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涛 《煤矿机械》2020,41(4):143-145
针对世界首个8.8 m超大采高工作面大断面回风顺槽超前支护问题,以上湾煤矿124018.8 m综采工作面回风顺槽为工程背景,根据巷道实际开采地质条件与锚杆支护参数,研制出了ZFDC81100/30.5/55D型高强度迈步分体式超前支架组,给出了超前支架总体结构特征、技术参数与支架布置方案,并分析了超前支架窄型顶梁、多级侧护机构、非对称承载机构及防倒机构等创新设计方案。现场实践表明,超前支架参数设计合理,在保护顶板锚杆支护系统的基础上巷道围岩变形较小,得到了有效控制,可以满足8.8 m超大采高工作面回风顺槽安全支护与辅助运输要求,具有良好的安全技术与经济效益,为后续类似超大采高工作面超前支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煤炭技术》2017,(3):84-86
针对榆家梁矿44305回风顺槽局部地区顶板岩层破碎、难以支护等问题,采用钻孔窥视仪,对巷道顶板岩性及裂隙发育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建立FLAC3D数值计算模型,对巷道受采动影响后围岩垂直应力和塑性区范围进行模拟,得出巷道顶板最大破坏深度达到1.3 m。根据最大破坏深度并结合悬吊理论,进行巷道支护参数设计。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支护参数优化后,巷道顶板下沉量有所减小,局部冒顶得到有效控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孙阳 《现代矿业》2023,(1):81-84
由于挖金湾矿8107工作面回采期间受多重集中应力、煤层赋存、支护技术等影响,在工作面回采至450 m处时回风顺槽超前应力区出现严重破碎现象。为解决该问题,分析超前应力区围岩破碎机理,提出在超前应力区采用“深孔卸压+液压伸缩棚+水力膨胀锚杆”联合支护技术。现场应用效果,顶板下沉量控制在0.17 m以下,底鼓量控制在0.32 m以下,两帮收敛量控制在0.35m以下,有效控制了应力区围岩变形现象,大大提高了应力区巷道围岩成型效果,保证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斜沟煤矿综采工作面采掘衔接紧张和迎采动压巷道支护困难的问题,采用"滑移式临时支护装置+液压锚杆钻车"的快速掘进支护体系控制迎采动压巷道顶部岩体,现场使用结果表明:顶板离层量较小,裂隙发育较缓,有效改善了掘进期间的应力环境;同时月掘进进尺逐月提高,可达450 m,有效提升了掘进效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紫金煤业6103迎采对掘工作面回风顺槽出现的顶板下沉、底板鼓起的问题,对6103工作面回风顺槽所处的不利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此类巷道的围岩稳定控制对策。现场矿压监测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支护方案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支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基于兴无煤矿H4201孤岛工作面在回采期间受集中应力影响回风顺槽围岩变形严重问题,根据回采现状对回风顺槽应力区顶板采取“让压恒阻锚索+π型单体柱支护”联合支护技术,超前应力区30 m范围内顶板最大下沉量为0.28 m,两帮最大收敛量为0.37 m,变形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迎采动掘进巷道支护不合理导致巷道变形严重问题,采用现场监测、数值模拟与实践相结合对迎采动掘进巷道支护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支护条件下,迎采巷道以顶板及两帮松动破坏为主,最大破坏深度达1.58 m,需要加强支护;迎采巷道“锚杆+锚索+钢筋梯子梁”加强支护方法,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巷道顶板塑性区面积减小53.3%~59.7%,两帮塑性区面积减小49.1%~58.8%,应力峰值显著降低,满足迎采巷道稳定要求。通过现场实践,巷道加强支护后,顶板下沉量减小69%,煤柱帮位移减小68%,回采帮位移减小67.7%,巷道支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白文勇 《煤矿机械》2019,(6):138-140
以寸草沟矿6204综放工作面大断面回风顺槽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监测、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顺槽超前支护参数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现场实际监测得出巷道超前应力峰值位于工作面前方6.5 m,应力集中系数为1.76,超前应力影响范围为25 m;其次,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巷道超前支护强度为216.66 kPa,并通过数值模拟进行校核,在此基础上确定使用3×ZQL2×5600/25/48D型双列多节自移式超前支架组进行支护。最终现场实践表明所确定的支护参数合理可靠,在满足超前支护的基础上避免了支架对顶板围岩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泰业煤矿8302回风顺槽沿空掘巷期间,原支护方案难以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的问题,进行加强支护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受8301工作面采动影响,8302回风顺槽围岩裂隙发育、完整性降低,导致巷道网兜现象明显,局部发生掉顶,巷道围岩变形较大。提出增大锚杆(索)预紧力和帮锚杆长度、缩小锚索间距的加强支护方案。现场实测结果表明,采用加强支护方案后,巷道顶底板和两帮累计移近量分别稳定在52.70和116.51 mm,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煤炭技术》2021,40(9):47-50
针对大佛寺矿41211回风顺槽变形显著、维护困难的问题,采用现场实测、室内实验、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其变形特征和破坏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高应力、围岩软弱、内部节理裂隙发育、采动影响、支护参数不合理是41211工作面回风顺槽围岩变形破坏的原因。基于巷道破坏的原因,提出高预应力强力锚杆支护、锚杆-锚索协调支护和强帮支护的控制技术,对原支护方案进行优化。经过现场实测,新的支护方案实施后,41211回顺顶板变形量逐渐稳定在151.1 mm,较原支护减小62.6%,煤柱、煤壁侧变形量分别为156.5、111.4 mm,较原支护分别减小67.7%和70.6%,支护效果显著,满足大佛寺矿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应力孤岛工作面围岩破碎巷道支护难的问题,以同忻矿8102孤岛工作面回风顺槽为研究对象,结合采矿地质条件,运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支护方案的锚杆支护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从6种支护方案中确定出2种备选支护方案,对不同支护方案在回采过程中回风顺槽围岩的塑性破坏状况及变形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结果表明:采用方案二对8102孤岛工作面回风顺槽进行支护时,在本工作面及相邻工作面的采动影响下,顺槽围岩塑性区破坏范围小,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得到较好的控制,可以满足8102孤岛工作面安全回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李成章 《煤炭与化工》2022,(5):40-42+45
针对盛鑫矿浅埋薄基岩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以及巷道支护问题,以该矿51204回风顺槽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顺槽开挖模型,研究巷道开挖后的塑性区、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阐述了巷道围岩控制对策与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在51204回风顺槽采用“螺纹钢锚杆+钢筋梯子梁+锚索+高强混凝土铺底”的联合支护技术,并对巷道表面位移进行监测。现场应用结果显示,采用该联合支护技术后,围岩收敛量经28 d趋于稳定,巷道顶板、底板、左帮及右帮围岩最大变形量分别为38、27、18、21 mm,变形量处于可控范围内,实现了对51204回风顺槽围岩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针对神东煤炭集团上湾煤矿8.8 m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开采地质条件和回风顺槽布置特点,研制了ZFDC81100/30.5/55D型大型迈步分体式超前支架组。应用结果表明:该支架满足特大采高工作面回风顺槽支护要求,解决了超高动压巷道顶板、煤帮的支护问题,为8.8 m特大采高工作面顺利推进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4.
8 m以上特厚煤层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回采巷道高度超高、宽度超宽,顶板上覆岩层运移剧烈,两顺槽出口巷道顶板压力大,巷道超前支护难度比以往大采高工作面更加复杂,支护难度进一步增大。为解决超前支护难题,以国家能源集团神东上湾煤矿首个8.8 m特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巷道为工程背景,对两顺槽出口顶板超前应力进行分析研究,确定超前支护长度及主要参数,并进行了工程实践,为类似地质条件特厚煤层两顺槽超前支护参数的确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田泉 《煤》2022,(9):80-83
针对厚煤层迎采巷道稳定性控制问题,文章采用现场监测、数值模拟与工业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迎采巷道与工作面距离的减小,巷道变形表现为缓慢—剧烈—平稳的发展特征,迎采巷道所受应力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特征,在滞后工作面15 m范围内,迎采巷道应力最高可达19.8 MPa,需要加强支护。据此,研究提出了锚杆(索)+金属网+钢筋梯子梁联合支护的迎采巷道稳定性控制方法。通过现场实践,锚杆受力最大值为其锚固力的66.1%,顶板垂直位移降低60.2%,迎采巷道稳定性控制效果良好,可为类似工程条件矿山迎采巷道稳定性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针对凌志达煤业15205综采工作面回风顺槽大跨度坚硬顶板支护特征,通过对该矿已掘巷道围岩破坏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高预应力锚杆(索)+塑料网+钢筋托梁"的联合支护方案,并确定了合理的支护参数.现场实测结果表明:采用该联合支护方案后,15205回风顺槽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最大值分别为142.87 mm和112.03 mm,...  相似文献   

17.
《煤炭技术》2021,40(7):40-44
针对山煤集团凌志达矿15208回风顺槽受构造应力和采动应力双重作用而出现严重变形的问题,从生产条件及地质力学角度分析了引起变形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在断层和采动双重影响下回风顺槽变形破坏机理。基于破碎围岩的锚固稳定原理,提出了15208回风顺槽断层段补强支护技术方案,在顶板灰岩段和架棚段分别采用锚杆主动强化支护和锚索补强支护。工业性试验表明:采用补强支护方案后,顶板、煤柱帮和底板的最大移近量可以控制在50 mm以内,巷道变形被有效控制,15208回风顺槽顶板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8.
文中针对黄陵矿业有限公司一号煤矿622工作面进风顺槽具体的工程地质概况,分析了工作面进风顺槽400~930 m处围岩破碎段掘进支护不利条件.提出了合理的支护方案和具体的支护参数.结果表明,622工作面进风顺槽400~930 m处围岩破碎段因原锚杆、锚索支护参数布置不合理,破碎段顶板存在富水区,受临近工作面采动影响导致了...  相似文献   

19.
迎采动面沿空掘巷经历邻近工作面侧向基本顶断裂、转动及稳定的全过程动压影响后,巷道围岩将产生大变形、维护困难.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现场试验研究迎采动面沿空掘巷围岩变形规律和控制技术,得到该类巷道受邻近工作面采动影响后围岩呈现非对称变形,窄煤柱和顶板变形剧烈,提出提高窄煤柱和顶板支护强度使围岩形成有效承载体是保持迎采动面沿空掘巷整体稳定的关键,据此提出了合理的围岩控制技术:1)合理确定窄煤柱宽度,使邻近工作面采动影响稳定后巷道处于应力降低区;2)高强度大延伸率锚杆控制围岩变形;3)加强窄煤柱、顶板支护,提高关键部位承载能力.棋盘井煤矿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有效控制了该类巷道围岩变形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铜川西川煤矿回风巷道锚杆、锚索大量破断,围岩变形严重的难题,通过工程地质资料分析、现场调查发现:迎采动面托顶煤回风巷道受邻近工作面全程采动影响,强烈采动应力使得顶煤和直接顶发生剪切滑移,锚杆、锚索大量剪切破断,围岩控制失效。据此提出以加强顶板支护强度,合理匹配锚杆、锚索变形能力,释放顶板水平应力为核心的围岩控制技术。将该技术应用于1111工作面回风巷支护实践,围岩控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