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四性关系、储层微观特征等方面对焉耆盆地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三工河组低阻油层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块低阻油层的形成主要受其内部的中高地层水矿化度和较高束缚水含量的影响;提出了定性识别该区块低阻油层的方法。为测井更精确识别该类油气层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吐哈油田稠油层低阻成因分析及测井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春华 《吐哈油气》2006,11(4):373-376
低阻油层成因复杂、类型多,不同区块成因也存在差异。针对吐哈油田玉东区块稠油储层低阻油层特点,进行了特征、成因分析并归类,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识别低阻油层方法。  相似文献   

3.
赵凹油田泌304区块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识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赵凹油田泌304块位于泌阳凹陷陡坡带中段,北部紧邻深凹生油区,储层主要为凹陷南部扇三角洲沉积,岩性复杂。同时由于构造幅度较小,油水过渡带较宽,造成近1/3油层出现电阻率低于或相当于水层电阻率的特点,从而给测井解释上识别油层造成困难。从构造、储层物性、流体性质等方面分析了形成这种特征的本质原因,综合研究该区块储层"四性"特征,建立了低阻油层测井识别标准,大大提高了低阻油层的测井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秦皇岛A油田储层含水高、物性差,流体性质差异大等特征,优选气测录井数据,建立低阻油层识别参数标准,形成以储层含烃指数及储层含水指数为主的识别低阻油层的技术,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为今后该区低阻油层的识别提供了可靠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西南区域低阻油区的成因与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柴西南低阻油层的沉积储层性质和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柴西南低阻成因,提出感应-侧向测井联合识别低阻油层标准。  相似文献   

6.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低阻油层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涠西南凹陷油田的滚动勘探,发现了很多井不同层段储层中具有低阻现象。如何有效地识别低阻油层,已成为困扰勘探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有效解决低阻油层的识别问题,从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导电矿物、钻井液浸泡时间及围岩厚度的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低阻油层的成因,认为高伊利石质量分数、导电矿物和储层较薄受围岩影响为涠西南凹陷低阻油层三大成因,为有效识别低阻油层、避免油层错判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该认识对WZ10-8-1井进行了再分析,认为过去解释为水层的储层实质上为低阻油层,对该构造勘探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扩大了整个凹陷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7.
对王53断块低阻油层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牛庄油田王53断块低电阻率油层的实际开采情况,利用多井测井储层表征技术认识了该块低阻油层分布潜力区,并应用真电阻率和侵入带电阻率交会图法及低电阻率界限定式佐证了该区低阻油层的分布及其电阻率界限值。根据储层物性、产能状况判断低阻油层的成因,指导识别低电阻率油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结合牛庄油田王 53断块低电阻率油层的实际开采情况 ,利用多井测井储层表征技术认识了该块低阻油层分布潜力区 ,并应用真电阻率和侵入带电阻率交会图法及低电阻率界限定式佐证了该区低阻油层的分布及其电阻率界限值。根据储层物性、产能状况判断低阻油层的成因 ,指导识别低电阻率油层 ,具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低阻油层类型影响低阻油层测井解释。由于文安斜坡低阻油层类型复杂多样,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准确识别低阻油层类型。针对文安斜坡低阻油层类型识别难题,提取了低阻油层变化特征,采用多因素模糊综合评判法,定性识别了低阻油层类型,为研究低阻油层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春光区块近年来逐渐发现了一系列绝对电阻率低值油藏,其电阻率一般为1~3Ω·m。研究认为其受沉积背景、构造成藏等宏观上的控制,结合成岩作用下储层自身的微观岩石物理机理,最终形成低阻油层。其中弱水动力沉积环境及微孔隙发育导致束缚水饱和度高是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因素,构造等其它方面则对储层电阻率的降低有一定促进作用。应准确把握冲积扇扇缘亚相、辫状河河床和河漫亚相、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滩坝亚相等弱动力沉积相带及油气显示、储层电性特征,并重视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而对低阻油层做出正确识别。  相似文献   

11.
葡南地区及敖包塔油田边部葡萄花油层属于构造—岩性油藏。储层岩性细、泥质含量高、孔喉结构复杂,导致储层物性差、孔隙和喉道小、分布不均匀,为低阻油层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详细分析葡南地区及敖包塔油田边部葡萄花油层低阻形成的微观原因,得出高束缚水饱和度、黏土矿物含量及分布形式是造成该区油层低阻的微观主控因素。同时通过低阻成因分析,提取了该区低阻油层的特征参数,建立了低阻油层特征参数识别图版,为葡南地区及敖包塔油田边部葡萄花油层低阻识别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人工神经网络在低阻油层识别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低阻油层作为一种非常规储层,其含油性受多个因素影响。常规测井解释方法评价低阻油层有很大的困难。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自适应、自学习、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特点。本文利用BP模型,结合低阻油层的电性特征,成功地对河南油区下二门油田的低阻油气层进行了识别。  相似文献   

13.
陈继华  陈政  毛志强 《石油物探》2011,50(3):247-251
莫西庄地区侏罗系储层具有低孔、低渗、低阻、强亲水特征。低阻油层饱和度评价是当前测井评价难题,而低阻油层成因分析是饱和度评价的基础。通过研究区储层粘土类型和粘土含量分析、多矿化度岩电分析实验、泥浆滤液侵入对地层电阻率影响的数值模拟、储层微毛细管发育情况及其它地质特征的深入研究,综合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地层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毛细管发育导致的高束缚水饱和度是造成本地区油层低阻的主要原因。根据微毛细管发育的低阻油层特征,分别采用导电岩石骨架(CRMM)模型和Archie公式对本地区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CRMM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地层真实情况吻合更好。  相似文献   

14.
海安油田开发主要目的层为阜宁组油层,属于河湖相沉积,岩性以粉砂岩为主。储层渗透性为中等~差,表现为低阻油层特征。由于储层岩性细导致高束缚水含量,强亲水的润湿性,长石含量高以及地层水矿化度高,这四大重要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海安地区低阻油层的形成。了解该区低阻成因,结合地质录井资料,加强地层构造分析和地层对比,深入研究测井资料响应特征,才能准确、有效地识别油水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江汉油田周矶地区低阻储层岩性特征、岩石导电特性,利用成像测井新技术、新理论,综合运用常规测井信息,重建低阻储层解释模型,建立了一套低电阻储层流体识别方法,以达到提高低电阻油层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华北油田9个地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类型、储层"四性"关系及分布规律的分析研究,根据不同的地层背景,分3种不同低电阻率类型(细岩性、层状泥质、泥浆侵入),选取对低电阻率储层类型有明显显示的综合指数、粒度中值、粉砂指数、小孔径孔隙比例、孔喉半径及反映储层侵入特征的侵入半径等作为判别指标,建立了低电阻率油层类型判别模型;应用模糊综合判别法定性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类型.同时综合不同区块地质特征、储层参数及油水层研究成果及核磁共振、阵列感应测井资料,编制了低电阻率油层分类识别程序,极大提高了低电阻率油层解释和油水层综合分析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低阻油层地质认识方法及应用——以河南稀油油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油气成藏原理,以河南稀油油田为例,探讨了识别低阻油层的综合地质方法,提出无论何种成因的低阻油层其形成必然符合区域油气成藏规律的观点。在搞清工区油气成藏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低阻砂体展布特征及圈闭条件研究,结合地层含油气显示资料,能够准确判断低阻储层的含油气性。王集、魏岗油田的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低孔低渗且强水敏储层注水井油层损害的机理、保护油层的注水井预处理技术室内研究及现场试验取得的效果情况,为低孔低渗渍气田强水敏储层的注水开发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渤海A油田馆陶组低阻油层成因机理不明确、缺乏识别方法、空间展布规律认识不清等问题,从低阻油层储层基本特征出发,开展低阻油层地质主控因素分析,建立低阻油层识别方法,刻画低阻油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渤海A油田馆陶组低阻油层主要是由于低能沉积环境所形成的较细的岩石特征、较高的泥质含量、复杂的孔隙结构、高含量网状分布的伊蒙混层复合作用所致,另外中等矿化度、岩石弱亲水性、低构造幅度也是低阻油层形成的次要因素;综合目标区地质特征提出四种低阻油层识别方法并建立判识标准,测井曲线重叠法通过测井曲线重叠显示幅度差进行识别,交会图版法通过不同测井参数交会图进行识别,气测录井法通过气测全烃量和烃组分完整度进行识别,神经网络模型法通过神经网络训练方法优选测井参数组合类型来识别低阻油层。研究成果可有效指导油田井位设计、降低开发风险,对其他低阻油层研究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低孔低渗且强水敏储层注水井油层损害的机理、保护油层的注水井预处理技术室内研究及现场试验取得的效果情况,为低孔低渗油气田强水敏储层的注水开发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