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根据西南地区特殊的地质地貌,结合其属雷击多发地区等特点,在石油录井过程中采取切实可行的防雷技术,对录井仪器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系统保护,实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
综合录井仪野外作业遭受雷击的事故时有发生,如何避免综合录井仪遭受雷电袭击已成为作业单位和仪器厂家关注的重点。针对此问题,在分析雷击危害的基础土,以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录井公司在3口井作业过程中发生雷击事故为例,阐述了不同仪器部件发生雷击情况以及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经分析确认在综合录井仪现有防雷设施条件下,引起雷击事故主要是雷电感应所致,进而探讨了综合录井仪的电源、信号电缆以及接地系统的防雷设计方法和防雷器件的选用。2005年4月以来的应用情况表明.将防雷器件安装在综合录井仪的相应设备上,防雷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3.
葛华 《物探装备》2006,16(Z1):53-57
近年来,在实际生产中多次发生雷击造成仪器地面设备(主要是408UL仪器采集站FDU)损毁的事故.本文根据对现场的调查,分析了地震仪器防雷击的技术措施,介绍了"408UL仪器地面设备防雷器"(以下简称防雷器)及其室内测试和野外试验情况,提出并分析了应用于地震仪器系统防雷击的一些技术措施和设想.  相似文献   

4.
天然气自动计量系统实现了计量数据的实时监控和远传共享,却极易受到雷电的干扰和破坏。结合天然气站场的特点和现场实践经验设计了防雷及防电涌技术,通过对直击雷防护、电源稳压、规范接地、合理布线、安装SPD防电涌保护器等措施的研究,指出在设计施工中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实践表明该技术大幅减少了雷击、电涌对天然气自动计量系统的危害,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延长了无故障运行时间。  相似文献   

5.
钻井井场防雷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种复杂设备,需要满足防火防爆防雷等耐环境特殊要求,不是普通防雷厂家在井场简单地安装防雷器所能解决的。针对川渝高雷暴地区雷击风险高的特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对钻井井场专用防雷击系统进行了科技攻关,开展了钻井井场防雷接地、井场总等位联结和井场接零保护等理论研究,将电气保护、防静电和防雷击3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油气钻井井场防雷击实用理论,并将该理论应用于钻机总体设计、改造及安装。两年多来,在川渝地区68台钻机上进行了应用,结果证明,该理论在降低井场直击雷损失和预防感应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在使用中发现了该系统存在的问题,制订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并指出采取屏蔽和均压方法可将直击雷损失降到最低,以及功能地与现场故障地错误联结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岩心含水识别一直是困扰录井解释的难题,随着精细勘探对资料的高质量需求,开展岩心含水检测技术研究成为录井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将近红外技术引入到岩心含水检测中,研制成功了可以直接在录井现场使用的近红外岩心含水检测仪.经过大量的室内研究实验和现场实际应用,确定了仪器的标定方法和工作流程.在大庆油田8口试油井的13个层中,检测...  相似文献   

7.
仪表设备的防雷击保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石油化工行业及仪表设备的相关特点;分析了典型的雷击损坏设备的过程、原理和危害性,并对雷击损坏仪表设备的方式和渠道进行了详细说明。通过分析炼油厂的几起典型仪表设备的雷击受损事故,查找仪表设备在防雷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比几种有效的防雷措施,重点阐述了系统整体防雷方案的重要性;对现有仪表设备的防雷工作提出有效的完善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综合了近几年来大型储罐雷击事故案例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型储罐发生雷击事故的主要原因和特点,提出了大型储罐的雷电防护措施(如采用浮顶密封,改善防雷接地和等电位连接等),进而探讨了大型储罐罐区的系统综合防雷技术,该综合防雷技术应用于大型储罐防雷实践中,具有实用、可靠、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论述美国新一代综合录井仪Drillbyte的数据网络系统结构特点,以及现场网络操作系统管理方面的有关技术要求。特别阐述Drillbyte在数据网络技术安全方面的特色,为我国综合录井仪器设备的研制和同行现场使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录井肩负着两大技术责任:油气生产钻探现场快速、准确识别钻遇的复杂岩石岩性;实时、精细评价地下油气水层。文章介绍了目前在录井行业开始研究和初步试验应用的几项主要光谱录井技术及其现状;概述了光谱录井技术直接检测岩石岩性、含油性速度快、精度高、稳定性好和数字化程度高等特点;研究了光谱录井技术研究中谱图信息处理、谱图地质标定、谱图分析、谱图地质评价等技术关键点;分析了光谱录井技术现场生产应用难点和技术应用前景;指出光谱录井技术将是未来录井新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对推进光谱录井技术尽快在录井现场生产应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地层压力检测分析是综合录井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虽然有很多的地层压力分析方法和理论论述,但在实际中应用却很困难,主要原因是现场录井没有一套简单、高效、实用的压力检测评价系统。由ITAC group软件公司为Datalog技术公司开发的PES地层压力随钻检测评价系统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研发的。在介绍PES系统组成、功能和地层压力检测评价流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所钻井相关参数以及结合邻井及相邻区块数据进行地层压力评价的方法和具体的实施条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现场录井应用该系统可进行准确的地层压力分析评价,体现了该系统简单、实用的特点,完全适合作为现场录井进行压力分析评价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年来石油库信息系统建设发展所带来的相关电子设备、传感器等时常遭受雷击的状况,进行了伤害分析,从防雷保护措施的选择和构建保护系统方面提出了防雷的主要措施:一是按照分流、均压、屏蔽、接地(DBSE)四项技术架设综合防雷系统。外部防雷主要措施有接闪器、引下线、屏蔽、接地装置;内部防雷措施是安装电涌保护器(SPD)、合理布线、等电位连接。二是通过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作为接闪器,将雷电流泄入大地等做好直击雷防护。三是特别要通过电源防雷、信号防雷、等电位连接、重复接地及金属屏蔽等做好感应雷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仪表系统的防雷保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雷击对仪表系统产生破坏的原因,对仪表系统防雷的方法和防雷栅的选用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4.
石化控制室雷击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众多雷击风险评估方法的基础上,从计算方法、推理过程和参数的全面性等方面考虑,采用IEC62305标准作为参考,同时结合我国相关标准和石化控制室的特点以及实际调研成果,调整或增加参数,确定了石化控制室雷击风险评估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某石化厂控制室进行雷击风险评估,依据结论完善相关防雷设施,取得了显著的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加入WTO,各种先进电子技术产品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各行各业,但这些微电子仪器设备普遍存在着绝缘强度低、过电压耐受能力差等致命弱点,一旦遭受雷击过压的冲击,就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直接与间接的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就雷击电磁脉冲LEMP的防护及电涌保护器的选用等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定量荧光录井中存在的有机物荧光干扰问题,文章通过室内消除干扰的模拟实验,提出了消除干扰的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采用荧光谱图的差异区分混入的有机物与地层含油荧光的干扰,另一种是利用荧光差谱及相当油含量的变化落实显示。经过实例应用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有利于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在现场的油气解释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录井现场服务的特点,各家录井公司及相关单位都在着手录井数据远程实时传输系统研究与建设工作。该文简述了国外远程数据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介绍了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质录井公司按照美国休斯公司网络系统所建设的录井卫星通信网络系统及相关配套技术,分析了该传输系统的功能,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这方面内容的介绍,对国内录井数据远程传输网络建设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SQC-701F和SQC-882色谱气测仪在现场录井中出现的甲烷含量大于全烃含量这一录井反常现象。从仪器自身的氢焰鉴定器工作原理和室内气样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非金属油罐的综合防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分析黄岛油库非金属油罐发生感应雷击爆炸事故的基础上,针对油库非金属油罐的防雷特点,提出了油库非金属油罐防雷保护措施,探讨了油库非金属油罐储油设备的综合防雷技术与方法.油库综合防雷系统工程技术应用于油库非金属油罐防雷实践中,具有实用、可靠、简便、易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含硫地层进行钻井过程中,循环返出的钻井液可能含有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必须采用密闭系统对钻井液进行处理后才能进行欠平衡钻井作业。在使用密闭系统进行钻井作业过程中,现有的常规开放式岩屑录井取样方式和装置将不能满足密闭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为了在密闭系统中能够安全、方便且及时的获取地层岩屑样品,以满足录井需要,研制了密闭系统取样装置。在完成装置样机的试制和室内试验后,进行了现场 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结构设计合理,系统运行安全平稳,采集的岩屑品质较好,能够满足现场岩屑录井要求。该装置的研制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密闭循环系统配套的进一步研制和推广提供了可靠的装备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