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本标准规定的是测定氮化钢硬化层表面硬度的方法。因为硬化层的厚度和断面硬度梯度是根据氮化条件和钢种而变化,所以根据硬度试验方法应考虑如下情况。(Ⅰ) 硬度试验负荷相对于硬化层厚度来说小,造成的塑性变形所影响到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1.序言氮化零件的表面硬度和氮化层内的硬度分布取决于钢中的合金元素含量和氮化工艺参数,如氮化温度、氮化时间和氮化介质的种类。在氮化的早期研究中,Fry 和其他一些人就己指出了钢的成份的影响。同样,很早就开始了关于氮化层的硬度与氮化温度、氮化时间的关系的研究工作。从对许多钢的新近的研究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觇定的温度下氮化时间的影响。而氮化温度和钢的成份对氮化层硬度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缩短氮化周期,并使氮化工艺不受钢种的限制,近年来在原氮化工艺基础上发展了软氮化和离子氮化两种新氮化工艺.……  相似文献   

4.
采用渗碳处理与Q-P(淬火-配分)热处理工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箱式炉固体渗碳、Q-P热处理、金相、显微硬度测试等对18Cr2Ni4W钢的微观组织和硬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渗碳处理后渗层附近的晶粒显著粗化,由于碳含量显著增加导致出现较大的块状或网状碳化物。经过Q-P处理后,渗层中分布着细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晶粒显著细化。对比渗碳和淬火-配分处理的硬度分布曲线,可以发现硬度分布是呈现先升高,然后下降的趋势。其中配分温20 min的渗层的硬度显著提高,最高硬度为1108 HV0.1  相似文献   

5.
采用氩气和涂层联合保护对20Cr2Ni4矿山机械齿轮钢进行热处理,以减小脱碳层厚度,提高表面耐磨性能。通过组织观察和表面硬度测试,结果显示热处理后的材料硬度由表向里呈先迅速增加后逐渐平稳的趋势,材料表面的硬度较低,但仍大于未经过热处理的表面硬度。材料表面组织为铁素体(F)和马氏体(M),中心组织为马氏体(M)和贝氏体(B)。材料表面存在较薄的全脱碳层。氩气和涂层联合保护热处理的全脱碳层厚度为0.2mm,小于普通热处理的全脱碳层厚度0.3mm。因此氩气和涂层联合保护热处理可以有效地抑制脱碳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了强化各种机器零件和工具,采用辉光离子氮化是很成功的。但是结构钢中不含铝,这就难以获得表面硬度高于HV600的氮化层。此外,通常调质后的低冲击韧度值(a_1<50焦耳/cm~2)也限制了氮化钢表面强化的性能。临界区间加热淬火,明显降低钢的脆断敏感性,同时,不均匀的组织结构可以影响氮化层的形成动力学和零件心部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8.
2.3渗碳钢的残余奥氏体 2.3.3 使用条件 G.V.Kozyrer等认为,给冲击疲劳寿命带来影响的残余奥氏体效果,根据负荷应力的状态有所不同。图2.37表示其结果。即,用80公斤/毫米~2的应力随着残余奥氏体增加而提高。但,用45公斤/毫米~2的应力,随着残余奥氏体的增加,强度却下降。  相似文献   

9.
利用激光合金化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钼合金化层,并研究了合金化工艺对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钼合金化层的硬度逐渐减小;随着激光扫描速度的增加,钼合金化层的硬度先升高后降低;随着预涂层厚度的增加,钼合金化层的硬度逐渐增加。45钢钼合金化的最佳工艺为:激光功率4.3kW、激光扫描速度8mm·s~(-1)、预涂层厚度0.25mm。经该工艺处理后的钼合金化层分为合金化区和热影响区,合金化区厚度为805μm,组织为FeMo、Fe_2Mo和Mo_2C等相,平均硬度725HV0.1,热影响区厚度193μm,组织为马氏体和部分残余奥氏体,硬度从725HV0.1到203HV0.1,呈梯度分布。  相似文献   

10.
钢的临界区热处理的发展已有近廿年的历程,初期的进展是缓慢的,七十年代后,由于它在改善韧性和抑制回火脆性方面的良好效果被用来改进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的强韧性配合,解决大锻件回火脆性问题以及提高低温钢的低温韧性,在进一步发挥材料潜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钢的临界区热处理开始受到材料科学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对临界区热处理的理论基础——奥氏体逆转变的机制和动力学开展了试验研究,关于塑性第二相在复相钢中对性能的影响机构进行了探索,现在临界区热处理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美国、瑞典、日本与苏联等地蓬勃地开展着。由于临界区热处理能够分别使锰-钼-硼系列低合金高强度钢和锰系低温钢的韧性或低温韧性达到或接近含镍高强度钢或12%Ni、9%Ni低温钢的水平,弥补了因减免镍所带来性能上的损害,所以对发展立足于我国富产元素的高强度钢和低温钢方面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本文扼要地综述了临界热处理近年来的研究和发展,分析了临界区热处理对钢力学性质的影响与组织转变的关系,肯定了细化晶粒和塑性第二相的各自贡献,并根据我们自己的工作,提出了确定临界区热处理最佳工艺参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08钢复合硼化层相成分及显微硬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马氏体时效钢赋于模具高寿命,而且比传统的工具钢热处理简单——只要严格遵守热处理工艺。本文论述了最新推广采用的Marlok马氏体时效钢的热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13.
(4)临界区热处理提高钢性能的原因临界区热处理已被多方面的目的而被采用。但对提高钢性能来说,主要表现在提高钢的低温缺口韧性和消除或显著减弱回火脆性。对这二方面的性能改善的原因,许多研究都从各种角度作过一些分析、讨论,今综  相似文献   

14.
1.导言合金元素碳和氮明显地降低铁的铁素体—奥氏体转变温度,而氮的作用比碳更为强烈。在铁—氮合金中,转变温度(Ac_1—温度)下降到590℃;在铁—碳合金中,下降到723℃[1]。纯铁(911℃)和铁—氮合金(590℃)的不同转变温度,使得在氮化时(例如在600℃)铁的含氮表层就已部分地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锆的醇盐,以锆的醇盐为前驱体涂在氢化锆表面制备氧化锆膜层以防止氢化锆中氢析出。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氧化锆膜层的物相组成、形貌及阻氢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测试了氧化锆膜层的截面形貌、表面形貌及相结构。通过真空脱氢实验对膜层的阻氢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在600℃以上时,可以在氢化锆表面获得致密并连续的氧化锆膜层;氧化锆膜层的阻氢因子PRF(permeation reduction factor)值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热处理温度为600℃时获得氧化锆膜层的阻氢因子最高,为8.6;氧化锆膜层主要由四方相氧化锆T-ZrO_2和单斜相氧化锆M-ZrO_2组成,并以单斜相氧化锆M-ZrO_2为主。  相似文献   

16.
选取25Cr3MoA钢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机加工方式结合干湿吹砂的方法,制备了不同表面粗糙度的25Cr3MoA钢。采用JB-3C型粗糙度仪测试钢的表面粗糙度,然后对不同粗糙度的25Cr3MoA钢进行氮化处理,用FM-7显微维氏硬度计和体视显微镜对氮化层进行观察,研究粗糙度对氮化层深度和组织的影响,分析产生不同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选取25Cr3MoA钢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机加工方式结合干湿吹砂的方法,制备了不同表面粗糙度的25Cr3MoA钢试样。测量钢的表面粗糙度,然后对不同粗糙度的钢进行氮化处理。测量显微维氏硬度和观察氮化层,研究粗糙度对氮化层深度和组织的影响,分析产生不同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对 SCM440钢进行离子氮化所生成的化合物层中ε-Fe_(2-3)N 及γ′-Fe_4N 量的变化和 N_2/H_2比、硬度、厚度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其次,进行了磨损特性的研究。有化合物层时,由于ε-Fe_(2-3)N 的增加,其耐磨性能有所提高。除去化合物层进,如果扩散层的硬度为 HV700左右,种种情况表明扩散层的磨损量和存在化合物层时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20.
冷轧涂(镀)层钢连铸技术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武钢在不完全具备生产准沸腾钢的条件下开发的冷轧用镀锌、镀锡、彩色涂层、邦迪管、易拉罐系列钢种的化学成分、工艺路线、工艺操作、生产特点、成品材性能以及这些钢种用于生产所取得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