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超声波辅助索氏提取技术对沙棘果肉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考察果油脂肪酸组分。通过进行提取温度、回流时间、料液比、超声时间4 个因素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沙棘果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70(g/mL)、提取温度55 ℃、超声辅助提取30 min、索氏提取回流时间6 h,沙棘果油提取率为28.14%,其中共检测出24 种脂肪酸,其中主要包括棕榈油酸和棕榈酸,相对含量分别为35.56%和59.37%。因此利用超声波辅助索氏法提取沙棘果油,可以为医药和工业生产提供更优质和丰富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2.
翅果油树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翅果油树种子油,其出油率为32.50%。翅果油树种子油经甲酯化处理后用GC-MS分析和鉴定其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翅果油树种子油中分离鉴定出11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占8.70%,主要是棕榈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占91.30%,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并检测出支链脂肪酸和奇数碳脂肪酸12-甲基-肉豆蔻酸和十七烷酸,表明翅果油树种子油是一种值得开发的保健油脂。  相似文献   

3.
两种不同橄榄核仁油中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何志勇  夏文水 《食品科学》2006,27(3):188-190
采用索氏提取法从橄榄和滇橄榄核仁中提取油脂,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两种核仁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从橄榄核仁油中检出13种脂肪酸,从滇橄榄核仁油中检出11种脂肪酸,两种油中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高达73.4%和84.1%,其中亚油酸含量分别为41.76%和23.68%,油酸含量分别为30.48%和58.37%,另外,油中还含有奇数碳的脂肪酸十五烷酸和十七烷酸,表明两种核仁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核磁共振法测定21个种质文冠果种子和种仁含油量,利用GC-MS/MS检测分析索氏法提取的种子油和种仁油脂肪酸组成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种子含油量在35%以上的种质有09-12(37.18%)和09-09(35.36%),种仁含油量在65%以上的种质有赤峰巴林右旗(65.78%)和09-09(65.74%);种子油和种仁油中均检测出10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一烯酸、花生二烯酸、花生五烯酸、芥酸和神经酸;索氏法提取的种仁油脂肪酸中神经酸含量高于3%的种质有7个,最高的为12-09(3.77%)。这不仅为文冠果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为文冠果油加工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提取方法对石榴籽油中石榴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超声波、微波辅助及索氏提取的石榴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石榴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提取的石榴籽油中石榴酸含量分别为77.993%和77.645%,而索氏提取对石榴酸破坏较严重.石榴籽油可作为功能保健成分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马兰籽中马兰籽油进行提取,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对它们的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酯化方法l 和酯化方法2 分别鉴定出16 种和6 种脂肪酸,占马兰籽油总量的98.66% 和63.68%,两种方法酯化的马兰籽油中鉴定出主要脂肪酸均为十八碳二烯酸、十八碳烯酸、十六酸。  相似文献   

7.
巴旦木仁油中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巴旦木仁中的油脂进行提取,并对提取的巴旦木仁油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4.01%)、硬脂酸(2.72%)、油酸(23.95%)、亚油酸(34.76%)和亚麻酸(28.55%).巴旦木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7%,适合制备营养保健油.  相似文献   

8.
两种不同酯化方法分析荞麦中脂肪酸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荞麦油进行了提取,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析,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酯化方法分别鉴定出8种脂肪酸,占荞麦油总量的98.64%和99.97%;方法1鉴定出的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5.92%,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0.37%,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5.32%;方法2鉴定出的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5.66%,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1.75%,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3.26%。  相似文献   

9.
桃仁油中脂肪酸的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桃仁中油脂,取样2.50 g提取5 h,其得油率为65.25%.对桃仁油中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GC-MS联用仪进行定性分析,用气相色谱仪对其脂肪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桃仁油中含有4种脂肪酸,主要包括棕榈酸6.20%,硬脂酸1.91%,油酸74.53%,亚油酸17.91%,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仅为8.1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44%.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方法提取蚕蛹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索氏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两种方法从桑蚕蛹中提取得到蚕蛹油,研究不同方法下蚕蛹油的提取率,脂肪酸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蚕蛹油的提取率分别为27.80%和24.01%,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两种方法提取蚕蛹油中主要脂肪酸种类基本相同,其中索氏提取法得到的蛹油脂肪酸组成为硬脂酸8.16%,软脂酸18.24%,油酸35.69%,亚油酸6.20%,亚麻酸26.93%,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70.18%;超临界CO2萃取法得到的蛹油脂肪酸组成为硬脂酸7.66%,软脂酸18.81%,油酸35.86%,亚油酸6.00%,亚麻酸28.03%,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71.15%。超临界CO2萃取法获得的蛹油亚麻酸及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感官品质高于索氏提取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提取方式茶叶籽油脂肪酸及V_E组成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脱壳茶叶籽为原料,分别采用超临界CO2选择性萃取、压榨法及索氏法从茶叶籽中提取茶叶籽油,采用国标方法分析了不同提取方式得到的茶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VE组成。结果表明:采用三段式超临界CO2选择性萃取,不同萃取阶段得到的茶叶籽油脂肪酸组成存在一定变化规律,随着萃取压力及温度的升高,超临界CO2萃取出部分微量脂肪酸,包括:C14∶0、C16∶1、C20∶0,而这些脂肪酸在采用压榨法及索氏法提取得到的茶叶籽油中未检出。茶叶籽油中VE以α-VE为主,采用三段式超临界CO2选择性萃取茶叶籽油,VE主要在第一阶段被萃取出来,后呈逐段降低趋势,而且第一阶段茶叶籽油中VE含量高于压榨法及索氏法。  相似文献   

12.
白果油的提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白果为原料,用索氏提取和超临界萃取(SFE)两种方法从中提油,比较了不同提取方法对油得率的影响,测定了索氏提取油的理化特性,用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两种方法提取油的脂肪酸组成和VE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常规植物油脂理化指标相比,白果油比重偏高,碘值较大,说明白果油不饱和程度较高;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的白果油中均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大于91%,而其中亚油酸和油酸的总含量均大于75%,索氏提取和超临界萃取的油中VE的含量分别为670 mg/kg和610 mg/kg。  相似文献   

13.
金花葵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GC-MS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索氏提取法、石油醚浸泡法以及超声波提取法提取金花葵籽油,并对3种提取方法的含油率进行比较。利用GC-MS方法对金花葵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气相的条件进行了优化。测定结果表明金花葵籽油含有亚油酸32.35%,油酸43.89%,棕榈油酸0.40%,不饱和脂肪酸占76.64%,含量较丰富。  相似文献   

14.
采用Bligh-Dyer提取法和Soxhlet提取法分别提取林蛙籽中的脂肪油,再进行甲酯化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Bligh-Dyer法提取的脂肪油中检测出27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为16种,相对含量72.49%,二十碳四烯酸甲酯和二十碳五烯酸均为5.72%,二十二碳六烯酸为5.02%,亚油酸为8.89%,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为5.72%。Soxhlet法提取的脂肪油中检测出12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6种,相对含量64.86%,油酸为21.99%,亚油酸为7.58%,二十碳五烯酸为5.22%。  相似文献   

15.
分别采用室温浸提法、超声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制备菘蓝种子油,并结合GC - MS技术分析3种方法所得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所得种子油得率最高;3种 方法对菘蓝种子油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影响;超声提取法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效率高等特点,可以作为制备菘蓝种子油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6.
新疆伽师瓜籽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溶剂对伽师瓜籽油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所得伽师瓜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同时测定了伽师瓜籽油常规理化性质.结果显示,伽师瓜籽油的最佳提取溶剂为石油醚,出油率为48.38%,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9.73%,亚油酸含量高达61.74%.伽师瓜籽油相对密度(d204)为0.905 8,折光指数(n20D)为1.472 8,酸值(KOH)为3.39 mg/g,皂化值(KOH)为169 mg/g,碘值(Ⅰ)为115.85 g/100 g,过氧化值为5.4 mmol/kg.  相似文献   

17.
3种方法提取的玉米油品质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酶法、超临界CO2法和索氏抽提法分别提取玉米油,对得到的玉米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磷脂含量、不皂化物进行测定比较。结果显示:从提取率和操作的安全环保性考虑,超临界CO2法提取更可取;从对健康危害低的角度看,水酶法提取的油脂酸值过大而索氏抽提法提取的油脂过氧化值过高,都不可取;从脂肪酸组成的角度看,3种方法提取的玉米油没有明显区别;从营养价值考虑,水酶法提取的玉米油品质高一些。3种提取方法各有优缺点,综合考虑超临界CO2提取法占优。  相似文献   

18.
牡丹籽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牡丹种籽经石油醚-乙酸乙酯(7:1)索氏提取,三氟化硼甲醇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牡丹籽油组分进行分析;共鉴定37种成分,主要为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量83.42%,饱和脂肪酸占14.662%。  相似文献   

19.
采用索氏提取法、石油醚浸泡法和超声波提取法从酿酒葡萄皮中提取油脂,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葡萄皮油中脂肪酸的组成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提取的葡萄皮油,其出油率和皮油中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索氏提取法效果最优。本研究还发现,不同方法提取的葡萄皮油中脂肪酸的组成相似,且皮油中脂肪酸的化学组成与葡萄籽油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