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s、Sb、Bi、Li、Be、Rb、Hg等前缘晕元素可作为地热田勘探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冀中坳陷北部典型地热田深层土壤样品检测数据,计算了背景值与异常下限以及相关性系数,绘制了长剖面图与平面等值线图,同时利用归一化方法绘制了元素叠加等值线图,并对照元素异常位置得到元素分布特征为“南部地热田高,北部凸起区、中部凹陷处低;断层处高,构造单元内低”,并简析了元素异常富集机理,预测地热异常区,为地热田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沉积物中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能够很好地记录和反映古环境性质及其演化信息的特性。通过全稀土元素、主量元素及Sr/Ba、V/Cr、Ni/Co、U/Th和V/(V+Ni)等微量元素指标,综合分析还原了塔西南二叠系棋盘组沉积环境特征。另外,通过较真实反映氧化还原条件的TOC-SFe关系进一步佐证了V/Cr、Ni/Co和U/Th指标的指示结果。  相似文献   

3.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鞍塘组-小塘子组、须三段、须五段是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中较好的烃源岩发育层段,通过一系列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该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演化程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为0.59%~5.25%,平均为2.16%;基本属于腐殖型有机质,绝大多数已达成熟一高成熟阶段,少数为过成熟;以Ⅲ型千酪根为主;沉积环境以还原为主,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相似文献   

4.
5.
结合我国目前煤炭分类的现状,以煤的常量元素分析为基础,采用化学结构指数对我国煤炭分类进行相关研究.研究表明:基于煤的常量元素提出的各化学结构指数对不同用途的煤种划分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其中化学结构不饱和度指数(δ)和有机结构碳骨架的还原度(B)可以将3类无烟煤较好地分开,芳碳率(Fa)和修正过的结构指数(η')也能将常用的动力用煤大致分开,芳碳率(Fa)和氢氧原子摩尔数比(nH/no)能较好地划分常用的炼焦用煤.  相似文献   

6.
马井-什邡气田的主力勘探层位是上侏罗统蓬莱镇组,天然气藏集中在蓬莱镇组中上部。蓬莱镇组天然气属于典型的煤型气,气体组分中甲烷含量占绝对优势,其他重烃及非烃气体组分含量较少,干燥系数基本在0.95以上,为典型的干气特征。气源对比结果表明,蓬莱镇组天然气主要来自于下伏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C1/C1-5、CO2/CH4、N2/C2H6及流体包裹体组成特征等多组示踪参数综合显示,天然气以燕山晚期形成的深大断裂带为运移通道,由须家河组垂向运移至蓬莱镇组砂岩储层,并沿输导砂体由高势区向低势区侧向运移,至适当圈闭中聚集成藏,天然气大规模运移时期为白垩纪末至古近纪早期,主成藏期为晚白垩世晚期至古近纪晚期。  相似文献   

7.
针对采场煤壁片帮难预测的问题,通过现场实测、实验室材料荧光测试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煤层的材料元素组分角度对煤壁中常量元素组分与其片帮难易程度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煤壁片帮深度与常量元素含量具有明显相关性,与O, Al, Si含量呈正相关,与C,S, Fe, Ca含量呈负相关,关联性按权重排序为C>O>S>Al>Si>Fe>Ca。基于该结论,可通过煤层常量元素分析预测煤壁的片帮倾向性和其他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As、Sb、Bi、Li、Be、Rb、Hg等前缘晕元素可作为地热田勘探的重要指标.基于冀中坳陷北部典型地热田深层土壤样品检测数据,计算了背景值与异常下限以及相关性系数,绘制了长剖面图与平面等值线图,同时利用归一化方法绘制了元素叠加等值线图,并对照元素异常位置得到元素分布特征为"南部地热田高,北部凸起区、中部凹陷处低,断层...  相似文献   

9.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XRD、XRF等技术手段测试了大同煤田太原组8号原煤及风化煤中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分析了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在原煤及风化煤中的地球化学特性、赋存特征和指相意义。结果表明,太原组8号煤风化后,Fe2O3受后生黄铁矿影响含量明显增高;煤层风化过程中释放的部分Si离子以及大量不稳定物质的流失造成SiO2含量相对增大;Ca,Mg离子则被迁移至夹矸和顶底板中导致含量明显降低;除个别分层中出现明显镧系收缩效应,稀土元素含量明显增高;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由碳酸盐及有机结合态转为铝硅酸盐矿物结合态、水合磷酸盐结合态和硫化物结合态,重稀土在煤层风化前后始终表现出与碳酸盐矿物的强烈亲和性;稀土元素与铝硅酸盐矿物的相关性可能与矿物的种类有关;常量元素灰成分参数和铈异常参数值在煤层风化后对原始沉积环境的指相意义不再明确;铕异常参数值不易受风化作用影响,仍可反映煤层的原始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0.
石油部门于20世纪末期在平落坝构造雷口坡组发现了高产、高品位的富钾卤水资源,由此开始了对平落坝富钾卤水分布及富集规律的研究,而此构造区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钾离子浓度最高的构造区,同时还有B、Br、I、Li等多种伴生元素。平落坝雷口坡组主要发育碳酸盐台地相,野外露头观测,结合沉积相、岩心、薄片等研究手段,综合分析了平落坝地区雷口坡组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并探讨了沉积特征与富钾卤水分布的关系,认为富钾卤水的分布明显受膏盆和盐盆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马井—什邡气田的主力勘探层位是上侏罗统蓬莱镇组,天然气藏集中在蓬莱镇组中上部。蓬莱镇组天然气属于典型的煤型气,气体组分中甲烷含量占绝对优势,其他重烃及非烃气体组分含量较少,干燥系数基本在0.95以上,为典型的干气特征。气源对比结果表明,蓬莱镇组天然气主要来自于下伏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C1/C1-5、CO2/CH4、N2/ C2H6及流体包裹体组成特征等多组示踪参数综合显示,天然气以燕山晚期形成的深大断裂带为运移通道,由须家河组垂向运移至蓬莱镇组砂岩储层,并沿输导砂体由高势区向低势区侧向运移,至适当圈闭中聚集成藏,天然气大规模运移时期为白垩纪末至古近纪早期,主成藏期为晚白垩世晚期至古近纪晚期。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对聚煤古构造的研究,分析了影响挠力河坳陷第三系富锦组含煤岩系形成时的控制作用,探讨了煤田构造形态与聚煤古构造的关系,最佳聚煤环境是湖泊淤浅聚煤环境。对周边煤炭资源勘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四川盆地南部奥陶系五峰组页岩的元素特征从而进一步还原其古沉积环境,选择了四川省文兴县三新砖厂奥陶系五峰组8件露头剖面的页岩样品进行主、微量元素分析测试。通过运用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对研究区五峰组的古氧相沉积环境进行分析、还原。  相似文献   

15.
天环坳陷南段侏罗系延10段—延8段是高效建产主力层系,目前存在沉积特征不明确问题.利用岩心描述、测井数据、分析化验资料建立沉积相识别标准,从而开展天环坳陷南段侏罗系延10—延8段沉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延10段发育北西—南东向河流沉积体系,发育河床和河漫两种亚相,沉积微相包括河道、边滩(心滩)、河漫滩泛滥平原;延9—延...  相似文献   

16.
川西坳陷邛西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是研究区天然气的主要产层,通过对该区研究层段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孔喉结构特征、储层类型和控制因素等进行系统研究,其结果表明:须二段储集岩类型主要以砂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以孔隙为主,裂缝次之,其平均基质孔隙度为3.44%,平均渗透率为0.036×10-3μm-3,为典型的低孔隙度一低渗透率储层.本次研究还指出了该区研究层段有效储层厚度平面分布有利区,即邛西4井至邛西10井井区和邛西6井至邛西16井井区.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是沉积相、成岩作用和裂缝,其中沉积相控制着储层砂岩体的形态、规模、粒度、矿物成分等方面,成岩作用则通过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方面控制着储层的发育,而构造裂缝主要起渗流通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深对桩海地区馆陶组上段沉积相的认识,根据测井资料、地震剖面资料、等时地层切片资料等,通过古地貌及砂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分析馆陶组上段物源供应特征和沉积特征,对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刻画,并对储层有利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来自西南和东南两个方向的物源;馆陶组上段早期发育了三角洲相,三角洲平原不发育,三角洲前缘较发育,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和支流间湾等微相为主;有利区位于发育河口砂坝和水下分流河道的中部和南部区域。  相似文献   

18.
采集了位于四川省文兴县三新砖厂奥陶系五峰组8件露头剖面的页岩样品进行主、微量元素分析测试。应用元素地球化学的分析方法,对研究区五峰组的古生产力、古水深等沉积环境进行分析、还原。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南部五峰组页岩沉积期的氧化还原环境为厌氧-贫氧的缺氧环境,并且具有较高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化,对新疆格格达山北麓地层的沉积环境有了明确的认识。分析了油页岩在此处赋存的环境因素(为滨湖相及开阔湖相(滨外)环境)。对今后该地区找矿方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贵州瓮安岚关地区灯影组磷矿的矿石类型为叠层石磷块岩。运用离子光谱法测定含磷岩系常量、微量元素含量,综合分析地球化学特征后认为,叠层石磷块岩以富P2O5、CaO为特征,且P2O5含量与CaO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MgO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叠层石磷块岩矿石矿物为碳氟磷灰石,主要脉石矿物为白云石。As、Ba、Sr等元素在磷块岩中高度富集,显示了藻类等生物的聚磷作用。同时,Sb与As的富集、Co/Ni的比值、U/Th的比值、Cr-Zr的关系等表明了磷块岩明显的热水沉积成因特性。因此,岚关灯影组叠层石磷块岩是热水沉积与生物成矿双重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