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基于二天线的双基地DPCA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给出了双基地相位中心偏置天线(DPCA)技术的空间几何模型,从接收信号模型入手分析了双基地DPCA技术的杂波抑制原理,并给出了计算机的仿真结果。文章指出,双基地DPCA技术要求天线间隔D,脉冲重复频率PRF以及载机速度Va三者严格满足条件:D=mVa/PRF (m 是一正整数),这跟单基地情况下是一致的;当约束条件不能满足时,杂波的抑制效果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低脉冲重复频率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提高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AL)的分辨率,从激光脉冲调制与脉冲重复频率(PRF)的矛盾入手,提出了一种沿方位向放置多个望远镜接收的系统设计方法,利用空间自南度解决由于较低PRF带来的方位模糊问题.分析了SAL系统由于平台连续运动的影响(表现为多普勒频移项),提出了多普勒平移补偿方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系统设计的...  相似文献   

3.
UWB SAR实时PRF调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UWB SAR)实时成像中,载机沿航向前向速度误差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实时调整脉冲重复频率(PRF)来消除的,相对于高波段数据,在相同分辨率条件下,UWB SAR数据对载机前向速度的变化要敏感得多.文中分析了UWB SAR实时PRF调整中的3个因素:方位聚焦的要求、硬件调整PRF的精度以及惯导测鲢精度,得出UWB SAR中PRF调整的精度主要由惯导的测量精度决定.仿真数据分析了UWB SAR实时PRF调整对成像质量的影响以及研究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传统相位中心偏置天线(DPCA)和沿迹干涉(ATI)方法无法解决动目标方位向速度引起的散焦对于动目标检测和参数估计带来的影响,而且无法对动目标方位向速度做出估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结合修正离散Chirp-Fourier变换(MDCFT)与去调频(Dechirp)技术的多通道动目标检测方法,通过对动目标多普勒参数的精确估计,完成对动目标的聚焦,从而提高动目标距离向速度和方位向位置的估计精度,同时还可以较精确地估计出动目标的方位向速度,弥补了DPCA和ATI方法的不足。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罗绣莲  徐伟  郭磊 《雷达学报》2015,4(1):70-77
该文关注一种新型的斜视聚束SAR模式,其采用捷变脉冲重复频率(PRF)技术来增加高分辨率成像时的距离向测绘带宽。聚束SAR利用波束旋转来增加方位向分辨率。然而,高分辨率和大斜视的成像要求会导致较大的距离单元徙动(RCM)。PRF固定不变(即接收窗固定)时,为了保证方位向数据获取时间内所有的回波脉冲能被完整接收,距离向测绘带宽对应的时间宽度必须小于接收窗宽度。为了消除RCM对测绘带宽的影响,该文将PRF沿着方位向时间连续地改变(捷变),使得接收窗的变化与瞬时斜距的变化一致。首先推导了PRF的变化规律,然后利用一种改进的后向投影算法(BPA)对回波数据成像,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这种SAR模式及对应的成像算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方位多波束合成孔径雷达可以同时实现方位高分辨率和宽测绘带 ,首先简要介绍了方位多波束SAR的基本原理 ,然后详细分析了该系统的方位分辨率与天线长度及脉冲重复频率 (PRF)之间关系。通过与单波束系统对比 ,揭示了方位多波束技术在同时获得高分辨率、宽测绘带方面的优势 ,并探讨了不同分辨率时 ,天线长度、脉冲重复频率选择情况 ,以资工程设计考虑。最后 ,提出了有待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采用双通道相位偏置天线(Displaced Phase Center Antenna,DPCA)的基础上,将DPCA中每一个通道的天线进行子图像划分,再结合两个通道所得的子图像作幅值对消,实现杂波抑制与运动目标的检测。该方法在运动目标具有方位向速度或距离向加速度时可获得比传统DPCA更好的检测效果,并通过剪切平均的方法实现运动目标的聚焦。本文首先介绍了DPCA与单通道中子图像对消的基本原理;其次,提出了将DPCA与子图像对消相结合的运动目标检测新方法,并通过剪切平均的方法聚焦运动目标;最后,本文给出了运用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自适应滤波的DPC-MAB SAR方位向信号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置相位中心方位多波束(DPC-MAB)SAR系统利用方位向多个子孔径同时接收回波,在PRF较低时根据多波束回波的相关性对其进行联合处理,实现方位向信号的重构,从而在保证高方位分辨率的同时增加测绘带宽。该文针对DPC-MAB SAR系统研究了基于波束形成理论的多普勒解模糊方法。传统非自适应的波束形成算法敏感于通道幅相误差以及各类噪声,而基于Capon算法的自适应最小方差无畸变(MVDR)最优波束形成器在多个模糊分量相关性较强时性能大大衰减,针对以往方法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该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最小输出能量(MOE)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多通道回波数据自适应的估计统计自相关矩阵,根据子空间投影理论对理想导向矢量进行修正,然后利用多重约束条件有效抑制相关模糊分量,解模糊性能明显提升。仿真实验和实测数据处理均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多输入多输出合成孔径雷达(MI MO SAR)是一种新体制的成像雷达。针对高空高速平台的SAR系统方位向口径(或方位向分辨率)和作用距离的设计矛盾,采用MI MO体制有效地解决了PRF设计的问题。并针对多通道MTI模式提出了一种新的MI MO SAR空时等效重构方法,使得系统有效地兼顾了SAR模式和MTI模式。与常规的SAR/MTI系统相比,MI MO SAR/MTI系统在SAR模式下可以实现远距离高分辨率宽观测带成像;在MTI模式下,可以实现远距离运动目标探测,且具有高的运动目标检测性能和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双通道SAR地面运动目标检测(GMTI)方法采样数据量过大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双通道SAR运动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沿方位向进行随机稀疏采样得到双通道原始回波数据,然后通过匹配滤波方法实现距离向聚焦,并利用压缩感知技术实现方位聚焦,最后运用传统相位中心偏置天线(DPCA)技术进行杂波抑制。通过公式推导从理论上分析了该算法利用双通道方位稀疏采样数据实现杂波抑制的可行性,同时详细分析了运动参数对目标成像的影响。仿真与实测数据实验表明该算法在方位向欠采样情况下仍具有良好的杂波抑制性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种基于方位向相位中心偏移天线技术的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实现方法。通过在方位向上安置相位中心偏移的多个波束来降低系统对脉冲重复频率的要求,从而在保证方位向分辨率不变的条件下能够扩展机载SAR的测绘带宽。针对由脉冲重复频率的变化造成的方位信号非均匀采样,采用了多通道重构算法来恢复均匀采样信号,以两通道机载SAR为例,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唐禹  秦宝  晏芸  汪路锋  邢孟道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45(8):830001-0830001(8)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AL)是作为未来远距离高分辨率对地区域观测的理想方式。针对传统的单发单收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系统中高分辨率和宽测绘带的矛盾导致测绘带宽窄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发多收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工作体制,该体制工作在低PRF模式,保证了距离向测绘带的不模糊,在方位向采用了多通道技术,利用虚拟孔径和真实孔径结合实现了方位向的多普勒不模糊。通过自适应波束形成将多通道数据合成大带宽无模糊数据,实现高分辨率宽测绘带成像。首先简述了方位向多通道技术提高方位向分辨率的原理;随后提出了多发多收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的工作体制,并且给出了该工作体制下的信号模型,针对低脉冲重复频率条件下的多普勒模糊问题,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波束形成解模糊信号处理方法。最后,通过三发三收体制验证多发多收合成孔径激光雷达工作体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脉内聚束模式有效克服了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高分辨率与宽测绘带之间的矛盾,同时可以兼顾回波的信噪比。然而距离维空域滤波的信号分离方法容易受地形起伏的影响,甚至失效。针对此,该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方位相位编码(Azimuth Phase Coding, APC)的脉内聚束SAR成像方法,利用APC技术使不同子脉冲回波的方位频谱处在不同的脉冲重复频率(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ies, PRF)范围,然后利用方位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来分离回波信号。文中对信号分离方法以及频移因子的选择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最后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中,脉冲重复频率(PRF)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的选择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到发射干扰、星下点回波、距离模糊以及方位模糊的影响,也正是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PRF的选取有很大的差异。这里在研究常用的条带工作模式下PRF选取的基础上,讨论了聚束和滑动聚束模式下PRF选取的特殊性,给出了这两种工作模式下PRF选取的方法,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聚束式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设计中,脉冲重复频率PRF的选择至关重要。在论述SAR系统设计中PRF的限制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由于聚束式SAR和条带式SAR在工作模式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两者的方位模糊度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文中详细地介绍了聚束式SAR的方位模糊度计算函数,阐述了聚束式合成孔径雷达PRF的选取在满足基本限制条件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其方位模糊度计算曲线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这一优化在聚束式SAR系统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减少SAR系统的数据量和降低脉冲重复频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FT)的动目标参数估计方法。首先对距离向脉冲压缩之后的数据进行DPCA对消处理,其次利用Hough变换估计目标跨航向维的运动参数并校正距离单元走动,然后基于离散的FRFT变换矩阵构造稀疏基矩阵,建立压缩感知重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优化求解获得FRFT的最优阶数,进而估计动目标沿航迹维的速度和位置。最后,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实现低脉冲重复频率条件下的地面运动目标参数估计。  相似文献   

17.
公岷  刘光炎  黄顺吉 《信号处理》2003,19(4):324-328
针对星载SAR前视模式与一般正侧视模式存在的明显不同,本文详细分析了前视SAR的多普勒特性,即多普勒频率、多普勒带宽;指出前视SAR的方位分辨率与天线的孔径长度无关,而是与载波频率、雷达平台高度、方位向地面距离等因数有关,并仔细讨论了各因数对方位分辨率的影响;前视SAR成像对系统参数脉冲重复频率、波束投射角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针对调频连续波合成孔径雷达(FMCW-SAR)体制下的快速运动目标检测与成像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双通道FMCW-SAR动目标检测和成像新方法。该方法考虑到调频连续波固有的特点,将多普勒频移补偿和偏置相位天线(DPCA)技术结合,进行杂波抑制,检测动目标。并针对快速运动目标的散焦和多普勒谱分裂等问题,采用Keystone变换、方位去斜等方法实现快速运动目标的重聚焦。最后,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分辨宽测绘(High-Resolution and Wide-Swath, HRWS)SAR成像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具有地面动目标指示(Ground Moving Target Indication, GMTI)功能的SAR成像系统因其具有对静止场景进行高分辨成像和动目标检测能力在很多军用和民用领域受到广泛运用。具有HRWS成像能力的沿方位多通道SAR系统,其可以有效地解决高分辨和低脉冲重复频率(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 PRF)的矛盾,该矛盾在HRWS成像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由于方位空域自由度可以用来进行杂波抑制,因此多通道构型具有提供GMTI潜能。该文提出一种新的杂波抑制和动目标的成像方法,使得在低PRF的HRWS系统进行SAR成像的同时可以完成动目标的检测与成像处理,而不需要单独的高PRF系统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方位多通道技术是当前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主流的高分宽幅实现方式。而将方位多通道技术与斜视波束扫描(聚束、滑动聚束、TOPS)工作模式相结合可以实现灵活的更高分辨率或者更宽幅宽的遥感观测。然而由于斜视以及波束扫描会使得回波信号的多普勒带宽远大于通道数与脉冲重复频率(PRF)的乘积,使得传统的多通道成像方法失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方位去斜加方位重采样的多模式斜视多通道SAR成像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各个通道信号分别进行方位去斜以及对去斜、线性距离走动校正(LRWC)后的信号进行方位重采样来解决方位时变的问题,使得传统的多通道成像方法可以使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均验证了该方法可以处理多模式的斜视多通道SAR数据,并且得到聚焦良好的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