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L-乳酸生产菌的分批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通过对Logistic方程、Luedeking-Piret方程和Luedeking-Piret-Like方程进行最优参数估计和非线性拟合,得到了菌体生长、产物生成和底物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和模型参数。对动力学模型的拟合曲线进行分析,发现发酵实验值与拟合值能较好地拟合。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L-乳酸分批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2.
L-色氨酸产生菌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 3 0L的发酵罐分批发酵实验数据 ,根据已建立的L 色氨酸发酵数学模型 ,应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最优参数估计和非线性曲线拟合 ,得到的结果相对误差较小 ,所建立的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L 色氨酸分批发酵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由于研究生产L-乳酸代替D-乳酸和DL-乳酸已成为一种趋势,为构建米根霉液体发酵L-乳酸动力学模型,对米根霉发酵生产L-乳酸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米根霉分批发酵过程中,测定菌体生物量、还原糖和乳酸含量,经处理后得到菌体生长、乳酸生成和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及参数。对比实验数据与模型表明,两者能较好拟合,基本反映米根霉发酵L-乳酸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余梅 《食品工业科技》2010,31(11):135-137
对70L发酵罐内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 luteo-virens)分批发酵培养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在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like方程的基础上,根据实验数据确定了模型参数,得到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dx/dt=0.22×(1-x/8.67)x和葡萄糖消耗动力学模型-ds/dt=0.249dx/dt-6.59x,建立了黄绿蜜环菌液体培养菌丝体的动力学模型。将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进行比较,表明模型与实验数据能较好地拟合。   相似文献   

5.
对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s 202)产聚-ε-赖氨酸(Poly-ε-Lysine,ε-PL)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根据Logistic和Luedeking-Piret模型方程分别建立了Streptorayces albus 202菌体生长、产物形成和基质消耗的数学模型,并利用IstOpt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非线性曲线拟合.结果发现计算值与实验值有良好的拟合性,菌体生长、产物形成和底物消耗模型的拟合度分别为0.996、0.990、0.996.结果说明所建立动力学能较好地反映ε-PL分批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6.
对突变株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FH2-8-9菌体培养条件、液体培养基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发酵过程中pH的调节及H 和游离乳酸的添加可以促进菌体生长,并提高了L-乳酸的产量;培养基中添加乳糖和果糖、酵母膏和蛋白胨、CaCO3对菌体生长和产酸均有重要影响;调节葡萄糖与丙酮酸钠的比例为9:3,并在发酵42 h时添加丙酮酸钠,L-乳酸产量可达75 g/L.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L-乳酸细菌最佳发酵培养基;方法:以L-乳酸的产量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SAS软件中的二水平设计和响应面法,系统考察了大米糖化液、蛋白胨、酵母粉等3个主要因素对L-乳酸产量的影响;结果:大米糖化液为125.25 g/L、蛋白胨为8.79 g/L、酵母粉为3.58 g/L,52℃发酵48h,乳酸产量达到94.78 g/L,L-乳酸的产量提高6.49%;结论:实验结果可为L-乳酸发酵工艺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鼠李糖乳杆菌发酵生产L-乳酸的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氮源组合为酵母粉5g/L,蛋白胨10g/L,牛肉膏15g/L;生长因子实验表明,番茄汁和白菜汁的添加量各为10%时,L-乳酸的产量最高;葡萄糖、吐温80、生长因子和氮源的四因素正交实验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60g/L,酵母粉5g/L,蛋白胨10g/L,牛肉膏15g/L,吐温80 lmL/L,番茄汁50mL/L,白菜汁50mL/L.用该培养基发酵所得L-乳酸的产量高达143.6g/L,得率为89.8%.  相似文献   

9.
以乳清渗透液为底物,补充其他营养成分,分批发酵生产L-乳酸.通过对8种乳酸菌的筛选,确定最佳发酵乳酸菌组合为L. casei和L. lactis(11).初始乳糖质量浓度为96g/L时,乳酸生产效率最高且达到6.05g/(L·h).经过对发酵条件的优化,确立了最佳发酵条件25%氢氧化钾溶液作为中和剂,发酵液pH值为6.0,在37℃进行厌氧发酵(通入100%氮气).优化的发酵液组成初始乳糖200g/L,酵母提取物10g/L,K2HPO41 g/L,MgSO4·7H20 0.5g/L,MnSO4·H20 0.05g/L.最高乳酸产量为192g/L,L-乳酸纯度迭95%,乳糖利用率达96%.  相似文献   

10.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的4因子中心组合实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experimental design,CCD)优化了库车小白杏混菌(植物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乳酸发酵工艺,并采用Logistic方程建立乳酸菌生长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  相似文献   

11.
对干酪乳杆菌非连续性发酵生产L-乳酸的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不添加补料,得到L-乳酸的最大浓度为76.9g/L,L-乳酸的产率为64.1%,最大细胞干重为6.5g/L。而发酵过程进行分批补料的试验结果证明,添加葡萄糖是发酵L-乳酸的有效方法,L-乳酸的最终浓度为90.7g/L,产率为75.5%,细胞干重为8.6g/L。L-乳酸产量提高了17.9%,细胞干重提高32.3%,L-乳酸纯度为95.7%。  相似文献   

12.
王玉华  陈萍  朴春红  王磊 《食品科学》2009,30(21):316-319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耐酸性强、高产L- 乳酸的改组菌株Lc-F34 的发酵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初始葡萄糖浓度为90~110g/L,淀粉葡萄糖水解物可以作为乳酸发酵的碳源;最适氮源为酵母抽提物,玉米浆次之,玉米浆可以部分或全部代替酵母抽提物作为乳酸发酵的氮源;适量的MgSO4 和MnSO4 对该菌株的发酵有刺激作用,MgSO4 最适浓度为0.3%,MnSO4 最适浓度为0.05%。  相似文献   

13.
鼠李糖乳杆菌发酵豆渣、黄浆水产L乳酸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豆渣和黄浆水逐步代替MRS肉汤培养基,利用豆渣和黄浆水的营养成分作为发酵培养基质,选用生长条件粗放、仅产L-乳酸的鼠李糖乳杆菌为发酵菌株。以活菌数、pH、L-乳酸含量为特征指标,确定豆渣与黄浆水的适宜比例,对豆渣、黄浆水生产L-乳酸工艺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完全适宜在豆渣与黄浆水培养基质环境中生长繁殖。豆渣与黄浆水比例(w/v)为1∶5,接种量为3%(v/v),葡萄糖添加量为4%(w/v),pH6.2,37℃,摇瓶培养24h,L-乳酸含量达到最大1.07%。   相似文献   

14.
干酪乳杆菌XJL发酵废弃烟梗产L-乳酸的Plackett-Burman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寻求L-乳酸发酵的廉价基质和资源化利用废弃烟梗。方法以废弃烟梗为材料制备水提取液(tobacco stem extraction,TSE),以菌株XJL发酵废弃烟梗提取液制备L-乳酸,通过Plackett-Burman优化设计实验对影响菌株XJL发酵废弃烟梗提取液制备L-乳酸的相关变量因素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所选10个相关变量因素中,当发酵时间为24 h时,酵母粉和碳酸钙是影响菌株XJL发酵制备L-乳酸的重要正效应因子,当发酵时间为42 h时,酵母粉、果糖、磷酸氢二钠和碳酸钙是影响菌株XJL发酵制备L-乳酸的重要正效应因子。在Plackett-Burman优化实验设计中,发酵时间为24 h和42 h时,L-乳酸的最高产率分别为307.5 g/kg和315.0g/kg。结论在Plackett-Burman实验中,发酵时间的延长对L-乳酸产率的提高影响不大,营养添加物能够提高L-乳酸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细菌L-乳酸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L-乳酸的生产方法、检测方法及提取工艺,阐述了国内外发酵生产L-乳酸的研究进展与生产现状,并对今后L-乳酸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24):134-139
为了解决基酒中乳酸乙酯酯含量不足,风味欠缺的问题,该文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T103为出发菌株,分别以L/D-乳酸为底物测定其酯化力,发现相较于D-乳酸,黑曲酯化酶对L-乳酸酯化能力更强,并通过对7株乳酸菌发酵产L-乳酸性能的比较,发现各菌株在以玉米为原料的发酵培养基上所产L-乳酸比例明显高于以大米为原料的发酵培养基,进一步发现不同初始糖度对产L-乳酸的比例没有明显影响,并初步确定了最佳L-乳酸发酵液制备工艺:以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B1为出发菌株,接种于以玉米为原料,糖度为18°Bx的乳酸发酵培养基中,发酵13 d,乳酸总量可达89.19 g/L,其中L-乳酸所占比例高达99%。该文为今后乳酸菌的强化发酵和高乳酸乙酯调味酒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短乳杆菌产γ-氨基丁酸(GABA)的分批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基于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分别建立了菌体生长、产物合成及底物(葡萄糖、L-谷氨酸钠)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并利用1 stopt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非线性曲线拟合.对实验值与模型值进行了验证比较,结果该组模型能较好的拟合发酵过程.进一步用该模型对发酵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解析荔枝汁-大豆蛋白培养基鼠李糖乳杆菌发酵过程脂肪酸组的变化动态。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脂肪酸自动测定仪,分析植物原料荔枝汁、大豆蛋白(豆浆)、荔枝汁+大豆蛋白(体积比为1:1)培养基的脂肪酸组成,以及鼠李糖乳杆菌FJAT-13807(Lactobacillus rhamnosus FJAT-13807)发酵前后和发酵过程脂肪酸组的变化。结果荔枝汁-大豆蛋白复合培养基经过鼠李糖乳杆菌FJAT-13807发酵脂肪酸组成发生显著变化(P0.05),发酵前脂肪酸标记30条,发酵后上升到53条,增加了76.77%,脂肪酸总量增加115.01%;脂肪酸标记可分为高含量(2条)、中含量(10条)和低含量(41条)3组,其中高含量组的脂肪酸标记C16:0和C18:1ω9c,含量占比超过45%,具有乳杆菌种属特征;鼠李糖乳杆菌FJAT-13807发酵过程中,脂肪酸组和活菌数变化趋势相近;发酵1h,活菌数达8.7×10~7 CFU/mL,此时,脂肪酸总量达1426116(响应值);发酵1-6 h,活菌数略有下降,为6.20×10~7 CFU/mL,脂肪酸总量相应下降为1106592(响应值);发酵6~12 h,活菌数含量急速上升到高峰56.00×10~7 CFU/mL,相应的脂肪酸总量也急速上升到2349101(响应值)。结论乳杆菌发酵能显著增加脂肪酸组的种类和含量,C16:0和C18:1ω9c为乳杆菌种属特征脂肪酸标记,可通过检测脂肪酸总量的变化,可以监测乳杆菌数量变化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