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MEMS传感器是消费性电子实现创新应用不可或缺的关键元件。近几年以来,不论是从游戏机到手机,或者是从笔记本电脑到白色家电,许多的消费性电子产品都通过低重力加速度计,实现了动作控制的用户接口和强化保护系统。而现在则轮到MEMS陀螺仪(Gyroscope)和磁传感器(Magnetism Sensor)受到瞩目,将为消费性电子应用推动下一波创新应用及产业增长。  相似文献   

2.
随着智能化技术及物联网的不断发展,柔性压力传感器作为可穿戴电子设备和电子皮肤的核心器件,拥有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压阻式柔性压力传感器的相关研究已经从探究具有压敏效应的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发展到了对高性能传感器的制备研究。为了获得高性能的柔性压力传感器,研究者们在传感器的材料、结构及器件设计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型研究工作。目前已经研制出了一些基于新型材料与结构的高性能、低成本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并且在可穿戴传感器、电子皮肤等应用领域已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压阻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在材料、结构及应用方向的创新及发展,并对该类传感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工业生产中,机械电子已经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机械电子领域中,能够进一步提升机械电子设备的性能,使其趋向于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以及模块化方向发展。文章首先对当前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传感器技术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及其重要性,旨在进一步推动传感器技术的运用,从整体上提升机械电子工程水平。  相似文献   

4.
传感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感器是获取信息的工具。因此,有人把传感及控制技术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列为当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工业、农业、交通运输、能源、高新技术等各个领域。汽车传感器是构成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础,是汽车电子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一部汽车需要四、五十只传感器。新兴的汽车电子工业已成为世界电子设备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预计到2000年全世界汽车电子产品的市场规模可以突破600亿美元,我国的汽车电子工业发展目标是到“九五”末期,年总产值到150亿元人民币。汽车传感器大约为装车费用的10%—20%。汽车用传感器种类很多可分类:温度、压力,转速、位移、流量、震动、排出气体等。 本文对应用比较广泛的汽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5.
按照国家标准的分类原则,梳理和构建了智能传感器产品体系架构,系统介绍了压力传感器、惯性传感器、磁传感器、麦克风、光学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主流器件的技术类型和性能特点,围绕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电子、医疗电子四大重点领域分析其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和行业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1、电子封装科研院所 1.1总体情况 我国科研院所从事电子封装技术研究是与电子元器件的研制同时起步的,随着电子元器件技术的发展,电子封装技术也同步发展.特别是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封装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封装形式从DIP、SOP到LCC、BGA、QFP等,管脚数从8条腿到280条都可以进行封装.  相似文献   

7.
嵌入式系统发展到今天,已经是遍地桃李.从最早的家电、工业应用、通信,到现在的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越来越多地深入到人们胜过的各个角落.很多应用都发展出了庞大地独立分支,成为支撑半导体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8.
电子测量仪器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测量是利用电子技术来进行测量的方法。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由于电子测量的一系列优点,许多物理量都设法通过一定的传感器变换成电信号,然后利用电子技术的方法进行测量。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大生产中那些要求精密和准确测量的内容通常都运用了电子测量的方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探雷技术的发展探雷方法有从简单手工探测到各种电子探测技术,其中包括电磁感应(EMI)、热像仪、穿地或探测雷达(GPR)、热中子激活(TNA)和生物敏传感器。目前正在研究的许多系统采用两种以上类型的传感器,融合它的输出,以达到最好的探测性能和最低的虚警...  相似文献   

10.
王晓娟 《电子测试》2015,(2):166-168
近几年我国电力行业发展速度很快,人们对行业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对电气设备的监测高度重视。在电气设备的监测过程中,电子传感器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电子传感器进行概述,包括发展历程、组成和分类等,再对电气设备监测中电子传感器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微光像传感器技术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田金生 《红外技术》2013,(9):527-534
在回顾微光像传感器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跟踪最近10年的发展轨迹的基础上,提出了确定新一代微光像传感器的原则和发展方向。并重点介绍了微光像传感器的最新进展。包括带前置增强级的CCD/CMOS,如增强CCD/CMOS、电子轰击CCD/COMS,固体微光CCD/CMOS、CCD和CMOS混合微光像传感器、电子倍增CCD,铟镓砷短波红外微光像传感器。  相似文献   

12.
梁辰 《通信世界》2013,(9):14-14
传感器的种类可能会增加,但更为关键的是传感器之间的应用形式,尤其是在软件上的技术,会变得更加智能。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每一个移动传感器背后都是一个数以百亿的产业"。事实上,从iPhone产品的发展路线图来看,每一步都与传感器密不可分。第一代iPhone可以自动调整画面至横向或纵向显示,让加速度计得到普遍采用;iPhone3GS采用电子罗盘用于导航;iPhone4以及第一代iPad则为运动感测的陀螺仪创造出一个  相似文献   

13.
<正>在电子元器件领域,村田的产品广为人知,从片状电容、滤波器、振荡子、传感器到现在的蓝牙模块,都在世界市场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很多人不知道,50多年前,村田制作所却仅仅是日本京都的一家普通陶瓷作坊。经过长期不懈的创新,村  相似文献   

14.
近日,全球知名电量传感器制造商莱姆电子发布了用于电气隔离、超高精度直流、交流和脉冲电流测量的ITZ系列传感器,可应用于工业和实验设备等领域。这系列的高精度传感器额定电流测量范围600A到24kA,在环境温度25℃时精度达到几个ppm。在技术上,非常大电流的极高精度测量一直是一个难题。莱姆电子经过了近些年不懈努力,使用  相似文献   

15.
, 《中国集成电路》2012,(12):13-13
用户体验、工业控制和汽车电子是传感器高速发展的市场动力。而物联网是传感器的新兴市场和跨行业传感器市场需求的动力。根据工信部的预测,中国物联网市场到2015年时将逾5000亿元,2020年成熟时将启动万亿元级别的市场规模,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  相似文献   

16.
生物医学电子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尤其新型传感器的微电路创新及应用正在催生越来越优良的电子传感器问世,特别结合纳米科技、微电子技术、实时通信、检测技术网络化及云端运算等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将会给人体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带来崭新途径和策略。通过对医疗传感器的微型化和新型轻质高强底免疫原性材料适应性改进,增加传感器的感应电源与数据传输,以及低功耗传感器射频器件,最终可解决医疗实践中电子传感器植入皮下或人体的需求,达到检测人群身体生理指标,起到预防保健作用,从而保障人民生活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对生物传感器在现代医疗模式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类和畅想,试图为生物传感器技术研究者的提供创新灵感,增进生物医学电子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到内太阳系执行各种空间探索研究任务离不开高性能的高温传感器与电子元器件;此外,宇航发动机环境也急需耐高温的燃烧/发射控制传感器与电子部件.在高温微器件与系统的开发中,封装技术至关重要.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介绍了美国高温微系统封装技术的发展现状;以美国宇航局Glenn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发成果为重点,论述空间与航空应用领域急需的500℃以上高温恶劣环境工作的MEMS传感器封装技术,并从材料要求、技术水平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展望了高温微器件封装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进入到2011年,中国电子制造走入了第三个发展十年,正在迈入从世界加工中心到世界创造中心的蜕变,随着电子产品越来越朝着短、小、轻、薄等趋势发展,电子组装业已开始进入3D精细化组装时代,这些都给迅速发展的中国电子制造业提出了新的技术挑战。  相似文献   

19.
杨隆鑫  左恬源  侯冠华 《电视技术》2012,36(Z2):78-80,85
图像传感器是一种将光学图像转换成电子信号的器件,它被广泛地应用于摄像机、数码相机、照相手机等设备中。图像传感器主要分为感光耦合元件和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有源像素传感器两种。基于图像传感器技术领域的专利文献,对该领域专利总体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当前技术发展状况,分析在中国市场具有知识产权竞争优势的申请人,从专利布局现状揭示产业发展风险与机遇。  相似文献   

20.
霍尔器件成为商品,才三十多年的历史。迄今,霍尔器件的品种、功能和用途都有了极大的发展,而在磁敏传感器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霍尔器件产业。 据日本电子工业振兴协会1992年的调查,当年在日本生产的传感器中,磁敏传感器的产量为10.86亿只,占传感器总产量的33%,价值1098亿日元,占传感器总价值的21%。产量居各类传感器之首,价值仅次于光传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