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秋阳 《录井工程》2014,25(3):56-59
吉林探区让字井地区水平井录井作业捞取的岩屑细小、混杂,加之钻井过程中加入大量的润滑剂,造成部分井录井过程中岩性和油气显示识别困难,储集层流体性质解释评价符合率低。针对该地区水平井录井的局限性,结合水平井试油井段测井、录井综合解释和试油结论,分析了油水同层、差油层和干层(水层)的轻烃分析谱图特征,并在轻烃录井解释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15个轻烃解释评价图板的可行性(其中相当一部分图板属于拓展性尝试),从中优选得到4个适合该地区泉四段扶杨油层的轻烃分析解释评价图板,其解释符合率为80.56%~88.90%。虽然轻烃谱图特征识别储集层流体性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将其与图板法结合进行综合解释仍可实现准确识别。新钻水平井RP 2井的实际应用表明,采用该方法不但解释结果与试油井段试油结论相符,而且对较长试油井段内不同储集层的识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轻质油储集层常规气测录井过程中,由于油质轻烃类组分随钻井液返出井口后挥发逸散严重,所检测的钻井液中烃类组分含量失真,储集层解释评价难度大。热解气相色谱录井技术以相对能真实反映轻质油储集层烃类组分含量的岩屑或岩心样品为分析对象,可完成一般为C8—C37各个单体烃的检测和样品谱图分析,实现储集层产液性质的评价。通过对台北凹陷多个区块29口井不同轻质油储集层样品岩石热解气相色谱特征评价参数(碳数范围、主峰碳、Pr/nC17、Ph/nC18、OEP)的统计,结合不同储集层谱图特征,对照试油结果,建立了适用于该凹陷不同轻质油储集层的综合解释评价标准。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在快速判断油层、油水同层、含油水层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储集层的录井解释评价提供了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3.
轻烃录井作为录井技术系列之一,随着应用实践范围的逐步扩展和研究程度的深入,该项技术越来越受到石油勘探开发甲乙方的重视,而如何有效提高其解释评价符合率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长庆油田自2006年应用轻烃录井技术以来,通过不断实践摸索与研究,优选确定了适合鄂尔多斯盆地不同储集层定性评价的特征参数和油层、油水同层及水层的谱图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水溶指数(Bz/CYC6)和降解指数(nC7/MCYC6)的分析,结合多口井不同储集层试油结论的统计对比,形成了用两指数交会进行储集层轻烃录井定量解释评价的图板。实例分析表明,定性、定量解释结果准确、可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朝阳沟阶地肇源-裕民鼻状构造的录井资料解释标准,开展对该区扶余油层组录井显示特征的分析研究,在归纳该区在含油性、物性方面录井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油层、油水同层及水层的气测、岩石热解、岩石热解气相色谱等资料的响应特征,建立了定量及半定量解释标准,通过对该区18口井40个试油层荧光显微图像、轻烃谱图形态的统计分析,分别归纳了这两项资料在油层、油水同层和水层上的谱图形态特征.上述各项资料的综合应用可实现对该区不同储集层的有效解释评价,解释符合率达到88.9%.油层、油水同层现场应用实例分析表明,利用该综合解释评价方法得出的结论与试油结果吻合,同时对于其他区块不同储集层的解释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艳茹  杨雷 《录井工程》2014,25(3):46-50
热解气相色谱录井技术用于常规油质储集层的解释评价主要是依据其谱图形态特征来实现,对于稠油油质储集层而言尚不适用,必须针对稠油储集层分析其谱图特征及其他录井手段相结合综合解释,才能实现有效评价。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稠油储集层为例,在详述热解气相色谱仪工作原理并对比分析常规储集层与稠油储集层热解气相色谱不同表现特征及其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对该区13口井25个试油层的谱图形态的统计分析,分别归纳了油层、油水同层和水层的谱图形态特征,结合岩石热解含油气总量、轻烃分析谱图、荧光显微图像实现了稠油储集层的有效解释评价。实例分析表明,利用该综合解释评价法得出的结论与试油结果吻合,同时对于其他稠油区储集层的解释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朝阳沟阶地肇源一裕民鼻状构造的录井资料解释标准,开展对该区扶余油层组录井显示特征的分析研究.在归纳该区在含油性、物性方面录井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油层、油水同层及水层的气测、岩石热解、岩石热解气相色谱等资料的响应特征.建立了定量及半定量解释标准.通过对该区18口井40个试油层荧光显微图像、轻烃谱图形态的统计分析,分别归纳了这两项资料在油层、油水同层和水层上的谱图形态特征。上述各项资科的综合应用可实现对该区不同储集层的有效解释评价.解释符合率达到88.9%。油层、油水同层现场应用实例分析表明,利用该综合解释评价方法得出的结论与试油结果吻合.同时对于其他区块不同储集层的解释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向斌 《录井工程》2017,(1):55-60
红台构造带储集层录井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钻井工程上PDC钻头、复合螺杆钻具等钻井工艺的应用,使岩屑细小,甚至呈粉末状,岩性识别困难,油气显示难于发现;二是轻质油储集层孔渗条件差,产层难于定量评价。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属于低磁场核磁共振范畴,适用于轻质油储集层物性参数的分析和油水性质的识别。在阐述核磁共振录井主要参数求取原理与t_2截止值确定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红台构造带轻质油储集层的特点,通过对已有试油结论井层核磁共振录井谱图特征以及相应参数的统计分析与实验研究,分别建立油层、油水同层、含油水层、干层的谱图特征识别法,特征参数法和含油饱和度与可动流体饱和度图板法。实际应用表明,通过这3种方法的解释结果相互印证、综合解释,可实现该构造带轻质油储集层的有效解释评价。  相似文献   

8.
苏里格气田是全国天然气的主要产区之一,鉴于该区气田边界及规模尚不明确,气水分布规律也较复杂,对主力产气层盒8段、山1段、马五段储集层的含水性难以识别。考虑到轻烃录井技术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测出天然气储集层中各组分含量,尤其是检测C_1-C_5比气测录井更加准确灵敏,首先利用轻烃谱图对储集层类型进行初步的定性判断,再通过对轻烃参数的分析筛选出该地区含气储集层流体性质识别的多项标志性参数,如全烃、烃指数、苯、甲苯等8个参数,基于这些参数与储集层类型相关性的普遍规律,从中优选出C_3/(C_4+C_5)和[C_3/(C_4+C_5)]∑C_(1-5)两参数,并分层系建立了轻烃解释图板。通过综合运用轻烃谱图、标志性参数、轻烃图板等轻烃解释方法,已经实现半定量判断天然气储集层的流体性质,从而有效地识别天然气储集层的含水性,提高了录井解释评价符合率,为后期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低电阻率油层发育,常规测井、录井难以识别而导致该类油层漏失,这是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难点之一,而地层束缚水含量高是引起该盆地油层电阻率低的主要原因。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了多种评价低电阻率油层的录井方法,分别为:利用全烃、重烃、湿度比、平衡比和C3/C1的曲线组合特征评价油层的气测录井方法,利用含油气总量与孔隙度交会图板确定地层的含油性、利用轻重烃比与含油气总量交会图板评价油层的岩石热解录井方法,利用总环烷烃含量、降解指数(nC7/MCYC6)、水溶指数(Bz/CYC6)、总环烷烃含量与降解指数交会图板和水溶指数与降解指数交会图板评价油层的轻烃录井方法,用t2谱图定性识别储集层流体性质和用M-交会图板对储集层含油性进行精确解释评价的核磁共振录井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这些录井方法在鄂尔多斯盆地低电阻率油层解释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其他地区低电阻率油层评价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冀东南堡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油气富集区之一,主要勘探开发层位为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为解决复杂钻井中油气水层难以识别的问题,引入了轻烃录井技术。通过对轻烃各项参数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单层试油结论,优选出轻烃丰度、出峰数、C_1/∑C等作为含油性、含气性参数;为提高储集层含水性的识别能力,优选出C_6-C_7中差异性大的两组参数组合,定义为含水指数D_w,利用轻烃丰度与D_w建立适应该地区的轻烃录井解释图板,进而建立了轻烃录井解释标准。截至2016年底,通过运用轻烃录井解释新方法,解释符合率已提高至82.9%,有效地解决了南堡凹陷储集层油气水层流体性质识别难题。  相似文献   

11.
李芳  邹筱春 《录井工程》2012,23(1):30-33
在江汉油田应用饱和烃气相色谱录井技术过程中发现,准确识别储集层的含水性有一定困难,部分油水同层气相色谱谱图形态特征与油层特征十分相似,难以辨别。通过对原油组分中姥鲛烷Pr、植烷Ph判断储集层性质的理论基础的分析,鉴于Pr、Ph结构稳定,油水混相中原油不易氧化的特征,通过对饱和烃气相色谱录井,分析Pr、Ph参数、谱图形态以及其他特征,结合常规录井方法,研究储集层中不同流体的表征规律。此外,根据江汉油田潜江油层盐湖相沉积特点,建立了潜江组饱和烃气相色谱Ph值与孔隙度交会图板,应用气相色谱谱图形态特征及Ph参数进行油水层的判别。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录井油气层解释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法。目前,该方法巳在多口井得到运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单一录井油气水层解释评价一般很难确定储集层的流体性质。综合应用多手段、多种解释评价方法逐次排除非产油层并对可能产油层进行不同方法的解释,可实现最终精细解释评价的目的。从这一角度出发,以长庆油田姬塬地区延长组储集层气测录井参数为基础,探讨了通过制作全烃最大值与异常比值图板、烃比值交汇图板、3H比值交汇图板和含水性识别图板来依次排除非产油层并最终确定产油层的综合解释评价方法。对照试油结果,对长庆油田姬塬地区39口井共78层的基础数据回判验证表明,该方法符合率达到了89.7%;后续7口井10层的应用表明,符合率为90%。  相似文献   

13.
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新兴气测录井技术,具有实时性强、操作简单、成本低等特点,在发现油气显示和判别原油性质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通过红外光谱录井技术在镇北地区延长组的应用分析,总结红外光谱在该区储集层的响应特征,利用全烃参数、组分参数和全烃曲线形态,建立了红外光谱资料在镇北地区延长组储集层的识别方法。现场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储集层识别、解释评价应用中效果良好,特别是在低电阻率油层、消光油层、致密非均质性储集层识别中优势突出,较好地解决了镇北地区油水判识难题。  相似文献   

14.
姜锐  潘桂芹 《录井工程》2011,22(2):39-41
吉林探区储集层原油性质复杂,低显示油层和高显示水层普遍存在,单纯靠常规地质录井难以准确进行油水层解释评价。针对该情况,通过大量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试油结果对比,应用定量荧光录井技术谱图形态识别法、油性指数划分法,实现了储集层原油性质的有效识别,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油性指数与相当油含量解释评价图板。实例验证表明,利用该图板可准确评价不同原油性质储集层,对低显示油层、高显示水层和一般显示油水同层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解释符合率由原来的75.0%左右提高到89.6%。  相似文献   

15.
王伟  刘深艳 《录井工程》2015,26(2):46-49,91,92
为了准确地识别和评价低电阻率油层,提高录井解释符合率.通过分析渤海地区低电阻率油层的特征及形成机理.对低电阻率油层采取气测录井和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录井等录井方法识别和评价进行了探索。气测录井利用全烃及烃组分以及气体比率L_M、L_H和H_M曲线在油水层的组合形态来判断储集层流体性质。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录井利用检测的碳数分布特征和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谱图形态建立了评价低电阻率油层的标准。综合应用这两项录井技术.识别和评价了渤海地区BZ油田群等多个油田50余口探井共计62个低电阻率油层.其中油层和差油层42层、油水同层12层、含油水层8层.经试油论证.总体符合率达到90%以上.减少了低电阻率油层的误判和漏判。  相似文献   

16.
邱斌  雷军 《录井工程》2016,(3):52-58
目前,塔里木轮南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期,因此在实施轮南二次开发的同时,开展了轮南油田水淹层录井新技术应用研究。根据轮南油田储集层水淹程度不同导致录井发生相应变化规律的特征,以国内常用的岩石热解、轻烃分析、热解气相色谱、定量荧光、荧光显微图像5种录井技术为基础,借鉴东部油田多年来水淹层录井评价研究成果,结合轮南油田的实际情况及各种方法的优势,探索一种综合性水淹层解释评价趋势法,旨在为投产选层和射孔位置确定提供依据。通过对轮南油田现有资料结合完井试油资料的分析研究,初步建立了该地区储集层岩石热解、轻烃分析、热解气相色谱、定量荧光、荧光显微图像谱图水洗特征以及储集层水洗程度定量评价标准。该方法用于轮南地区主力油层三叠系油层组解释13口井17层水淹层,经完井试油验证符合13层,其判别符合率为76.5%,应用效果较好。轮南油田开展水淹层评价应用研究,拓展和完善了该地区录井水淹层评价的思路,对提高采油效率、提升油田开发水平具有重要价值,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孙素芳 《录井工程》2012,23(3):80-84
不同层系的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不同,造成储集层特征及油藏特征的差异,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储集层具有低渗或特低渗、非均质性强、局部油层电阻率变化大、含油性变化大等特点,发育低电阻率油层、低渗透率油层和消光油层,单一依靠传统的测井技术解释评价油水层存在一定的难度。近年来兴起的岩石热解、快速色谱、定量荧光、核磁共振等录井技术在不同的储集层显示出不同的特征:快速色谱在现场用于快速发现含油显示、岩石热解与定量荧光用于评价储集层含油性、核磁共振分析评价储集层物性及流体可动性。将各种录井技术的自身优势与镇北地区的录井特征相结合,可以达到评价与识别镇北地区特殊油层的目的,从而提高镇北地区储集层解释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18.
探索油层精细评价手段和方法,对于提高油层判识能力和实施精细勘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长8段测井解释符合率偏低的现象,借助偏光显微镜和显微荧光镜观察等手段和方法,通过研究核磁共振录井、岩石热解录井在"三低"岩性油气藏油层评价上的应用,总结不同类型油层核磁t2谱特征,建立了热解分析谱图判识标准及核磁共振与岩石热解解释评价图板。应用结果表明:部分常规地质录井显示偏高,测井解释为油层-油水层的高显示储集层中有机质以胶质沥青、沥青质沥青或黏土-有机质复合体形式存在,油气处于不可流动的束缚状态,同时导致有效孔隙度、渗透率的降低;核磁共振及岩石热解录井综合应用能有效识别储集层中流体的性质、赋存状态、流体含量及其可动性信息,能够实现油层的精细评价。  相似文献   

19.
潘桂林 《录井工程》2009,20(4):17-21
吉林油田陆续发现了荧光显示级别低的油水层及生物氧化降解重质油显示油气水层、残余油显示油水层、束缚油显示水层的特殊疑难层,该类疑难层应用常规录井难以识别,解释评价符合率非常低。针对这一情况,探讨了应用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定量荧光和罐装气分析技术结合相关技术手段解释评价油气水层的方法。对于轻质油造成的荧光显示级别低的储集层。给出了解释评价标准和辅助识别图板;对于生物氧化降解、残余油和束缚水显示的特殊疑难储集层,应用岩石热解地化参数(S0+S1、PR)、定量荧光相当油含量、核磁共振PK分析束缚水含量和自由流体含量等参数,结合热解气相色谱谱图和定量荧光谱图特征可进行有效识别与解释评价。实际应用表明,不同录井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了对上述疑难层的有效识别与准确解释评价,提高了吉林油田油气层的整体解释评价符合率。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地评价渤海湾地区储集层流体性质,通过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及轻烃分析等地化录井技术在渤海湾地区的应用,建立了区域性的地化录井综合评价方法和解释标准,结合热解气相色谱谱图、轻烃组分谱图的形态,对该地区储集层的流体性质和油气层进行评价,取得了良好效果。在70多口井196层的应用中,解释符合160层,符合率达81.6%,以其中X 4井、X 3井、X 8井为例介绍了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