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改善端烯丙基-聚谷氨酸苄酯(A-PBLG)亲水性差和降解速度慢的缺点,采用紫外光交联法将亲水性和抗凝血性能良好的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DMA-PEG)引入A-PBLG制备出A-PBLG/DMA-PEG共聚物(PBLG-PEG),并对PBLG-PEG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PEG的亲水性和PBLG-PEG中PBLG结晶度的下降导致PBLG-PEG的亲水性和降解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血小板粘附实验和溶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PBLG-PEG比A-PBLG具有更好的抗凝血性能。  相似文献   

2.
魏来  胡国胜  周秀苗 《功能材料》2011,42(2):310-312,317
用烯丙基胺引发γ-苄酯-L-谷氨酸-N-羧酸酐(Bz-L-Glu-NCA)开环聚合得到了端烯丙基的聚谷氨酸苄酯(A-PBLG),A-PBLG不仅具有聚谷氨酸苄酯良好的生物相客性及降解产物无毒等优点,还拥有了可与药物或者其它基体材料可反应的功能基团.采用紫外光聚合法将亲水性能良好的丙烯酰胺(AM)引入A-PBLG制备出两...  相似文献   

3.
γ-苄基-L-谷氨酸-N-羧酸酐(Bz-L-Glu-NCA)在二烯丙基胺的引发作用下进行阴离子开环聚合得到端烯丙基-聚谷氨酸苄酯(A-PBLG).通过红外、氢谱、GPC等手段对A-PBLG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z-L-Glu-NCA在二烯丙基胺的引发作用下主要按照"胺中间体"机理进行阴离子开环聚合得到A-PBLG.  相似文献   

4.
主链含有功能羟基的聚L-谷氨酸-苄酯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谷氨酸和苯甲醇反应制备了L-谷氨酸-苄酯;L-谷氨酸-苄酯与三光气反应制备了N-羧基-L-谷氨酸-苄酯-环内酸酐(BLG-NCA);以乙醇胺(HOCH2CH2NH2,EA)为引发剂,在二氯甲烷中引发BLG-NCA开环聚舍得到了聚L-谷氨酸-苄酯。通过红外IR、^1H-NMR、GPC等方法对合成的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乙醇胺在二氯甲烷中能够引发BLG-NCA开环聚舍得到主链含有活性羟基的聚L-谷氨酸-苄酯,羟基的引入使聚合物溶解性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N-羧基内酸酐合成法,分别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聚L-谷氨酸甲酯、聚L-谷氨酸乙酯以及聚L-谷氨酸苄酯.将聚L-谷氨酸甲酯、聚L-谷氨酸乙酯以及聚L-谷氨酸苄酯制备成手性固膜,利用扫描电镜表征其结构.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的聚L-谷氨酸酯、渗析溶剂中不同乙腈含量、原料液浓度、渗析时间、温度等对拆分对羟基苯甘氨酸外消旋体的影响.在优选的实验条件下,这些膜对对羟基苯甘氨酸的手性拆分的e.e.值可达45%以上,且聚L-谷氨酸甲酯聚L-谷氨酸乙酯聚L-谷氨酸苄酯.该研究为对羟基苯甘氨酸外消旋体的分离制备,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6.
周秀苗  王迎军 《功能材料》2007,38(5):689-693
聚谷氨酸苄酯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但由于其疏水性,降解周期及速度难以控制, 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其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聚谷氨酸苄酯的共聚改性和侧基改性方法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生物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醇/二甘醇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肖峰  王庭慰  丁培  包艳华  王景春 《包装工程》2011,32(9):54-57,61
以丁二酸(SA)、1,4-丁二醇(BD)和二甘醇(DEG)为原料,通过直接聚合法合成了可生物降解的聚丁二酸丁二醇/二甘醇酯(PBDGS)。采用1H-NMR,GPC,DSC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物料配比对共聚酯热性能、力学性能、降解性能和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EG的引入能够有效抑制聚酯链段的结晶能力,同时改善材料的亲水性,使其降解性能较纯PBS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聚羟基烷酸酯表面接枝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紫外光接枝改性的方法将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单体接枝到聚β-羟基丁酸酯和聚β-羟基戊酸酯的共聚物(PHBV)膜表面上,形成PHBV-g-PVP共聚物,从而提高其亲水性.并用接触角测定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经过改性后的PHBV膜表面的亲水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黄宁红 《包装工程》2007,28(5):43-45
以L-丙交酯(LLA)为原料,在催化剂辛酸锡酯Sn(Oct)2的作用下,利用聚(γ-谷氨酸苄酯)的活性端氨基引发LLA进行开环聚合,合成了聚L-丙交酯 (PLLA)与聚(γ-谷氨酸苄酯)(PBLG)的共聚物,对反应条件的各项因素进行了讨论,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是:m(催化剂):m(PBLG)=1:1;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6h.并利用红外、核磁和凝胶渗透色谱方法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共聚物为PLLA/PBLG/PLLA三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10.
采用壳聚糖和聚谷氨酸苄酯-co-聚谷氨酸(PBLG-co-PGA)通过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EDC)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交联得到复合膜.采用FTIR和XRD对复合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复合膜的吸水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膜中壳聚糖和PBLG-co-PGA分子之间成功地发生了交联反应,二者之间的交联与氢键作用改变了二者原有的结晶结构,这对复合膜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复合膜为载体培养软骨细胞发现,复合膜与壳聚糖膜相比,具有更高的细胞粘附率,预示着该复合膜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生物医用材料.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具不同分子量的聚谷氨酸苄酯/聚乙二醇(PBLG/PEG)两亲嵌段共聚物膜。利用大角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研究其聚集态结构,利用力学试验机分析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共聚物的X射线衍射图谱与PBLG均聚物的类似,PBLG嵌段以α-螺旋构型存在,并形成六棱柱晶体。共聚物呈微相分离结构,两嵌段形成的微区的大小和形态与两嵌段的含量有关。PEG嵌段的引入降低了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其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12.
膜污染是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的瓶颈之一。文中通过自由基接枝聚合法将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接枝到聚偏氟乙烯(PVDF)膜上构建聚两性电解质化膜表面。研究了改性前后膜表面结构和抗污染性能的变化。随着单体投料量增加,聚两性电解质的接枝率逐渐增加;接枝聚两性电解质后,膜亲水性逐渐增强,膜表面孔尺寸减小。与纯PVDF膜相比,改性膜具有较低的蛋白质吸附量;在牛血清蛋白(BSA)溶液渗透过程中,膜的不可逆污染向可逆污染转化。由于可逆污染可通过简单的纯水清洗得到抑制,改性膜具有较高的通量恢复率。这个结果证明了聚两性电解质的引入赋予PVDF膜良好的抗污染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丁二酸、丁二醇和1,3- 丙二醇(1,3-PDO)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系列新型可降解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丁二酸1,3- 丙二醇酯共聚物 P(BS-co-PDO).选用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仪对共聚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1,3-PDO的添加量对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热性能、结晶性能、力学性能、透光率以及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1,3-PDO添加量的增加,共聚物的分子量、熔点和结晶度呈降低趋势;相对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而言,引入1,3-PDO组分的共聚物的热性能提高,柔韧性增强,断裂伸长率增大,透光率提高;降解测试结果表明,1,3-PDO组分含量越多,共聚物的降解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4.
针对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内皮细胞相容性不足的特点,通过在其表面沉积聚多巴胺涂层并固定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REDV)多肽改善PTMC的细胞相容性。水接触角测试表明PTMC表面沉积聚多巴胺及固定REDV后亲水性得到显著改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相比于PTMC,沉积聚多巴胺及固定REDV后的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加;QCMD结果显示表面固定的REDV密度可达到98.4 ng/cm2,证明REDV可实现对PTMC薄膜的固定修饰。体外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粘附与增殖评价表明REDV改性的PTMC薄膜可促进内皮细胞的粘附与增殖,但对平滑肌细胞粘附增殖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潘仕荣  王琴梅  易武 《功能材料》2000,31(2):215-216
本文报道了聚谷氨酸苄本通过氨发反应生成羟乙谷氨酰胺-谷氨酸苄酯共聚物方法,氨解时间越长,生成的羟乙谷氨酰胺越多,样品具有更高的水溶胀度。羟乙谷氨酰胺-谷氨酸 酯共聚物薄膜能在木瓜蛋白酶的缓冲溶液中发生酶解,样快,重量保持率和抗拉强度保持率的平方根与酶解时间成反比。对同一样品和同一酶解时间、抗拉强度保持率的减少比对重量保持率的减少要大。  相似文献   

16.
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对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聚偏氟乙烯进行处理引入过氧基团,然后通过热引发接枝聚合亲水性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通过相转变法(phase inversion)制备具备亲水特性的PVDF分离膜.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接触角测试对接枝改性后的聚偏氟乙烯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红外光谱显示在1 734 cm-1处出现PEGMA的特征吸收峰,表明已成功接枝上PEGMA.接枝后的PVDF膜接触角降低到42°,表现出很好的亲水性;同时研究了接枝条件对改性膜亲水性的影响,随接枝单体浓度增加其亲水性增大;改性前后的聚偏氟乙烯膜的表面形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在相同成膜条件下改性后分离膜表面形貌发生很大变化,改性后制备的分离膜有较大的膜孔出现;水通量测试和牛血清蛋白吸附实验进一步表明,接枝改性可以明显改善PVDF分离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  相似文献   

17.
文中以丁二酸、丁二醇和苄氧羰基保护的天冬氨酸为原料,通过熔融聚合法合成了聚(丁二酸丁二醇-co-CBz-天冬氨酸丁二醇)共聚酯(P(BS-co-BCD)),然后以Pd(10%(质量分数,下同))/C为催化剂高压氢化脱去保护基团得到含有活性氨基活性点的生物可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醇-co-天冬氨酸丁二醇)共聚酯(P(BS-co-BD))。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NMR)等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测试表明共聚酯的水接触角比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低,表明加入含有氨基活性点的天冬氨酸链段提高了材料的亲水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表征结果表明,产物成分较纯且含有较多的活性基团;将其超声分散在邻苯二甲酸丁苄酯中,采用拉伸和粘接性能测试研究其对聚硫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氧化石墨烯含量增加,拉伸强度和粘接强度先增后减;加入0.2 phr氧化石墨烯增强效果最为显著,拉伸强度由1.71MPa提高到2.12MPa,粘接强度由1.06MPa提高到1.29MPa,断裂伸长率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9.
以1,6-己二胺对氧化石墨烯(GO)表面进行氨基化修饰,然后通过开环聚合的方法,以γ苄基-L-谷氨酸-N-羰基环内酸酐(BLG-NCA)为单体,合成了聚谷氨酸苄酯修饰的氧化石墨烯(GO-PBLG),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GO-PBLG的结构与形貌。结果表明,GO-PBLG比单纯的GO片层厚度明显增加,并且在GO-PBLG的红外光谱中于1640cm-1,1550~1510cm-1出现了PBLG的特征吸收峰;PBLG分子链能够抑制GO片层之间的聚集,实现了氧化石墨烯在有机溶液(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均匀分散。  相似文献   

20.
CVDP制备的聚对亚苯基二亚甲基的表面磺化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浦鸿汀  王永星 《功能材料》2006,37(9):1463-1465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聚合(CVDP)的方法制备了聚对亚苯基二亚甲基(PPX)涂层,再通过发烟硫酸的化学表面改性成功地在PPX的芳香环上引入磺酸基团,可作为进一步功能化的反应基团.与PPX相比,表面磺化改性PPX(PPX-SO3Na)的接触角变小,亲水性增加,更有利于作为生物医用材料.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测定PPX和磺化PPX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表面磺化改性后的PPX变得更光滑,更有利于作抗凝血涂层材料.Fenton试剂测得PPX-SO3Na的抗化学氧化时间略低于PPX,但由于膜的主链主要是由苯环连接而成的,相对其它常用聚合物来说依然具有较好的抗化学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