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TD-SCDMA系统的动态信道分配技术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D—SCDMA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三大国际主流标准之一。该系统利用动态信道分配技术,可以充分发挥TD—SCDMA系统资源分配灵活高效的特点.从而能在对称和非对称的3G业务中获得最佳的频谱效率。介绍了TD—SCDMA系统中的动态信道分配(DCA)技术.详细论述了信道优先级排队、信道选择、信道调整、资源整合等DCA技术的主要处理过程,并分析了DCA算法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2.
卫钰 《移动通信》2011,35(22):11-14
文章分析7TD—SCDMA系统不同扩频因子时出现复合码重码的情况,探讨了扰码对广播信道的影响,并通过码序列相关性的计算,对不同复合码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扰码规划的三条原则。  相似文献   

3.
TD—SCDMA系统中的扰码规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根据TD—SCDMA码资源特点,深入分析复合码特点的基础上,对复合码进行了分组,提出了复合码集的概念。由于复合码集间的相关性是不完全一致性的,不同扰码组得到的复合码也有可能引起广播信道冲突,从而提出了TD-SCDMA系统扰码规划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TD-SCDMA中的信道估计实现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TD—SCDMA系统上行链路数据在基站通过天线接收后,接下来要进行信道估计和联合检测。如何高效得到准确的每个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是后续基带算法实现的关键,如果信道估计算法太复杂和不够准确都将对后面的算法实现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低代价的Steiner估计器,他是一种简单且高效的信道估计算法,通过利用特定方法构造的用户midamble码,Steiner估计器能同时估计出同一时隙内所有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本文对其在TD—SCDMA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算法仿真和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5.
TD-SCDMA下行同步码分析及扰码规划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TD—SCDMA系统码组规划时需考虑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及码组规划时的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6.
TD—SCDMA是由中国大唐通信提出,并被ITU所接受的第三代无线通信标准,并已成为第三代无线通信系统UMTS和IMT2000国际电信标准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本文介绍了TD--SCDMA标准的概况,剖析了它的应用优势。并对TD—SCDMA的两种动态信道(慢速动态信道分配和快速动态信道分配)分配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给出了一种最小负载动态信道分配算法,该算法有效的调整了资源的分配。  相似文献   

7.
TD—SCDMA系统中的信道估计技术对整个系统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后续基带算法实现的关键。如果信道估计算法太复杂和不够准确都将对后面的算法实现产生不利影响。论述了TD—SCDMA系统中训练序列的构成,并结合联合检测算法分析了基于训练序列的信道估计所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TD-SCDMA系统特点分析及发展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睿  郭刚 《信息技术》2006,30(10):171-174
TD—SCDMA是我国提出的3G技术标准,同时也是被ITU所确定的三大主流标准之一。简要介绍了TD—SCDMA系统所应用的联合检测、智能天线、动态信道分配、上行同步技术及接力切换等关键物理层技术。着重阐述了对于标准演进后的增强型技术HSDPA,HSUPA的技术特点及进展,并对TD—SCDMA技术的发展方向作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对未来TD—SCDMA产业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TD-SCDMA系统中的动态时隙分配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TD—SCDMA系统中由于上下行不对称业务的需求,使得不同小区的上下行切换点不同,出现交叉时隙,因此会产生严重的小区间干扰,需要使用动态信道分配算法以解决小区间的上下行时隙分配,小区内各种用户对时隙的选择等,使小区间干扰最小、系统容量最大,同时用户QoS最好。先介绍了TD—SCDMA系统中的资源和干扰情况,再重点介绍动态时隙分配全过程,分析了各部分所要完成的功能,并给出了慢速动态时隙分配的2种方案、快速动态时隙分配的4个过程以及各个过程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蔡晶晶  蒋铃鸽  何晨 《移动通信》2006,30(12):64-68
文章针对TD—SCDMA系统使用的信道分配算法,用马尔可夫模型对小区时隙各分配状态的稳态概率进行了分析,给出相邻小区交叉时隙的概率的计算方法,并对相邻小区交叉时隙概率以及交叉时隙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1.
The two‐dimensional (2D) block sprea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can avoid the uplink multiple‐access interference with low‐complexity single‐user detection in a slow fading channel and, therefore, is very attractive. In the 2D spreading, orthogonal variable spreading factor (OVSF) is used for spreading; an important problem is how to efficiently assign the limited resource of OVSF codes to users with different data rates, while meeting the requirement of quality of service in a multi‐cell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it is shown that the code reuse can improve the code reuse efficiency and the proposed code reuse scheme combined with code assignment algorithm can allow flexible multi‐rate uplink transmission.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confirms that the proposed code assignment algorithm improves the code reuse efficiency while achieving lower blocking probability than traditional CDMA.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针对极低信噪比条件下的传输,研究了极低码率Turbo码的编译码器结构,仿真分析了其性能。提出了极低码率Turbo码在高带宽容量、复杂信道环境,例如:短波通信、流星余迹通信等系统中的使用方法。比较了极低码率Turbo码与高码率Turbo码加扩频的性能。研究表明,极低码率Turbo码较传统高码率Turbo码有更好的性能,能将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向低信噪比环境扩展。  相似文献   

13.
张帅  高勇 《通信技术》2013,(11):20-24
水声多径干扰限制了水声直接扩频通信系统的进一步应用,选取性能更好的扩频序列可以提高水声扩频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在讨论了LS码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将LS码应用于水声直接扩频通信中,并分析了LS码应用的优势。通过多径瑞利水声信道模型仿真,验证了LS码水声扩频通信的良好性能。利用了二次谱和奇异值分解的方法对LS码水声直扩信号的扩频序列进行了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信噪比为-11dB时还能准确的估计出LS码。  相似文献   

14.
孟涛 《电子科技》2016,29(2):141
在空间多径信道垂直线列阵通信中,由于多阵元码间干扰导致信道失衡,误码率较高,需要进行信道均衡设计。传统方法采用随机码扩频方法进行通信信道均衡,扩频信号经高放和混频后导致非线性失真,均衡效果不佳。文中提出一种基于直接序列扩频的线列阵通信信道均衡算法。基于PTRM技术构建了垂直线列阵通信的空间多径信道模型,采用直接序列扩频方法设计码间干扰抑制算法,利用垂直线列阵结构对PTRM时间压缩性能,接收到的扩频信号经高放和混频后,对中频扩频的调制信号进行相关解扩,重组多垂直线列阵的径分量,实现信道均衡。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垂直线列阵通信,信道均衡性能和码间干扰抑制性能较好,并有效降低了误比特率,改善了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15.
解辉  马俊涛  姚智刚  吕萌  史林 《电讯技术》2019,59(9):1042-1047
针对通信侦察领域M-ary扩频信号的盲同步问题,根据M-ary扩频信号的结构特点及扩频码集元素间的相关特性,提出了一种扩频码长度和失步时间联合估计方法。该方法能够同时估计出M-ary扩频信号的扩频码长度及失步时间,且不受扩频码集类型的限制。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在较低的信噪比条件下对三种不同码集的扩频信号进行估计,且算法的性能随着所使用数据的增多而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多进制正交扩频加卷积编码体制的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原理,给出了多进制正交扩频系统的理论误比特率性能,针对接收端需要对多路匹配滤波器输出信号进行最大值判决,以利于后级的信道译码,从对数似然比(LLR)出发,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进制正交扩频系统的次最优的软信息提取方法。对在AWGN信道中多进制正交扩频系统性能进行了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多进制正交扩频加卷积编码体制不但能有效地解决带宽与处理增益之间的矛盾,还可以获得比直扩系统加卷积编码更高的增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的关键问题-扩频码的优选,提出了合适的算法,并在VC++6.0环境下用C语言在微机上仿真实现.实验结果证明优选的码字质量高,生成速度快,在军事通信、扩频通信领域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传统单正交码扩频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双多进制正交码扩频 4DPSK的复合调制方式,以进一步提高频谱利用率。首先给出了复合调制方案以及采用最大后验概率(MAP)准则的最佳非相干接收方法,其次提出了适合Turbo乘积码(TPC)SISO(软输入软输出)译码的软判决信息提取算法,最后测试了系统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下的误比特性能。仿真表明该系统可以获得比传统正交扩频系统更高的抗噪声干扰能力,引入TPC编码技术后性能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9.
定时跟踪是DS-CDMA系统中Rake接收的关键技术,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扩频系统能否正常接收.文中首先对扩频系统中定时跟踪原理做出分析,然后重点介绍了PN码的"基于能量窗重心的定时跟踪"新算法,并选择了这个算法来实现CDMA2000-1x上行链路的PN码定时跟踪.最后,经过在典型城市环境下的现场实测,误帧率达到CDMA2000-1x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0.
伪随机码的相关特性对软扩频系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曾兴雯  裴昌幸 《电子学报》1997,25(9):121-124
本文分析了在不同伪随机码相关特性的情况下,软扩频系统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中的误比特性性能,结果表明软扩频系统中所用伪随机码的相关特性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