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冲  王晓慧 《一重技术》1999,(2):104-107,97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不够完善,国有资产时有流失。本文论述了在目前的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如何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并促其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2.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就目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做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国有资产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不断完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对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搞活国有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国务院于1990年7月2日正式颁发了“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要认真治理整顿当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犯。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国有资产在保值的基础上能不断增值,这就要努力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由于设备在固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高达60%。因此,只有抓好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影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因素,然后针对各因素提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所谓国有资产的保值,就是指企业在考核期内(一般以年度作为考核期),考核期末的国家所有者权益等于考核期初国家所有者权益;国有资产的增值,就是指企业在考核期内,期末国有所有者权益大于期初国家所有者权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期末国家所有者权益/期初国家所有者权益)×100%,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等于100%,为国有资产保值;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大于100%为国有资产增值。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给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已达22700亿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现阶段国有资产管理的一项基本任务。本文拟就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 当前,影响我国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主要问题是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流失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1982~1992年的十年中,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约5000亿元,近几年来的年流失量约700亿元。造成固定资产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政策性资产流失。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还未完全走上正轨,各种配套措施尚未跟上的情况下,出现一些资产的流失,如有的企业在扩大自主权的情况下,将固定资产提前报废、报损,冲减国家资本金。 (二)合资经营中资产流失。据有关资料反映,1992年部分省市应评估的中外合资项目共5617项,实际评估只有920项,仅占16.4%,据估算,这些企业因漏评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达百亿元以上。 (三)转换机制中资产流失。企事业单位开办第三产业和其他经济实体,国有资产被长期无偿使用和被随意变卖。 (四)企业联营中资产流失。企业在联营中以固定资产低价投资,或被联营单位长期无偿占用。 (五)管理不善造成资产流失。家底不清,  相似文献   

9.
对设备资产保值和增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第三十条规定:“厂长(经理)作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对企业全部法人财产及其净资产承担保值和增值的责任”。同年12月由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政部、劳动部联合颁发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条例》和《办法》的出台,目的是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本文重点要讨论的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考核的目的难以实现,因此,对这个“值”应进行深入的探讨。 1.《办法》第六条规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为: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期末国家所有者权益/期初国家所有者权益)×100%。 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等于100%为保值,大于100%为增值。国有资产的核算应先分类核算,最后再汇总核算。为便于研讨设备资产的保值核算,笔者试把两个值分别以“期初国家核定的设备净值”和“期末考核结算的设备净值”两个概念来表述。 2.在期末考核时,对期末企业帐面设备净值要经过  相似文献   

10.
企业集团和大型企业国有资产代表者问题初探中国机械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张俊贤关键词企业集团,大型企业,国有资产代表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企业集团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资产代表者的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探讨由谁作为企业集团和大型企业...  相似文献   

11.
为了避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资产损毁、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资产价值贬损等风险,对煤炭生产设备实行统一购置、调剂、管理、报废。科学管理固定资产,可以提高机器设备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其安全完整,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2.
阐述加强固定资产运营管理,实现租赁设备资产保值增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TighteningupEquipmentManagementtoensureState┐ownedAsetsValue┐retainedandValue┐added(GuangxiGreenPearLtd,Bobai,537600)机器设备是企业资...  相似文献   

14.
三峡油漆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54年由三家小油漆厂合并而成的重庆油漆厂,只能生产一般油漆。经40多年的不断努力,如今已能生产18大类、300多个品种、上千个花色的各类油漆,属国家大型二类企业。目前固定资产总值85%以上是引进的先进设备。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引起各级领导和各有关方面的关注,成为一个极其热化的课题。李鹏总理在八届人代一次会议政府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江泽民总书记和上海代表一起议政时强调;“国有企业的厂长是代表国家在管理企业,你的责任是要使国有资产增殖,使企业不断发展,技术装备现代化”。 为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流失,保证国家对企业财产的所有权,《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第42条中规定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应行使的八项职责中的第一项就是考核企业财产保值、增殖指标。 关于设备固定资产的保值、增殖指标,笔者设想应有三个,即设备固定资产原值,设备固定资产净值,设备新度系数。下面就这三个指标加以探讨。有关公式设  相似文献   

16.
如何才能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当前在国资管理界有一个比较流行的形象说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这方面的问题.这一说法是国务院有关部门颁发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试行办法》中为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应当做好一系列具体工作的形象比喻,叫做装备三个机件——“发动机”、“监视器”、“闸门”,设定一把“标尺”.  相似文献   

17.
为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不断增值,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政部、劳动部联合颁布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试行办法》。办法规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考核  相似文献   

18.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对政府的行为规范来看,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主要表现在:1,依法征税的经济关系;2,以国有资产为股本的分红取利关系;3,以法律形式对企业进行调控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关系.要建立规范的政企关系,关键在于实现政企分开,而政企分开的关键又在于政资分开.即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分开.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的管理者,要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  相似文献   

19.
我局是一个大型企业,单位多而分散,资产遍布机关和一线.多年来,我局资产管理与核算一直靠手工进行.随着油田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传统的管理方法已跟不上勘探开发的进程,因此,用计算机对国有资产进行全面管理核算,及时准确地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科学、详实的资产动态信息,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一、业务分析和系统总体设计河南石油勘探局国有资产分布在32个二级单位,平时各单位资产管理人员除将资产分类建卡建帐外,每月要根据资产的类别、原值、月折旧率、用途、占用单位等算出月折旧额、年折旧额、累计折旧及净值、平均值等,月底向本单位领导及资产处呈报资产报表,汇报资产变动情况.局资产处再根据各二级单位的报表,汇总出全局资产最新动态(包括期末总原值、总折旧、总净值、新增、调出等),向勘探局领导及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呈报.由于我局仅固定资产就近3万项,价值几十亿,人工管理很难保证各项数据的准确性.经调研分析,确定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的宏观目标把国有资产管理、计算机应用、标准化管理中最紧密相关、相互交叉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全局资产信息管理网络,把国有资产管理推向现代化轨道.各二级单位用资产处统一研制的标准化资产管理软件,在本单位的计算机上,从单  相似文献   

20.
如何克服企业承包中议论已久的一个难题,即企业行为短期化?吉林省吉林市在认真总结上一轮承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在新一轮承包中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新措施。 吉林市的上一轮承包搞得比较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也出现了企业行为短期化的倾向。他们经过认真调查分析,认为原因固然很多,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缺乏制约机制。 针对上述情况,吉林市在新一轮承包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企业进行资产保值增值指标核定。保值指标,是考核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消耗的固定资产价值得到补偿的指标。增值指标,是考核企业新的资产投入的指标。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