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莫凌  李德良  杨焰  李佳 《表面技术》2009,38(1):54-56
为了确立最佳的碱性CuCl2蚀刻工艺条件,提高工作效率,采用烧杯静态吊片蚀刻法,研究了影响蚀刻速率的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蚀刻时间为5min时,单因素试验得出的适宜的工艺范围为:Cu2+的质量浓度约为140~180g/L,Cl-的质量浓度为4.8~6.5mol/L,pH为8.2~9.0,操作温度为48~55℃;2)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Cu2+的质量浓度为160g/L,Cl-的质量浓度为5.5mol/L,pH为8.8,操作温度为50℃时,蚀刻状态最好,静态蚀刻速率可达到5.84μm/min.  相似文献   

2.
硝酸型酸性蚀刻液蚀刻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李佳  李德良  莫凌 《表面技术》2010,39(3):87-89
研究了以硝酸为主成分的酸性蚀刻液。采用静态蚀刻的实验方法,通过测定蚀刻液对印制电路板铜箔的蚀刻速率和侧蚀量,考察了几个独立因素的影响。结合正交实验得出硝酸型酸性蚀刻液的最佳组分及工艺条件为:Cu2+质量浓度为(140±10)g/L,硝酸浓度为(2.5±0.5)mol/L,温度为(50±5)℃。在该条件下,静态蚀刻速率可达到10μm/min,且侧蚀量小。此外,还考察了抑烟剂对蚀刻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FeCl3溶液中影响Cu蚀刻速度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喷蚀的方法,研究了Cu在2.5mol/LFeCl3溶液中影响蚀刻速度的几个因素。用XRD方法分析了Cu蚀刻表面的成分,证实了蚀刻过程中CuCl印化膜的形成;研究了蚀刻速度随蚀刻时间的变化规律,经出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FeCl_3溶液中影响Cu蚀刻速度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喷蚀的方法,研究了Cu在2.5mol/LFeCl3溶液中影响蚀刻速度的几个因素。用XRD方法分析了Cu蚀刻表面的成分,证实了蚀刻过程中CuCl钝化膜的形成;研究了蚀刻速度随蚀刻时间的变化规律,给出了初步的解释;同时研究了蚀刻液中不同氯化物添加剂对蚀刻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不是影响蚀刻速度的唯一因素,不能排除阳离子的影响;同时对蚀刻液的溶铜能力及失效蚀刻液的再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一、酸、碱性蚀刻液再生循环利用及铜回收设备简介 针对目前线路板生产过程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酸、碱性蚀刻废液,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利弊的基础上,结合印制板生产中酸、碱性蚀刻过程的特点,自行开发了高效提取酸、碱蚀刻废液中的有价金属铜,同时循环使用保留在废液中的有用成分,及对提铜后的酸、碱性废液进行再生的全套工艺:整个工艺由提取铜、电解成紫铜板(纯度〉99.8%)、酸、碱性蚀废液再生。  相似文献   

6.
采用喷淋式蚀刻机,以FeCl3基蚀刻液对模具钢进行喷淋蚀刻,通过测定不同蚀刻液温度、不同喷淋压力下的蚀刻深度,考察了几个独立因素对蚀刻深度的影响,得出蚀刻深度的规律性变化:蚀刻深度增长速率随蚀刻液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喷淋压力的增大而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分析了蚀刻深度呈此种变化规律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PCB行业的废蚀刻液主要存在着两种典型的处理和处置方法:即循环再生技术与加工硫酸铜技术。文章分别从技术路线、资源利用以及环境影响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加工硫酸铜技术是一种实现部分资源回收且对环境仍然危险的技术.而循环再生技术不但实现了资源完全回收利用而且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是一种清洁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模具钢微细蚀刻中,蚀刻速率的变化规律。 方法 采用蚀刻液喷淋加工方式,对掩膜的模具钢表面进行蚀刻,考察掩膜间隙、蚀刻液喷淋压力、蚀刻液温度对蚀刻速率的影响。 结果 蚀刻速率随掩膜间隙尺寸的增大而增加,当掩膜尺寸大于 150 μm 时,蚀刻速率增长较快;较大的喷淋压力有利于蚀刻液的更新和蚀刻产物的排除,使得蚀刻反应充分,蚀刻速率较高;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升高,蚀刻液活性增大,蚀刻效率提高,蚀刻速率增大。 结论 最佳工艺条件为:掩膜间隙尺寸 150 ~ 200 μm,蚀刻液喷淋压力 1 . 0 ~ 1 . 4 MPa,蚀刻液温度 35 ~ 40 ℃ 。 在此加工条件下,模具钢的蚀刻速率高,加工效率高,同时可以保证较好的蚀刻尺寸精度。  相似文献   

9.
彭芸  陈镇 《资源再生》2007,(7):34-36
当前我国PCB行业的废蚀刻液主要存在着两种典型的处理和处置方法即循环再生技术与加工硫酸铜技术.文章分别从技术路线、资源利用以及环境影响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加工硫酸铜技术是一种实现部分资源回收且对环境仍然危险的技术,而循环再生技术不但实现了资源完全回收利用而且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是一种清洁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三氯化铁溶液中影响铁镍合金蚀刻速率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蚀刻的方法,研究了影响Fex(x=56~59)Ni1-x合金箔在三氯化铁溶液中蚀刻速率的几个因素,并对蚀刻液的有效蚀刻能力及失效蚀刻液的除镍和再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氧化还原电位随蚀刻液浓度的增大而升高,氧化还原电位越高,蚀刻反应趋势越大;蚀刻速率随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再下降,且在浓度为40%左右出现极大值;蚀刻液温度越高、pH值越小,蚀刻速率越大;除镍后的失效蚀刻液经再生后能达到新鲜蚀刻液的90%以上,基本达到再生利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The technology of electrolysis with ion-exchange membrane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industry [11. The free-alkali recovery from sodiumtungstate solution by electyolysis with ion-exchange membrane has been stUdied in our laboratory. After success in exploratory test, furtherstudies were made on the anode of the electfolysis, the structUre of the electrolytic tank and theassemblage of the electfolytic cell, and someachievements have been obtained [2--4]. Basedon these results, the expanded exp…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液膜电化学刻蚀法制备纳米电极的原理及过程。根据钨棒刻蚀后的几何形状、电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及液体表面张力相关理论,建立了纳米电极制备的数学模型,为液膜电化学刻蚀法制备纳米电极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盐溶液对X65管线钢镀镍表面进行化学刻蚀,然后经过全氟辛基三氯硅烷修饰,成功地在基底上制各出了超疏水疏油性能的表面,并通过电化学测试研究了双疏表面的耐腐蚀性能.结果 表明:含钴镍离子的溶液80℃恒温刻蚀6h后,再经过全氟辛基三氯硅烷修饰2h,得到了与去离子水、乙二醇的接触角分别为160°和152°的超双疏表面.相较...  相似文献   

14.
硼钢中固溶硼含量的径迹照相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卿  魏吉祥 《物理测试》1994,(2):24-26,18,31
  相似文献   

15.
以正硅酸乙酯 (TEOS)、甲基三乙氧基硅烷 (MTES)、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 (DDS) 和仲丁醇铝 (ASB) 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得到Al2O3/有机硅/SiO2杂化溶胶,经100 ℃下固化12 h后得到Al2O3/有机硅/SiO2杂化涂层。红外光谱研究表明,杂化涂层中形成了Al—O—Si键。采用电化学阻抗 (EIS) 研究杂化涂层在3.5%NaCl溶液中浸泡不同时间的阻抗行为,根据阻抗谱特征建立了等效电路图,结合等效电路图和拟合结果分析了杂化涂层在3.5%NaCl溶液中浸泡不同时间的耐蚀性。结果表明,其在3.5%NaCl溶液中具有良好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模拟试验装置,测试三种铜换热管(黄铜、B10、B30,其中黄铜管和B10管分带螺纹和光管两种)在CaCl2溶液(质量浓度20%)中的耐冲刷腐蚀性能.试验过程中定期测量管路的腐蚀电位变化.试验结束后,解剖管状构件,从宏观和微观方面观察试验后换热管表面状态,综合对比分析三种换热管的耐CaCl2溶液腐蚀性的优劣.  相似文献   

17.
以广西某新开采的独立银矿的矿石所制得精矿粉为原料,加入适量软锰矿粉(MnO_2)和硫酸,在95℃下预处理2 h后,采用矿浆电解法,在自行研制的电解槽中进行单因素提取银的实验研究.在温度50℃,电流密度0.035 A/cm~2,液固比7:1,电解时间10h的电解条件下,银的浸出率可达95.9%.  相似文献   

18.
采用恒电流和动电位极化技术研究经预氧化的和未经预氧化的Cu-Al基阳极(Cu-10Al和Cu-9.8Al-2Mn)在KF-AlF3-Al2O3熔体中的阳极行为。将合金在700℃下进行短时间(8 h)氧化,然后在800℃下施以0.4 A/cm2的电流密度进行1 h恒电流极化。测定扫描速率为0.01 V/s的动电位曲线。对在阳极表面冻结的熔体样品进行XRD分析,并在实验后对阳极进行SEM分析,以研究合金表面形成的氧化皮的物相。所有阳极材料的稳态电位都在2.30~2.50 V(vs Al/AlF3)范围内。根据动电位极化获得的数据计算阳极的腐蚀速率。结果表明,经预氧化的阳极比未经预氧化的阳极具有更低的腐蚀速率。  相似文献   

19.
The preparation of Al(OH)3 by the ion exchange membrane electrolysis followed by the precipitation of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 with seeds was made. During the process of ion membrane electrolysis, the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 is rapidly acidified and the caustic ratio (aK) is decreased due to oxygen evolution in the anodic region. And the causticity of solution is increased due to hydrogen evolution in the cathode region, producing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caustic soda solution. Regulating the acidity of the anodic solution by controlling the electric quantity in the electrolysis and subsequent decomposing the solution, Al(OH)3 could yield with very large rate and high efficiency. The experimen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quality of aluminum hydroxide product is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impurity silic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