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爽  赵会洋 《计算机教育》2008,(14):60-61,65
单态设计模式在Java课程中很少涉及,本文讲述了怎样将此内容巧妙地引入到课堂中去,并通过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使得学生不但能够轻松掌握此内容,还可以深入理解其它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2.
可证明安全性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冯登国 《软件学报》2005,16(10):1743-1756
论述了可证明安全性理论在安全方案与安全协议的设计与分析中的应用,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可证明安全性,可证明安全性理论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RO(random oracle)模型方法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公钥加密和数字签名等方案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标准模型下可证明安全性理论在公钥加密和数字签名等方案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及可证明安全性理论在会话密钥分配协议的设计与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安全协议是现代网络安全的基础,密码协议的安全性证明是一个挑战性的问题。事件逻辑是一种描述分布式系统中状态迁移的形式化方法,用于刻画安全协议的形式化描述,是定理证明的基础。用事件序语言、事件类和一个表示随机数、密钥、签名和密文的原子类,给出身份认证协议可以被形式化定义和强认证性证明理论。利用该理论对增加时间戳的Needham-Schroeder协议安全性进行证明,证明改进的Needham-Schroeder协议是安全的。此理论适用于类似复杂协议形式化分析与验证。  相似文献   

4.
VRF函数的安全性证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验证随机函数(即VRF函数)在信息安全协议设计中应用广泛,目前的VRF函数主要有基于RSA困难性问题与基于双线性困难性问题,但其安全性证明尚不成熟.可证明安全性基于RO模型方法论,可用于协议的安全性证明,首先介绍了基于双线性困难问题的VRF协议,并且给出了安全性的归约化证明.  相似文献   

5.
《软件工程师》2019,(5):53-56
本文针对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抽象、学生理解困难,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问题,提出以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的本质特性为出发点,设计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管理任务为主要实践内容的沉浸式课堂,学生在实施课堂管理任务时学习、实践操作系统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利用TRIZ体系中的资源分析法对沉浸式课堂进行了优化。教学实践表明,沉浸式课堂的实施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于操作系统原理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工程》2017,(3):172-175
目前群签名协议大多只局限于单个协议执行的安全性,在多协议环境下安全性减弱。为此,研究通用可组合模型框架下的群签名在多个协议并发执行时的安全性。由于在通用可组合的模型框架下可以模块化地分析协议,因此利用此框架定义群签名协议的理想函数,提出可以实现此理想函数的群签名协议,并证明此协议的安全性和不可伪造性。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给出通用可组合的群签名协议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的安全性适用于多协议执行的并发环境。  相似文献   

7.
针对WTLS可能受到的几种主动攻击进行分析,而新一代移动商务的发展也对WTLS的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需要找出WTLS的安全漏洞,在这个基础上对扩展WTLS协议进行分析以及改进,使得协议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分析WAP安全架构中WTLS的安全性问题,根据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在移动电话和其他无线终端中完成授权鉴定,在此基础上针对漏洞提出解决方案,改进后的协议增加一个颁发证书的过程。通过案例证明该协议的安全性。仿真实验数据表明,WTLS协议是一个更高安全性的协议,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UC模型(通用可组合安全分析模型)中密码协议安全性证明的难点是模拟器的构造,而目前模拟器的构造没有通用有效的方法可循,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构造模拟器的通用有效的方法.研究了UC模型的构建原理,分析了UC安全性的本质要求,指出了符合UC安全性本质要求的模拟器存在条件以及模拟内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构造模拟器的方法,并给出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分析.为正确使用UC模型进行密码协议的UC安全性证明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密码协议设计主要考虑理想环境下运行的安全性。为了设计实用安全的密码协议,首先对理想环境下密码协议中存在的主要攻击进行研究和总结,提出四条协议设计原则,以避免常见的设计缺陷;然后通过对消息完整性的研究,提出一种协议转换算法,可将理想环境下安全的密码协议转换为现实环境下安全的密码协议,并证明算法的安全性。该转换算法的提出,有助于设计在现实环境下运行安全的密码协议。  相似文献   

10.
对现有的一个典型的基于验证元的三方密钥交换协议——ZZJ协议进行分析,指出它的不安全性。在此基础上针对现有的大多数基于验证元的3PAKE协议均难以抵御服务器密钥泄露攻击的现状,提出一个新的基于验证元的三方密钥交换协议——NZZJ协议。通过安全性分析,证明该协议能够抵御服务器密钥泄露攻击、未知密钥共享和内部人攻击等常见的安全威胁。  相似文献   

11.
将BB84密钥分配协议看做一个Wire-tap的信道模型,其主信道为二进制对称信道,比特翻转率为025ε,窃听信道是二进制删除信道,删除概率为1-ε.通过量子LDPC编码方式,BB84编写实现主信道的安全通信,同时对BB84协议的安全性进行证明.最后,对Wire-tap信道的安全容量进行计算,最终得到BB84协议下量子LDPC码的可容忍误码率.  相似文献   

12.
物联网包含感知子网和传输骨干网,其感知子网中节点能力受限,往往利用移动的传感器节点跨区域访问来获取信息;而其传输骨干网络需要依托现有Internet的基础设施,并利用其提供的强大服务.在这种情况下,移动节点的漫游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一方面移动节点在感知子网间跨区域漫游,虽和MANET中一样需要保证移动节点漫游时高效安全地加入新的拜访域,但因传感节点资源极端受限而对轻量级有更高数量级的要求;另一方面资源受限的感知子网间移动节点漫游仅能提供轻量级安全,但是在接入骨干传输网时,不可因此降低骨干网络已有的安全性,即轻量级的安全协议和传统骨干网协议综合运用时,需具有组合安全性.本文针对这种基于骨干传输网的移动节点漫游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随机漫游认证协议(RMRAP),兼顾安全性和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实现了漫游的轻量级身份认证,保护了漫游节点的隐私,同时实现了具有前向安全性,会话密钥对;并针对衔接骨干网和感知子网的基站进行了组合安全性的认证测试,验证了RMRAP的安全性;最后,从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两个方面,分析了RMRAP协议的性能,并和相近工作进行了对比,对比表明,具有组合安全性的RMRAP在计算、通信开销方面,依然具有和同类协议可比较的相近性能.  相似文献   

13.
Peris-Lopez et al. (J Netw Comput Appl 34:833–845, 2011) recently provided some guidelines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to design a secure yoking proof protocol. In addition, conforming to those guidelines and EPC C1-G2, they presented a yoking proof for medical systems based on low-cost RFID tags, named Kazahaya. In this paper, we compromise its security and show how a passive adversary can retrieve secret parameters of a patient’s tag in cost of \(O(2^{16})\) off-line PRNG evaluations. Nevertheless, to show other weaknesses of the protocol and rule out any possible improvement by increasing the length of the used PRNG, we present a forgery attack that proves that a generated proof at time \(t_n\) can be used to forge a valid proof for any desired time \(t_j\). The success probability of this attack is ‘1’ and the complexity is negligible. In addition, we present a new lightweight protocol based on 128-bit PRNG func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Kazahaya protocol. In terms of security, we evaluate the new protocol based on formal and informal methods and prove that the improved protocol is not vulnerable to RFID attacks.  相似文献   

14.
一个基于交互式零知识证明的身份鉴别和数字签名协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一个新的基于零知识证明的身份鉴别和数字签名协议,该协议的安全性建立在对大数的因子分解和RSA加密算法破解的难度上的,该协议可以被方便地应用到智能卡系统中去,与Nyang的协议相比,此协议在通信量与前者相当,而且要达到零知识主明所需要的轮数比Nyang的协议要少,在相同轮数情况下该协议可以提供比Nyang的协议更高的安全性能,在一轮循环情况下协议可以达到的最高安全程度与用户身份无关,还将协议应用于实现数字签名、多人数字签名和(N,T)门限数字签名协议。  相似文献   

15.
作为基本工作模式OFB具有流密码的特点,它允许明文的分组单位长度小于分组密码的长度,从而可适应用户数据格式的需要。但当分组单位长度远远小于分组密码的长度时,此模式使用分组密码的效率不高。因为不管加密多短的明文块,每加密一块都要使用一次分组密码。为了提高其效率,引进了计数器和缓冲器,使分组密码的输出得到全部使用。同时为了增强安全性,改进了OFB模式的反馈输入方式,使得在P. Rogaway等人给出的强安全性定义(priv)下是可证明安全的,并用M.Bellare和V.Shoup的玩游戏的方法给出了一个自然、通俗易懂的证明。  相似文献   

16.
The notion of certificateless cryptography is aimed to eliminate the use of certificates in traditional public key cryptography and also to solve the key-escrow problem in identity-based cryptography. Many kinds of security models have been designed for certificateless cryptography and many new schemes have been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correspondence of the security models. In generally speaking, a stronger security model can ensure a certificateless cryptosystem with a higher security level, but a realistic model can lead to a more efficient scheme.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the efficiency of a certificateless signature (CLS) scheme and introduce an efficient CLS scheme with short signature size. On one hand, the security of the scheme is based on a realistic model. In this model, an adversary is not allowed to get any valid signature under false public keys. On the other hand, our scheme is as efficient as BLS short signature scheme in both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ation and, therefore, turns out to be more efficient than other CLS schemes proposed so far. We provide a rigorous security proof of our scheme in the random oracle model. The security of our scheme is based on the k-CAA hard problem and a new discovered hard problem, namely the modified k-CAA problem. Our scheme can be applied to systems where signatures are typed in by human or systems with low-bandwidth channels and/or low-computation power.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三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不能抵抗中间人攻击。为此,对Tan提出的三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2010, No.5)进行分析,证明其不能抵抗发起者假冒攻击、响应者假冒攻击及中间人攻击,并利用单向哈希函数和椭圆曲线密码学技术对协议进行改进。理论分析与形式化证明结果表明,改进协议继承了原协议的安全性,并能抵抗假冒攻击及中间人攻击。  相似文献   

18.
基于认证测试的安全协议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明  罗军舟 《软件学报》2006,17(1):148-156
认证测试是一种新型的在Strand空间模型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安全协议分析与辅助设计技术,可用于大部分协议的关联属性的分析;但是与Strand空间模型一样,它主要用于协议正确性证明,在协议为何不正确以及如何进行改进这个问题上处理分析能力较弱.在认证测试概念的基础上,结合逻辑分析的优点,提出了增强型认证测试EAT(enhanced authentication test)和Correspondence函数等概念来对安全协议进行关联属性的分析,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与原有技术相比,该方法更为形式化,协议分析人员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手动分析,并且更有利于协议分析自动化工具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口令认证密钥协商可以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建立安全的远程通信,且可以将一个低熵口令放大为一个高熵的会话密钥。然而,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大数分解和离散对数等经典数学难题的PAKA协议面临着严峻的安全挑战。因此,为了构建一个高效安全的后量子PAKA协议,依据改进的Bellare-Pointcheval-Rogaway(BPR)模型,提出了一个基于格的匿名两方PAKA协议,并且使用给出严格的形式化安全证明。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与相关的PAKA协议相比,在安全性和执行效率等方面有一定优势,更适用于资源受限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智能移动设备。  相似文献   

20.
辛欣  郝林  汤瑜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30(5):1530-1532
针对半诚实模型提出了空间两平行直线间距离的保密计算协议。确保互不信任的参与方分别输入各自隐私信息合作计算, 同时保持各自信息的隐私性, 并且不能通过中间结果计算出其他参与方输入的隐私信息, 最终准确得到两平行线间距离, 并且在理论上证明了协议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