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7年我大学毕业经过一番辗转来到南宁。作为一个建筑系学生,四年大学后我最渴望的,大概还是希望能很快地有一个施展的舞台,可以独立地做建筑,希望自己做的设计能被业主采纳,然后建造起来。  相似文献   

2.
宋刚:我做老师的原因是我不太喜欢我本科所接受的建筑教育.我觉得当时的建筑教育容易陷入一个困境,就是太强调学生成为工程师,而缺少多元化的培养.建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同的人对房子的感受,但是我们教育的单一使得建筑也变得单一,这也是我们目前缺少职业建筑师的原因.我希望我当老师后能给我的母校乃至中国的建筑教育带来一些新的东西,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沈康:我不是对原来的建筑教育不满意,只是想换一种方式来教建筑.我们接受的都是正统的职业教育,但我们现在不想把学生培养成为只做设计的建筑师,希望能做更多和建筑相关的行业.但现在很多学生只愿意做建筑,其实做建筑的入径有很多,可以从各方面入手.建筑也不是一个定义,也有很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现代建筑与传统城市和谐对话——我看苏州博物馆新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仪三 《建筑师》2008,(2):84-86
2006年10月6日,正是中秋节,苏州博物馆新馆开馆了。在庆典上89岁的著名建筑设计师贝聿铭面对中外记者,谦和地表达了他的愿望:“希望这个建筑能给苏州,给中国做一点小小的贡献”。他把苏州博物馆新馆称作为自己的“小女儿”,他还说过:“我对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非常满意,希望这个作品可以给中国的建筑道路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我在大学上的是地质系,而不是建筑系。在学地质学的过程中,曾跟随我的老师做过许多地质调查,后来帮建筑系的老师做过澎湖等一些小岛上的村落保护性规划。从那时起,我就对“地景”或者说是“文化地景”非常着迷。我到一个新的地方去,面对周围的文化地景(不管是农田还是沙漠),当这些地景因生产生活而与土地发生关系、与地形或者气候条件发生关系时,我认为,它们都可以称为是最美丽的建筑。我在事务所做的第一个建筑是一个图书馆。这个设计是我探讨建筑与地景的关系的一个过程,还是一个比较粗浅的想法。在美国的内陆, 你会看到一望无际的麦田,当地农宅的谷仓由两种方式筑成,或圆或方。我希望图书馆建成之后能够与这样的地景有一种对应。于是把谷仓的形式关系运用到图书馆的设计中来,设计了两个长方形的书库,以使图书馆能有效地把书放到一起。  相似文献   

5.
赵敏 《云南建筑》2014,(5):164-166
亲爱的青年建筑师朋友,最近《云南建筑》徐锋主编约稿,希望我给你们写一点人生体会。我想对你们说——做个“超然”建筑师,你才会获得成功的青睐。 大地上,能和山岳河流共参日月的,莫过于那些不朽的建筑。这样看来,建筑师似乎是个可以距离“名利场”很近的职业。回想我步入建筑人生的20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以后建筑设计风起云涌的20年,无数建设的奇迹伴着一个新生的英雄时代即将破土而出。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8月25日鸟巢文化中心从事建筑三十年,有很多故事。我认为建筑也罢,艺术也罢,真能让我兴奋的是今天此时想把我内心的故事流出来。我最希望别人介绍我是混凝土,是农民。我用废料做雕塑已经三十年,做这件事因为我喜欢,跟别的都没关系!肖马在1999年告诉我:你要关注条形码!今天懂了:那他是在唤醒我。今天我能唤醒谁,还可以唤醒自己吗?张在元,留美学者,建筑师,他有一本书叫《非建筑》,我被他教化了。所以,我  相似文献   

7.
水晶立面     
《城市环境设计》2009,(5):118-123
项目的缘起 2005年夏,北京的一个开发商跟我联系,希望能介绍一些日本在商业设施的设计方面比较有名的建筑设计师。我询问了一些我所熟识的在日本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建筑设计师。  相似文献   

8.
王路访谈     
正WA:请问您接任《世界建筑》主编的时候,情况是怎么样的?王路:接任WA主编是2000年。当时,陈衍庆老师准备退休,陈老师和院里都找我谈,希望我能去接陈老师的班。我犹豫过,我在德国学的是乡村建筑,那时候回国不久还是想做些与此相关的事情,跟着单德启老师跑乡村,当时也有一些成果发表在《建筑学报》上,如《农村建筑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1999年11期)、《村落的未来景象》(2000年11期)。后来觉得能去兼做一个主编也不错。刚任主编时,我对怎么编杂志可以说一窍不通,慢慢地  相似文献   

9.
建在乡村与乡村建筑 李晓东:我从未觉得“乡村营造与运营”是一个建筑师可以做的事情.乡村是一个很功能化的地方,在材料、使用方面和日常的结合都很紧密,而我在乡村做设计是很巧合的. 华黎:我一开始在乡村做设计也属于巧合,我们只是碰巧在乡村做了建筑. 李晓东:“乡村营造与运营”是一个很大的城市化的问题,而我们在乡村做设计是希望在一个小的机会中寻找建筑本质上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正该项目由阿塞拜疆总统直管,目的是希望巴库这个快速发展的城市有一个标志性的建筑。我在这个项目上做的时间非常长,从2007年4月到2013年11月,在7年的伦敦-巴库往返出差中,确实看到了巴库的飞速变化,就好像北京从20世纪90年代跨入21世纪初的那十几年的惊人变化,日新月异。ZHA接这个项目的初心就是希望这个地标性建筑能有利于塑造他们的国家形象,成为国家名片。而且建成后确实也达到了这个效果,阿塞拜疆官方宣传旅游时,一定会说到这个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