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MC尼龙/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MC尼龙/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配方,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及耐热性能,探讨了OMMT、催化剂(NaOH)和助催化剂(TDI)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MMT对MC尼龙的聚合反应有阻聚作用,少量(1~2份)的OMMT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多数力学强度、硬度和维卡软化温度,继续增加OMMT的用量则使复合材料的性能降低。以加权综合评分法优化的试验配方是:己内酰胺100份、OMMT2份、NaOH0.25份、TDI0.45份。  相似文献   

2.
通过混合、熔融挤出,将纳米CaCO3填充到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中,制得高强度、低成本的HIPS/纳米CaCO3复合材料。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和微观结构观察,并讨论了纳米CaCO3增韧HIPS的机理。结果表明,纳米CaCO3用量为12份时,对HIPS/纳米CaCO3复合材料有明显的增韧增强作用,而且可使原料成本降低12%左右。  相似文献   

3.
P(St/MAH/BA)改性纳米CaCO3对PS的增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由苯乙烯(St)、马来酸酐(MAH)和丙烯酸丁酯(BA)组成的三元聚合物P(St/MAH/BA)作为纳米CaCO3-的表面改性剂,制备了纳米CaCO3/PS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P(St/MAH/BA)作为纳米CaCO3表面改性剂与PS的相容剂能够明显改善纳米CaCO3/P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经P(St/MAH/BA)改性的纳米CaCO3对PS具有明显的增韧改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纳米碳酸钙/玻纤/聚丙烯(纳米CaCO3/GF/PP)复合材料,探讨了纳米复合材料的配方、生产工艺及纳米CaCO3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CaCO3对玻纤增强聚丙烯具有增强增韧作用;采用稀土复合偶联剂对纳米CaCO3进行表面活化处理,添加适量增容剂,对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较好的效果;添加3%的纳米CaCO3后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5.
HDPE/CaCO3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HDPE/纳米CaCO3复合材料,并通过TEM观察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纳米CaCO3基本以纳米级均匀分散在HDPE基体中,HDPE/纳米CaCO3复合材料的熔体指数比纯HDPE有所下降,并且当纳米CaCO3含量为5份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约26.2%;而纳米CaCO3含量为3份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约2%,同时热分解温度比纯HDPE提高了49.8℃;热失重残余量在纳米CaCO3含量为8份时提高到了6.98%.  相似文献   

6.
用超重力法制备的纳米CaCO3和PP熔融共混制备了PP/CaCO3复合材料,并对PP/CaCO3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纳米CaCO3粒子的加入加快了PP的结晶速率,缩短了半结晶时间,130℃时含15份纳米CaCO3的PP/CaCO3复合材料的半结晶时间比纯PP的减少了8.92 min;结晶度有轻微下降,结晶温度为126.5 ℃时纯PP的结晶度为44.33 %,含15份纳米CaCO3的PP/CaCO3复合材料的结晶度为35.9 %。动力学研究数据表明,等温结晶过程符合Avrami方程,PP/CaCO3的n和k值都大于纯PP的;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PP/CaCO3复合材料的结晶形貌及结晶生长过程,纳米CaCO3粒子的加入使球晶数量明显增多,意味着CaCO3起到了结晶成核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丙烯(PP)/石墨/CaCO3导热复合材料,分别研究了CaCO3增韧母料、石墨的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00A的CaCO3增韧母料对改善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为有效;将石墨和500A共混复合时,可以同时提高复合材料的刚性和韧性;随着500A及石墨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及热稳定性相应提高,熔融温度略微下降;复合材料中PP的结晶度随500A用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石墨用量的增加而增加;PP/石墨/500A(质量比45/30/25)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为纯PP的3倍,缺口冲击强度与纯PP相近,拉伸强度有所下降,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增加了28%。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密度聚乙烯(PE–HD)/碳纤维(CF)二元复合材料随CF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增大、冲击强度却逐渐下降的情况,在二元体系中添加纳米CaCO3制得PE–HD/CF/CaCO3三元复合材料,对比分析了两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三元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纳米CaCO3的加入使得三元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略有降低,但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当纳米CaCO3含量为10份时,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纳米CaCO3对PVC/ACR复合材料的增韧增强机理及在两种环保型材料(Ca/Zn稳定剂和食品级PVC树脂)配方体系中的加工应用情况。结果表明:与普通轻质CaCO3配方对比,添加纳米CaCO3配方体系生产的无毒PVC管材综合物理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供水管用改性聚丙烯/纳米CaCO3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改性聚丙烯(PP)为基体、纳米CaCO3为填料,采用直接分散法及两步混炼工艺制备了供水管用改性PP/纳米CaCO3复合材料。阐述了纳米CaCO3的表面处理、钛酸酯偶联剂含量、纳米CaCO3含量及不同混合工艺对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改性PP/纳米CaCO3复合材料及其供水管材的制备工艺进行了分析讨论,确定了改性PP/纳米CaCO3复合材料的配方及其成型工艺参数,并与国内外相关产品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欧盟新指令2005/31/EC的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介绍了欧委会第2005/31/EC号指令及对我国出口陶瓷的影响,探讨了今后出口陶瓷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聚乙二醇(PEG200、PEG400、PEG600)对PVC/PVDF/PMMA共混溶液的剪切粘度及其共混膜的断面形态结构、水通量、截留率和机械性能等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合物质量百分含量不变的情况下,PEG200、400、600的加入均能使铸膜液的粘度增加,PEG200使粘度增加的最多,PEG600最少;PEG600使PVC/PVDF/PMMA共混膜水通量增加的最多,PEG200最少,而PEG200使膜的截留率增加最多,PEG600最少。  相似文献   

13.
PP/RPS反应性共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IR及DSC研究了(侧基含有过氧键的聚苯乙烯)与PP之间的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苯乙烯单体等对共混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RPS/PP共混体系中,PP降解严重,而PP/RPS/Rt(苯乙烯)共混体系可有效地抑制降解,反应生成的PP-g-PS对PP/PS合金具有增容作用,提高了合金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酚醛树脂(PF)、DCP和硫磺等硫化体系对PA/SAN/NBR共混体系进行动态硫化,研究了该共混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冲击行为和分散相形态。结果发现,PF比其它硫化体系更有效,可制得超韧的PA/SAN/NBR(50/25/25)合金;SEM照片表明,随着PF用量增加,共混体系中分散相粒子变小,形态变规则,动态硫化体系的相容性变好。  相似文献   

15.
外延AgCl/AgBr乳剂感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备系列AgCl/AgBr八面体外延乳剂,利用EDS-STEM技术对主体乳剂AgBr八面体上氯的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AgCl/AgBr外延乳剂中AgCl含量的增大,而其分布优势始终在AgBr八面体的顶角位置,其次在边。77K时,用375nm的激发光源对外延乳剂AgCl/AgBr样品进行激发,随外延乳剂中AgCl含量的提高,AgCl的发光谱带有增大的趋势,但其峰位置基本保持在510mm左右,A  相似文献   

16.
TiO2光催化剂的应用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陶瓷学报》2001,22(4):276-279
通过论述TiO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PP/EPDM/云母体系,比较了云母和EPDM对聚丙烯性能的不同影响,确定了云母和EPDM的最佳用量。同时比较了PP-g-MAH和(PP/EPDM)-g-MAH改性效果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LLDPE-g-GMA对PET/LLDPE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自制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物(LLDPE-g-GMA),研究了LLDPE-g-GMA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PET/LLDPE)合金体系力学性能、结晶行为及玻璃化转变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LDPE-g-GMA有效地改善了PET/LLDPE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及冲击性能;同时LLDPE-g-GMA的加入提高了PET的结晶速率,两者有较好的相容性;动态力学试验结果也证明了LLDPE-g-GMA与PET有较好的相容性。LLDPE-g-GMA可以作为PET/LLDPE体系的反应性增容剂。  相似文献   

19.
PP/EPDM/高岭土三元共混体系的脆韧转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钛酸酯类或硅烷类偶联剂与助偶联剂端恶唑啉聚醚等复合处理高岭土,研究了PP/EPDM/高岭土三元共混体系的脆韧转变现象,采用SEM,FT-IR等方法分析了材料的微观形态结构。结果表明,高岭土经复合表面处理,可以在EPDM含量较少的下提高PP/EPDM/CaCO3体系相比,PP/EPDM/高岭土材料的缺口冲击韧民生和刚性均获提高,体系中形成的“壳-核”结构是导致韧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烯烃(PO)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力学性能、结晶性能、气体渗透性能和加工流变性能、生物降解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国内外PET/PO共混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PET/PO共混物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