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华杨  曹从军 《包装工程》2018,39(13):42-46
目的制备出具有优异导电性能的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并作为导电填料,以提高导电油墨的导电性能。方法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以葡萄糖作为还原剂,采用同步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纳米银,将石墨烯/纳米银复合物和纳米银按不同比例混合作为导电填料来制备导电油墨。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等分析测试方法表征了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貌,并通过四探针法对油墨的导电性进行检测。结果纳米银颗粒均匀地负载在石墨烯片层上,纳米银粒径约为35 nm;掺杂石墨烯/纳米银复合物质量分数为12%时,导电油墨的电阻率可达到1.08×10~(-7)?·m,导电性能提高约64%。结论制备的复合材料石墨烯呈片状,结构完好,添加到导电油墨中能明显提高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2.
石墨烯导电油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小梅  徐长妍  姬安 《包装工程》2015,36(23):17-23,29
目的 综述石墨烯导电油墨的制备工艺及其应用。方法 以查阅文献的形式了解石墨烯导电油墨的制备工艺, 比较分析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石墨烯导电相的特点, 阐述广义导电油墨的导电机理。重点介绍石墨烯导电油墨在电子器件和储能器件中的应用,并展望其发展前景。结果 目前对石墨烯导电油墨的制备工艺研究主要集中于油墨导电相的制备, 未来研究仍需关注连结料、 溶剂和助剂的选择。对石墨烯导电油墨的导电机理的研究尚未起步, 探讨石墨烯导电油墨的研究进展将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并应用石墨烯导电油墨。结论 石墨烯导电油墨必将成为未来印制电子领域的关键材料。  相似文献   

3.
导电油墨是印刷电子技术中使用的关键电子材料, 而导电填料作为导电油墨的主要成分要求其化学性能稳定且电导率高。其中, 基于石墨烯的导电油墨因为其、透射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等手段对制备的石墨烯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直流电弧放电法制备的石墨烯为2~10层、尺寸在100~200 nm范围且纯度高、结晶性好。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涂层厚度、热处理温度以及弯曲角度等对石墨烯导电油墨导电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 石墨烯导电油墨电阻率与涂层厚度、热处理温度成反比, 且随着厚度、温度的增加石墨烯导电油墨的电阻率逐渐降低。并且样品在柔性基底上经过不同角度的弯曲折叠后电阻率没有明显变化。当厚度为170 μm的样品经过360℃ (30 min) 热处理后, 石墨烯导电油墨的电阻率仅为0.003 Ω·cm。上述结果表明, 电弧法制备的石墨烯导电油墨有望成为未来印制电子领域的关键材料。  相似文献   

4.
5.
施彤  邓巧云  李大纲 《包装工程》2022,43(21):50-57
目的 综述液相剥离法制备石墨烯导电油墨的研究现状,为促进石墨烯导电油墨在印刷电子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针对各种形式液相剥离制备石墨烯导电油墨的方法,分别从所使用溶剂的物理化学性能、制备流程、制得石墨烯导电油墨的性能等方面进行归纳和对比。结果 目前,液相剥离法制备石墨烯导电油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升石墨烯的分散性和油墨的导电性能等方面,未来需关注液相剥离过程中溶剂和助剂的选择,沿着低成本、绿色化、产业化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综述导电油墨及其印刷方式的研究进展,为开发价格低廉、性能稳定、导电性优良的导电油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归纳各类导电油墨的制备方式、印刷方式和应用领域,对导电油墨进行系统分类,比较各类导电油墨的性能和优缺点,并对其印刷技术进行分析,展望了导电油墨的发展前景。结果 目前关于导电油墨的研究集中在纳米银、纳米铜、石墨烯等导电填料的低温烧结油墨,主要采用丝网印刷、喷墨印刷等印刷方式,多用于制备传感器、柔性可穿戴设备等。未来的研究仍需关注如何低成本、低能耗、简单大量地制造导电油墨。结论 导电油墨的制备将与环境友好型的印刷方式相结合,向高导电性、高印刷适性发展,成为印刷电子领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分散剂含量对碳系导电油墨导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付吉灿  周奕华  魏伟  钱俊 《包装工程》2014,35(21):118-122
目的研究分散剂的含量对碳导电油墨导电性能和表面性能的影响。方法以德谦W-920为分散剂,采用单因素法,保持碳导电油墨其他组分不变,改变分散剂的配置比例,制备不同组碳系导电油墨。最后通过SEM图表征墨膜的形貌。结果不同含量的分散剂对导电油墨的性能产生一定差异。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分散剂比例的增加,导电性先上升后下降。结论分散剂的加入对导电油墨的性能起着重要作用,当分散剂的质量分数达到7%时,体积电阻率为3.01×10-2Ω·m,此时可以有效改善导电油墨的导电性和墨膜的规整性。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纳米铜粒子的制备方法,即机械球磨法、辐射合成法、物理气相沉积法等物理制备法及化学制备法,探讨了改进纳米铜导电油墨防氧化、低温烧结、导电性能等关键问题,以及纳米铜导电油墨在印刷RFID电子标签、薄膜开关、触摸屏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纳米铜导电油墨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抗氧化、低温烧结、多种印刷方式及产品应用等研究。  相似文献   

9.
基于电子标签导电油墨厚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光远  钱军浩  唐铖 《包装工程》2012,33(5):119-121,142
在电子标签的印制中,采用分层印刷电子标签天线的思路,提出了分层蝶形天线模型,并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了墨层厚度对蝶形天线辐射效率的影响。由仿真结果分析可知:不同区域电流密度的高低影响分层天线的辐射效率,在天线上找到了分层最佳点,分层天线的辐射效率比单层天线高。解决了印刷天线墨层厚度与辐射效率矛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提升碳系水性导电油墨导电性能的方法,主要研究分散剂和树脂的含量对碳系水性导电油墨导电性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W?190分散剂和水性丙烯酸树脂,采用双因素法,保持分散剂和树脂的总质量在油墨中的占比固定,且其他组分在油墨中的占比也不变,通过改变分散剂与树脂之间的比例,制备多组碳系水性电热油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各组碳系水性导电油墨,测试油墨的黏度、方阻,探究导电油墨的形貌和导电性。结果 通过改变分散剂与树脂的质量比值,会对导电油墨的导电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分散剂与树脂的质量比值的增加,碳系水性导电油墨的导电性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结论 分散剂与树脂的质量比对导电油墨的导电性具有较大影响,当分散剂与树脂的质量比为2.5∶1时,在分散研磨60 min后,碳系水性导电油墨的黏度最大值为11.1 Pa.s,方阻最小值为4.3 Ω/□,此时导电性相对最佳。  相似文献   

11.
俞胡斐  钱静 《包装工程》2022,43(7):125-131
目的 研究一款可以随时间、温度积累从无色变为紫色的不可逆变色油墨的最佳配方,以便指示易腐食品的品质变化。方法 将结晶隐性紫和η6-异丙苯茂铁六氟磷酸盐(I-261)相结合,作为油墨中的变色组分。运用配方实验确定了混合溶剂、连接剂的组成和配比,并利用D-最优混料法揭示了溶剂、连接剂、去离子水三组分对油墨变色色差的交互作用。结果 当以丙酮/乙酸乙酯(质量比为0.48∶0.52)混合溶液为油墨溶剂,水性聚氨酯1426/聚乙二醇400(质量比为2∶3)混合溶剂为油墨连接剂,且溶剂、连接剂、去离子水三者质量分数分别为54.9%、17.4%、27.7%时,油墨样品印刷效果良好且变色效果最为显著。结论 根据配方实验确定的配方制备出的油墨变色效果良好,且对温度变化有一定的响应,可进一步探究其显色动力学,将其运用于食品品质监测。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微装药方法及设计合适的含能油墨配方,将喷墨打印装药和湿法压装两种装药方法结合起来,发现装药密度得到明显提高,装药均一性较好。采用激光点火方式,结合高速摄影和X射线衍射(XRD)等对微孔燃烧过程及其燃烧产物进行分析,获得了含能油墨中载体种类、纳米Al/Cu O含量和Φ值对微孔燃烧的影响规律。发现硝化棉(NC)不但有很好的油墨性能、装药性能,而且点火燃烧性能良好。得到以下结论:载体为NC且质量分数为7.5%,Al/Cu O的Φ值为1.6,初步测得最优配方下平均冲量约为145μN·s。  相似文献   

13.
14.
梁艳 《包装工程》2022,43(10):361-364
目的 探索包装设计中的水墨艺术化融入。方法 在各种文化相互碰撞、艺术设计无处不在的社会现实中,水墨艺术不断吸收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精髓,与各个艺术门类产生了紧密的联系。深入分析水墨艺术形式的外在特点与深刻内涵,从真、简、灵等视角探索水墨艺术的独特之处,得出水墨在包装设计中的融入与延伸是可行的,符合消费者和时代的双重要求,结合水墨的图形、文字、审美意境进行方向性的探讨,分别选取包装设计中的突出代表领域进行全面、详细的审视与分析。结论 水墨文化中的视觉元素与气韵之美都是当前包装设计中的灵感来源,其或浓或淡、或深或浅的变化,以及动静皆宜、宁静悠远的意境,让包装设计作品具备了更大的艺术魅力和经济价值,实现了更加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Smart materials are versatile material systems which exhibit a measurable response to external stimuli. Recently, smart material systems have been developed which incorporate graphene in order to share on its various advantageous properties, such as mechanical strengt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as well as to achieve unique stimuli-dependent responses. Here, a graphene fiber-based smart material that exhibits reversibl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witching at a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 (60 °C), is reported. Using molecular dynamics (MD) simulation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based non-equilibrium Green's function (DFT-NEGF) approach, it is revealed that this thermo-response behavior is due to the change in configuration of amphiphilic triblock dispersant molecules occurring in the graphene fiber during heating or cooling. These conformational changes alter the total number of graphene-graphene contacts within the composite material system, and thus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s well. Additionally, this graphene fiber fabrication approach uses a scalable, facile, water-based method, that makes it easy to modify material composition ratios. In all, this work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step forward to enable complete functional tuning of graphene-based smart materials at the nanoscale while increasing commercialization viability.  相似文献   

16.
尚丽娟 《包装工程》2019,40(18):246-249
目的 探究水墨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可能性及其具体的应用路径。方法 从时代大背景对平面设计的新要求谈起,得出水墨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是必然的发展趋向,也是设计的主体因素和受众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接着从水墨元素在审美意象和现代文化诠释等方面探索具体的应用方向,再以造型、内蕴、创新等方面的具体应用为中心,展开理论与实践的论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指出其在未来的表现载体的创新与现代科技的融合等发展路径。结论 水墨元素在平面设计之中的应用深刻影响了平面设计师的设计思维与创作模式,催生出了更加多元的发展方向和路径,给当前的平面设计作品带来了新的形式与内容,也使得设计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现代化的平面设计工作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石慧青 《包装工程》2022,43(6):355-358
目的 探索平面设计领域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突破性借鉴与应用。方法 平面设计领域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借鉴是值得肯定的,只是整个应用过程与方法并不能随意而为,必须结合实际需要进行大胆创新。详细分析水墨艺术形式与平面设计领域的各种艺术碰撞。先从整体的时代趋势与平面设计的需求出发,分析原因,得出有效的应用方向,然后具体而明确地从视觉效果、文化内涵和审美意境3个层面进行挖掘,尝试以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海报设计为突破口,进行理论论述和实践探索。结论 水墨元素对平面设计的相关影响与渗透,促使平面设计领域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和创新,这促使现代与传统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交织,以完美的作品形式呈现出来,成功地走上了宽广的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汤晓颖  邓亚荣  罗立宏 《包装工程》2021,42(18):308-315
目的 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创新,通过水墨艺术的数字化创新与设计研究,使传统水墨艺术与当代数字化技术从互为平行到主动相交,从传统水墨文化中建构新时代的表现形态与符号新意.方法 在实现当代水墨艺术创意概念设计的同时,完成了红外互动投影系统的搭建,对笔触点与背景图像分离、笔触点的目标追踪等难点技术进行了符合传统水墨艺术的互动投影要求的创新与突破.结论 将互动投影技术与水墨艺术结合,进行再创作、再表达,突破水墨艺术以视觉为主体的惯性认知,强调听觉与水墨艺术的关联性,实现概念创新的设计人员与架构设计的技术人员跨界合作交流,最终完成数字化艺术表现的多感官新体验,为传统艺术的数字化创新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李文静 《包装工程》2019,40(18):232-235
目的 探析包装设计中的水墨元素应用新方向及新路径。方法 从消费市场的成熟催生消费形式的多样和消费需求的多元这一背景出发,总结包装设计对民族文化元素的现实需求及重要性,接着深入民族文化内部,提取出水墨元素这一典型代表,同时结合水墨元素自身所呈现出的自然、空灵、黑白、简洁特质探寻当前包装设计对其的创造性应用,并分别结合水墨元素的文字、图形等精髓进行整体方向的总结,最后从水墨造型、水墨肌理、水墨意蕴等方面透析其在包装设计中的个性化应用路径,展望未来的发展优势,挖掘深层的发展潜力。结论 水墨元素凭借自身独特的特性创造出不同的层次与灵动的画面,其在包装设计中的创造性应用赋予了产品更多的内在价值,提高了整体的设计水平,促使包装设计由单纯的商业化向艺术化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20.
张丽 《包装工程》2018,39(10):241-244
目的探究水墨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展现传统元素的丰富哲学与文化内涵,增加包装设计的民族情感。方法利用水墨元素的深厚文化内涵以及鲜明的视觉冲击力,结合水墨艺术对于包装设计的现实意义,通过文字的状态呈现、图形的笔墨韵味、画面的氛围营造、意境的虚实渲染4方面,对水墨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详细解读。结论在包装设计中恰当的运用水墨元素,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按照包装设计师的意图,以更加快捷的途径和有效的感知方式,获取最佳的视觉效果,有利于设计理念的表达和设计目的的实现。同时传统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更加彰显独特的东方文化气韵,使现代设计更具中国特色文化品牌,为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