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YM地区山前逆掩断裂带一直难以得好地震反射资料。为了探讨引起该区地震资料复杂化的原因,利用两条资料较好的地震剖面制成地质模型,并追踪不同部位的模拟共炮点记录的模拟道集记录。经过分析,认为逆掩断裂带构造的几何复杂性,会从以下三个方面影响常规处理的叠加效果。  相似文献   

2.
二连盆地中部的逆掩断裂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工业部物探局的地震队,于1982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二连盆地中部施工。其中几条普查地震反射剖面上,发现了一条逆掩断裂带(图1)。因为它存在于集二铁路线上格日勒敖都公社附近,暂时命名为"格都逆掩断裂带"。据初步研究,该断裂带呈北东东向延伸,已显示长度约十几公里,断面南倾,向北逆掩。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北地区逆掩断裂带与油气圈闭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板块构造理论的出现,特别是地壳测深技术的发展,逆掩推覆构造的研究已有了重大突破。这一突破对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七十年代以来,美国西部落基山大逆掩断裂带的油气勘探已取得丰硕的成果,目前已发现可采石油储量1.3亿吨,天然气储量2780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4.
龙门山逆掩断裂带成因与油气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是由地槽和地块的过渡带发展起来的压扭性逆掩断裂带。它由三个推覆体和一个隐伏带组成,以天井山复背斜推覆体和江油至广元断层下盘隐伏体的含油气远景最好。区内发育三种有利的背斜圈闭,油气苗普遍,油气源丰富,并有三套较好的储层.是一个有良好前景的含油气区。  相似文献   

5.
克拉玛依逆掩断裂带地质力学分析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克拉玛依逆掩断裂带的地球动力学环境,总结了挤压扭动断裂带形成的力学模式与油气聚集的关系,并根据逆掩断裂带的力学模式,对富集、高产油气的部位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克拉玛依大逆掩断裂带,全长250公里,宽20公里,具有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1955年,这里发现了我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之后,原油产量稳步上升。七十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提高和深井钻探的开展,这里发现了大面积的油气聚集区,突破了石炭系出油关,为整个油田勘探开  相似文献   

7.
随着石油勘探的进展,克拉玛依大逆掩断裂带的形成、演变与含油关系,已逐渐引起了中外石油地质学家的关注。三月下旬,由新疆石油管理局、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与中国学学院地学部的七个研究所,在克拉玛依举行了准噶尔盆地石油地质研究工作的“1983年科研协作会议”。有关该断裂带的形成机理与油气关系的课题,亦是协作攻关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8.
问题的提出在逆掩断裂带等复杂地区,由于剧烈的构造运动不仅使地下地质现象变得十分复杂,而且使近地表地层特征也相应地产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一般在200m以上; 2.低、降速带的横向速度变化十分剧烈,地层结构不均匀,基本上没有一个比较稳  相似文献   

9.
10.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物探资料解释研究认为:秦祁贺三叉裂谷的形成和演化,是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形成南北两大不同逆冲断裂带的主要原因。两个区域不整合面、两个滑脱面、两组断裂是油气长距离、大规模运移的主要通道。以南部逆冲断裂体系为主的四个区块,石油地质条件优越,油气资源丰富,圈闭类型多样,具有油气并举、深浅层并举、地层岩性圈闭与构造圈闭并举的有利条件,是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和可能的大场面。主要勘探领域有三个:一是主滑脱面以上,各逆冲大断裂之间成排成带的中生界、上古生界构造群;二是主滑脱面以下在下古生界中形成的大型背斜构造;三是逆冲断裂带前缘带及前缘外带。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北缘逆掩断裂带及其找油前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柴达木盆地北缘与南祁连山的衔接地段普遍呈现为西北—东南走向的逆掩断裂带,自西往东由赛南、绿南、锡南、埃南等逆断层或逆掩断层组成,延展总长约375公里。该断裂带的不同地段分别被与之直交的潜西、东苦、哑西等断层所切割。  相似文献   

12.
六盘山盆地西缘逆掩推覆构造的发现与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盘山盆地是由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盆地叠合形成的复合盆地,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盆地中、新生代经历了燕山期和喜马拉雅两期改造,纵向上形成了变形程度不同的3个构造层,平面上在原型盆地东西分带基本风格基础上叠加了南北分快的构造格局.每一阶段形成的盆地成油气地质条件各具特点,其油气的形成、运移、聚集和成藏过程主要受盆地构造演化的控制,盆地中部反转构造带和西部山前逆掩推覆构造带是盆地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3.
酒西盆地南部逆掩断层带属祁连山北麓逆掩断层带的西段,东西延伸约100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图1)。它主要由盆地南缘断裂及老君庙背斜带北翼断裂(以下简称庙北断裂)组成。  相似文献   

14.
石油普查已进入了新一轮的旋回,目标是四新,也就是要开拓新地区,探索新领域,发现新类型和突破新的深度。其特点是工作难度比较大,盆地和地质构造的原始面貌大多数已被改造和重新建造,我们所面临的油气藏类型更为隐蔽;工作对象就我们现有的知识来说有的还知之甚少。提出重视开拓逆掩断层带的油气领域,无疑是今后众多领域和类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克拉玛依大逆掩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找油领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本文以纲要的形式,概括论述了车一夏大逆掩断裂带五个构造的特征及其形成机理;通过沿断裂带已探明的油气分布规律、断裂对九、十区油气藏的控制作用和地球化学研究成果等三方面论证了大逆掩断裂带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探讨了进一步在大逆掩断裂带的找油领城及油藏类型。  相似文献   

16.
谭敏 《石油实验地质》1984,6(2):108-117
逆掩断层是地壳构造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地质构造中广泛发育。在动力学机制上主要反映两种型式,即朱夏教授总结的板内变形七种机制中的两种:A式俯冲(A—Subduction)和基底滑移(Basement ramp)(朱夏,1982)。  相似文献   

17.
渤海湾盆地垦利断裂带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油气的运移、聚集模式,对指导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在垦利断裂带已发现的油田(藏),总结出了同层成藏、潜山成藏、跨断层成藏和沿断层成藏等4 种成藏模式。这些成藏模式对该地区油气挖潜增储、找到更多的油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酒西盆地老君庙逆冲断裂带及其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这是一条典型的逆冲断裂带,由老君庙和庙北两逆冲断层组成。断面上陡下缓,向下顺上石炭统太原组软弱层滑脱。该构造带沿走向从东至西位移量和缩短量逐渐减少,褶皱幅度减小但宽度增大,逆冲岩席厚度由薄增厚。岩席厚度的变化可能是导致其它变形差异的主要原因。断裂带的演化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褶皱尤其是断裂是从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发育的。  相似文献   

19.
酒西盆地老君庙逆冲断裂带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一条典型的逆冲断裂带,由老君庙和庙北两逆冲断层组成。断面上陡下缓,向下顺上石炭统太原组软弱层滑脱。该构造带沿走向从东至西位移量和缩短量逐渐减少,褶皱幅度减小但宽度增大,逆冲岩席厚度由薄增厚。岩席厚度的变化可能是导致其它变形差异的主要原因。断裂带的演化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褶皱尤其是断裂是从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发育的。  相似文献   

20.
含油气盆地早期油气资源区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现代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理论,采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学地质相结合的方法,吸取了当前国内外油气资源评价的先进方法,并通过在海上某些含油气盆地早期油气资源评价的实践,总结了一套较完整的评价方法和流程,包括区域地质评价、油气圈闭条件评阶、生油条件评价、储层、盖层条件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