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采用乳液合成法制备了聚丙烯酸酯乳液类增稠剂。根据增稠剂的增稠原理,讨论了亲水单体、亲油单体和大分子功能单体的选择,以及它们之间的配比对增稠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前世界各国的合成增稠剂中,大部分为丙烯酸酯共聚物,这类增稠剂性能优异、效果显著。按环保和安全的要求,常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来合成丙烯酸酯类增稠剂。无锡市辰光化工材料有限公司的刘学刚,以多种丙烯酸酯单体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种聚丙烯酸酯乳液增稠剂。简介了其合成工艺;讨论了引发剂、交联剂、单体、乳化剂以及反应温度、时间和加料速度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及增稠性能的影响。同时对该乳液的应用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核壳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乳液,并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及品种对乳液机械稳定性、钙离子稳定性的影响,并讨论了单体配比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在同一个乳胶粒中含有聚四氟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酯链段的乳液,研究了乳胶粒的微观结构。由不同链段组成的互穿网络结构构成了乳胶粒的核,而壳则更多地由聚甲基丙烯酸酯链段组成。讨论了几种影响聚合反应稳定性的因素,包括乳化剂和引发剂的种类与用量,单体的添加方法与溶胀时间,二级核与初级核的比率,初级核的用量,温度控制等等。  相似文献   

5.
聚丙烯酸酯/苯乙烯复合乳液制备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为核单体,以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为壳单体,采用种子聚合技术,讨论了各种影响因素对复合乳液制备及乳液涂膜性能的影响,合成了水稀释稳定性,电解质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都很好和近似为中性而无需重新调整pH值的高分子复合乳液。  相似文献   

6.
硅烷改性氟代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引发剂作用下,将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醇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进行乳液共聚,制得了硅烷改性的阳离子氟代聚丙烯酸酯乳液(FL-HDV)。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FLHDV主组分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乳液的成膜表面成分进行分析和表征,并讨论了硅烷改性前后及不同的整理工艺对其在涤纶织物上应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用硅烷改性的氟代聚丙烯酸酯乳液(FLDH)对比,硅烷改性可以提高含氟聚合物的交联度,进而增加织物的拒水拒油性。XPS分析和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在涤纶纤维表面明显存在有FLHDV膜,使得纤维与空气的界面上富集着疏水的含氟链段,而硅氧基团与纤维表面结合,从而赋予涤纶良好的拒水拒油性。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一浸一轧工艺处理的织物具有更高的拒水拒油等级,且弯曲刚度略低,柔软度较好。  相似文献   

7.
聚四氟乙烯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外来种子乳液聚合方法,用反应单体对外来种子聚四氟乙烯乳液进行浸泡、溶胀,然后引发聚合反应制得聚四氟乙烯改性的聚丙烯酸酯乳液。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等对改性乳液的表征显示聚四氟乙烯和聚丙烯酸酯间存在作用,研究了乳胶粒的微观结构,推测出乳胶粒核壳部分的组成成分,分析了改性复合粒子的形成机理,指出进一步控制乳胶粒生成种类的单一性或者将微米级颗粒(改性聚四氟乙烯乳胶粒)与纳米级颗粒(纯丙乳胶粒)优化共存于同一体系可作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该研究为化学惰性物质用于改性研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9.
介绍了聚丙烯酸酯粮食在粘合剂,涂料、皮革光亮剂等方面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PBA/MMA-MAA核-壳型聚合物,考察了壳层单体MMA和MAA的含量不同时对聚合反应及聚合物其它性能的影响,并用TEM观察了粒子的形态。  相似文献   

11.
聚丙烯酸铵增稠剂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磊  曾小君 《化工时刊》2002,16(9):41-45
介绍了以丙烯酸、氨水、煤油、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过硫酸钾、乳化剂等为原料制备聚丙烯酸铵增稠剂的工艺。讨论了氨水用量、中和反应时间、聚合反应温度、煤油用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聚丙烯酸铵增稠剂产品吸水性和增稠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当丙烯酸58g、氨水50g、中和反应时间2h、煤油40.8g、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133g、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适量),过硫酸钾0.266g、乳化剂6g、聚合反应温度为65℃、聚合反应时间2h,得到的产品吸水量大,增稠性能良好,粘度≥2200mPa.s。  相似文献   

12.
双功能改性丙烯酸树脂皮革涂饰剂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罗儒显 《精细化工》1997,14(4):17-20
在丙烯酸丁酯—丙烯腈—丙烯酸甲酯体系中,引入1%~2%的丙烯酸,2%~3%的N-羟甲基丙烯酰胺,5%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与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乳化剂,采取自生种子聚合技术可制得双功能团改性的丙烯酸树脂皮革涂饰剂。  相似文献   

13.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以OP-1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由丙烯酸酯与纳米SiO2制成高性能的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以纳米SiO2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工艺,讨论了温度、乳化剂、预乳化及加料方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对乳液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丙烯酸酯乳液综合性能大大增强,质量符合国家标准GB/T1738-1993。  相似文献   

14.
阳离子氟代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NH4)2S2O8作引发剂,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将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RfA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以及丙烯酸羟丙酯(HPAA)进行乳液聚合,制得了一种稳定的阳离子氟代聚丙烯酸酯乳液(PCFBA)。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PCFBA主组分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扫描电镜SEM、接触角测量仪、电脑测控柔软度仪等研究了PCFBA在棉纤维织物表面的成膜性及应用性能。结果表明,PCFBA可在纤维表面形成相对均匀的疏水膜,该膜附着在纤维表面,能使整理后棉织物与水的接触角达到134.5°、静态吸水时间超过6 h;当PCFBA用量从0.3 g/100 mL H2O增大到1 g/100 mL H2O时,水在其整理的棉纤维织物表面的接触角从128.2°增大到134.5°,而棉织物的白度则由85.44°略降至84.40°。  相似文献   

15.
以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合成的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b-丙烯酸六氟丁酯(PDMAEMA-b-PHFBA)为稳定剂,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阳离子型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光散射(DLS)对乳胶粒子和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PDMAEMA-b-PHFBA用量为2.4%时,乳液的稳定性好,转化率高,乳胶粒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且粒径分布窄。将阳离子型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用于皮革涂饰后,皮革表面的防水防油性得到明显提高,随着丙烯酸六氟丁酯用量的增加,涂饰后的皮革对水和二碘甲烷的接触角逐渐增加,当丙烯酸六氟丁酯用量为10%时,涂饰后的皮革对水的接触角为125?,对二碘甲烷的接触角为81.5?。  相似文献   

16.
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的方法,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OP-10和SDBS为复合乳化剂,PVA为保护胶体,合成了丙烯腈(AN)、丙烯酸(AA)、醋酸乙烯酯(Vac)、丙烯酸丁酯(BA)四元共聚乳液,研究了影响乳液外观性质和稳定性的几种因素。  相似文献   

17.
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POSS/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无氟防水剂,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整理。考察了软硬单体配比对乳液、乳胶膜及其应用性能的影响。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傅里叶红外光谱(DLS)对聚丙烯酸酯的结构及乳胶粒的粒径大小进行了表征,利用伺服材料多功能高低温控制试验机、柔软度仪、SEM对整理织物的应用性能及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m(BA):m(MMA)为6:4时,单体的转化率最大为96.97%,乳液的凝胶率为0.14%,乳胶粒的粒径最小为104.8 nm,乳胶膜对水的接触角最大可达114.3?,并具有优异的耐水性。整理棉织物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柔软度,其对水的接触角可达161?。SEM结果表明棉织物纤维表面存在功能化POSS纳米颗粒。无氟防水剂赋予棉织物纤维表面低的的表面能和一定的粗糙结构,从而使整理棉织物表现出超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为原料合成的齐聚物为乳化剂合成了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研究了单体配比、链转移剂、pH值对齐聚物的影响,以及反应温度、单体配比、齐聚物用量、引发剂对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性能的影响.并对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进行了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的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