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新桥煤矿2301综采工作面机载喷雾系统喷雾效果差、喷雾耗水量大造成煤质含水量超标、喷嘴雾化程度不高、喷嘴容易发生堵塞等问题,提出了高压喷雾系统设计方案,选择了1.2mm的锥形引射喷嘴和1.5mm的扇形引射喷嘴。采用固定水泵供水方式,结合工作面实际情况,计算出喷雾总用水量247.5L/min,提高了喷雾射程,提升了除尘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综采工作面粉尘产生量过大、作业环境差等问题,在分析1605综采工作面粉尘产生量过大原因及粉尘分布特点基础上,提出以增加煤层含水率和采煤喷雾降尘为核心的防治措施,并进行现场应用.应用结果表明,煤层经过高压脉冲注水,含水率由0.45%提升至1.38%;通过优化综采工作面煤机和液压支架喷雾装置,综采工作面全尘、呼吸性粉...  相似文献   

3.
胡振强 《煤》2023,(7):80-81+84
采煤面主要产尘源为采煤机滚筒割煤和液压支架移架作业。基于此,利用煤层注水、采煤机内外喷雾、液压支架架间喷雾和导矸槽、全断面水幕帘综合治理粉尘。通过在采煤机和回风巷水幕帘后5 m处测定粉尘浓度,在采煤机司机位置上的全尘和呼尘除尘率达到了95%左右,在回风巷水幕帘后方5 m位置上全尘和呼尘除尘率达到了97%以上,残余浓度分别为9.4 mg/m3和3.7 mg/m3.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小纪汗煤矿11219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割煤粉尘浓度,结合综采工作面粉尘参数,通过对粉尘运移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工作面风流粉尘分布情况,并采取降尘技术措施。研究表明:在采煤机附近及其下风侧5~20m的位置粉尘浓度达到最大,在8MPa压力下GSCM-1和GSCM-2型喷雾负压降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国内外煤矿在综采工作面和放顶煤工作面粉尘防治的方法,结合课题组在井上下粉尘防治的经验,提出了在综采面和放顶煤工作面粉尘防治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6.
荆发军 《煤》2024,(2):70-73+89
随着煤矿井下采煤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王庄煤矿7107工作面产生大量粉尘,已严重超过现有降尘技术的处理能力。对王庄煤矿煤样进行了组分与元素分析,研制了一种新型表面活性剂,确定了表面活性剂的最佳配比及喷雾参数,并现场开展了工业性实验,结合国家煤矿粉尘监测规范,在工作面设置多点采样,测试三种工况下的粉尘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新型表面活性剂喷雾可使全尘和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较无喷雾分别降低80%以上和70%以上,优于清水喷雾。研究验证了该项新技术能显著降低井下粉尘的效果,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产尘点、产尘环节角度分析了粉尘源,并针对生产环节制定控除尘措施,主要包含采煤机割煤、液压支架喷雾、转载点喷雾及巷道阻尘水幕,分析了综采面粉尘治理的方法,为工作面控除尘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针对三交河煤矿2-502大采高综采面高浓度粉尘治理难度大的问题,采用现场测定的方法,分析了综采面尘源浓度特性,确定了粉尘治理重点区域为机组司机处,重点内容为呼吸性粉尘降尘,提出了集尘源点高效喷雾降尘和含尘气流负压诱导自动降尘为一体大采高综采面立体化降尘技术.现场实验表明,技术应用后全部测点降尘效率均在75%以上,最高达...  相似文献   

9.
煤矿采煤工作面粉尘浓度普遍严重超标,需要高效降尘技术进行治理。根据伏岩矿3109回采面实际工况设计了泡沫抑尘技术、液压支架架间喷雾、回风巷全断面水幕帘进行综合粉尘防治。实测结果表明,采煤机下风测10 m处降尘率达到了92.3%和90.5%;水幕帘后方3 m处的全尘和呼尘降尘率分别达到了95.6%和94.1%。  相似文献   

10.
针对综采工作面产尘强度大的技术难题,对煤矿降尘技术发展现状和现有除尘研究进行了分析,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提出采用超声波喷雾降尘技术可提高降尘的效果;基于润湿降尘机理,采用表面活性剂对粉尘的捕捉效果更明显,降尘效果更为显著。同时将表面活性剂润湿降尘与超声波喷雾降尘技术结合起来的新型综合降尘技术,对综采工作面的降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中结合3201工作面从领导管理、健全机构,制定各项管理制度、确定岗位职责、明确工作人员、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做好职业健康检查和加强宣传力度等角度对煤矿粉尘管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针对首山一矿综采面喷雾用水湿润性能差、雾化捕尘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综采面活性磁化水喷雾降尘技术。实验测试了活性磁化水所具有的强湿润性能,其接触角、粉尘沉降时间及降尘效率相对于纯水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提出了活性磁化水高效制备工艺。经首山一矿12100综采工作面应用表明:活性磁化水喷雾降尘技术能有效降低工作面粉尘浓度,不同测点呼吸性粉尘、全尘平均降尘效率分别达到了84.67%、88.52%,有效改善了井下职工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3.
综采面高压外喷雾降尘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压喷雾装置因体积庞大、使用不便、成本较高、易于损坏、使用效果不佳等现状,而使其现场应用受到许多限制,针对这些弊端,研制了新型综采面高压过滤外喷雾系统.该系统包含增压水泵、水质过滤系统、减压阀、采煤机机载高压喷雾装置.通过实验室实验,获得了该系统适合综采面的工作参数,并根据此类参数,选择合适的工作面进行现场试验,测得采煤司机下风侧10m处总尘除尘效率达98%;采煤司机下风侧10m处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达75%,通过对安装此系统前后除尘效率对比发现,除尘效果显著,说明该系统可有效抑制粉尘浓度,可明显改善井下工作面卫生条件和采煤机的运行环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针对超大采高综采技术在煤炭高产的同时产生高浓度粉尘污染扩散的问题,应用Fluent软件对上湾煤矿8.8 m超大采高综采面风流-粉尘耦合扩散特性进行模拟,得到了较为准确的粉尘运动规律,对模拟结果分析并在现场进行数据测量比对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显示,风速在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中呈现增-减-增的规律,并且在采煤机附近发生大幅度的横向风流扰动;粉尘从滚筒产生后更易在机道侧扩散,靠近底板处粉尘浓度高,在采煤机下风侧100 m内形成了浓度大于1 000 mg/m3高浓度粉尘带。粉尘在各个高度空间内的分布相对均匀,但也呈现出了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最终结合粉尘污染规律提出了滚筒喷雾与液压支架喷雾联合降尘及化学抑尘剂湿润底板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治理3218工作面回采期间的粉尘,采用理论分析的方式具体进行喷雾洒水系统的机理进行分析,确定工作面采用高压喷雾洒水系统进行防尘,基于工作面具体特征,进行采煤机身喷雾除尘系统、滚筒喷雾除尘系统和液压支架喷雾除尘系统设计,确定喷雾水压为6~7MPa,采煤机身喷嘴间距500mm,喷角35°,采煤机滚筒采用三级水幕,并在每台液压支架上安设喷嘴;在工作面采用喷雾洒水系统前后分别进行粉尘浓度测试,以验证喷雾洒水系统效果。结果表明:3218工作面采用高压喷雾洒水系统后,降尘率达到65.4%,降尘效果显著,优化了工作面回采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6.
宋杰 《煤》2023,(11):89-91
转载点上胶带碎块掉落冲击下胶带产尘,冲击时的反作用力挤压煤流造成沉积粉尘二次飞扬,煤流干燥状态下易发生脆性破碎产尘。转载点处全尘和呼尘平均浓度分别达到176.8 mg/m3和37.9 mg/m3.仅采用密闭装置全尘和呼尘质量浓度分别降低至39.5 mg/m3和13 mg/m3,能够治理77%和65.6%的全尘和呼尘。增加超细水雾后,全尘和呼尘分别降低至8 mg/m3和2.2 mg/m3,降尘率达到了95.5%和94.3%.  相似文献   

17.
通过现场测定,摸清了综采工作面的粉尘分布规律,并根据粉尘的分布规律,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对采煤机附近风速和粉尘浓度分布特点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组合喷雾,在滚筒处形成空间"立体交叉"式高压喷雾,对采煤机割煤产尘进行控制和沉降。分析结果表明:局部风速增高是司机作业区粉尘污染加剧的重要原因;逆风割煤时粉尘扩散加快,且采煤机下风侧粉尘浓度峰值较顺风割煤时高;采取控降尘技术后,司机位置和采煤机下风侧10 m处降尘效率分别为82.72%和86.63%。  相似文献   

19.
要天富 《煤》2020,29(9)
为降低新元煤矿9104工作面回采期间的粉尘浓度,基于工作面特征及煤层地质条件,通过分析喷雾系统降尘技术的原理,确定采用采煤机降尘+液压支架喷雾降尘+湿式挡尘帘的防尘方案,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工作面防尘方案实施后,全尘浓度和呼尘浓度均在23~50 mg/m~3,全尘和呼尘降尘率分别达到了91.84%和90.63%,降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