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铸坯内部质量原因造成轧材探伤不合的原因主要有四个,分别是氢致裂纹,铸坯内部的中心偏析与裂纹,铸坯内部的夹杂物和铸坯内部的带状组织发达。本文针对中厚板生产中出现的轧材分层问题展开分析,从连铸坯的内部质量缺陷和轧钢的压下量等方面分析轧材分层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厚钢板超声波探伤出现的两类典型缺陷,通过低倍检验和金相检验等手段,并结合实际探伤过程中缺陷的分布位置对探伤不合格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点状密集型缺陷主要与连铸坯的中心偏析有关,侧边条型缺陷则主要来源于连铸坯的三角区裂纹或靠近三角区的中心裂纹,钢板体部的条型缺陷则是由连铸坯的中间裂纹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用扫描电镜观察与能谱分析方法研究了X70管线钢板超声波探伤不合格的原因。试验分析表明:超声波探伤缺陷是由数量较多、尺寸为100μm以上的气孔与缩松经轧制变形压合而形成的;气孔是由原X70管线钢坯连铸时下水口保护浇铸的氩气所引起,缩松是由连铸拉速过大所致。关闭下水口保护浇铸的氩气,并降低拉速可使X70管线钢板超声波探伤合格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厂生产的20SiMn钢水轮机主轴大型锻件在超声波探伤过程中发现的报废性缺陷,对探伤不合格部位进行了定位解剖、酸浸低倍检验、扫描电镜断口分析、能谱分析以及金相分析,查找出了导致该主轴超声波探伤不合格的原因。结果表明:主轴锻造用钢锭中高级别的一般疏松缺陷造成探伤时超声波声能大幅度衰减,导致无法探明主轴心部的质量;此外,钢锭心部硫化物夹杂聚集导致锻造变形时形成裂纹源,进而造成心部裂纹缺陷。  相似文献   

5.
某批42CrMo钢轮毂锻件在进行超声波探伤检验时发现有密集型缺陷,导致锻件报废。通过低倍检验、金相检验以及扫描电镜分析等试验,对该轮毂锻件超声波探伤缺陷性质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42CrMo钢轮毂锻件超声波探伤缺陷性质为白点裂纹;其是在钢中氢和正火冷却应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建议锻件在锻后避免直接空冷,且应进行去氢热处理。  相似文献   

6.
铸坯表面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轧制产品,针对包钢CSP所生产的Q345B热轧板坯出现的裂纹缺陷,阐述了影响铸坯表面纵裂纹、横裂纹形成的原因及防止表面裂纹产生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钨粉还原炉Cr30Ni20合金高温炉管焊缝的失效行为进行了分析,发现焊缝外表面母材咬边严重,焊缝内表面焊根未打磨,存在未焊透、未熔合缺陷。通过渗透探伤(Penetrant testing, PT)检查,发现焊缝存在渣孔和裂纹等缺陷;通过X射线检查,发现焊缝内部存在多处夹渣等缺陷。同时,通过PT检测也发现高温炉管本身存在较多的夹杂和微裂纹。微观组织分析表明,母材及焊缝熔合区中夹杂物含量较高,导致焊缝的力学性能下降。焊缝母材与熔合区的微观组织差异较大,焊缝的抗拉强度和塑性明显低于母材。通过提高高温炉管的冶金质量,采用合适的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才能使得高温炉管母材和焊缝质量都得到保证,满足使用性能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连铸坯中心偏析和疏松缺陷在轧制过程中的形态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铸坯的中心偏析和疏松缺陷形态经轧制后会发生演化,合理选择轧制压缩比可以达到减轻或消除铸坯缺陷的效果。利用宏观检验、硬度测试、金相检验和密度测定等方法对典型的合金钢和普碳钢两种300mm厚连铸坯经不同压缩比轧制后其中心偏析和疏松缺陷的形态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规轧制工艺下,当轧制压缩比小于4时,连铸坯仅在板厚的上、下1/3厚度位置发生明显塑性变形,中心部位的偏析和疏松缺陷形态不会发生变化。压缩比达到5以上时,1.5级的中心疏松缺陷才得以轧合,但1.5级的中心偏析缺陷只能适度减轻。  相似文献   

9.
60kg/m钢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表面出现起皮缺陷。采用金相检验和低倍检验等方法对表面起皮钢轨的显微组织和低倍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起皮缺陷的形成是由铸坯角部裂纹和中间裂纹所引起的。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SPHD热轧带钢边部发现有翘皮缺陷。通过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带钢边部翘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铸时结晶器内的保护渣卷入铸坯表层,轧制变形后被拉长存在于带钢皮下表层是引起SPHD带钢翘皮缺陷的主要原因。SPHD带钢经过粗轧道次的变形,中间坯角部低温区在一定的立辊侧压作用下产生了超出板坯材料热塑性容限的变形,形成角部裂纹,这种裂纹在随后的轧制过程中不能被焊合,形成沿轧制方向断续迭层分布的翘皮缺陷,并随中间坯侧边"翻边"过程的进行向板坯上下表面翻转,最终分布在热轧板边部区域。  相似文献   

11.
某批环件在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时,出现草状波严重、底波损失大等透声不良现象,环件透声不良比例约为14%,透声不良区域沿周向长度约占环件周长的1/6,且硬度也不能满足客户技术条件。采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等方法对该批环件超声波探伤透声不良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件超声波探伤透声不良是由于其热处理加热温度偏低,未能完全消除轧态组织中的粗大晶粒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行星轧制变形程度对TP2铜管材在轧制和联拉时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金相显微分析和拉伸实验,研究行星轧制变形程度对TP2铜管铸坯轧拉态以及拉拔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经连续铸造的TP2铸坯为柱状晶,且由外向内成长。经行星轧制、联拉后的管材晶粒纤维流线,其晶粒显著拉长,随着轧制变形程度的增加,流线减弱,晶粒更加细化。轧制变形程度为93%与90%的轧管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分别降低了22.83%和7.59%,伸长率提升了4.44%,塑性变形能力增加。结论随着轧制变形程度的增加,联拉管抗拉强度略有提高,而伸长率得到了保持。  相似文献   

13.
某批大型GCr15钢锻材超声波检测出纵向超声波密集型缺陷,缺陷当量高于GB/T6402-2007质量等级3级的要求,究其原因为GCr15钢锻坯表面黑皮粗糙度较高,使得超声波探伤结果出现正向系统误差,实际探伤结果高于真实缺陷当量。笔者提出了一种μ值修正法,对于GCr15钢锻材毛坯件,可通过μ影响系数1/10β粗糙背散射声压40来消除毛坯表面黑皮粗糙度的干扰。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修正,可使得毛坯面的超声波检测结果与机加工面的检测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某ZCuSn10Zn2离心铸造产品粗加工后,经超声波探伤发现有疑似夹杂物超标缺陷。通过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以及金相检验手段对缺陷性质和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产品疑似夹杂物缺陷为组织偏析。最后采用热处理手段消除了偏析缺陷,并使产品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5.
奥氏体不锈钢的核心是奥氏体组织,其在常温状态下仍旧保持此类组织结构,提高不锈钢的稳定度。奥氏体不锈钢在焊接时,会利用超声波探伤的方式,排查内部组织是否存在质量缺陷,以此来确保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水平。超声波探伤在奥氏体不锈钢裂缝中具有较高的应用能力。因此,本文主分析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应用超声波探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等分析设备,研究了440MPa级10MnNiCrMoV钢板裂纹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裂纹附近钢板组织、硬度与基体相同,而裂纹表面存在大量氧化物,可断定该缺陷来源于连铸坯端部的某种缺陷,通过轧制经延展形成.  相似文献   

17.
采用718钢锭加工制造模块时,发现探伤不符合GB/T 6402-2008标准Ⅲ级要求。采用化学成分分析、低倍检验、金相检验和断口分析等方法对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块探伤不合格是内部白点缺陷造成的。尽管718钢锭中氢元素的含量较低,但模块加工制造后快速冷却且未进行去氢退火处理,导致模块内部产生白点缺陷。通过改善母材质量、增加缓冷及去氢退火工序可预防白点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外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渗透探伤及金相检验,对表面质量好与表面质量差的母材(合格母材与不合格母材)进行对比;并将选用两种母材的焊接结构件在有腐蚀介质的环境下经过2a(年)的运行试验后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母材存在表面质量缺陷时,母材及焊接接头在有腐蚀介质的环境下,出现腐蚀现象,产生腐蚀坑;焊缝熔合线处的腐蚀坑在拉应力作用下产生裂纹,形成非过载的损伤型断口;母材不存在表面质量缺陷时,未发生腐蚀现象,未发现焊缝裂纹。  相似文献   

19.
赵军普  刘浏  范建文  王乐 《材料导报》2016,30(15):57-61
连铸过程中铸坯内部易产生中心偏析、中心疏松和缩孔等缺陷,这会对后续轧制及成品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凝固末端轻压下技术被认为是改善连铸坯内部质量的一种最有效方法。综述了轻压下技术的基本原理与主要控制参数,以及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最后,介绍了凝固末端大压下技术的应用。指出应根据缺陷产生机理的不同合理控制压下参数:要解决中心偏析,应于钢液仅在枝晶间可流动时进行压下;而要提高铸坯致密性,可在凝固终点处进行大压下。  相似文献   

20.
A32/A36船板钢在拉伸试验后出现了分层缺陷。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分层缺陷严重的部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分层缺陷主要与铸坯中存在元素偏析形成的铌、钛碳化物和硫化物夹杂有关。提出了改进冶炼和轧制工艺等相关措施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使废品率由12%降低到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