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丙烯酰胺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潜在致癌性的物质,食物中丙烯酰胺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监测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并探索控制其含量的方法十分重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随机购买的14种市售休闲膨化食品的丙烯酰胺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检测样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范围为0~8.21 mg/kg,不同样品品间存在较大差异.天冬酰胺酶可以将形成丙烯酰胺的主要前体物天冬酰胺转化成不易生成丙烯酰胺的天冬氨酸,进而来控制食品中丙烯酰胺的生成量.以2种自制板栗膨化样品为研究对象,在制备过程中采用添加天冬酰胺酶处理法来降低样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结果表明,添加天冬酰胺酶可以一定程度的降低样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此方法对微波膨化和油炸膨化均适用,相比之下,在油炸膨化中效果更显著,当添加量为500ppm时可以降低油炸样品中44.49%的丙烯酰胺,当添加量为2000ppm时最高可以降低油炸样品中65.2%的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丙烯酰胺的各种毒性研究,包括丙烯酰胺的神经毒性研究、致癌性研究以及丙烯酰胺的其他不良影响。根据各种实验结果,虽然动物实验证实了丙烯酰胺的种种危害,但是它在食品中的不良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丙烯酰胺的各种毒性研究,包括丙烯酰胺的神经毒性研究、致癌性研究以及丙烯酰胺的其他不良影响。根据各种实验结果,虽然动物实验证实了丙烯酰胺的种种危害,但是它在食品中的不良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丙烯酰胺毒性及油炸食品丙烯酰胺抑制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烯酰胺是富含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食品在高温加热下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的,其对人体有一种潜在致癌作用.综述了丙烯酰胺的一些毒性,以及抑制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产生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5.
丙烯酰胺样品前处理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神经毒性和潜在致癌性的主要有害物质丙烯酰胺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其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及离子色谱法等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丙烯酰胺是一种可能的致癌物,广泛存在于各种食品中,如焙烤类食物、油炸薯条和烤肉等。丙烯酰胺定量检测方法对于准确评估其对人体危害十分必要。综述了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检测技术与方法如液质联用技术、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和生物传感器法等,而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和生物传感器法具有快速方便、样品预处理程序简单、可实现批量样品快速检测等优点,将逐渐代替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法等传统方法,成为食品中丙烯酰胺检测的快速、便捷检测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4):250-255
该文阐述了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毒性与控制方法。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加热时间、添加相关抑制剂等方法对丙烯酰胺加以控制。食物在油炸、烘焙等高温条件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主要产生途径是美拉德反应,因此,食用薯条、面包等油炸、焙烤食品会摄入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基因毒性、致癌性等,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控制其产生。  相似文献   

8.
丙烯酰胺(acrylamide,AA)是含淀粉类食品经过120℃以上高温加热后产生的,有研究表明AA对机体有生殖毒性、发育毒性、神经毒性和基因毒性等,尤其是AA的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AA的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研究中,任何反映生殖系统损伤的指标均可作为AA生殖毒性的生物标志物;同样,所有能反应发育毒性终点的指标均可作为AA发育毒性的生物标志物。随着越来越多的生物标志物的确定,其在安全性评价中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对综合评价AA的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AA的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为AA这两种毒性评价指标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是一种潜在致癌物,广泛分布于热加工食品中,主要通过美拉德反应形成。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食品中污染物丙烯酰胺的现状、毒性,以及其形成机制、控制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上述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食品中丙烯酰胺的研究进展,回顾了国内外对丙烯酰胺检测方法的研究成果,旨在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指导丙烯酰胺检测方法的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该文综述国内外对食品中丙烯酰胺研究进展,包括丙烯酰胺毒性、产生机制及其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食品微波膨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微波膨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食品生产技术熏正逐步在食品工业特别是休闲膨化小食品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微波膨化是微波能量到达物料深层转换成热能,将使物料深层水分迅速蒸发形成较高的内部蒸汽压力条件,迫使物料膨化。利用微波膨化技术加工食品能最大限度的保存食品原有的营养成分,加工时间短,膨化、干燥、杀菌工艺同时完成。本文主要介绍了微波膨化机理以及微波膨化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并着重讨论了淀粉、蛋白质及其他添加剂等影响膨化效果的因素,同时对微波膨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中丙烯酰胺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丙烯酰胺是一种对人体有神经毒性和潜在致癌性的物质,2002年首次发现在高温油炸后的富含碳水化合物食品中存在,并引起了世界各国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丙烯酰胺的性质、食品中丙烯酰胺的研究渊源、分析方法、含量分布、形成机制以及工艺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今后的深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宋莉晖  杨成对 《食品科学》2005,26(6):203-205
富含淀粉类食品经高温烹饪会产生较高浓度的丙烯酰胺。丙烯酰胺是一种对人类可能的致癌物质。本文建立了用气相色谱-质谱直接测定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方法。采用选择离了采集模式,方法的线性范围是0.5~15.5mg/L,线性相关系数为r=0.99943,回收率在94%以上,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4%,定量检测限25μg/kg。是一种快速、灵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鸡肉挤压膨化休闲食品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学文  王文贤  冉旭 《食品科学》2003,24(12):63-67
本文对以鲜鸡肉和淀粉为原料开发新型挤压膨化休闲食品的进料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试验采用可旋转中心组合设计进行实验设计,依据所得的实验数据建立了糊化率Y1及膨化度Y2与物料湿度(X1)、粒度(X2)和组成(X3)的相关数学统计模型,即Y1=95.8125+0.4825X1-0.15625X2+0.39625X3+0.52375X12-0.3475X1X2-0.235X1X3-0.7675X22+0.275X2X3-2.2838X32、Y2=0.898277-0.076283X1-0.220356X3+0.106479X12-0.19874X1X3。同时对试验数据采用响应面分析,确定了挤压膨化的最优进料参数,即进料物料湿度18%~22%、物料粒度12~16目、进料中鸡肉所占比例最高可达50%。  相似文献   

16.
食品膨化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膨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食品生产技术,正逐步在食品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膨化食品的生产技术主要包括挤压膨化技术和高温膨化技术2种类型。本文主要介绍了挤压膨化技术和高温膨化技术的膨化机理、生产工艺和流程以及它们在膨化休闲小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并对膨化食品的研究开发和微波膨化、烘焙膨化、真空油炸等新型食品膨化技术及其发展趋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戚岱莎  张清 《食品科学》2021,42(21):338-346
食物油炸过程中,来自食物和煎炸油的各种成分会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各种各样的化学产物,最终对油炸食物的食用品质和煎炸油的使用期限产生影响。在这些产物中也存在种类较多且含量不可忽视的有害成分,其中与食品成分相关的主要有丙烯酰胺和杂环胺等伴生危害物。这些有害成分的产生可以通过选择适宜的油炸条件,如煎炸油种类、油炸时间、油炸温度和添加外源抗氧化剂等措施来加以控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研究发现的食物油炸过程中丙烯酰胺和杂环胺的形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旨在为寻找抑制食物油炸过程中伴生危害物产生的新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以糙米为原料,对发芽糙米制作膨化食品的生产工艺和配方进行系统的研究,确定出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糙米用30℃蒸馏水密闭浸泡6 h后粉碎过60目筛,加入辅料后在20~24℃搅拌,采用配比为1∶2~1∶3混合菌种(酵母菌∶乳酸菌)发酵,产品口感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丙烯酰胺由于其神经毒性及其可能致癌性,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对其深入广泛的研究。文中介绍了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分析方法及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提出了对食品中丙烯酰胺分析方法的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食品中丙烯酰胺风险评估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烯酰胺是一种神经毒素及对人可能的致癌物质。研究发现,高温加热的多种食品中含有高剂量的丙烯酰胺。本文重点介绍了国际上关于丙烯酰胺毒理学,风险评估,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旨在为我国食品中丙烯酰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参考,进一步控制或减少食品加工中丙烯酰胺的形成,降低我国人群丙烯酰胺的膳食暴露水平,促进食品安全发展,保护消费者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