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正>国卫通〔2015〕23号现发布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营养名词术语》,其编号和名称如下:WS/T 476—2015营养名词术语该标准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特此通告。附件:WS/T 476—2015营养名词术语.pdf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6~2018年江苏省学校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 提出相关建议。方法 收集2016~2018年江苏省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监测数据, 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6~2018年江苏省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共发生27起, 发病936人。学校食物中毒发病高峰在9月, 其次是5月。致病菌及其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 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结论 学校应列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关注对象, 加强基础建设、监管力度和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宣教。以良好生产工艺(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GMP)和危险分析关键控制环节(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为原则管理学校配餐单位。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对诺如病毒的检测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名为GB 4789.4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诺如病毒检验》。GB 4789.42-2016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诺如病毒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多个地区都爆发过诺如病毒感染事件。据统计,1998~2015年,美国诺如病毒爆发事件共计19000多起,受感染的人  相似文献   

4.
快餐食用方便 ,已成为人们常用的餐饮种类之一。尤其在企事业单位 ,常把快餐作为职工的工作用餐。近年来 ,由快餐引起的食物中毒时有发生 ,且中毒人数多 ,影响大。现就本市近年来发生的 5起快餐食物中毒事故进行调查分析 ,并提出相应建议。1 材料与方法 根据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卡 ,无锡市1996~ 2 0 0 0年 7月共发生的 5起快餐食物中毒事故。依据卫生部颁布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办法》、《食物中毒处理办法》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GB 14938— 1994 ) ,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WS T …  相似文献   

5.
<正>国卫办应急发〔2016〕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疾控中心、监督中心:2015年,我委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共收到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食物中毒事件)报告169起,中毒5 926人,死亡121人。与2014年相比,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增加5.6%、4.8%和10.0%。2015年无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报告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原因,为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置和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沙门氏菌检验、志贺氏菌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的方法,对该起食物中毒事件中的可疑食物中毒食物和患者肛拭子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结果:一份剩余食物样品和两份患者肛拭子均检出沙门氏菌,但均未检出其余致病菌;市场监督管理局现场抽检的食物样品均未检出致病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该起食物中毒事件由沙门氏菌污染引起,与其余致病菌无关。  相似文献   

7.
对2003—2015年淮安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基本特征和气候特征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为构建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模型奠定资料基础。研究发现:2003—2015年淮安地区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没有明显城乡差异,中毒场所、责任单位和致病菌种类比较集中;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与气温和相对湿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4—2011年甘肃省突发并网络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为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2004—2011年甘肃省网络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1年甘肃省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73起,中毒2 311例、死亡53例,病死率为2.3%。事件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4—10月,其中9月中毒人数最多。致病因素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30起、植物性和动物性13起、化学性为25起;致死人数较多的因素依次为农药/鼠药(30例)、毒蘑菇(7例)、肉毒毒素(4例)、亚硝酸盐(4例)和其它(8例)。结论: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微生物所导致食物中毒仍是较大的食品安全问题;而农药/鼠药中毒和蘑菇中毒是导致食物中毒事件中的主要死亡原因。农村是食物中毒的防范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08-2010年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方法 对2008-2010年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到的所有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全国共报告食物中毒1 218起,中毒35 672例,死亡518例,病死率为1.45%.报告事件高峰在6-10月,其中9月最多.致病因素依次为不明原因480起,微生物类320起,植物类279起,化学类122起,动物类17起.结论 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食物中毒中,中毒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的是微生物所导致食物中毒;而毒蘑菇、农药/鼠药是导致食物中毒事件中中毒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调查分析安康市食品污染状况,预防食物中毒暴发流行。按照《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采样、检测、保存菌株、网络报告。共计监测672份样品,检出致病菌50株,总检出率7.44%。检出沙门、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大肠杆菌O157∶H7,检出率分别为0.17%、3.21%、2.87%、6.76%、0.83%;阪崎肠杆菌、致泻大肠杆菌、大肠杆菌O104∶H4、志贺氏菌均未检出。安康市食品致病菌污染状况复杂,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较高,尤其应注意单增李斯特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松原市市售食品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 2016年采集全市五个县、市(区)12类食品,依据吉林省2016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检测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氏菌、阪崎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等7种致病菌。结果 在采集的12类共205份食品中,检出致病菌22株,总检出率为10.7%。在8种致病菌中,阪崎肠杆菌检出率最高30%,其次是蜡样芽孢杆菌11.1%。在12类食品中,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污染率最高45%,其次为学生餐26.7%。动物性淡水产品、即食非发酵豆制品、鲜榨果蔬汁等食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结论 松原市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婴幼儿食品存在受致病菌污染的风险,其食品安全应得到重视和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16年莆田市某区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致病菌分离鉴定和溯源分析。方法将采集到的样品和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血清学分型,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对分离菌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和药敏分析。结果共检出23株肠炎沙门菌,其中8株来源于留样食物,2株来源于厨师肛拭子,13株来源于患者肛拭子;所有菌株经BioNumerics软件聚类分析同源性为100%;所有菌株均携带沙门菌毒力基因invA,且具有相同的耐药谱。结论 PFGE技术有利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溯源分析。该起食物中毒事件是由携带肠炎沙门菌的厨师进行冷盘制作和水果拼盘过程中污染食物所引起。  相似文献   

13.
2010~2012年咸阳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咸阳市各类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 确定可能污染上述致病菌的食品种类。方法 依照国标方法, 对食品分别进行增菌培养, 将菌体划线接种到相应的显色培养基培养, 挑选可疑菌落进行生化反应鉴定。结果 在803份不同的食品中共检出含致病菌74株, 总检出率9.02%。结论 本地主要消费食品存在一定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沙门氏菌是主要引起食品污染的危险菌; 熟肉制品、中式凉拌菜和凉皮是最可能被致病菌污染的食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南京市某食品厂酱卤熟肉制品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分布情况。方法 2016—2017年在南京市某食品厂采集生产加工过程中食品样品120份(原辅料60份、中间产品28份、成品24份、终产品8份)、环境样品204份、空气样品58份和生产用水14份,共396份,按照GB 4789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系列标准和GB/T 16294—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对卫生指示菌和主要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并对沙门菌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在食品样品和环境样品中,李斯特菌检出率为7.4%(24/324),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6%(5/196),沙门菌检出率为1.9%(6/324);其中李斯特菌有2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其他以格氏李斯特菌和伊氏李斯特菌为主;沙门菌经血清学分型共4种血清型,分别为肠炎沙门菌(2株)、鼠伤寒沙门菌(2株)、依桑吉沙门菌(1株)和亚利桑那沙门菌(1株)。在原辅料、中间产品以及人员、仪器设备、清洁工具中均有致病菌检出,但成品和终产品中未检出致病菌。结论酱卤熟肉制品生产过程原辅料和环境中均存在多种致病菌污染。  相似文献   

15.
2011~2015年保山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保山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 为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5年按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样品采样要求抽样9类, 1404份食品样品。根据《食源性致病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方法对抽取的样品进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12种致病菌监测。结果 2011~2015年间检测样品中, 阳性样品83份, 检出6种食源性致病菌85株, 致病菌污染率为5.91%, 其中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最高为19.63%。不同年份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类食品中婴幼儿食品及餐饮食品致病菌污染率最高, 分别为17.27%、14.81%; 散装食品致病菌污染率7.92%, 高于预包装食品3.28%(P<0.001); 第3季度的致病菌污染率为10.2%, 显著高于其他季度(P<0.008); 餐饮服务环节6种致病菌总污染率高于流通环节及生产加工环节。结论 保山市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重点对散装食品进行监测监督, 在污染率高的第3季度及餐饮服务环节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引起食物中毒相关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分析。方法参照GB 4789系列标准的方法流程对采集的食物样本进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副溶血弧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共5项致病菌指标检测,按照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从食物中毒样品中检出肠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确定为二者混合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药敏结果显示肠炎沙门氏菌对多数抗生素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强,对链霉素、头孢噻肟、氯霉素、红霉素有一定的耐药性。结论本起事件是由肠炎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建议食品卫生监管人员应加强对餐饮环节的监督引导,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 分析吉林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2014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方法》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结果 2015年吉林市共监测10类240份食品样本,检出19株致病菌,总检出率7.92%,其中检出7株蜡样芽孢杆菌,8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沙门氏菌;3类食品样本监测到食源性致病菌:流动早餐检出率57.14%,肉与肉制品检出率50%,调味品检出率2%;依据散装和预包装不同包装类型的食品样本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吉林市流动早餐和肉与肉制品两类食品样本中检出食源性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均较高,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此类食品的监管。  相似文献   

18.
查明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菌,分析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为明确食物中毒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一起食物中毒蛋糕和病人样品,用实时荧光PCR快速筛检,按GB 4789.4—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菌检验法》分离、鉴定致病菌,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对病原菌作同源性分析。结果 从16份蛋糕样品中检出8株肠炎沙门菌,32份患者粪便样品中检出17株肠炎沙门菌,PCR核酸阳性与GB 4789.4—2010法分离到菌株完全一致;PFGE条带聚类分析显示患者与蛋糕中检出的肠炎沙门菌属同一基因型,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 本起食物中毒由肠炎沙门菌污染蛋糕所致;PCR法与GB 4789.4—2010法联合检测,有助于快速锁定食物中毒致病菌,从基因水平上证明食物病原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曲靖市2010~2018年食物中毒的原因及规律。方法 从食物中毒的基本情况、季节分布、致病因素和就餐场所4个方面, 对2010~2018年曲靖市食物中毒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曲靖市2010~2018年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93起, 发病938人, 死亡22人, 病死率2.35%; 第3季度为食物中毒的高发期。中毒事件起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均为有毒动植物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分别占报告总数的72.04% (67/93)、57.78% (542/938)和54.54% (12/22)。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及中毒人数最多, 分别占总数的66.67% (62/93)和44.14% (414/938); 其次为餐饮服务单位, 分别占总数的16.13% (15/93)和34.43% (323/938)。结论 曲靖市食物中毒的防控应以降低植物性食物中毒(尤其是野生菌中毒)为主, 防控的重点场所为家庭和餐饮服务单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丽江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 为开展丽江市食品安全评估和确定高风险食品种类和分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2016年采集丽江市售食品344份, 对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蜡样芽孢杆菌6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344份食品样品检出食源性致病菌51株, 总检出率为14.82%。3年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21.00%、15.13%和9.60%, 不同年份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出的4种食源性致病菌, 其中以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 分别为8.14%和3.49%; 空肠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米米制品、学生餐(盒饭)和生肉类污染严重, 检出率分别为23.53%、18.18%和16.92%。结论 丽江市辖区市售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