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本文根据四川盆地内五条区域大剖面丰富的地震信息,应用厂域地震地层学的方法技术,建立了四川盆地从海相地层到陆相地层一整套地震层序序列,发现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有利于油气聚集的几种圈闭类型。根据现有的地震资料,对川西拗陷上三叠统地层进行地震地层学研究。通过地震层序的分析,确定了七个沉积间断面,建立了晚三叠世沉积盆地的地震层序,并划分了地震相。根据地震参数的地质意义,进行沉积环境解释,并建立了沉积体系,进而分析了区域地质特征和盆地沉积发展只。结合沉积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油气远景评价,为含油气盆地非构造圈闭的勘探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
汤良杰  刘和甫 《勘探家》1997,2(4):16-20
本文在研究大量地震反射剖面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地质成果,进行地震层序划分和对比,将塔里木古生代盆地充填序列划分为震旦-奥陶系、志留-泥盆系和石炭-二叠系等3个超层序,进一步划分出9个层序,确定并讨论了每个层序的地质属性、地质时代、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样式。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层序地层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的隐蔽油气藏日益成为勘探重点,如何借助层序地层学原理去寻找储集物性好的隐蔽圈闭成为油气勘探的难点。根据经典层序地层学原理,应用测井资料小波分析技术,结合岩性、测井曲线和地震反射等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对南图尔盖盆地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进行了层序划分,共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10个体系域。根据构造演化阶段的不同,划分出断拗转换期和拗陷期2种层序地层模式,前者主要发育滨浅湖和三角洲沉积,后者发育河流相沉积。其中断拗转换期层序地层模式中主要发育三角洲地层尖灭油气藏和滩坝透镜体油气藏,拗陷期层序地层模式中发育下切河道油气藏和河道透镜体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从地层沉积时期地形变化、湖平面变化、物源供应及气候变化等地质条件分析入手,辅以高分辨率地震解释成果,通过单井四级层序界面的岩性、电性特征分析和化石带确定,将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青山口组划分为5个四级层序,分别与高台子油层和葡萄花油层的砂组相对应。对研究区青山口组四级层序的分布特征以及四级层序内沉积体系平面变化与油气分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在研究区青山口组四级层序格架中确定沉积体系分布和寻找地层-岩性圈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稳定沉降、坳陷迁移、扭动明显的多旋回沉积型克拉通类含油气盆地。盆地腹部构造稳定.地层平缓,储层分布不稳定、横向变化大、单层厚度薄,地震储层预测难度很大。通过分析典型薄互层模型的地震响应,利用广义变换。构造出在低频趋势控制下利用多尺度分量之间的差异确定反射界面位置的高分辨率地震层序检测方法。通过该盆地近2000km地震资料的分析,建立了层序检测剖面的解释模式,上古生界河道砂体的预测结果证明广义S变换获得的高分辨率地震层序剖面是陆相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划分沉积微相、确定砂体走向、查明薄层含油气砂体分布范围的有利依据,广义S变换方法是适用于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6.
运用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原理,以野外剖面、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在建南地区上二叠统识别出局部暴露不整合界面和岩性岩相转换界面2种层序界面类型,据此将长兴组(P3cx)划分为2个Ⅱ型三级层序:Sq1和Sq2.每个三级层序内部仅发育并保存了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且HST厚度明显大于TST.根据测井曲线及岩性资料,结合礁、滩发育的旋回性,将Sq1进一步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sq1、sq2和sq3;Sq2进一步划分为2个四级层序:sq4和sq5.通过对单井层序地层特征分析,结合三维地震资料,选择典型连井剖面进行了层序地层横向对比,建立了P3cx四级层序地层格架及井-震联合三级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7.
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岩性油藏勘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的勘探实践,阐述了赛东洼槽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有利条件.按照"下洼寻找岩性油藏"的勘探思路,通过资料重新处理、老井复查、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层序划分和沉积体系研究、精细储层地震反演等技术攻关的研究表明,赛东洼槽烃源岩发育,具备形成岩性地层油藏的有利沉积构造背景,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腾一段顶部和腾二段底部储层成藏条件好,是赛东洼槽内寻找岩性油藏的主要目的层.  相似文献   

8.
在充分认识盆地构造、沉积发育史的基础上,针对断陷盆地地震资料品质差、无(少)钻井资料、断层复杂、高温高压造成地层破碎导致层序界面不显等困难,提出井震结合相互验证标定层序划分的思路.运用Vail经典的层序地层学理论进行精细划分.然后,分别从地震、单井及井震结合层序地层分析方面介绍了深水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实例证明,该思路和方法切实可行,可以建立深水区断陷盆地精细三维等时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震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依据Cross 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 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层划分为1 个二级层序, 5 个三级层序。二级层序的顶界面为侏罗系与三叠系之间的不整合面, 底界面为延长组的底, 最大湖泛面为盆地内部广泛发育的张家滩页岩。在二级层序内部, 依据沉积间断面、湖泛面、冲刷面、沉积转换面及岩性转换面, 可识别出三级层序, 并总结了层序界面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 依此特征对地震大剖面进行了层序解释, 分析了延长组地层纵向上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层序地层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为克拉通内部坳陷的湖盆沉积演化时期,构造活动稳定,周边水系发育,形成了良好的生油岩和生烃条件,沉积了众多的大型三角洲及水下扇等储集体系。通过钻井资料结合地震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将上三叠统(延长组)划分为一个完整的二级层系,以沉积旋回和3次湖泛期(FMS)为准则,划分了4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内又进一步划分出了不同的体系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储盖组合特征及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条件,提出了要充分利用地震资料、进一步开展层序地层学研究和岩性地层圈闭综合评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寒武系发育颗粒滩白云岩储层,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为了确定优质储层分布范围,通过地震地层学解释,利用钻井和地震资料将龙王庙组—洗象池群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标定了4个海平面升降变化旋回;结合最大波峰振幅属性和地层厚度,认为颗粒滩白云岩储层受海平面变化和古地貌的双重控制。其中,颗粒滩白云岩储集层发育受四级海平面下降期的控制,呈带状展布,优质储集层发育在层序上超位置附近,近岸古地貌微幅度变化进一步影响储集层物性,局部古地貌高部位储层物性更为优越。地震地层学解释可以确定颗粒滩白云岩优质储集层发育区,并将对下一步该区具备相似成藏条件的奥陶系储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和层序地层的认识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为消除人工划分地层层序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提高旋回划分、地层对比的精度和准确度,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地震时频和测井小波分析方法,对位于该盆地东南部延安地区的上古生界本溪组—石盒子组层序地层进行了识别。综合分析野外露头、不同地震频率及单井时频等资料后认为,等时地震反射同相轴具有非频变的特征,共识别出5个等时地震界面。采用不同频率的0°相位Ricker子波与反射系数褶积,建立起合成地震响应正演模型,其中30~50 Hz主频的地震数据能很好地反映长期层序基准面旋回。对测井曲线demy小波进行分析,结合岩心、露头界面及地震等时界面等分析资料,识别出层序地层长期、中期和短期基准面旋回。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本溪组—石盒子组可以划分为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1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2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进而以地震层序框架为约束,开展了井间层序对比分析,建立了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为确定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目标和方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依据地层发育特征,对元坝中部断褶带须四段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首先,根据现代辫状河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厘清辫状河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部位,依据钻井和测井资料,确定须四段发育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相;然后,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识别出具有层序地层意义的 2 种河道类型,即低可容纳空间侧向叠置河道和高可容纳空间垂向叠置河道,进而判断基准面旋回转换位置,明确须四段可划分出 2 个四级旋回及 3 个亚段:上砂段、腰带段及下砂段;最后,井-震结合进行须四段层序地层综合解释,建立区域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为进一步分析等时层序格架内沉积相展布特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地震资料识别的层序界面精度低于测井资料建立的空间层序格架精度,难以满足具层圈闭特征岩性圈闭勘探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井-震时频匹配分析与地震全反射追踪相结合的地震隐性层序界面识别及高频层序格架建立方法,主要包括逐级细化的测井时频分析与井-震标定,得到与测井资料相适应的地震反射旋回变化关系;在小时窗地震时频分析基础上,通过地震全反射追踪技术,建立高频空间层序格架。利用该方法建立的层序格架中的层序界面既具有反映沉积旋回变化特征的明确地质含义,又具有足够的分辨率,能有效识别地震资料中采用常规方法难以识别的隐性层序界面,进而满足岩性圈闭识别、描述等对于层序地层研究的精度要求;结合吐哈盆地西缘地区侏罗系等开展了实例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方法的提出有助于深入挖掘现有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潜力、开展地震高频层序地层研究和岩性油气藏勘探。  相似文献   

15.
川北阆中地区茅口组生屑滩厚度小、多期叠置、内部地震反射结构复杂多变,常规地震解释及预测方法难以适用于生屑滩识别及内部结构精细刻画.为此,以单井相序组合为基础,结合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精细标定、划分生屑滩发育期次,确定不同期次生屑滩地震反射特征,并通过正演模拟分析生屑滩内部反射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利用层序地层全局 自动...  相似文献   

16.
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宋传春 《岩性油气藏》2010,22(2):133-139
在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地震技术和地质思维方式不断结合,相继产生了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地震地层学探索地震反射相位与地质层位、沉积相之间的关系;层序地层学分析地震反射特征与地质构造、岩石沉积的成因联系;地震沉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研究方法,尝试寻找地震特殊处理与解释、地震特征属性与地层沉积特征的内在联系。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使用地震第三级特征属性,尝试进行地震储层、流体地震识别的研究。文中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地震-地质综合解释4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并对其主要在陆相湖盆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分析出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技术与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准面变化在地震层序地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基准面在层序地层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分析,建立了层序地层、基准面旋回和储层砂体叠加方式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以苏北某凹陷盆地为例,通过基准面旋回分析并结合高分辨率测井层序地层研究,识别地震层序地层及其反射特征,同时以地震地层超覆特征及基准面旋回性对应关系,预测了目标层序储层砂体纵横向分布特点,提出了利用基准面旋回及地震层序地层预测砂体的探索性方法。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a new interpretation is presented of the seismic stratigraphy of units equivalent to the upper Cambrian to middle Ordovician Scropes Range Formation in the NW Blantyre Sub‐basin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Palaeozoic Darling Basin, western New South Wales. This succession was previously unrecognised, attributed to the lower part of the overlying Winduck Interval, or regarded as basement. The struc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area is described, and may contribute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gional stratigraphic evolution of the Lower Palaeozoic section in this part of the Darling Basin This study presents interpretations of a regional two‐dimensional seismic survey which investigated the upper Cambrian to middle Ordovician Scropes Range Formation in the NW Blantyre Sub‐basin. A shallow marine Cambro‐Ordovician succession is well established in the Bancannia Trough in the western Darling Basin but this interval appears to have been ignored in the central Darling Basin where a deeper‐marine environment and suitable kitchen conditions may have provided greater petroleum potential. Data from two shallow wells in the 831 km2 study area were available to support the seismic investigations. Seismic sequences were defined by a combination of horizon mapp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internal reflections, termination patterns and thicknesses. Six seismic reflection horizons were defined and used to identify five seismic sequences named Units A, B, C, D and E. These features were identified in three seismic lines and demonstrate the continuity of the Scropes Range Formation throughout the NW Blantyre Sub‐basin. All seismic sequence boundaries are based on fair to good continuous markers, with strong amplitudes throughout the study area. The acoustic basement beneath the Scropes Range Formation was metamorphosed in the Delamerian Orogeny (around 500 Ma). Acoustic facies recognized in the three seismic lines can be correlated with sedimentary facies observed in outcrops in the Scropes Range, 130 km west of the study area, and are comparable to acoustic facies in modern fluvial sandstones associated with local braided delta deposits. Complex geological features suggest potential structural and stratigraphic hydrocarbon traps. This study emphasizes the reservoir potential of the Scropes Range Formation in the central Darling Basin where extensive exploration efforts are currently occurring. The detail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seismic stratigraphy may lead to the definition of new exploration plays in this under‐explored region.  相似文献   

19.
在岩相古地理、地震层序地层学研究基础上 ,应用Stratimagic地震波形分类技术 ,根据储层的发育是否引起地震道波形变化 ,对已知井的井旁道目的层段的反射波进行统计分类 ,并对研究区 (三今 甫圩目标区块 )地震剖面做波形分类分析 ,建立不同反射波与储层沉积微相、储层发育程度等的对应关系 ,同时提取相关地震属性进行分析 ,定性确定出该区的储层发育规律与沉积相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以彩南油田侏罗系为背景资料,设计并制作地层地震模型,模拟地层的地震响应,分析模拟反射的特征并与实际资料比较,探索利用现有地震资料开展储集层预测的有效途径。通过模型正演、反射特征、地震波谱属性参数分析认为,以实际资料为基础的地震模型研究可用于集储层预测工作。将地震波谱属性信息分析与几何特征解释相结合,能够提高地震信息的利用程度及地震解释成果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