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平流层飞艇通信系统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百贺 《中国新通信》2010,12(11):69-71
平流层飞艇通信系统同时具有微波中继和卫星通信的优点,可与地面控制单元、空中中继单元以及多种无线用户构成通信网络,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国际电信联盟(ITU)已分配给高空通信系统47.2~47.5GHz和47.9~48.2GHz的工作频段。然而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款真正可以投入使用的平流层飞艇通信系统,飞艇平台和通信载荷方面均存在多个关键技术迫切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2.
平流层气球通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 47/48GHz平流层气球通信。以大气衰减与天气之间的关系为依据 ,探讨通信的稳定性 ,说明 47/48GHz通信的局限性 ,提出我国实现平流层气球通信的途径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平流层天星通信系统是指由稳定常驻在平流层的信息天星平台与地面控制设备、网关接口设备,以及多种无线用户终端构成的通信系统。平台的载体为气球。早先,由于无法解决气球在空中的位置保持问题及其他一些技术问题,因此未能实现借助气球进行通信这一构想。进入90年代后,电晕离子推进器(CoronaIonEngine)的发明解决了气球位置调整的动力问题,GPS技术的发展解决了气球在空中的定位问题,这些技术及另外一些相关技术的发展使得平流层天星通信在技术上已经成为现实。同时,个人通信的现实与潜在巨大市场,也极大的…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暴露了我国应急通信系统不能满足突发事件通信需求,必须研究新型应急通信技术以克服当前应急通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平流层通信技术实现应急通信系统的方法:在由飞艇组成的高空航空平台上装载基于微波技术的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和蜂窝移动基站,应急指挥通信系统用于突发事件的指挥通信,蜂窝移动通信用于公众通信。分析表明,平流层应急通信系统符合应急通信需求,具有部署快、成本低、容量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胡红芬  雒小红 《通信与测控》2000,(1):38-50,,64,
空中平台通信系统之一-系留气球通信系统是6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它利用一个停留在空中的系留气球来携带空间转发器。本文简单概述了秒留气球通信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与应用,较详细地描述了该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及其性能特性,文章最后简 该系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通信技术》2015,(2):246
平流层通信是指在离地表17~22 km的高空区域,利用飞机、气球、飞艇、飞船等工具作为驻空平台,将通信设备放置在驻空平台中,与信息接口设备、地面控制设备以及各种类型的无线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同时也可以与平流层平台或卫星进行通信,从而构成完备的空天地一体化综合信息移动通信网络系统。可以提供多用户、多用途的各种移动、固定、窄带、宽带通信业务。平流层通信主要有以下优势:1和卫星通信相比,平流层通信平台的高度大约是同步卫星、中轨卫星和低轨卫星  相似文献   

7.
《电讯技术》2008,48(12)
基于平流层飞艇的毫米波SAR雷达系统(何均,任培宏)近空间平台雷达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平流层飞艇这一近空间平台,米波雷分析了毫米波SAR雷达的特点、系统组成、相关指标及关键技术等,初步探讨了毫达在近空间平台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从汶川地震通信问题谈平流层应急通信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暴露了我国应急通信系统不能满足突发事件通信需求,必须研究新型应急通信技术以克服当前应急通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平流层通信技术实现应急通信系统的方法:在由飞艇组成的高空航空平台上装载基于微波技术的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和蜂窝移动基站,应急指挥通信系统用于突发事件的指挥通信,蜂窝移动通信用于公众通信.分析表明,平流层应急通信系统符合应急通信需求,具有部署快、成本低、容量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平流层宽带无线通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从实现平流层通信系统的角度出发,扼要地介绍了47GHZ的平流层移动通信系统和2GHZ的平流层移动通信系统的参数,对平流层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对平流层通信系统和地面通信系统与卫星通信系统的不同进行了比较,最后还讨论了平流层通信系统的应用前景和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平流层通信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青  李太杰 《电信技术》1999,(10):13-16
首先介绍了平流层通信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平流层通信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平流层通信系统的分段结构模型;并讨论了平流层通信系统所支持的电信业务及两种典型的应用系统,最后分析了平流层通信系统的应用前景及尚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东  穆武第  张广政 《电视技术》2012,36(5):106-109
针对远程无线监控系统的应用需求和移动通信的发展,提出一种基于2G/2.5G/3G网络的远程无线监控系统,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方案,介绍了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着重阐述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该系统拓展了移动通信网络的应用范围,提高了远程监控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常冬友  封颖 《电子工程师》2011,37(6):8-12,23
分析公众电话网、移动通信、互联网、城市应急通信等系统及有线与无线、固定与移动通信网络系统,并就这些典型公共通信系统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展望下一代互联网IPV6协议的规划以及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及发展趋势,展望物联网的应用前景,总结其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3.
叶先万  游凡  崔海霞 《电讯技术》2021,61(4):517-528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数据流量需求,未来无线通信系统将向更小的小区部署迁移。小蜂窝网络是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也是适应未来更加复杂通信环境的有效途径。首先介绍了小蜂窝网络的基本概念,论述了其主要的技术特点和独特的应用优势,分析了其在未来无线通信系统中与其他各种技术可能的融合场景并讨论了对应的特点和存在的难题;然后概述了小蜂窝网络技术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分析了目前主要的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最后,结合下一代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如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通信、毫米波通信、D2D(Device-to-Device)通信和认知无线电技术等,总结了小蜂窝网络的应用现状并分析了其市场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结合对流层散射信道衰落特性,分析了通信设备一周7天、一天24小时充分保障的代价;针对通信资源紧张的压力,探讨仅保障必要的通信需求,释放或尽量少地使用资源的研究思路及潜在需求;并结合这一需求,提出弹性和容中断伺机散射通信两种变速率传输技术,分别分析了2种技术的设计理念、概念发展过程、应用效果及可能的应用方向;最后,对2种变速率传输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客观预计.  相似文献   

15.
首先对未来的通信网发展前景作一概述,说明宽带通信是全光通信网的发展方向。最后指出网络的经济效益是未来通信网发展的重要准则。  相似文献   

16.
王哲宇 《通信技术》2011,44(1):164-167
根据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和资料,研究了纳米科学技术对通信科学技术和空间通信技术产生的影响,介绍了基于纳米技术的新颖通信器件及其在卫星通信中的重要应用。从纳米电子材料、新型纳米电子/光电子、"纳米卫星"、新型纳米感觉传感器等纳米科技的新兴研究领域,分析了纳米科学技术在通信科学技术和空间通信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表明,新的纳米科技导致通信终端产品新的功能,进一步产生新的需求,从而导致通信技术新一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由空间光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的基本特点作了归纳;简要介绍了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优势及发展前景;从应用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研究的几个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电力调度系统远程通信实时性传输的要求,分析了当前传统的电力调度通信系统的传输方法,以及以太网通信协议在信息远程传输的应用,重点结合电力系统应用的实际要求,给出了以太网在电力调度信息传输系统中的应用,从以太网应用模式、以太网通信模块设计以及数据传输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于进一步提高电力调度系统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先说明图象(image)与电视(video)的涵义和区别,多种业务综合(integratedservices)与多种信息结合(multimedia)的涵义和区别,有线电视(CATV)与交互电视(interactive)的涵义和区别,个人通信网(PCN)与屋内通信网(CPN)的涵义和区别。然后叙述数字图象与电视压缩编码(Video (?)mpression)的原理和发展,以及数字高清晰电视(HDTV)在通信、广播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鹏 《电信科学》2011,27(8):94-100
塑料光纤(POF)目前已经成为光纤通信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由于在价格及性能上的优势,使其在网络全光化入户接入方面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本文详细分析了全球塑料光纤的发展现状、技术进展和市场格局,并对国外一些经典应用案例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塑料光纤未来发展趋势和我国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