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组长的培训是企业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过去的培训内容多以技术培训为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企业对高素质员工的需求,以往的培训内容和学习方式都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通过对抚顺石化企业众多的班组和班组长岗位进行认真仔细地分析,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对以往的培训课程进行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建立、宣导和执行是企业管理制度推行的三个基本阶段,企业培训有助于企业管理制度的推行。本文从这一角度探讨了油田企业基层班组长培训的方式,结合班组长培训的大量实践,阐述了培训项目方式设计的一般机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秋 《石油教育》2006,(2):15-17
企业的执行力体现在班组,班组长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是决定班组业绩优良的关键。现阶段,班组长的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进行培训。开发一个优良的班组长培训方案,必须分析班组长缺乏的能力,探究出适合班组长培训的内容和方法。惟此才能对症下药,提高培训效果,达到班组长缺什么补什么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班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基层管理水平,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崔岩 《石油教育》2008,(1):9-10
<正>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在班组中进行,所以班组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成败。班组长是上级与一线生产员工的主要沟通桥梁,起着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作用。同时,班组长也最接近基层,了解基层,能够及时发现基层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隐患。因此,班组长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对于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各项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增强企业的活力,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如何搞好企业的班组长培训工作,各企业内部具体环境和自身的条件不同,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也就不尽相同,各有特色。本文立足于冀东油田存续企业班组长实际,总结班组长培训的工作经验,以期对今后企业班组长培训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刘君  田丹 《石油教育》2014,(6):73-75
班组长安全培训一直是企业培训工作的重头戏。加强和改进班组长安全培训工作,不断拓展培训方式,才能增强培训效果,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服务保障。本文结合班组长安全培训工作实际,从行动学习的特点、应把握的关键环节及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论述了天津石化班组长培训中运用“任务导向”进行策划设计和组织实施的方法和步骤,指出了“任务”选取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措施,并对“任务导向”设计的班组长培训项目实施效果与传统设计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李秋 《石油教育》2014,(5):69-71
以问题为导向的培训项目开发与方案设计,要求由所列问题清单到形成培训内容的各环节必须严谨,符合逻辑。以班组长培训为例,运用培训方案设计的"三次转化"的思维模式开展培训项目开发工作,体现了培训方案的严谨性与逻辑性,切实实现了培训的针对性,有效解决了需求调研中列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力素质模型”的培训需求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聂勇 《石油教育》2013,(3):85-88
为提高培训管理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战略性,以班组长培训为研究样本,结合精细管理、三基工作、标准化建设等活动,引入国际流行的胜任力模型,在查阅了近百份测评问卷,参考了近千份资料,分析了近万个数据的基础上,创新形成"三力素质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班组长培训需求分析等培训活动中。  相似文献   

10.
聂勇 《石油教育》2014,(3):67-69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石油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传统的知识灌输型的培训模式已不能适应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班组长岗位特点,对多年来培训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创新形成了"知识、素质、行为"的"三位一体"培训模式,以促进班组长培训工作效率的最大化和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当今社会节奏的加快,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微培训"形式成为企业培训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通过对"微培训"的定义,讨论了微内容建设的基本原则,"微培训"的评价方式与激励机制,对"微培训"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2.
HSE体系将企业的安全、环境和健康管理纳入了一个管理体系之中,通过对管理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并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使控制对象按照人们所计划和科学决策的方向进行和发展并达到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13.
安全培训在生产协调发展中有“为”有“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全是企业和社会永恒的主题,培养综合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人员是安全培训部门常久的任务。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是一项基础工作,是治本之策。有创新、有思路、有成效的安全培训工作,可为本部门的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近年来,我国的安全培训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14.
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提出“培训文化”,认为它既是衡量企业培训工作完整性的工具,更是考察培训发展现状的重要标志;加入WTO以后,我国的企业培训工作,如果也要与世界接轨的话,应尽早使用世界通用的标志衡量自己,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长庆石油勘探局的实际以及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提出的“培训文化”,论述了培训文化的特征、培训文化的衡量因素,以及企业(长庆石油勘探局)加强培训文化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郭祥 《石油教育》2006,(2):18-20
从生产实践和培训实践出发,对建设培训文化和推进企业培训管理提出设想,倡导地区培训互动,促进培训资源共享,强调培训考核及其激励作用,从技术管理视角拟订培训准则,对培训效果进行描述和评估。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炼化企业积极稳步地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机构岗位整合和劳动组织优化的新形势,阐述了炼化企业培训机构如何做好定位、如何把握好"四大关系"以及坚持责任心培养与技能训练一起抓等方面的问题,探索了炼化企业培训机构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培训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做好培训需求分析是做好企业培训的前提和保障。通过对培训需求分析的特点、对象、层面、方法等总结和归纳,明晰地提出了十二个培训者天天面对和接触、与培训需求分析效果直接相关的实际问题。培训工作者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用严谨的工作实践回答这些问题,将对培训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酸原油经实沸点蒸馏后酸值会发生较大程度的损失,哪些类型的石油酸发生了损失及高酸原油腐蚀性是否同等降低却不得而知。针对这一问题,对2种典型高酸原油实沸点蒸馏前后的酸值和腐蚀性进行了考察,并对蒸馏前后高酸原油中的石油酸进行了质谱表征。结果表明:2种高酸原油实沸点蒸馏后液相腐蚀速率减小,而气相腐蚀速率明显增大,说明大分子石油酸分解成了沸点较低的小分子石油酸;2种高酸原油的气、液总腐蚀速率降低都远小于酸值的损失,说明分解生成的小分子石油酸的腐蚀性更强;2种高酸原油实沸点蒸馏前后石油酸的类型变化不大,但碳数分布变化明显,碳数越高的大分子石油酸分解越多。高酸原油的腐蚀性与酸值并非线性关系,石油酸的类型即脂肪酸和一环环烷酸含量可能是影响高酸原油腐蚀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The molecular transformations of carboxylic acids in heavy acidic SL crude before and after true boiling point distillation were examined by ultra-high resolution negative-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ESI) 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 (FT-ICR MS). The acid class (heteroatom number), type (z numbers) and carbon number distributions were positively characterized. It was found out that the total acid number (TAN) of SL crude decreased after true boiling point distillation, and the abundance of O2 class in mass spectra was also found to be reduced from 67.6% to 34.5% in SL TBP mixed crude as measured by MS spectra, indicating to a potential carboxylic acid decomposition. However, it was interesting that the carboxylic acids type distribution in both oils was almost the same although their relative abundance in SL TBP mixed crude turned to be much lower, suggesting that various petroleum carboxylic acid types have the similar thermal decomposition reaction behavior. Furthermore, for each O2 type of acids in SL TBP mixed crude, the abundance of carboxylic acids with carbon number higher than 35 was reduced greatly, especially for those with carbon number higher than 60, the mass peaks of which were nearly totally removed, indicating that the large carboxylic acid molecules in heavy fractions decomposedmore significantly because of longer heating time during the true boiling point distillation process. As a result, the reduction ofTAN may be caused by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especially those with high carbon number, suggesting that quick distillation or much lower pressure is required to avoid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