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信息挖掘技术,对煤矿企业各类安全生产监测监控信息进行采集、分析、预警,动态进行远程监管监察,可以有效预防、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符合党的十八大精神,符合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的相关政策。本文立足煤矿安全监管监察职责,针对全省煤矿灾害特点,深入分析安全现状,查找影响煤矿安全的薄弱环节、影响因素,分类列出严重制约煤矿安全的重大危险源、重大危害因素,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找准煤矿安全工作的着力点、发力点,促进煤矿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相似文献   

2.
刘照鹏 《煤矿安全》2005,36(11):68-70
针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简要介绍了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建立了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博弈模型,给出了纯策略和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求解与分析,并提出了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SD的煤矿企业安全监管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系统动力学建立煤矿安全监管问题中监管部门与煤矿企业之间的混合战略演化博弈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混合策略演化博弈模型不存在演化均衡。系统动力学为演化博弈理论的验证和应用提供一个政策仿真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4.
我国煤矿安全法律法规已确立起基本的政府责任制度,但当前责任追究实践中存在着典型的权责失衡现象,有着观念、制度和规范上的原因,应着重从责任类型、内容、构成要件、监管监察制度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一线矿工安全行为策略,在安检员和一线矿工数量有限的条件下,基于工作不安全感视角,构建引入Moran过程的两方随机博弈模型,探究不同因素对博弈主体策略的影响,并使用数值仿真验证其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工作丧失和人际关系不安全感等心理成本的增加有利于安检员行为改善,但不利于一线矿工行为改善。此外,安全风险转移系数、安全行为成本、策略突变率及博弈双方数量也会影响安检员与一线矿工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刘合山 《中州煤炭》2018,(10):67-71
能源管理是智慧矿山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大煤沟煤矿生产过程中效率低、能耗高等问题,采用“互联网+”能源管理技术,打破传统物理层级式的能源管理模式。在原有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对系统平台进行软、硬件升级改造,实现了新老系统的无缝对接,在现有监控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数据分析,平衡预测和能源管理等功能及需求侧管理系统平台,建成一套完整的能源管理中心系统平台,提升了能源使用效率和能源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政府监管、社会公众监督和煤矿安全生产的行为选择机制,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政府、社会公众和煤矿三方行为选择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演化博弈系统中各均衡点的稳定条件,最后探究了三方演化博弈中相关变量对三方行为演化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初始策略选择对三方演化稳定有显著影响;政府区块链创新投入成本对理想状态演化具有负向作用;对煤矿违规生产的惩罚力度、区块链直接效益和间接收益以及发生事故后给政府带来的声誉损失对理想状态演化具有正向作用;采用区块链监管可提高社会公众自身获得感,对参与煤矿安全监督具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运启  钟宇 《煤矿安全》2015,46(3):237-240
为了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一种新的面向移动互联网的煤矿安全监测平台。依据标准的数据协议,利用可扩展的采集模块,平台将多个安全监控子系统和生产过程子系统的关键数据统一解析与存储,并提供兼容当前主流移动操作系统的实时数据展示、短信报警、每日简报、视频监控和生产模拟图展示等多个功能。现场试验证明,平台为煤矿管理人员提供了随时随地的多样化信息监管服务,创新了监管手段,提高了监管效率,促进了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为建设长春兴矿"互联网+"矿井通风管理系统,分析现有"互联网+"的先进技术,结合长春兴矿现有通风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中的技术与设施,设计了该矿的"互联网+"矿井通风管理系统。经过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管理与经济效果,为其他矿井的通风系统"互联网+"升级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中存在的监管重复、信息孤岛以及信任机制匮乏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多元协同煤矿安全监管模式。该模式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特性,将监管监察机构、煤矿企业、煤矿工人及社会组织有效连接起来,使任意节点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点对点的信息交互,实现监管多主体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共治;利用区块链公开透明、可溯源、信息无法篡改等特点,设计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多元协同煤矿安全监管信息平台,确保信息真实、多方参与、智慧监管、精准追责。该模式创新了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方式,探究了区块链技术在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中的适用性及优越性,为区块链技术在煤矿监管及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煤矿安全步出"囚徒困境"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囚徒困境”以及制度缺陷,用博弈论阐述了要走出“囚徒困境”必须设计一种新的机制,从政府安全监管、安全生产责任划分等方面提出新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朱勇 《云南煤炭》2008,(1):15-19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探讨了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的关系,提出了对煤矿安全实施“三项监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煤炭技术》2016,(10):331-332
针对煤矿井下生产系统内的人、物、环境等因素,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安全生产与预警救援体系的思想。基于分层设计理念,给出了包括感控层、网络通信层、数据集成层、平台层和应用层5层结构的安全生产与预警救援体系架构;在此基础上,以概率图模型、粗糙集理论为基础,阐述了预警模型的构建原理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重庆煤矿及其监察监管信息化现状,分析了煤矿监察监管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制订了重庆市统一的煤矿数据联网标准规范协议,设计并建成了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监察监管信息化平台。该平台由接入层、传输层、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和应用层构成,在线接入安全监控、人员定位、视频监控、重大机电设备监测等子系统,具备煤矿基础数据管理、在线实时监测、历史数据统计与大数据分析、综合集成门户等功能,提供面向桌面电脑、调度大展和智能终端APP等可视化展现方式。目前,该平台已经成为煤矿安全监察监管的重要手段和精准监察的重要依据,提升了监察监管效率,创新了监察监管模式,对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多个生产型矿山涉及的生产资源管理业务需求,结合回采验收业务、数据库技术及互联网技术,构建了“互联网+”技术背景下的动态生产资源管理平台,满足了生产型矿山在储量升级、三级矿量及资源保有量管理方面同步动态管理的需求,为矿山单位掌握“资源生命线”提供了高效智能化的“互联网+”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意见》对网站传播能力、信息内容支撑体系以及网站集约化建设做出了明确要求,并将“规范外语版网站内容”作为提升政府网站传播能力的重点之一,地质调查门户网站作为用户获取第一手地质调查数据及相关信息资源的平台,其用户群早已不再局限于中文用户,因此重视英文门户网站信息化服务就迫在眉睫。同时,应“互联网+”的时代需求,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网络,它更是一个物质、能量和信息互相交融的物联网。因此在用户群发生变化和“互联网2.0 创新2.0”的前提下,规范并提升地质调查门户网站,特别是地质调查英文门户网站信息内容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煤》2019,(12):99-100
介绍了国外某著名企业99+‘1’=0管理理念的内涵,结合煤矿安全管理实际,就该理念对煤矿现场安全管理的启示,阐述了作者的见解:一是要努力做到零缺陷管理,二是要始终坚持零起点管理,三是要积极开创零突破创新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井下现场实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8.
贺海泉 《煤矿安全》2003,34(7):9-10
文章主要从 5个方面论述了煤矿安全的重点是“一通三防” ,这 5个方面主要包括 :提高思想认识 ;抓好技术管理 ;落实管理制度 ;完善基础设施 ;提高员工素质。  相似文献   

19.
在煤炭市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泉上煤矿针对人员相对紧缺的实际,持续优化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置,坚持"点、线、面结合,多层级覆盖"的原则,以重要岗位为点,以巷道分段为线,以带班区域为面,对井下生产现场划分为53个安全生产网格;根据地面管理工作实际,以各部室、区队为基本单元,将地面分为77个网格,实施"3+3"管理模式,落实"网格定位、设备定置、人员定责"的"三位一体"安全监管机制,形成了分级监管、责任明晰、定位准确、高效运转的网格化管理,建立了安全监管新机制、新平台。  相似文献   

20.
陈兰田 《煤矿安全》1997,28(1):39-41,28
本文对我国煤矿安全状况近年出现滑坡的原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剖析:(1)对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不够;(2)职工的整体安全素质较低;(3)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力;(4)追求产量而忽视工程质量;(5)纪律松驰,"三违"严重;(6)安全资金投放不足;(7)外部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