胫骨前肌免疫,除狂犬病疫苗常规5次免疫组于0、3、7、14、28 d进行免疫外,其他各组均为隔周免疫。分别于初免疫后1、2、3、4、8、12、16周经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ABV)IgG水平。结果初免后1周,除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血清未检测到抗-RABV IgG外,各实验组均产生抗-RABV特异性IgG;所有复合佐剂组在初免后3周均可产生高水平的IgG,初免后12周反弹性升高达到峰值,第16周仍维持较高水平。初免后1、2、3、4、8、12、16周,复合佐剂1、2、3次免疫组IgG水平均高于狂犬病疫苗相同次数免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IgG水平持续时间较长。初免后2周,复合佐剂2、3次免疫组的IgG水平均高于狂犬病疫苗常规5次免疫组(3次免疫后);初免后3周,复合佐剂3次免疫组的IgG水平高于狂犬病疫苗常规5次免疫组(4次免疫后)(P均<0.05)。结论氢氧化锌和HS复合佐剂能增强狂犬病疫苗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狂犬病毒糖蛋白基因DNA疫苗,并检测其免疫小鼠的免疫应答。方法用RT-PCR法扩增和分离CTN株狂犬病毒糖蛋白基因,测序后克隆入VR1055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VR1055-CTN,经碱裂解法提取质粒,并经Sepharose4FF柱层析纯化后免疫NIH小鼠,用ELISA法检测体液抗体,用MTT法检细胞免疫,并进行常规效力试验。结果VR1055-CTNDNA疫苗具有较好的诱导狂犬病毒抗体的能力,在诱导细胞免疫中,刺激脾淋巴细胞转化指数和小鼠血清中的IL-2活性均高于空白载体对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0)。效力试验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73%和25%。结论该疫苗既能诱导体液免疫,又能诱导细胞免疫,并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氢氧化锌[Zn(OH)2]胶体,并检测其单独或与三磷酸腺苷二钠(Disodium adenosine tripho-sphate,简称ATP)联用对狂犬病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方法采用葡萄糖酸锌作为锌源,与NaOH反应制备Zn(OH)2胶体溶液,对其进行纯化及检测,并进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将不同剂量的Zn(OH)2胶体单独或与不同剂量的ATP联用,与狂犬病疫苗(0.25 IU)混合,免疫ICR小鼠,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抗原对照组,每组8只,Zn(OH)2和Zn(OH)2+ATP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单次免疫,抗原对照组分别免疫1、2、3、5次,分别于初次免疫后4、8、12、16周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抗狂犬病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所制备Zn(OH)2胶体溶液最大吸收波长为213 nm,可观察到明显的丁达尔现象,浓度为6 mg/ml,经光学色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合格,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未观察到急性毒副作用。大部分佐剂组抗体水平高于抗原单次免疫组,但均未达到抗原5次免疫组水平;0.27和0.21 mg Zn(OH)2组在初次免疫后8周内有高水平抗体产生;0.27 mg Zn(OH)2组在初次免疫后16周出现抗体水平反弹性升高;0.18 mg Zn(OH)2+1.0 mg ATP组和0.18 mg Zn(OH)2+0.5 mg ATP组在初次免疫后4周内产生的抗体水平较高,之后逐渐下降;2次和3次免疫抗原对照组在初次免疫后8周内,其抗体水平不及佐剂组。结论所制备的Zn(OH)2胶体佐剂单独或与ATP联用均可增强狂犬病疫苗诱导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且安全性良好,有望应用于疫苗生产。  相似文献   

8.
人用狂犬病脂质体疫苗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狂犬病脂质体疫苗进行免疫效果评价。方法用狂犬病脂质体疫苗和无佐剂疫苗分别免疫小鼠,以NIH法检测保护效力,RFFIT法检测中和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面标记,体外实验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NK细胞活性,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免疫后小鼠IL-2和IFN水平。结果狂犬病脂质体疫苗与无佐剂疫苗相比,可提高效力2~3倍,脂质体疫苗组中和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无佐剂疫苗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狂犬病脂质体疫苗可增强细胞免疫,小鼠CD4+/CD8+比例、淋巴细胞增殖指数、NK细胞活性、IL-2及IFN活性与无佐剂疫苗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狂犬病脂质体疫苗可同时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9.
人用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Vero细胞研制人用精制狂犬病疫苗。方法应用Vero细胞经转瓶或生物反应器培养制备人用精制江大病疫苗。结果各项质控指标均符合WHO和中国生物制品规程标准,经I期临床观察疫苗是安全的。结论用Vero细胞生产的狂犬病疫苗产量大,效价高,不良反应少,且能进行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结核菌H37Ra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结核菌H37Ra免疫小鼠后产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水平。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H37Ra组、BCG组和生理盐水(NS)组,分别进行免疫,免疫8周后处死小鼠,分离血清,ELISA间接法测定血清特异性抗PPDIgG抗体的水平,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脾淋巴细胞经体外培养、PPD刺激后,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H37Ra免疫小鼠血清中抗PPDIgG抗体、脾脏CD3+T细胞和CD4+T细胞的百分率、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IFN-γ和IL-4水平均显著高于NS对照组,但与BCG组差异无显著意义。各组间脾脏CD8+T细胞、CD4+T/CD8+T比值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H37Ra免疫小鼠后,可以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有望成为结核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森林脑炎纯化疫苗及森林脑炎灭活疫苗的接种反应和免疫效果。方法 两种疫苗分别于接种后 ,观察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免疫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和蚀斑减少试验法检测其中和抗体效价。结果 森林脑炎灭活疫苗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 2 3 0. 8%和 15 . 38% ,人群抗体 2针接种后约 1/3检出阳性 ,3针接种后约 1/ 2检出阳性 ;森林脑炎纯化疫苗无 1例全身反应 ,局部反应为注射部位一过性轻度疼痛 ,发生率为 1 .13% ,2针接种后 85 %人检出阳性 ,免疫剂量 1 0ml组优于 0. 5ml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森林脑炎灭活疫苗副反应发生率高 ,免疫效果差 ,森林脑炎纯化疫苗副反应轻微 ,免疫后中和抗体阳转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免疫学效果。方法用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2株)和灭活疫苗(L8株)分别经腹腔免疫BALBc小鼠后,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HAVIgG、TNFα、IFNγ和IL2;用流式细胞仪对全血中T细胞亚群分类;3HTdR掺入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结果减毒活疫苗组在初免后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均低于灭活疫苗组,加强免疫后,与灭活疫苗相当。灭活疫苗组IFNγ的峰值出现时间较减毒活疫苗组晚,但水平较高。结论两种疫苗均可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减毒活疫苗进行加强免疫后可诱导更好的系统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小鼠DNA中H-2q型基因及其与重组酿酒酵母、CHO、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相关性。方法重组酿酒酵母、CHO、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免疫近交系BALB/c、DBA/1和封闭群NIH小鼠,4周后取血、脾脏和尾,分别采用PCR法和微量细胞毒法检测小鼠H-2q单倍型基因,ELISA法检测小鼠ED50,并分析H-2q型基因概率与ED50的相关性。结果DBA/1小鼠H-2q型基因概率100%,BALB/c小鼠H-2d型基因概率100%。NIH小鼠H-2q型基因概率分别为96%、56%,42%和30%。随着H-2q型基因概率的升高,免疫应答敏感性递增。结论H-2q型基因对重组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敏感,敏感程度与H-2q型基因概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多表位DNA壳聚糖微球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方法制备多表位DNA壳聚糖微球疫苗pcD-NA3.1-HME-3C3d,经鼻腔免疫小鼠,蛋白检测微孔试剂盒检测小鼠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经免疫的小鼠均能产生针对各表位的特异性IgG抗体,DNA壳聚糖微球疫苗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DNA疫苗。结论壳聚糖微球疫苗投递系统可提高多表位DNA疫苗的免疫应答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5μg/剂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和10μg/剂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免疫儿童后的抗体应答和免疫持久性。方法1151和996名6 ̄12岁儿童分别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14批酵母疫苗和5批CHO疫苗,于第1针免后3(T3)、7(T7)、12(T12)、24(T24)、36(T36)、60(T60)月检测抗-HBs应答,分别对接种10批酵母、5批CHO,4批酵母、4批CHO,2批酵母和2批CHO疫苗的儿童进行首针免疫后T24、T36和T60的随访,采用放免法(RIA)检测抗-HBs水平。结果首针免疫后12个月内,接种两种疫苗的儿童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滴度差异均无显著意义;T24、T36时,接种CHO疫苗的儿童抗体阳转率显著高于酵母疫苗。结论应提高酵母疫苗免疫儿童现用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用无佐剂狂犬病疫苗的接种反应及免疫效果。方法使用无佐剂CTN-IV株Vero细胞疫苗和无佐剂AG株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免疫健康成人,按暴露后全程免疫程序接种,Vero细胞疫苗接种41人,地鼠肾细胞疫苗接种32人,观察其接种反应及免疫效果。结果接种人用无佐剂狂犬病疫苗后,无严重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出现。首剂免疫后14d,两组疫苗抗体阳转率均达100%,中和抗体滴度分别为7.29和6.35IU/ml,二者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无佐剂狂犬病疫苗接种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且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肝乙脑麻疹多表位噬菌体微球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效果。方法用壳聚糖制备乙肝乙脑麻疹多表位噬菌体微球疫苗,经腹腔、皮下和鼻腔3种途径免疫小鼠,ELISA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3种途径免疫的小鼠均能产生针对各表位的特异性IgG抗体,鼻腔免疫效果最好;多表位噬菌体微球疫苗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多表位噬菌体疫苗。结论壳聚糖微球疫苗投递系统可以提高多表位噬菌体疫苗的体液免疫效果。鼻腔免疫是多表位噬菌体微球疫苗的最佳免疫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