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发育火成岩油藏,但其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十分复杂。运用岩性鉴定、岩心实测、成像测井、常规测井和试油测试等资料,总结出该区石炭系火成岩孔隙-裂缝储集空间组合特点与规律,即总孔隙度为基质孔隙度和裂缝孔隙度之和,总渗透率为基质渗透率和裂缝渗透率之和,对于裂缝不发育的储层总渗透率近似为基质渗透率。以岩心实测为约束,运用三孔隙度曲线多元回归和FMI成像测井识别有效裂缝等方法,分别建立了基质、裂缝和总体的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与实测储层物性对比验证,模型合理,为车排子凸起火成岩储层物性评价提供新手段,对其它地区火成岩油藏储层评价提供了借鉴。以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为基础,结合多项钻井、录井和试油资料,建立了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成岩油藏油层判识标准。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由华北录井承担录井施工任务的CH 111井顺利完钻,完钻井深2697m(斜深)。在现场录井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该井在白垩系共发现油气显示63m/15层,随钻录井分析获重大突破。CH 111井是河南油田油气勘探管理部部署在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CH 57井北断层-岩性圈闭的一口预探井,设计井深2360m(垂深)。本井目的层为沙湾组二段Ⅴ砂组、白垩系,兼探沙湾组二段Ⅶ砂组。其  相似文献   

3.
滨海地区BH 4井砂泥岩裂缝性储集层录井评价尝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裂缝性储集层的研究通常是以碳酸盐岩储集层研究为主,而通过对歧口凹陷滨海地区重点探井BH 4井相应层位的分析,发现在深层泥岩和砂岩地层中也发育有明显的裂缝性储集层。以录井、测井资料为基础,在分析裂缝性油气藏特点及录井识别油气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裂缝性储集层在泥页岩密度、气测录井、立管压力、扭矩、池体积以及井漏数据方面的响应特征和相应测井参数的表现形式,归纳了发现与判断裂缝性储集层的4类主要参数,即:泥页岩密度,气测全烃,综合录井工程参数,深、浅侧向电阻率,阵列感应。综合分析认为,BH 4井裂缝发育带主要是沙一中亚段的中、下部泥岩裂缝性储集层以及沙一下亚段砂岩裂缝性储集层。该井裂缝性储集层录井评价为滨海地区整体勘探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地区火成岩孔洞-裂缝型(统称为裂缝)储集层评价及流体识别一直是录井工程中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借鉴功指数比值研究成果,在阐述综合录井工程参数功指数识别裂缝原理的基础上,将该参数用于中拐地区火成岩储集层裂缝识别及评价。首先,探索火成岩储集层油气显示段功指数比值与测井视声波、视密度及测井孔隙度的关系,研究表明其相关性较好,为此依据测井评价标准建立功指数比值物性评价标准;其次,采用功指数比值与录井含油性参数建立了功指数比值-气测显示厚度比图板,该图板区分油气层与非价值层效果较好,解释符合率达84.4%,对当地两口近期完钻井的解释评价结论亦与试油结果相符,较好地满足了该地区火成岩裂缝储集层解释评价要求。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坳陷的WC 1井在石炭系下统姜巴斯套组钻遇较长井段暗色岩层,录井定名为碳质泥岩,但该套地层在电测曲线上具有高电阻率特征,与上覆侏罗系中、下统和三叠系上统泥岩具有较大的差异,也与邻区白家海凸起CC 2井、车排子凸起P 66井钻遇的石炭系泥岩电性特征不同。岩心观察、岩屑样品薄片鉴定和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录井定名的碳质泥岩井段高电阻率特征主要成因是凝灰岩或凝灰质泥岩,因而将该井段定名为凝灰质泥岩井段更妥;其次要成因分别是火山灰含量高、岩石具脱玻化-硅化及绿泥石化现象,裂缝充填物为硅质或碳酸盐,且岩石演化程度高。地球化学分析认为,该井段岩屑样品分析的有机质含量并未达到碳质泥岩的级别,高电阻率现象与有机质无关,且生烃潜力有限。  相似文献   

6.
针对水平等钻井施工作业过程中地质层位的准确卡取、钻头于目的层中水平顺畅钻进以及储集层油气显示精细识别评价等现场录井需要,系统分析了水平等钻进时相关录井测量参数、LWD随钻测井实时采集处理参数的专化规律及曲线特征,采用全烃与自然加马,深、浅侧向电阻率.气测录井烃湿度比和平衡比曲线交汇方法,利用随钻录井图在水平井地质导向层段即水平钻进阶段快速综合解释评价地层的岩性变异、储集层物性、油水界面和含沽气水情况等石油地质信息。将其在大港油田2口水平井的成功应用实例进行了介绍,对水平井现场作业、阶段措施调整和后期综合决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白秋阳 《录井工程》2014,25(3):56-59
吉林探区让字井地区水平井录井作业捞取的岩屑细小、混杂,加之钻井过程中加入大量的润滑剂,造成部分井录井过程中岩性和油气显示识别困难,储集层流体性质解释评价符合率低。针对该地区水平井录井的局限性,结合水平井试油井段测井、录井综合解释和试油结论,分析了油水同层、差油层和干层(水层)的轻烃分析谱图特征,并在轻烃录井解释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15个轻烃解释评价图板的可行性(其中相当一部分图板属于拓展性尝试),从中优选得到4个适合该地区泉四段扶杨油层的轻烃分析解释评价图板,其解释符合率为80.56%~88.90%。虽然轻烃谱图特征识别储集层流体性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将其与图板法结合进行综合解释仍可实现准确识别。新钻水平井RP 2井的实际应用表明,采用该方法不但解释结果与试油井段试油结论相符,而且对较长试油井段内不同储集层的识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济阳坳陷义和庄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裂缝型储集层应用常规录井结合钻时的识别方法精度较低、影响因素较多、参数特征不明显的难题,引入机械能指数(K_(MSE)),利用它与现场录井实时钻时、全烃曲线的变化特征可实现该类储集层物性优劣的直观判断,钻时曲线变小、机械能指数曲线增大,形成交会,交会面积越大,说明储集层物性越好;气测全烃增大、机械能指数曲线也增大,两者交会面积越大,说明储集层物性越好。该方法在义和庄地区YG 85井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集层识别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弥补了常规录井识别该类储集层的不足,消除了成像测井比较昂贵且无法满足现场实时评价要求的弊端,实现了碳酸盐储岩集层的快速识别。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发挥气测录井技术及时快速发现油气显示的优势,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研制了气测录井资料随钻自动实时解释系统。该系统由数据实时读取模块、快速处理校正模块、随钻自动实时解释模块、专家知识库管理模块和随钻解释成果输出模块构成,对其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阐述了原始气测录井数据因开停泵导致的气测假异常、冲淡系数的校正方法。该系统能够实现气测录井资料的随钻快速处理和解释,为甲方提供地层含油气性信息,同时可为所钻遇的储集层提供相应的解释结论。这不仅有助于现场油气层的及时发现,而且能够为完钻讨论和中途测试等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录井的现场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大庆油田地面复杂环境下油层开采的主要模式是布置大斜度定向井。大斜度定向井目的层井斜角一般为40°~70°,由于井斜过大,完钻测井时只能采用管输式测井,测井项目少,曲线拉伸失真严重,导致无法直接通过电性变化特征准确判断储集层流体性质,因而储集层油气显示异常的识别主要取决于录井;常规录井同样受大斜度定向井钻井影响,录井必须首先破解大斜度井录井储集层油气异常显示识别的难题。针对大庆油田大斜度定向井录井面临的困难,选取岩屑混合样品进行岩石热解含油气总量分析,利用该曲线变化特征结合岩性描述分析落实储集层的含油性;应用钻井液轻烃录井,通过参数优选,利用总烃含量曲线变化特征落实油气显示,确保不漏掉油层。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简便、直观的特点,且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页岩油风险探井阳页油1 HF井在钻探目的层段过程中存在的地层对比方面争议,通过录井、测井、随钻井下测量资料分析,优选气测iC4/nC4、Mg元素、自然伽马、电阻率等标志性识别参数,以导眼井阳页油1井完井资料为参照,结合钻井轨迹上下切地层资料,对阳页油1 HF井目的层段的各小层层位进行精细识别,确定不同小层界面深度及钻遇最老地层深度,从而消除现有地层对比上存在的争议,并为该区域随钻地质导向及钻后地层精细对比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川西海相雷四上亚段溶蚀储集层取得了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大突破,但因储集层特征复杂,主要依靠钻后测井或实验分析获取孔渗性,难以随钻准确识别并评价储集层。为此,通过优选工程和录井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元素识别方法,在快速识别储集层的基础上,针对工区特点改进了机械比能指数计算模型,建立了随钻评价方法与随钻评价标准。井场试验表明,新的录井随钻评价方法与钻后的测井解释结论、测试结果较为吻合,可为该气藏的取心卡层完井作业与测试选层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G 898井沙三段油气显示层的高分辨率感应电阻率为1.2~1.8 Ω·m,与其相邻水层的电阻率非常接近,且明显低于其上下相邻泥岩层的电阻率,为典型的低电阻率特征,仅依据测井资料难以正确解释.利用气测及岩石热解、定量荧光、罐顶气轻烃色谱、热解色谱、核磁共振等录井资料,从含油丰度、储集层流体性质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该层为中孔、低渗储集层,具有一定的含油丰度,束缚流体含量较高,基本不含可动水,综合解释为油层,且原油性质为中质油.综合解释结论与试油结果一致,展示了录井资料在该类油气层的发现及评价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车排子凸起是准噶尔盆地西缘有利的油气富集区带,但由于其古地貌位于盆缘超剥带,侏罗纪地层发育不全,具有沟谷充填的特征,地层归属及展布认识不清。为明确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侏罗纪地层展布及砂体分布规律,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录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等理论方法,落实了车排子凸起东翼侏罗纪地层划分及展布,并对研究区侏罗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结果表明,车排子凸起侏罗系主要发育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和6个体系域。  相似文献   

15.
准确识别混油造成的假油气显示是正确评价储集层流体性质的前提和保证。该文从分析混油对气测资料的影响因素入手,通过大量的室内模拟实验及现场资料分析,探讨了其对气测录井的影响程度,总结了气测录井技术识别及消除假油气显示的方法,为今后准确评价储集层流体性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钻井液混油对气测资料的影响及识别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识别混油造成的假油气显示是正确评价储集层流体性质的前提和保证。该从分析混油对气测资料的影响因素入手,通过大量的室内模拟实验及现场资料分析,探讨了其对气测录井的影响程度,总结了气测录井技术识别及消除假油气显示的方法,为今后准确评价储集层流体性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褚万功 《石化技术》2020,(2):118-120
针对南堡凹陷地层特点阐述了气测录井、三维定量荧光录井、储集岩热解地球化学录井、轻烃录井分析技术的原理以及解释评价方法,结合南堡凹陷地层已试油投产井的试油数据,建立了南堡凹陷地层的解释评价图版,利用该解释评价图版对该进行随钻解释评价,从而提高石油勘探钻井过程中录井现场解释评价的准确率,确保了预探井、钻井取心井、水平井等卡层的准确性,为甲方提供试油开发层位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致密砂岩储集层裂缝综合录井识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清贵  潘小东 《录井工程》2006,17(3):6-9,23
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结果表明,盆地油气储集层普遍为致密砂岩非常规储集层,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孔、洞、缝发育程度,因此在油气钻井中如何识别致密储集层的孔、洞、缝并确定其所在井段尤其重要。针对综合录井仪的0.1m钻时及相关参数的资料采集技术要求,通过对大量录井数据资料的统计和演算,建立起储集层裂缝发育程度及裂缝发育位置的3种储集层裂缝识别模型,即直接识别模型、地层可钻性(A值)识别模型、钻时回归(RWSR)值识别模型。系统阐述了致密砂岩储集层裂缝综合录井识别技术方法原理,详细介绍了致密砂岩储集层裂缝识别的3个模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该技术方法的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为油气勘探中储集层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手段,可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录井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变质岩潜山储集层物性整体上受裂缝非均质性发育影响严重,裂缝对复杂储集层的油气成藏与高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为研究储集层裂缝发育与分布情况,保障变质岩潜山储集层高产及稳产,在利用录井、测井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钻时-气测全烃法、dc指数法、电阻率测井法、三孔隙度测井法、电成像测井法.通过不同方法的相互验证,建立了一套录...  相似文献   

20.
苏里格气田含气砂体具有规模小、厚度薄以及储集层隐蔽性强的特点,给气层的识别与解释评价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针对此情况.在尝试应用常规气测解释方法结合已试气结论与采气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常规解释方法的局限性。通过对62个所钻地层全烃、测井自然伽马和盖层与储集层钻时比值以及试气或呆气层产能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以全烃、钻时比为主,以测井自然伽马为辅并结合岩屑录井手段的综合解释方法,给出了相应的综合识别与解释评价图板以及解释评价步骤。该综合解释方法在后续208层录井解释应用中,解释符合198层,符合率为95.2%,更重要的是该方法可有效识别气层的产能类型,不仅为该气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对于录井进入不同地区作业,如何借助原有解释评价方法建立适应该地区的解释评价方法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