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震旦系-下古生界已成为四川盆地勘探的热点和重点.根据烃源岩分析化验数据,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以及生烃强度等参数对区内海相烃源岩进行了评价.认为区内烃源岩主要发育在震旦系陡山沱组、震旦系灯影组三段和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岩性以泥岩为主;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好,干酪根类型为Ⅰ型;成熟度较高,现今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以生干气为主.下寒武统烃源岩条件最好,是该区主力烃源层系,平均生烃强度为65×108m3/km2.  相似文献   

2.
中下扬子区海相烃源岩分布与生烃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构造、沉积演化为基础,分析了中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认为下寒武统烃源岩在中扬子区主要分布在南缘碳酸盐岩缓坡,在下扬子区分布于中央台地相两侧的缓坡;下志留统烃源岩主要分布于扬子北缘海水闭塞环境。通过野外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探讨了海相烃源岩的特征及生烃潜力。分析表明,下古生界有机质以腐泥型为主,热演化程度较高;上古生界烃源岩为混合型和腐殖型,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综合评价表明,下古生界台地相区和上古生界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柯坪地区的烃源岩进行的综合定性研究表明,烃源岩可分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四套主要源岩层系.其中二叠系烃源岩发育较好、有机质丰度也相对较高,但演化程度低,使其生油量受到了限制;石炭系发育厚度最大,但有机质丰度低、类型差,其生油能力最低;奥陶系源岩虽发育厚度较薄,但其中有机质丰度很高、有机质类型很好,又正处于生油高峰演化阶段,尤其是萨尔干组和印干组生油层是本区最优生油岩,因此奥陶系烃源岩是研究区内的最优生油层系;最下部的寒武系地层虽发育厚度较大、类型较好,但由于有机质丰度低、成熟度过高,导致其生油量低于奥陶系源岩,但仍可生成数量可观的凝析油和天然气.  相似文献   

4.
以典型露头剖面实测分析为基础,结合岩石薄片、钻测井、全岩碳氧同位素和地震剖面的综合分析,将中—上扬子地区寒武系海相地层划分为6个区域上可对比的三级层序,建立了年代地层、岩石地层与层序地层之间的关系.层序CSQ1相当于下寒武统下部,由牛蹄塘组(或筇竹寺组)构成;层序CSQ2相当于下寒武统中部,由杷榔组(或沧浪铺组)构成;...  相似文献   

5.
中上扬子区海相沉积主要表现为T型、H型和TH型3种层序样式,不同层序样式对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不同。相对于T型、TH型,盖层沉积及演化主要受H型样式控制。对于泥质岩盖层,H型样式的二级层序海侵体系域(TST)下部的盖层质量较好;对于膏盐岩盖层,它们多出现于快速海侵、缓慢海退的H型样式的二级层序高水位体系域(HST)中。同时,H型样式泥岩在三级层序内的TST也有利于油气封盖;在湖南古丈县罗依溪镇的栖凤隧道剖面上,由HST到TST,突破压力从小变大,比表面积从大变小,页岩中的砂质含量变小、灰质含量增大,显然,H型样式泥质岩类盖层TST明显比HST好。  相似文献   

6.
湘西北杨家坪和鄂西峡东两条剖面的震旦-寒武系界线附近均发育一层厚几厘米至几十厘米的白色粘土层。该粘土层之下普遍发育有小壳化石,在粘土层之上则未发现。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这一粘土层上的碳同位素及Ir,Os,Au等稀有元素含量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盆地深层孔店组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实测和收集的烃源岩地球化学数据,分析了渤海湾盆地的烃源岩分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热演化特征。从有机质含量(TOC)、氯仿沥青“A”、总烃含量、S1+S2、有机质类型、成熟度(Ro)和暗色泥岩厚度等方面对孔店组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昌潍坳陷孔二段、黄骅坳陷的沧东和南皮凹陷孔二段烃源岩生烃指标最好,评价为好烃源岩;冀中西部相对较差,为中等烃源岩和差-中等烃源岩;而济阳坳陷南部钻遇孔二段的井点有限,数据差异较大,仅从现有数据可评价东营、沾化、惠民烃源岩为中等-较好烃源岩,其中生烃较好的应为东营凹陷;临清坳陷有机碳含量低,为差烃源岩;其余地区暗色泥岩少或无,不能成为烃源岩。  相似文献   

8.
中上扬子地区经历了多期原型盆地的复合叠加,按照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标准,在49条踏勘剖面及丰富的烃源岩样品分析基础上,分析了中上扬子地区二叠系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分布范围、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油气生成。下二叠统烃源岩分布广泛,为一套区域性优质烃源岩,沉积于深水-次深水陆棚,北部为秦岭南部隆起、西部为康滇古陆-宝兴隆起、南部为黔中隆起和东南部为江南雪峰隆起所包围,母质类型以Ⅰ-Ⅱ1型干酪根为主,是四川盆地二叠系、三叠系气藏的重要气源岩;上二叠统烃源岩主要包括龙潭组、大隆组泥质岩夹煤层,为较好烃源岩,分布广泛,母质类型以Ⅱ2-Ⅲ干酪根为主;研究区二叠系烃源岩总体处于高过成熟热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
中扬子及邻区层序地层与原型盆地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扬子及邻区原型盆地可划分为 9个大层序,其中,1~6大层序由中、古生代海相地层组成;第 7大层序为早、中侏罗纪的陆相沉积;第 8大层序为晚侏罗世的前渊沉积;第 9层序为晚白垩世至第三纪的伸展盆地。震旦纪,中部地区为台地相环境,向南为浅海陆棚环境,向北以陆表海为主;寒武纪至早奥陶世为典型的大陆边缘盆地;中、晚奥陶世至志留纪为裂谷盆地发展阶段;泥盆纪至石炭纪该区发生广泛海侵,与华南海域和太平洋海域多处相连;二叠纪至早、中三叠世为原型盆地的重要转型时期,随着分隔秦岭微板块与扬子板块的勉略古洋盆向东打开,扬子北缘由前期的区域性隆起转变为向北加深的大陆边缘盆地;晚三叠世经历了两次幕式旋回,巴东组沉积时期盆地沉降缓慢,九里岗组沉积时期则较快;早、中侏罗世原型盆地早幕 (早侏罗世)沉积缓慢,晚幕 (中侏罗世)快速沉降,以水下沉积作用为主;晚侏罗世可划分为两大构造演化阶段,早期构造活动相对平静,晚期强烈;晚白垩世至老第三纪,盆地范围缩小,以湖泊、河流体系为主。由此,中扬子及邻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了 4种不同性质的原型盆地,具有幕式充填特征。  相似文献   

10.
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富油凹陷之一,其中SQ2层序湖侵体系域发育的暗色泥岩、泥灰岩、油页岩和含钙泥岩沉积组合是优质烃源岩,但此前一直被忽视。依据实测有机碳含量(TOC)、氯仿沥青“A”含量、生烃潜量(S1+S2)、镜质体反射率(Ro)以及测井曲线预测的有机碳含量,运用层序地层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在层序格架内对贝尔凹陷烃源岩进行了精细研究,明确了主力烃源岩和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层序(体系域)和规模,并计算了主力源岩和优质源岩的生烃与排烃量。研究认为,贝尔凹陷SQ2和SQ3层序烃源岩TOC、氯仿沥青“A”与S1+S2多数达到好源岩级别以上,偏油性有机质所占比重较大,是研究区的主力烃源岩;主力烃源岩内部非均质性较强,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湖侵体系域和高位域的早期,SQ2层序的湖侵体系域优质烃源岩最为发育。生烃与排烃量计算结果表明,SQ2层序生油与排油量占绝对优势,并且其内部的优质烃源岩对生油、排油量的贡献比例分别高达84%和93%。结合油源对比研究,认为SQ2层序的优质烃源岩是凹陷内主力的烃源岩。运用层序地层地球化学方法对烃源岩评价,可以指导勘探程度较高的区块油气勘探,同时对勘探程度低、钻井少、源岩取样少的含油气盆地的烃源岩评价工作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寒武系烃源岩有机成熟度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一百多个样品进行了有机组分反射率测试,有78个样品获得有效的有机组分反射率测试数据,从目前探井和露头区样品有机组分反射率分析数据表明,塔里木盆地寒武系源岩均处于高过成熟阶段,尚未发现仍处于生油窗阶段的寒武系中等成熟的源岩,塔中和塔北隆起区中正宗是武统镜质体反射率约在1.8-3.0%,目前满加尔凹陷中下寒武统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在3%以上,满加尔凹陷腹部中下寒武统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在4%以上,中下寒武统源岩成熟度相对较低区分布在塔中隆起主垒带,塔北隆起的凸起区(英买力凸起)和巴楚断隆一部分地区,其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在1.8%-2.0%。  相似文献   

12.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分布具有南厚北薄的特点,且以马朗凹陷和条湖凹陷的烃源岩厚度最大。烃源岩类型主要包括滨浅海相—海陆交互相的暗色泥岩、凝灰质泥岩和碳质泥岩。盆地内部石炭系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生烃潜量及氯仿沥青A的含量均较丰富。干酪根稳定碳同位素值及岩石热解分析结果指示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来源广泛,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也有少量Ⅰ型和Ⅲ型。大部分烃源岩样品实测镜质体反射率大于0.7%,对应的最大热解温度大于435℃,达到了有机质热演化的成熟至高成熟阶段。研究表明,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烃源岩为一套好至极好的烃源岩,具有很高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3.
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坳陷的狮子沟-油砂山构造带上砂新1 井钻遇的古近系和新近系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进行综合评价, 并对主要层段——下干柴沟组上段(E3x)和上干柴沟组(N1s)与邻井油源进行对比。烃源岩评价结果表明, 砂新1 井暗色泥岩主体为中等烃源岩, 有机质类型以Ⅱ1 型和Ⅱ2 型为主。上油砂山组(N22s)烃源岩处于低成熟阶段, 上干柴沟组(N1s)-下干柴沟组上段(E3x)烃源岩己进入成熟阶段。油源对比证实, 砂新1 井区油源与邻近各井不同, 主要表现为自生自储型,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砂新1 井区的油气成藏规模。  相似文献   

14.
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分布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并从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方面对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认为: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广泛分布在全盆地大部分地区。柴北缘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广,厚度中心主要位于欧龙布鲁克山一带,最大残余厚度达900 m;柴南缘厚度次之,沿盆地边缘呈带状展布,在格尔木-乌图美仁-甘森一带厚度在400~500 m之间,盆地西北及东南角厚度较小。石炭系主要发育暗色泥岩、碳酸盐岩和煤3种类型烃源岩。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均值为1.28%,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与Ⅱ2型,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为中等-好的烃源岩;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较低,平均值为0.37%,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综合评价为差烃源岩;石炭系煤岩则为良好的气源岩。总体而言,柴达木盆地石炭系分布广泛,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远景。   相似文献   

15.
羌塘盆地扎仁地区中侏罗统布曲组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羌塘盆地的绝大部分烃源岩资料均来源于地表露头的分析数据,通过对羌资2井烃源岩和南羌塘坳陷扎仁地区地表烃源岩特征对比分析,从烃源岩岩性、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等方面揭示了羌塘盆地的地表与地下烃源岩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羌资2井有机碳含量高于地表条件下的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干酪根为主,极少量为Ⅱ2型,而有机质演化程度也明显偏低。因此,认为羌塘盆地地下烃源岩具有非常好的生油能力,这对羌塘盆地烃源岩的评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层序地层学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颇具生命力的新兴学科。文中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层序地层学形成的4个阶段,从陆相层序的成因、控制因素、层序及体系域模式、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等方面介绍了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领域,着重分析了在隐蔽圈闭预测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层序地层学下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塔东北地区侏罗系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有机质类型、丰度及热演化程度三个方面对塔东北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的烃源岩进行评价,查明了侏罗系各体系域的生烃能力。认为,侏罗系层序烃源岩处于未成熟一成熟阶段,低位及高位体系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过低,生烃能力较差;湖侵体系域烃源岩丰度较高,以中等生油岩、好生油岩及煤岩为主,生烃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8.
孙虎—前磨头地区下第三系烃源岩有机地化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虎-前磨头地区位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东南角,其特殊的构造位置及演化特征决定了其对油气生成和保存并十分有利。主要的油源层为沙三段和孔二段,局部地区沙四段具生烃能力。孔二段和沙四段有机质丰度低、类型差,尽管成熟度较高,但生烃潜力有限;沙三段有机质丰度相对较高、类型较好,但成熟度较低。烃源岩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勘探前景不佳。  相似文献   

19.
对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烃源岩的成熟度差异性进行了分析,成熟度差异主要与烃源岩埋深、地层沉降隆升等构造运动有关。热演化史研究表明,该区石炭系烃源岩具有3个生烃高峰期,分别为二叠纪末、中侏罗世末和早白垩世末。不同地区烃源岩生烃时刻存在差异,燕山运动中期(早白垩世末)是石炭系烃源岩最终成熟和油气成藏的关键时期;烃源岩的分布控制了陆东—五彩湾地区油气的分布,烃源岩的成熟度控制了油气的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