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硝酸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对改性前后活性炭的性质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改性前后活性炭对模拟汽油中苯并噻吩的吸附平衡及动力学行为。采用Freundlich、Langmuir、Sips和BET吸附模型分别对改性前后活性炭吸附苯并噻吩的吸附平衡数据进行拟合,用准一阶、准二阶、混阶和修正的准n阶速率方程对其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BET和Sips吸附模型对改性前活性炭吸附苯并噻吩的吸附等温线拟合度最高,Sips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对改性后的拟合度最高;改性前后活性炭对苯并噻吩的吸附均以物理吸附为主,改性后活性炭表面活性位的异质化程度增加,对苯并噻吩的亲和力增强。修正的准n阶速率方程对活性炭吸附苯并噻吩动力学的拟合度最高。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密度是决定其吸附容量的主要因素,改性后活性炭对苯并噻吩的吸附容量提高33.7%。 相似文献
2.
从活性炭吸附剂的制备和修饰改性综述了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对重要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影响活性炭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对活性炭吸附剂的进一步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浓度和温度的酸碱溶液改性活性炭纤维(ACF),发现8mol/L、90℃的混酸改性ACF对二苯并噻吩(DBT)的脱除效果较好,对其进行了BET、FTIR及Boehm滴定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ACF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含氧官能团明显增加。将改性后的ACF对DBT模拟油的脱硫条件进行优化,得到适宜的操作条件为:超声时间80 min,吸附温度50℃,吸附时间1.5h,m(油)∶m(剂)=100∶1,在该条件下,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可达到49.61mg/g。改性后的ACF对DBT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且等温吸附数据的拟合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饱和硫容量可达到57.80mg/g。 相似文献
4.
将稻壳炭化后经KOH浸泡及焙烧活化制得稻壳活性炭,再利用超声波辅助AgNO3溶液浸渍及HNO3酸处理,制得改性稻壳活性炭。采用XRD、SEM、BET、FT IR等手段表征样品,利用含噻吩模拟油填充床实验,研究改性稻壳活性炭吸附脱硫性能,并利用吸附模型方程对吸附过程进行热力学及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AgNO3浸渍并焙烧后形成Ag微晶颗粒分散于活性炭表面,HNO3酸处理会增加活性炭表面酸性含氧官能团数量;改性后稻壳活性炭吸附脱硫能力增加,4种活性炭的吸附脱硫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Ag HNO3 AC、HNO3 AC、Ag AC、RH AC;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准n阶动力学吸附模型、Weber Morris内扩散模型能较好地说明改性稻壳活性炭吸附噻吩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6.
以浓硫酸、浓硝酸、高锰酸钾溶液和双氧水为氧化剂,分别在不同的温度下对盐酸脱灰后的活性炭进行氧化处理,考察活性炭对直馏汽油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氧化处理可以明显改善活性炭的吸附脱硫性能,4种氧化剂对活性炭改性后的脱硫性能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以活性炭为基体,通过硝酸盐溶液浸渍方法制备了负载银离子的改性活性炭,并将其作为脱硫吸附剂。通过静态吸附二苯并噻吩的实验,考察了吸附时问、银离子负载量等对改性活性炭吸附硫容量的影响,比较了负载前后活性炭的吸附等温线,研究了改性活性炭的再生性能。结果表明,银离子负载能显著提高活性炭对二苯并噻吩的吸附容量,但并不改变等温吸附线的类型。银离子负载活性炭经溶剂洗涤再生3次后,吸附容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使用D001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为炭化前躯体,于Cu2+,Ni2+,Fe3+的硝酸盐溶液中浸渍进行阳离子交换负载金属离子,N2气氛下焙烧炭化后利用CO2高温活化,制得负载金属的改性球形活性炭吸附剂。TG-DTG,XRD,SEM,BET等表征结果表明,树脂炭化制得的改性活性炭球形结构保持良好,孔体积及比表面积较大,负载金属构成选择性吸附活性位。利用噻吩的环己烷溶液作为模拟汽油考察改性球形活性炭的吸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负载金属种类对吸附容量的影响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Fe>Ni>Cu,室温下噻吩的饱和吸附容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一阶及二阶动力学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吸附传质过程,利用溶剂超声洗脱及热处理方式进行吸附剂再生,经3次再生后改性球形活性炭的噻吩吸附能力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采用稀硝酸氧化法对多壁碳纳米管(MWNTs)进行表面修饰。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样品的形貌与结构,采用Boehm滴定法测定了MWNTs表面的羧基含量。结果表明,经稀硝酸表面修饰后,MWNTs的晶体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并没有影响其石墨结构,在MWNTs的表面引入了—COOH基团。 相似文献
13.
硝酸处理活性炭对醋酸乙烯催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改性活性炭载体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对乙炔法合成醋酸乙烯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催化剂中醋酸锌的负载量基本相同时,经质量分数15%硝酸处理的活性炭为载体制得的催化剂比未经处理的活性炭为载体制得的催化剂的活性相对提高5.36%。硝酸氧化可显著提高活性炭的含氧官能团的量,增加中、大孔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影响催化剂的活性。活性炭中的中、大孔对催化剂活性有利,但含氧官能团的影响更为强烈,催化活性与活性炭载体的内酯基含量呈正相关,与羟基含量呈负相关。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14.
活性炭固载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丁酸丁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继忠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6,7(1):51-52
以颗粒状活性炭固载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由正丁酸和正丁醇反应合成丁酸丁酯,并探讨了诸因素对酯化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固载对甲苯磺酸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当酸醇摩尔比为1:1.4,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5.2%,反应时间75min时,酯化产率可达98.61%。 相似文献
15.
微波辐射下活性炭固载固体酸催化合成苯甲酸异戊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颗粒状活性炭固载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 ,在微波辐射下 ,快速合成苯甲酸异戊酯。实验结果显示 ,当微波功率为 5 5 0W ,催化剂用量为 1 8g ,醇酸摩尔比为 3∶1,反应时间仅为3 0min ,酯化率达 95 0 %。通过实验还发现 ,微波辐射下 ,反应速率明显高于常规加热方式。 相似文献
16.
The authors focus on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the dibenzothiophene and quinoline by using the zinc impregnated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Zn-GAC). Parameters such as adsorbent dose, initial adsorbent concentration, temperature, and contact time were optimized for the simultaneous adsorption onto Zn-GAC using the Taguchi's experimental design methodology. Adsorption of quinoline was found to be more as compared to dibenzothiophene. Overall adsorptive behavior of dibenzothiophene and quinoline was antagonistic in nature. Analysis of variance was used to maximize simultaneous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ogenation, which has been validated by performing confirmation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7.
利用微波辐射技术,在活性炭固载对甲苯磺酸催化作用下以丙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丙酸丁酯。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固定丙酸0.2mol,n(正丁醇):n(正丙酸)2.2:1.0,催化剂用量1.0g,微波功率600W,微波辐射时间20min,酯化率可达99%。利用折光率、红外光谱分析等对产品进行了物性、组成和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8.
19.
微波辐射活性炭负载钨硅酸催化合成尼泊金酸乙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微波辐射技术,以活性炭负载钨硅酸为催化剂,尼泊金酸和乙醇为原料合成了尼泊金酸乙酯。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影响酯化率的主要因素,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醇酸摩尔比为3: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3%,微波输出功率为400W,辐射时间为20min。在此优化条件下,反应的酯化率可达97.3%。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钨硅酸对尼泊金酸乙酯的合成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同时微波辐射加快了反应进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