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2.
3.
以天镇县熏夭口村耕地为例,介绍了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的方法,并对主要影响耕地质量等别的自然质量等、利用等、经济等3类评价因子进行计算打分,依据打分结果确定耕地的自然质量等别、利用等别及经济等别,从而全面掌握了项目区内引起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的因子及其相互联系,进而为当地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的年度更新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4.
农用地分等中产量比系数确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农用地分等中产量比确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提出分层设置基准作物,在国家层面确定小麦、玉米和水稻3种作物作为基准作物,国家产量比系数确定以作物提供的热量比进行确定,以水稻的热量比为1,玉米和小麦的热量与水稻的热量相比确定;省级基准作物根据熟制确定,对应熟制确定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采用对应的基准作物最高产量与指定作物最高产量比进行确定;以上海市为例,按照分级确定产量比系数能更好地反应区域农用地利用等别的质量差异,依据分级确定的产量比系数进行标准粮测算,能更好地反应区域农用地生产能力的实际。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农用地质量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用地质量评价是土地管理工作由数量型管理向质量型管理方向转变的一项基础工作。本文在界定农用地质量的基本概念、阐述农用地质量定量化可行性及定量化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农用地质量评价的基本思路、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进展、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及表达形式与应用等内容。建议进一步扩大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与改革中的应用力度,做好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金土工程等相关工作的衔接。 相似文献
6.
7.
8.
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方针调整基本农田布局,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以稳定现状基本农田布局的思路为基础,研究基本农田布局调整方法。综合考虑耕地质量、区位条件、坡度及连片性等因素,构建耕地入选基本农田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西省高安市为例,采用综合评价法进行潜力评价,借助GIS技术获取评价指标值,依据评价结果调整基本农田布局;比较调整前后的基本农田,以农用地分等利用等指数和集中连片性为检验内容,调整后基本农田中优质耕地比重由38.51%提高到45.35%,集中连片耕地比重由27.81%提高到30.56%。研究优化了当地的基本农田布局,对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农田调整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本文以信息熵原理分析了新建县土地利用的分异规律,结果显示:新建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在1997—2004年期间呈上升趋势,其中1998—2000年基本保持不变,保持较高水平(0.585 0),2000—2002年略有增长,2002—2004年呈比较明显的增长趋势,并达到最大(0.595 6)。信息熵的空间分布,在新建县经济比较发达的长堎镇、石岗镇、望城镇及乐化镇的信息熵最大;松湖镇、象山镇、联圩乡、铁河乡的信息熵最小;西山镇、石埠乡、流湖乡等10个乡镇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在1997—2004年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002年达到最大。根据同期的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影响信息熵变化的因素,并建立信息熵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2.
新建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分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信息熵原理分析了新建县土地利用的分异规律,结果显示:新建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在1997-2004年期间呈上升趋势,其中1998-2000年基本保持不变,保持较高水平(0.585 0),2000-2002年略有增长,2002-2004年呈比较明显的增长趋势,并达到最大(0.595 6)。信息熵的空间分布,在新建县经济比较发达的长堎镇、石岗镇、望城镇及乐化镇的信息熵最大;松湖镇、象山镇、联圩乡、铁河乡的信息熵最小;西山镇、石埠乡、流湖乡等10个乡镇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在1997-2004年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002年达到最大。根据同期的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影响信息熵变化的因素,并建立信息熵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产能核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用地产能核算是农用地分等的深化与延续。农用地生产能力包括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及实际产能3个层次。通过建立农用地分等单元标准粮理论单产和自然质量等指数的函数关系、标准粮可实现单产和利用等指数的函数关系,分别核算分等单元的理论单产及可实现单产,以此为基础核算区域理论产能及可实现产能。农用地实际产能主要是依据核算区域内指定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进行核算。结合农用地产能核算研究方法,选取河南省开封县进行了农用地产能核算实际案例研究。最后,本文对农用地产能核算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农地利用社会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社会效益是指土地利用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及产生的政治和社会影响 ,包括为实现社会发展目标和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程度。鉴于农地与“三农”问题的特殊关系 ,农地利用社会效益反映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三农”问题为切入点 ,构建包括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协调发展和农民发展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定性 (德尔菲法 )和定量 (AHP法 )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 ,应用于河北省曲周县 1996~ 2 0 0 2年 4个年际纵向对比 ,揭示出其社会效益的演化。 相似文献
15.
遵循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工业布局协调一致、不平衡发展、可持续发展三项原则;依据本省矿产费源及其分布特点和矿业生产力发展现状。以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矿产后续加工产业为依托;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构筑与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全省工业战略布局相协调的“四带、五区、一中心”的湖北省矿产费源开发利用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边缘农地利用与耕地保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城市边缘区是农村与城市的过渡地带,其农地利用既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同时又要发挥农业生产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城市边缘区农地利用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其被低效利用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要加强城市边缘区农地流转和耕地保护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7.
城市边缘区是农村与城市的过渡地带,其农地利用既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同时又要发挥农业生产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城市边缘区农地利用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其被低效利用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要加强城市边缘区农地流转和耕地保护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