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从带宽与速率的关系公式的角度,探讨作为网络系统物理层的综合布线系统如何对网络的传输速率产生影响。以此为基础,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将视线转向万兆铜缆以太网系统,对目前存在的万兆铜缆布线产品从结构和性能上稍作分析。  相似文献   

2.
1前言万兆铜缆经过很久的等待与争论,尘埃落定。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必须为未来的铜缆应用做好准备。本文希望能够为读者建立必要的知识储备,以解目前市场诸多对万兆铜缆的疑惑。同时笔者也就已出版的《万兆铜缆系统工程设计、施工与检测技术白皮书》做了普及性导读。本文及国内标准将Cat.6A线缆称之为增强型6类线缆。读者可以从本文中了解到什么是万兆铜缆,万兆铜缆的标准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基于铜缆的万兆以太网标准IEEE 802.3an 10G Base-T已经于2006年6月批准通过,新标准详细定义了在100m距离内通过4对双绞线传输10Gbps数据的相关技术及性能指标,万兆铜缆时代真正来临了。  相似文献   

4.
在2006年,关于万兆以太网铜缆传输的应用标准IEEE 802.3an得到批准。这份标准中,定义了通过非屏蔽(UTP)或屏蔽(STP)布线系统在最大100m长度范围内进行10Gbps的数据传输。本文通过对万兆以太网传输环境中的非屏蔽和屏蔽系统的对比,以帮助用户合理地选择恰当的布线系统,在获得最佳的长期网络性能的同时,获得最优化的系统投资。  相似文献   

5.
6A类综合布线产品是指用于传输万兆以太网的物理层介质之一,它使用铜作为基本的传输介质。由于材料的限制,6A类综合布线系统的物理带宽定义为500MHz,远远低于万兆光纤的带宽值。但是,由于光纤接口设备昂贵,使双绞线传输技术仍然走俏,这也许就是在数年前推出万兆光纤技术后,仍然必须研发万兆铜缆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增强型6类布线系统自2005年开始提出至今已有7个年头,所经过的历程与6类布线系统一样,都经过了漫长的成长期,然后才会达到自然而然地选择应用的成熟期。1增强型6类布线系统的产品组成增强型6类布线系统是万兆以太网铜缆传输线路的介质,也就是说它的诞生是为了在双绞线传输万兆以太网而研发的。由于原  相似文献   

7.
如何准确把握市场方向、技术方向、产品方向,成为综合布线行业人士关注的问题。2011年,"高速、可靠、绿色、环保"依旧是高速发展的综合布线市场的核心。不管是数据中心领域,还是传统的综合布线领域,不论是万兆铜缆,还是光纤应用,  相似文献   

8.
10G以太网技术正在领跑当今的网络界,2002年6月份IEEE通过了基于光纤的802.3ae万兆以太网标准,2002年年底又成立了基于铜缆传输的10GBase-Tm作组,拉开了10G铜缆布线标准发展的序幕。2004年初,10G以太网铜缆标准IEEE802.3akt式出台。这一切都表明:虽然网络速度从100Mbps提升到1Gbps的奇迹HIJHU被用户所接受,但10Gbps的到来已经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相似文献   

9.
第一个以太网局域网系统最初是通过粗同轴电缆来传输的,它的速度为3Mbps。为了适应局域网增加和终端用户的需要,提高带宽,人们开发了新的标准。以太网不断地发展,从最初的3Mbps到10Mbps,一直到100Mbps。这些传输通过不同的铜缆来实现,从最初的粗同轴电缆系统到高性能的、可实现10/100Mbps高速以太网协议的双绞线铜缆。  相似文献   

10.
纵观整个欧洲市场,屏蔽铜缆的应用比较广泛,而在美国以及世界其它地方,用户通常会选用UTP电缆。但是随着以太网在工业环境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以及10GBase-T标准的研发,屏蔽布线系统如今在美国也日渐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1.
信息公告牌     
行业动态《万兆铜缆系统工程设计、施工与检测技术白皮书》正式发布11月10,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CECS)综合布线工作组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了《万兆铜缆系统工程设计、施工与检测技术白皮书》的发布与推介。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应用的不断发展,用户对带宽的需求飞速增长。从90年代初的10M网络到现在的千兆到桌面,时间才经过了短短的十多年。目前,下一代布线已经被炒得热火朝天,对新布线技术拥护和反对的声音比比皆是。笔者觉得7类布线的解决方案绝对是大势所趋,但这一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应该是几年以后。阻碍7类布线成为主流的原因有:7类布线为屏蔽系统,安装和材料成本比6类要高许多;能够配合万兆铜缆布线的网络设备和NIC远未成熟;万兆光纤和有源光器件的应用在目前阶段占据了万兆市场的绝对地位;7类布线尚未成为正式标准;对7类布线的施工、维护和测试标准也…  相似文献   

13.
自从2004年出现6A类布线产品后,6A类布线系统一直是各布线厂商关心和宣传的重点,因为它所对应的是下一代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铜缆万兆以太网到桌面。了解计算机网络发展史的人都知道,1995年以前是10MHz以太网一统天下,而在2003年百兆以太网网卡降到100元以内(约为21~2000元,取自IT168网站)之后,十兆以太网已经自然消亡了,即使是家庭用的5口交换机或8口交换机,也支持百兆以太网。而现在,千兆以太网进入桌面,已经没有技术上的难关,一张千兆网卡的价格约在60~2470元之间(取自IT168网站)。只是老设备难以报费、应用还没有达到这么高的传…  相似文献   

14.
110G技术 新兴应用的涌现以及互联网用户的增加刺激着对高带宽技术的需求,10G以太网技术目前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万兆以太网的网络技术标准和布线标准是同步进行的,IEEE负责制定万兆以太网网络物理层技术标准,TIA与ISO分别负责制定北美以及国际的万兆以太网布线铜缆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5.
综合布线产品无论是屏蔽系统还是非屏蔽系统都有着广泛的使用基础,并可以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各种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包括屏蔽、非屏蔽以及光纤布线解决方案。但在对抗干扰和保密性要求高的环境中,屏蔽系统将是非常适合的。关于屏蔽布线系统的探讨,我刊于2008年8月曾做过主题“万兆铜缆离我们有多远?”里面涉及了大量关于屏蔽与非屏蔽的争论观点以及屏蔽线缆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基于铜缆的10GBase—T万兆以太网应用标准和6A类布线标准均获批准的情况下,非屏蔽双绞线UTP与屏蔽双绞线F/UTP和S/FTP布线系统之间存在着诸多混乱状况。  相似文献   

17.
纵观万兆以太网的发展脉络,与企业业务需求的急增紧密关联。在基于IP的新式网络电话、视频流、现场直播和监控等多媒体应用不断涌现的背景下,伴随着数据中心市场的飞速发展以及相关的虚拟化、刀片服务器、云计算等技术的演进,高密度数据业务成为新的趋势,而万兆铜缆的广泛应用则具备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千兆布线、六类布线与GigaBIX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速度越来越快,由原来的1兆、10兆到几年前的百兆,发展到今天的千兆,而千兆网络传输对布线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1 千兆传输技术的挑战千兆以太网协议的制定工作是在IEEE 802.3完成百兆以太网协议的制定后开始的。在当时5类布线正开始被广泛的使用,因而铜缆千兆以太网的开发目标是希望在大量的5类布线上可以实现千兆以太网的传输,由此铜缆千兆以太网(1000BASE-T)被确定为采用和百兆以太网(100BASE-TX)相兼容的协议形式(相同的帧结构,相同的信号率-每秒125兆个信号)。在这种条件下要达到千兆的数…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铜缆UTP解决方案一直是大多数局域网通信首选的传输介质。在此期间,一直存在着光纤什么时候会代替铜缆、成为首选基础设施的争议。几年前,千兆位以太网似乎还只是一个传输管道梦想,而今天,销售的千兆位以太网端口数量已经超过旧的10/100Base-T。多年来,光纤在以太网行业的端口速度发展方面一直发挥着领跑的作用。那么如果说光纤领先一步,为什么光纤没有取代铜缆呢?答案非常简单,把电子转换成光子、然后再从光子转换回电子增加了成本(从有源硬件角度看),这使得千兆位以太网交换机端口上光纤有源硬件每个端口的成本比当前同等速度的…  相似文献   

20.
最新UTP铜缆布线解决方案的诞生是以10G以太网这项新的技术作为后盾,那么是否真的能够在传统的铜缆上达到10Gbps的传输性能呢?大家可能认为这样的高速网络只有在高端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系统中才能实现。然而,在过去的两年中,一群领先的布线系统制造商携手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802.3an工作组苦心钻研,试着论证在铜缆布线系统中实现10GBase-T传输性能的技术可行性。根据对全新的结构化布线设计的初步测试结果的分析以及对半导体芯片技术发展的预测,工作组得出结论基于铜缆布线系统的10G以太网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