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技术研究了J443表面山形鳞状折叠缺陷,对缺陷形貌、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热轧轧制过程板坯表面缺陷演化过程。山形鳞状缺陷属表层缺陷,为超纯铁素体板坯表面缺陷反复轧制延伸而成,主要因超纯铁素体不锈钢铬含量高,抗氧化性强,表面氧化铁皮薄,基体偏软,在轧辊高面压作用下,表层缺陷在炉卷轧机往复轧制中反复延伸形成山形鳞状折叠缺陷。  相似文献   

2.
新钢热连轧厂生产时在带钢表面有凹坑缺陷存在,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为了减少凹坑缺陷的产生,文中采用化学成分检测和金相微观组织分析法,对热连轧轧制过程中带钢表面出现的凹坑缺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凹坑缺陷是在轧制过程中,由于轧机振动等原因使锈蚀物掉落至板坯表面并随着工作辊轧入带钢表面而形成.通过在轧机前新增吹扫水、加强对除尘喷嘴的清理、定期对机架设备维护与清理、及时维护除尘风机等措施,有效减少了凹坑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边部线状裂纹在厚板产线属于常见缺陷,国内外很多厚板研究机构均对此类缺陷做过研究。通过大生产数据分析和金相组织分析,对部分研究的理论机理进行了验证:轧制过程中,板坯侧面靠近板坯轧制上下表面处首先形成凹陷,而后凹陷随侧面翻平过程到达轧制表面形成折叠,即边部线状裂纹。展宽轧制过程上下表面的不均匀变形会增加边部线状裂纹距钢板边缘的距离。通过试验轧机模拟寻找到了均匀化上下表面变形来减少翻平的措施,并结合缺陷的产生机理在大生产中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4.
铝合金热轧过程中因摩擦产生大量铝粉,如果过多的铝粉不加于控制,很容易在铝板带表面形成黑条缺陷,影响最终产品表面质量,导致批量不良。本文主要分析因热轧铝粉过多导致的黑条缺陷,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从乳液过滤、轧机清洁和工艺控制等方面入手,并给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在热轧集装箱用钢的钢卷表面发现有细条状和近似圆点状的2种缺陷.通过对这2种缺陷进行EPMA、SEM和EDS等分析,并结合现场的轧制工艺情况,对这2种缺陷形成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2种缺陷都是在轧制过程中形成,由于集装箱用钢含Si量较高,造成除鳞难以去除,轧制油的油污与氧化铁皮压入形成了一种近似圆点的复合缺陷.  相似文献   

6.
刘明远 《山东冶金》2021,43(2):37-40
选取表面存在划伤、渣沟、结疤的连铸坯进行定向轧制,并通过在铸坯表面人工预制裂纹的方法,利用酸洗、顶锻、金相及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了铸坯缺陷在轧制φ20~60 mm圆钢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及对应关系,总结出了不同产品规格对连铸坯表面缺陷的要求.结果表明,划伤、结疤、裂纹缺陷的深度遗传性较强,轧制圆钢规格越大,对铸坯表面要求越...  相似文献   

7.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对冷轧钢板表面和镀锌钢板表面的线状缺陷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连铸坯中的气泡、夹杂和轧制过程中氧化铁皮的压人是形成冷轧板表面线状缺陷的主要原因,并分别指出了由上述原因引起的缺陷各自的主要形貌特征.  相似文献   

8.
潘祯  刘钺 《铝加工》2014,(6):38-41
分析了热连轧和冷轧过程中影响5052铝合金阳极氧化效果的主要表面缺陷,如黑条、压过划痕、粘伤、印痕和黑点等产生原因,并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夹杂物与氧化铁皮压入导致的冷轧板的典型缺陷的形貌与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进行了模拟轧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夹杂物所致的冷轧板主要缺陷中以连铸卷渣为主。连铸卷渣亦导致冷轧板表面的麻点(麻面)缺陷,形貌与氧化铁皮压入导致同类缺陷相近,但亦有区别。缺陷暴露规律的模拟轧制试验结果与实际缺陷的形貌有很好的一致性,为研究缺陷形成原因与演变规律的有效手段。对典型缺陷的取样分析并结合模拟轧制试验结果证明,连铸坯深层带状卷渣可导致冷轧板带状表面翘皮(夹层)缺陷,连铸坯深层块状卷渣可导致冷硬板中部穿裂,连铸至末机架前的辊道划伤导致氧化铁皮压入是冷轧板表面黑(灰)线(带)缺陷的形成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冷轧连退线平整机换辊后带钢表面存在横向辊印的问题,通过一系列试验和分析,确定平整机在换辊闭合机架过程中工作辊辊面损伤导致带钢表面横向辊印缺陷的发生。通过对平整机轧制力控制系统优化改进,将传统的恒参数PID轧制力控制优化为针对不同工况的自适应调节参数PID轧制力控制,减小了平整机机架闭合过程中工作辊与带钢之间的冲击,避免了平整机工作辊辊面损伤,连退产品的横向辊印检测合格率由86.7%提高到99%,基本消除了横向辊印缺陷,保证了带钢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盘卷产品酸洗去除氧化皮后,表面发现多条短小裂纹缺陷,分析发现其来源于连铸坯表面,这种短小裂纹是冷镦钢致命的弱点,生产紧固件产品时容易引起冷镦开裂。在炼钢初期由于缺陷深度较深,较隐蔽,需要对连铸方坯表面进行全面扒皮修磨,以磨净缺陷为主。生产试验中,对修磨与未修磨的铸坯进行了对比轧制,以及对修磨后的轧制坯与连铸小方坯进行了对比轧制,发现大压下量轧制坯修磨工艺轧成的盘卷产品可以消除表面短小裂纹缺陷。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客户对钢板表面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厂商的要求尤为严苛,不允许出现任何表面缺陷。生产中常见的氧化铁皮压入、划伤等缺陷一般都比较容易避免,但花斑缺陷则难以彻底控制。根据中厚板表面花斑缺陷的特点,从板坯加热和轧制两个方面分析缺陷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不同加热温度和轧制工艺试验,优化加热制度和轧制工艺,解决了中厚板表面花斑缺陷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HRB500E热轧带肋钢筋出现批量类似于"裂纹"的缺陷,通过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以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对热轧带肋钢筋表面缺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轧带肋钢筋表面的缺陷主要是在轧制过程中发生,但在炼钢连铸过程中应该预防发生卷渣的操作。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连铸坯表层夹杂物在轧制过程中的演变行为,对板坯表层线缺陷进行分析发现,缺陷距表层几十微米,宽度约为200 μm,对其内物质进行能谱分析,发现有钠、钾元素,说明该缺陷可能是由于结晶器流场不合理等原因造成保护渣卷渣。通过建立连铸板坯表层夹杂物轧制过程有限元模型,对连铸坯头部、尾部不同位置夹杂物轧制过程中的演变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轧制道次的进行,夹杂物周边出现裂纹,并且随着轧制过程的进行,夹杂物周边的裂纹越来越大。轧件头部、尾部夹杂物逐渐向轧件表面移动,距离表层越近的夹杂物越容易迁移到轧件表面,而深度相同、水平位置不同的夹杂物,距轧件边缘距离越远,在轧制过程中越容易迁移到轧件表面。  相似文献   

15.
针对阳春新钢铁50号板在轧制过程中出现的掉块、裂纹等质量问题,采用轧制缺陷坯试验对轧制过程进行跟踪,并通过夹杂物和显微组织以及电镜扫描分析出轧制缺陷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于孟  王春海  张晓峰  文杰  王永强  张清东 《钢铁》2022,57(7):106-114
 针对不锈钢/碳钢复合板在平整轧制过程中极易出现不均匀延伸并导致板形翘曲的行为,建立了不锈钢/碳钢复合板平整轧制过程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模型,对已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不锈钢/碳钢复合板平整轧制过程的不均匀变形行为及其可能导致的板形翘曲缺陷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均质板、非对称不锈钢/碳钢复合板以及对称不锈钢/碳钢/不锈钢复合板平整轧制过程板形的遗传与演变规律,发现仅非对称不锈钢/碳钢复合板在平整轧制过程中极易产生板形翘曲缺陷,同时对比分析了平整和常规轧制对非对称不锈钢/碳钢复合板轧后翘曲缺陷的影响。揭示了不锈钢/碳钢复合板厚向分层特征以及复合板尺寸参数、平整工艺和平整机设备参数等对其板形翘曲缺陷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对复合板尺寸参数而言,平整过后翘曲高度与厚度比呈正比。对于平整工艺而言,当等张力平整轧制时,平整过后翘曲高度与张力呈正比;当不等张力平整轧制时,前张力的变化对平整过后翘曲缺陷的影响较大;同时平整过后翘曲高度与轧辊和碳钢层表面摩擦因数呈反比。对平整设备参数而言,平整过后翘曲高度与碳钢层表面接触的轧辊辊径、入口侧防皱辊抬起高度以及不锈钢层表面接触轧辊偏向入口侧的距离均呈正比关系。最后,采用轧制试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证明了复合板平整轧制模型的准确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工艺对策,为金属复合板平整轧制过程的板形翘曲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U71Mn 60kg/m重轨钢结疤缺陷宏观和显微特征,利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结疤缺陷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钢轨表面结疤的形成与铸坯表面形成的裂纹有关,在轧制过程中,降低加热温度和在炉时间降低在高温区停留的时间和提高轧制过程的压下量也能减少钢轨的脱碳现象,从而阻止结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夹杂物与氧化铁皮压入导致的冷轧板的典型缺陷的形貌与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进行了模拟轧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夹杂物所致的冷轧板主要缺陷中,以连铸卷渣为主。连铸卷渣亦导致冷轧板表面的麻点(麻面)缺陷,形貌与氧化铁皮压入导致同类缺陷相近,但亦有区别。缺陷暴露规律的模拟轧制试验结果与实际缺陷的形貌有很好的一致性,为研究缺陷形成原因与演变规律的有效手段。对典型缺陷的取样分析并结合模拟轧制试验结果证明,连铸坯深层带状卷渣可导致冷轧板带状表面翘皮(夹层)缺陷,连铸坯深层块状卷渣可导致冷硬板中部穿裂,连铸至末机架前的辊道划伤导致氧化铁皮压入是冷轧板表面黑(灰)线(带)缺陷的形成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南钢集团棒材厂生产的热轧棒材表面缺陷进行分析,发现我厂热轧棒材主要表面缺陷有折叠、裂纹、耳子、黑带、结疤、辊伤、划伤、过烧等现象.这些缺陷的产生可能与钢材轧制过程中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加热、轧制、加工等原因都有关系.文章主要针对这些表面缺陷的产生进行探讨,然后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为我厂热轧棒材的生产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20.
马忠伟  张慧  胡鹏  赵沛  宋波 《工程科学学报》2015,37(12):1630-1636
通过对中厚板边部折叠试样的检测分析,对其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厚板边部折叠现象是板材横轧宽展过程中侧面材料在轧制中受轧辊作用而翻转到板材表面的结果.折叠缺陷处所观察到的微观组织结构,是轧制前板材表面在高温下形成的氧化铁及脱碳层形成的.建立了轧制有限元数值模型,证实折叠缺陷是在轧制过程中由侧面的折叠翻转所造成的.通过实验室实验,得到铸坯边部质量、轧制制度、宽展道次及轧制压下量对中厚板折叠缺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横轧宽展导致折叠缺陷的出现,铸坯边部质量对其没有影响,轧制过程中铸坯侧边的折叠经翻平形成表面折叠缺陷,随着横轧展宽的道次及压下量增加,折叠缺陷距边部距离变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