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废橡胶胶粉/HDPE/POE热塑性弹性体的动态硫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硫化剂,研究了废橡胶胶粉/高密度聚乙烯(HDPE)/乙烯-辛烯共聚物(POE)(50/25/25)热塑性弹性体的动态硫化.考察了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用量对该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DCP后,废橡胶胶粉/HDPE/POE共混物的交联度增加。动态硫化提高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DCP用量为0.5份时.共混物具有最大的拉伸强度(8.01MPa)和断裂伸长率(225%).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动态硫化后共混物的界面结合更加紧密.有利于力学性能的提高。废橡胶胶粉/HDPE/POE热塑性弹性体具有良好的耐老化性和再加工性.可以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抽提试验、DSC测量、相差和透射电子显微观察和动态粘弹谱测量,考察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氯化丁基橡胶(CⅡR)动态硫化共混物的结构,分析了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动态硫化与普通硫化有明显区别;但CⅡR与HDPE之问无化学键生成;动态硫化及增加CⅡR含量,均促使共混物中HDPE结晶度下降;在不同比例的HCPE/CⅡR动态硫化共混物中,HDPE均为连续相;动态硫化有增加HDPE与CⅡR相容性的作用;HDPE/CⅡR动态硫化共混物的形态可用“假逆SBS”模型表示。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双酚AF/苄基三苯基氯化磷(BPP)/DCP、3#硫化剂/DCP三种复合硫化剂硫化氟橡胶/硅橡胶共混物。研究了不同复合硫化剂对氟橡胶/硅橡胶共混物的硫化特性、力学性能、耐热老化性能、耐油性能和低温性能的影响,采用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热重分析(TG)和扫描电镜(SEM)方法对氟橡胶/硅橡胶共混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DCP/TAIC硫化的氟橡胶/硅橡胶共混物具有良好的综合物理力学性能。DMA分析表明,DCP/TAIC硫化的共混物中氟橡胶相和硅橡胶相的Tg最高,TG分析表明,DCP/TAIC硫化的共混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SEM照片表明,DCP/TAIC硫化的共混物界面结合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4.
动态硫化EPDM/PP热塑性弹性体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应用动态热力学分析仪测定了动态硫化EPDM/PP共混物的动态力不宪为,Tg峰的变化,表明P的非晶部分与EPDM具有部分互溶性,同时讨论了共混物动态模量的特点,研究了不同橡塑比,硫化剂和软化剂用量对动态硫化EPDM/PP共混物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反应挤出动态硫化技术,制备得到了高橡塑比(70/30)高充油比(1∶1)的EPDM/PP共混型热塑性动态硫化橡胶(EP-TPV)。分别研究了硫化剂用量、硫化工艺以及纳米CaCO3填充量对低硬度TPV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硫化剂用量的增加,TPV的断裂伸长率、永久压缩形变降低,当硫化剂含量达到6%,助硫化剂含量达到3%时,TPV的总体性能最佳;在硫化剂和助硫化剂用量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二次硫化工艺(分步硫化工艺)有助于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纳米CaCO3填充剂在TPV中可以起到显著的补强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动态硫化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甲基乙烯基硅橡胶(ABS/MVQ)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讨论了不同含量硫化剂对ABS/MVQ共混物流变性、耐热性、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硫化使共混体系黏度增大,流体假塑性增强,流动性下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硫化剂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DHBP)用量的增大,共混体系的耐热性和力学性能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动态硫化使ABS/MVQ体系的相容性变好,成炭量增加;当硫化剂含量为0.04%时,ABS/MVQ体系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动态硫化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甲基乙烯基硅橡胶(ABS/MVQ)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讨论了不同含量硫化剂对ABS/MVQ共混物流变性、耐热性、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硫化使共混体系黏度增大,流体假塑性增强,流动性下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硫化剂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DHBP)用量的增大,共混体系的耐热性和力学性能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动态硫化使ABS/MVQ体系的相容性变好,成炭量增加;当硫化剂含量为0.04%时,ABS/MVQ体系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通过HAAKE Rheocord90转矩流变仪用两种不同的动态硫化混炼方法对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TPU/EVM)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硫化剂选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探讨了密炼室转子转速和混炼温度对动态硫化共混物性能的影响。通过相差显微镜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硫化后共混物的微观结构进一步分析表明:动态硫化后的共混体系力学性能优于未硫化体系;两种不同动态硫化法制备的共混物性能相比,B法优于A法,且B法中两相呈明显互锁结构,相畴较小且均匀;FT-IR表明EVM主链的亚甲基和侧链的甲基参与了交联反应,且主要在亚甲基上;转速为30 r/min和混炼温度为150℃时共混物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9.
HDPE/E-TMB共混物和HDPE/弹性体共混物的脆韧转变和断面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和扫描电镜研究了HDPE/E-TMB共混物和HDPE/弹性体共混物的脆韧转变行为和冲击断面形态。结果表明,HDPE/E-TMB共混物的脆韧转变可在弹性体含量较低的情况下发生;弹性体含量相同时,HDPE/E-TMB共混物有更高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屈服应力;冲击强度相同时,HDPE/E-TMB共混物有更高的拉伸屈服应力和弯曲弹性模量。弹性体含量为8%的两种共混物的冲击断面形态属于不同的断裂机理,这种机理的不同揭示了HDPE/E-TMB共混物具有特殊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母胶子混动态硫化新工艺,以硫黄为硫化体系,制备了NR/HDPE共混热塑性弹性体。考察了橡塑比,共混温度,共混时间,硫化剂、促进剂用量、增塑剂及填料的用量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橡塑比为60:40,硫化剂和促进剂用量分别为1.8和1份时,综合性能良好,采用增容剂技术,可使共混热塑性弹性体的物理机械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1.
动态硫化EPDM/PP热塑性弹性体应力松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相态结构角度讨论动态硫化EPDM/PP共混物的应力松弛行为,并与纯PP以及静态硫化EPDM的应力松弛相比较,研究了制备工艺对动态硫化EPDM/PP共混物应力松弛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硫化EPDM/PP应力松弛主要由PP连续相决定的,EPDM分散相对共混物应力松弛有一定的影响。随橡塑化和软化剂用量的增加,EPDM/PP应力松弛明显降低,增大硫化剂用量,EPDM/PP应力松弛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共混物,采用旋转流变仪、扫描电镜及电子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共混物的动态流变行为、相形态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HDPE/EVA为不相容共混物,HDPE质量分数较高的共混物界面相互作用高于EVA质量分数较高的共混物,这就导致了HDPE质量分数较高的共混物中分散相尺寸更小。在50/50共混物中发现了明显的共连续相结构。HDPE与EVA共混后降低了HDPE相的熔点,提高了EVA相的熔点,这归因于EVA相对HDPE相的稀释作用以及HDPE相对EVA相的成核作用。当HDPE质量分数较高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呈现出正偏差,而对于50/50的共混物以及EVA质量分数较高的共混物则显示出负偏差。断裂伸长率与拉伸强度的变化趋势相同,除了80/20共混物有所例外,这可能是由于该组成下共晶度较高所致。  相似文献   

13.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光缆护套料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与HDPE/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m-LLDPE)2种共混物,讨论了共混物HDPE/LLDPE和HDPE/m-LLDPE及中密度聚乙烯(MDPE)与铝塑带之间的热合强度,并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松弛行为及组分间的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HDPE/LLDPE(7∶3)共混物与铝塑带热合强度最高(27.2 N/cm);熔融状态下,低频区HDPE/LLDPE的lgG′-lgω与线性偏离,且松弛指数(λ)随HDPE含量增加先减小后增大,表明分子链缠结先增强再减弱,为非均相体系;HDPE/LLDPE只表现出1个熔融峰,表明共混物组分具有良好相容性;因分子界面多重叠,HDPE/LLDPE(7∶3)具有更小分散相尺寸(2.74 nm)与更高界面层厚度(1.02 nm),组分相容性最好,且与热熔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的界面张力最小。可见,采用来源广、价格相对低廉的HDPE与LLDPE共混可实现替代MDPE制备光缆护套料。  相似文献   

14.
肖汉文  黄世强 《材料导报》2000,14(7):68-68,24
探讨了硫化剂用量、橡塑比对EPDM/PP共混物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相同温度下,随着硫化剂用量增加,共混物的动态模量及EPDM的玻璃化温度(Tg)升高;随着树脂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动态模量增大,EPDM的玻璃化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采用动态流变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考察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高密度聚乙烯(HDPE)共混物的动态黏弹行为与相形态,对比1%(质量分数,下同)的纳米和微米CaCO_3对HIPS/HDPE(30/70)不相容共混物的增容效果。结果表明:当HDPE小于30%时,HIPS/HDPE共混物在低频区的复数黏度和储存模量均显示出明显的正偏差,而当HDPE大于30%时,则呈现负偏差;前者与HDPE和PB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相关,而后者归因于HDPE基体与PS分散相之间较弱的界面相互作用。当HIPS为基体时,HDPE分散相粒子呈现较宽的尺寸分布;而当HDPE为基体时,PS分散相呈现双模尺寸分布,对应于两种不同类型的PS分散相粒子的存在。1%的纳米CaCO_3对HIPS/HDPE(30/70)不相容共混体系起到了一定的增容效果,CaCO_3纳米粒子主要位于HIPS/HDPE相界面以及HDPE连续相内;而微米CaCO_3对该共混体系仅起到了增黏而非增容作用,CaCO_3微米粒子仅位于HDPE连续相内。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4种高密度聚乙烯(HDPE)HDPE 8916/5000S、HDPE 9641/5000S、HDPE 5306/5000S和HDPE 8916/6003T共混物,并测试其缺口冲击强度σin和熔体流动速率(MFR),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MFR的增加,缺口冲击强度逐渐下降,两者之间符合指数衰减规律。而其中HDPE 5306/HDPE5000S的σin-MFR曲线与坐标轴之间包围的面积最大,比其它3种共混物更容易实现同时满足冲击强度和流动性的要求。文中还对HDPE 5306/HDPE5000S共混物用乙烯-辛烯共高聚物(POE)进行增韧改性。结果表明,当HDPE 5306/HDPE5000S/POE的质量比为28.5/66.5/5时,缺口冲击强度达到42.88 kJ/m2,高于HDPE 5306/HDPE5000S(30/70,质量比,下同)时的28.16 kJ/m2,而POE增韧后共混物的MFR为2.64 g/10min(230℃,2.16kg),比HDPE 5306/HDPE5000S(30/70)时的MFR值2.55g/10min(230℃,2.16kg)高。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4种高密度聚乙烯(HDPE)HDPE 8916/5000S、HDPE 9641/5000S、HDPE 5306/5000S和HDPE 8916/6003T共混物,并测试其缺口冲击强度σin和熔体流动速率(MFR),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MFR的增加,缺口冲击强度逐渐下降,两者之间符合指数衰减规律。而其中HDPE 5306/HDPE5000S的σin-MFR曲线与坐标轴之间包围的面积最大,比其它3种共混物更容易实现同时满足冲击强度和流动性的要求。文中还对HDPE 5306/HDPE5000S共混物用乙烯-辛烯共高聚物(POE)进行增韧改性。结果表明,当HDPE 5306/HDPE5000S/POE的质量比为28.5/66.5/5时,缺口冲击强度达到42.88 kJ/m2,高于HDPE 5306/HDPE5000S(30/70,质量比,下同)时的28.16 kJ/m2,而POE增韧后共混物的MFR为2.64 g/10min(230℃,2.16kg),比HDPE 5306/HDPE5000S(30/70)时的MFR值2.55g/10min(230℃,2.16kg)高。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原位微纤化方法在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混合物方面的应用。本文通过四次挤出模拟塑料制品在环境中遇到的热氧作用和多次回收过程,研究了原位微纤化PET/HDPE共混物以及普通PET/HDPE共混物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挤出次数的增加,PET/HDPE普通共混物的拉伸性能和加工性能均下降,而PET/HDPE原位微纤化共混物的屈服强度得到了较大提高,同时模量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用2种组成相近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增容高密度聚乙烯/间规聚苯乙烯(m(HDPE)/m(sPS)=80/20)共混物。利用增容剂(SEBS)与共混物组分之间溶解性的差异,以四氢呋喃(THF)为溶剂选择刻蚀掉增容剂相,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及增容剂在共混物中的分布情况;结合拉伸测试,阐明了增容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对HDPE/sPS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相对分子质量的SEBS主要分布在两相界面,并能显著提高两相界面粘接性,进而能有效提高共混物的拉伸强度;而较高相对分子质量的SEBS更倾向以胶束形式分散在HDPE基相中,不能明显改善界面强度,但却有利于改善共混物的韧性。  相似文献   

20.
用动态硫化法制备的PP/EPDM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明显优于直接共混型PP/EPDM热塑性弹性体,这是由于模量低的EPDM柔性长链经化学交联后,强化对PP的增韧效果,而交联后又被扯断细化的EPDM的颗粒,改变了因EPDM相互缠结所导致的熔融粘度大,加工性能差的缺陷。制备PP/EPDM热塑性弹性体的关键是动态硫化,由于PP/EPDM共混物的动态硫化是一个融物理共混、化学引发交联和剪切细化分散为一体的复杂过程,材料的性能除决定于组成、组分性能和化学交联体系外,还强烈依赖于所采用的共混工艺方式及其条件。本章采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作为硫化剂,研究了过氧化物用量对动态硫化PP(K8303)/EPDM共混物性能和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