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至少有一个次级圈闭含有油气”的组合概率分析技术可评价圈闭的含油气性,评价结果反映了所有可能同时含有油气的圈闭组合形式。但受限于客观地质条件约束,有些圈闭是不应该同时出现的--不同圈闭组合形式对资源量计算有直接影响。为了计算符合地质模型约束的圈闭组合概率,界定了次级圈闭的含油气性定量评价模型的地质涵义,指出次级圈闭含油气性评价本质上是遵循贝叶斯分析原则,包括边际概率和条件概率两部分评价内容,分别体现全局成藏和局部成藏的可能性。首先,强调不同圈闭成藏时会存在明显的地质相关性,单个层圈闭的评价是以全局成藏可能性为前提进行评价;其次,通过对应边际概率的可能取值范围,区分了“完全独立”、“部分决定”和“完全决定”3种不同含油气性风险依赖类型,而不同依赖类型直接决定了到底哪些圈闭组合才符合当前地质认识;最后,为油气资源一体化评价软件平台(PetroV)设计了一种改进的概率树分析技术,与不确定性体积法有机结合,实现了“基于含油气性风险依赖的概率组合加和”资源量计算方法。实例证明,要想获得较为客观的圈闭定量评价结果,需要充分考虑其所属不同次级圈闭间的含油气性风险依赖类型,并依此为基础才能给出对应合理地质模型解释的不确定性油气资源量分布结果。  相似文献   

2.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南堡凹陷断裂发育,但断裂与本区丰富的油气有何关系还不明确。通过对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和断裂统计来研究断裂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区圈闭条件、储层条件和油气运移条件,来研究断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分析认为,南堡凹陷内部的断裂以NEE向或者近NE向断裂为主,在剖面上形成了“坡坪式”、“铲式”、“多米诺式”等多种构造样式。南堡凹陷内部的断裂可划分为3个级次:一、二级断裂发育于古近纪,一级控凹断裂发育时间最早、持续时间长、活动强度大,二级断裂控制局部构造、发育时间稍晚;三级断裂多为新近纪以来发育的次级断裂,断裂发育时间晚,活动强度小。在不同级次断裂的控制下,本区形成了其特殊的石油地质条件。本区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表现在3个方面,即断裂的发育有利于各类圈闭的形成;断裂引起的裂缝扩大了油气的储集空间;断裂封闭性的差异使得深部油气运移至浅部聚集。  相似文献   

3.
断裂沥青带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有录  刘华 《石油学报》2010,31(1):36-41
断裂作为油气运移的垂向通道与油气聚集的侧向遮挡条件,在断裂发育区的油气运移聚集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输导机理也是油气运移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在渤海湾盆地东辛复杂断块油气田发现的断裂沥青带为研究对象,对其成因及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控制构造带形成的主干生长断层在其活动期间可以产生一些较大的“空洞”,即“断裂空腔”。“断裂空腔”的形成受断层活动期的应力状态、两侧岩性、断面形态以及石油充注等因素的控制,断面形态的突变处是“空腔”产生的有利地区。“断裂空腔”发育的位置及规模不同,导致断层不同部位流体输导能力的差异,“断裂空腔”是油气沿断层运移的优势通道和汇聚区。油气进入“空腔”并聚集后,轻组分逐渐散失,重组分残留形成沥青。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高原复合油气系统多源生烃和复式成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达木盆地经历了古生代“地块-海槽”和中、新生代“盆地-造山带”演化旋回,发育了石炭系海陆 过渡相、侏罗系湖沼相、第三系咸化湖相、第四系盐湖相4 套不同类型的烃源岩,形成了“多源-多凹-多 灶”的复合油气系统,具有“多因素联合控藏、多期油气充注、多层系和多类型圈闭成藏”的“复式成藏”特征。通过深化盆地油气成藏规律认识,提出了“源外成藏与源外找油、斜坡成藏与下坡找油、晚期成藏与源 上找油、动态成藏与深层找气”等新的地质认识,有效地指导了盆地油气勘探部署,实现了油气勘探新突破和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从含油气系统理论出发,将圈闭成藏的地质条件分为5个单项地质条件及18个子项因素,并以子项因素建立圈闭基础数据库;然后,确定各子项因素的评价标准,从而实现其评价的定量化;由专家打分定量给出已钻探圈闭的各项地质条件的评价,由此回归出评价曲线,得到未钻探圈闭的定量评价;最后,利用已钻探圈闭的含油气情况,通过一种最优化方法,对未钻探圈闭的含油气情况作出定量的评价。用大庆长垣南地区的实际资料验证表明,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渤海湾盆地南部走滑构造带发育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郯庐走滑断裂带穿过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和莱西构造带,为了探讨走滑构造带内断裂发育特征、成因机制及其对油气控制作用,依据方差切片、三维可视化及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对走滑构造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南部走滑构造带内发育“云梯式”和“栅栏式”两种断裂体系,断裂演化主要经历了中生代左旋走滑、古近纪伸展-走滑和新近纪强烈右旋走滑3个阶段。走滑构造带不仅控制了圈闭的形成,而且还影响了中、深层沉积体系的分布和油气的富集层位。结合不同构造部位油气富集特征,建立了走滑构造带内“中转站式”、“网毯式”、“复合式”及“阶梯式”等4类油气成藏模式,近些年指导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沙河街组二段及其以上层段,圈闭类型以构造为主;沙河街组三段及其以下地层,主要发育岩性、构造-岩性等隐蔽圈闭。地层压力的分布与油气分布特征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即正常压力带发育构造油气藏,而异常高压带多发育岩性等油气藏。异常高压为深层岩性油气藏油气的运移提供了动力。凡压力系数曲线呈现“3”字形,则相对低压油层含油性较好。根据压力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建立了“源外断裂输导成藏”和“源内高压充注成藏”两种成藏模式。油源断层是浅部源外常压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及沙河街组一段生成的油气,主要沿断层经垂向输导进入沙河街组二段及其以上地层,直接在断块、滚动背斜等构造圈闭中充注成藏,或经横向运移在构造圈闭中充注成藏。油气成藏动力是深部源内高压成藏的主控因素,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生成的油气,在异常高压的驱动下直接向其紧邻的砂岩体及构造-岩性圈闭中充注成藏。  相似文献   

8.
济阳坳陷第三系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7,自引:10,他引:27  
作为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济阳坳陷经受了复杂的构造活动和沉积作用,隐蔽油气藏十分发育。通过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的研究,提出了三个重要的理论认识:其一,断裂主导的盆地构造活动形成的陡坡和缓坡断阶、盆内和凸缘坡折控制了储集岩的形成与分布,成为隐蔽圈闭目标区带优选的基础,亦即“断坡控砂”;其二,网毯式、“T”型、阶梯型、裂隙型等输导类型在盆地特定的时空域发育和产生作用,构成了复杂的油气输导网络体系,成为隐蔽油气藏勘探方向评价的条件,亦即“复式输导”;其三,相(接受条件)、势(动力条件)存在的耦合关系,决定了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和不同特点,成为勘探目标评价的关键,亦即“相势控藏”。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思维的核心,有力地指导了“十五”期间济阳坳陷的隐蔽油气藏勘探。  相似文献   

9.
辽西凹陷古潜山内幕结构与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潜山构造是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中油气非常富集的一类特殊基底构造,但潜山内幕结构与油气圈闭和成藏条件的关系研究目前仍很薄弱。作者以辽西凹陷潜山带为研究对象,从潜山内幕断层构造格局和活动期次、地层岩性和产状、潜山地貌单元划分和展布格局、潜山圈闭类型和烃源条件以及油气运移和聚集成藏地质条件等多个角度,论述古潜山内幕结构与成藏条件的关系,将古潜山油气藏圈闭划分为古地貌和潜山内幕地层圈闭两大类,建立了油气运移具有先自上而下倒灌,再沿不整合面由低潜山带至中潜山带侧向运移注入潜山聚集成藏的“新生古储”成藏模式,为辽西凹陷潜山带深层油气勘探领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盆地新层系新领域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回顾渤海湾盆地新层系新领域勘探简况,分析了新层系新领域的石油地质条件。指出新层系新领域油气资源丰富,论证了圈闭、沉积、储层的特点及油气聚集规律。下第三系深层圈闭类型多、勘探领域广、储集层存在异常孔隙和次生孔隙发育带;海相碳酸盐岩可以生油得到证实,有的地区可以形成好的储集层;用低成熟油理论作指导寻找浅层油气资源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较好的石油地质条件,使渤海湾盆地继续加强勘探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川西坳陷天然气资源丰富。资源量结构表明,深层须家河组潜力大,目前探明率尚低,存在较大的勘探空间。此外,龙门山前缘彭灌飞来峰地区和川西坳陷东坡地区,都具备形成新勘探领域的地质条件,值得进一步研究。文章针对勘探中存在的“四超”难点,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其中特别就影响勘探成功率最突出的“超晚期构造”问题,结合勘探事实的分析认为,区内基本上属于早期成藏的地质环境,主要圈闭均具非背斜性质,常规的背斜勘探模式已不适用,进而提出了古构造分析和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的重要性,深入圈闭研究,其中特别是沉积、成岩圈闭识别与评价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ɲػ����о�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苏里格气田是目前我国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最大的气田,也是我国在克拉通盆地找到的最大的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的形成与成藏条件的分析研究,对我国克拉通盆地的天然气藏形成与富集规律认识有借鉴意义。文章通过对苏里格气田生、储、盖匹配条件的分析,以及对苏里格气田的生、排烃特征、运、储体系特征、天然气运聚特征及圈闭条件等成藏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 “广覆式”烃源岩生烃、低孔渗河流相储集砂体储气、源—储压力差较小等因素综合作用造就了现今的苏里格大气田,类似苏里格这样类型的气田,可以在塔里木盆地的塔东地区,四川盆地的川中—川南过渡带找到。  相似文献   

13.
�й���������̽����ǰ����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中国不少盆地或地区具备深盆气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系勘探已发现大型深盆气气田。6个盆地(凹陷)深盆气的远景资源量初步估算可达100×1012m3。国外研究及勘探经验表明,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可勘探开发的有效资源量只占远景资源量的10%~20%,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提高,可利用的有效资源量占远景资源量的比例会不断有所提高。欲有效勘探开发国内深盆气资源,需采取的主要对策是:①深化深盆气成藏地质条件和成藏机制的研究;②建立和完善针对薄层致密砂岩气层的横向预测技术;③钻探中采用保护气层的欠平衡钻井和防污染措施,开发上重点发展分层压裂、多层合采和低成本的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14.
��������ɶ��������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琼东南盆地经过多年的勘探与研究,已发现丰富的油气资源,且在勘探上取得了较大突破。但由于该区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海洋油气勘探程度很低,勘探成本高,石油地质研究水平也比较低。在崖13-1大气田发现后,对琼东南地区的油气资源潜力有了新的认识,分析认为区内有巨大的油气资源前景,但油气运移方向和路程均不清楚,勘探重点的选取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地层流体受两大流体系统的控制——压实流和重力流,利用流体势分析系统研究地下流体势及压力分布可克服井资料不系统的局限性,有效地进行油气资源的预测评价。用地下流体力场和势分析的方法可以统一处理和定量解释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规律,明确预测油气运移的主通道,确定有利的油气勘探靶区,显著提高钻探成功率。综合研究剖面、平面流体势及压力特征,结合其他有关地质资料,找出最有利的勘探目的层位。该方法在琼东南盆地松东地区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天然气总资源量构成中有着相当数量的低效天然气藏资源量,后者储量约占全国天然气总储量的70%。这些天然气在储量的级别上大多隶属于基本探明的Ⅲ类储量,且在各盆地的分布极不均衡,同时还具有地质因素复杂、储量级别低、储量丰度低、气井产能低等特点。要开发利用好这些低效的气田或气藏,在技术和经济层面上都有着较大的难度。但低效气藏毕竟也是一种宝贵资源,对这种特殊资源的开发:第一必须做好开发早期的地质研究,搞清其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开发采收率;第二对低效气藏应做出客观可行的评价,分析低效气藏中相对高效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差中选优;第三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同步持续发展,  以持续的方式使用低效天然气这一不可再生的资源。  相似文献   

16.
�¼���-�����������ؾ�ϸ�����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对孤家子—八屋气田的三维地震、测井、测试、生产数据解释与综合分析,精细描述该气田的地质特征,建立气藏的地质模型。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研究气藏的构造面貌及断层组构、地层展布、圈闭要素及对气藏的控制作用;利用波阻抗反演技术获得目的层段的波阻抗、泥质含量预测储层的空间展布;通过测井解释技术建立适合本区的测井解释模型,建立识别气层的有效厚度下限标准并对各井目的层段进行气层识别与评价;根据测井解释成果利用储层建模技术建立主要储层段孔、渗、饱等参数模型,并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在总结气藏地质模型和流体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本区气藏形成模式、控制因素及天然气富集区块,提出本区进一步勘探开发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17.
界定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概念与基本特征,分析了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和深海调查成果。认为迄今为止全球天然气水合物含甲烷资源的定量评估可以分为1980年以前的“推测性”阶段。1980年至1995年的“底限值”阶段,和1995年以来的“确定性”阶段。目前,中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深海原位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的保真采集,而技术瓶颈系深海天然气水合物保压保温取心钻具的研制和调查者对配套高技术调查船舶的拥有及航次的科学调配。  相似文献   

18.
渡口河构造珍珠冲段浅层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渡3井和渡浅1井在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珍珠冲段(J1z)钻获天然气,为了开辟川东北地区陆相碎屑岩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文章对渡口河构造的特点、珍珠冲段的成藏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渡口河构造珍珠冲段天然气主要来自下伏陆相生烃岩系,分流河道微相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录井、测井、地震资料均表明珍珠冲段砂岩储层发育,纵向上分布较稳定,横向上有一定分布范围;具有较好的封盖条件;提出渡口河构造珍珠冲段浅层气勘探应遵循“兼探为主,专探为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深盆气藏”是由一种“气水倒置”的特殊圈闭形成的非常规天然气聚集,构造平缓、储层致密和具有不间断供气的气源是其形成的主要条件。研究认为,库车坳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的依南2气藏为“深盆气藏”。依南2气藏产气层段为致密砂岩,发育于一向南倾的单斜背景之上,处于构造的下倾部位,存在生气量巨大的侏罗系—三叠系大套煤系地层。同时依南2气藏又具有气水倒置、含气饱和度高及异常高压的特点。依南2气藏在形成过程中,气源向致密砂岩充注时,运移的主要方式以扩散作用为主。具备了形成深盆气藏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20.
刘建 《天然气工业》2004,24(1):17-19
??This basin belongs in a fault??depression overlapping basin developed during Mesozoic??Changling sag had experienced the uplift??rift??depression and shrinkage stages??On the basis of geohistory simulation of the basin and through selecting proper geothermal history parameters??a geothermal history model was set up to simulate the geothermal history of the basin and the geothermal history parameters had been corrected by the measured results of these parameters, such as formation temperature??Ro??inclusion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poropollen colour and apatite fission track??etc??Through simulating??it is shown that the high geothermal field of the main hydrocarbon rocks??Qingshankou formation?? lasted a long time but its geothermal gradient Descended unceasingly??this formation experienced an utmost paleogeotherm at 65 Ma ago??and its geotherms changed from 110 ~ 120?棬the utmost being 150?檱Currently??its geothermal gradients are mainly 3??/100 m and it geotherms rang from 40 ~ 120??.The Qingshankou formation gave first place to oil??gener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generated a little associated gas??Its major hydrocarbon??generation time occurred after 65 Ma ag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