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高强钢23Co14Ni12Cr3强韧性的优化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考察了双时效工艺对超高强钢23Co14Ni12Cr3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抗张强度没有明显降低的条件下,新创立的双时效比正常时效的冲击疲劳寿命与动态断裂韧性分别延长和提高了35.5%与22.6%。结果表明:双时效工艺在改善高强钢的强韧性优化配合方面是一新的突破。基于显微组织的观察结果,深入地分析了逆转变奥氏体AR稳定性提高和疲劳寿命延长的物理机制,不仅双时效的高温保温阶段所形成的AR韧性得到大幅度提高,而且在双时效的低温处理过程中,从马氏体铁素体中析出的间隙碳原子会扩散到逆转变奥氏体中,造成马氏体的脆性降低和奥氏体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三点弯曲试样研究了疲劳裂纹在奥氏体/铁素体异种钢焊接接头中的扩展行为与显微组织的关系。测得了疲劳裂纹在Cr25Ni13/13CrMo44异种钢焊接接头中的扩展速率da/dN,并且讨论了疲劳裂纹扩展与显微组织之间的关系。分析实验结果认为,在奥氏体/铁素体异种钢焊接接头中,疲劳裂纹的扩展路径主要受组织韧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钢中超级贝氏体产生应力诱发相变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将60Mn2SiCr钢经完全奥氏体化后,在250℃~270℃盐浴炉中等温处理获得超级贝氏体,并通过在疲劳试验机上施加不同的拉-拉交变载荷来探讨其对实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使用SEM、TEM和XRD对样品分别进行组织形貌观察和相组成的确定。显微组织中部分残余奥氏体发生应力诱发相变,转变为孪晶马氏体,致使钢的强塑积提高近32.4%。结果表明:超级贝氏体中的部分残余奥氏体能够通过产生应力诱发相变改善钢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20CrMnTi钢碳氮共渗层中残余奥氏体对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残余奥氏体的应力诱发相变改善了渗层的强韧性,这是残余奥氏体提高接触疲劳寿命的主要原因。在滑动加滚动接触情况下,τ_(XZ)是引起疲劳剥落的主要原因。对于含残余奥氏体量不同的试佯的疲劳破坏,应用不同的τ_(XZ)/HM值的分布来说明。  相似文献   

5.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9%Ni钢中逆转变奥氏体的分布及形态,并用X射线测定了逆转变奥氏体的值.分析讨论了逆转变奥氏体对低温韧性的影响、逆转变奥氏体的形成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研究由改善显微组织形态提高调质高强度钢件疲劳寿命的可能性及相应的机理和途径。实验研究发现,通过改善显微组织到预想的状态,使调质高强度钢应力场强度因子范围门槛值稍有增高,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减低,疲劳寿命明显提高。分析认为,对疲劳寿命的提高是依据作者对改善调质高强度钢强韧化机理和途径的论点而合理设计热处理工艺,使这种钢晶粒显著细化,碳化物颗粒极为细小而均匀以及基体韧化的结果。这种组织形态具有阻碍疲劳裂纹扩展、减小应力集中和阻碍新裂纹的产生等作用,是提高疲劳寿命的重要原因。对改善调质态钢的强韧性和提高疲劳抗力的机理和途径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马氏体-贝氏体钢中奥氏体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探讨了马氏体-贝氏体钢中奥氏体的数量及形态分布等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指出了在不同冲击载荷下,针对奥氏体的数量及形态分布选择该种钢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TRIP钢板进行了一系列高周疲劳试验,对800MPa强度级别的TRIP钢的疲劳极限、疲劳寿命系数进行了研究,并与同强度级别的DP钢板进行了对比。分析了TRIP钢疲劳断口的显微组织以及TRIP效应对TRIP钢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RIP效应对钢的疲劳抗力有所贡献,在循环基数为107次下,TRIP钢的疲劳极限值明显高于DP钢,拥有更高的抗疲劳性能,TRIP钢疲劳裂纹源与疲劳区有明显韧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塑料模具钢的强韧性,文章研究了回火温度对甥料模具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900℃淬火保温60 min、400℃回火保温60 min热处理后,塑料模具钢组织主要为贝氏体、马氏体和部分残留奥氏体,并且伴有少量的碳化物析出,此时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0.
用热穿-热轧法制备了新型贝氏体中空钢.研究了热处理对新型贝氏体钢和渗碳处理对中空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贝氏体钢正火+低温回火热处理后的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和奥氏体,淬火+低温回火后的组织由马氏体、贝氏体和奥氏体组成;正火或淬火+低温回火后,新型贝氏体中空钢具有良好的强韧性.正火+低温回火后,中空钢的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新型贝氏体中空钢渗碳后空冷,渗层的组织为高碳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非渗层为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实体中空钢具有较好的强韧性和渗碳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我国长期沿用的5CrMnMo热作模具钢进行了稀土合金化,分析了不同稀土含量对5CrMnMo钢中的夹杂物,奥氏体晶粒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稀土对5CrMnMo钢抗热疲劳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稀土能显著提高5CrMnMo钢的热疲劳抗力,且当钢中稀土残留量为0.050%时,效果最佳,而超过此含量后,由于稀土夹杂物增多而使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20)Cr_2Ni_4A 钢渗碳和碳氮共渗滚子的残余奥氏体对其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采用不同的热处理,以便在滚子表层获得不同数量的残余奥氏体。接触疲劳试验是在类似于齿轮轮齿的条件下进行的。结果表明:滚子的表面耐久性能随残余奥氏体数量的增加而明显地增加;碳氮共渗试件比渗碳试件具有比较高的承载能力也是由于其具有较多数量的残余奥氏体。  相似文献   

13.
RE对中碳锰钒钢连续冷却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碳锰钒钢中加入稀土元素研究了稀土元素对钢连续冷却转变动力学曲线的影响。研究发现稀土元素增加了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 CCT 曲线向右移,延长了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分解的孕育期,也推迟了上贝氏体转变,但对下贝氏体转变没有影响。稀土元素还稍许降低了临界点 Ar_1、Ar_3。影响了正火后钢的组织形态,抑制了铁素体——珠光体反应,而出现了粒状贝氏体、下贝氏体和马氏体组织。并影响了正火时碳化物的析出行为,种类,数量及成分。稀土元素的这些影响,其机理目前尚不清楚。研究认为:固溶于钢中的稀土元素处于内吸附状态,阻碍了新相在晶界等缺陷处的形核过程,因而提高了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稀土元素对钢的净化作用也有类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新的组织设计及强韧化处理,研制了一类高碳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奥氏体──贝氏体钢(简称奥──贝钢)。研究了其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接触疲劳特性,论述了组织形成和强韧化机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测定了18Cr2Ni4WA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了不同冷速下的显微组织,研究了冲击疲劳、旋转弯曲疲劳、断裂韧性和常规机械性能,讨论了组织和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该钢的显微组织依冷速不同可分别获得板条马氏体、板条马氏体和贝氏体、贝氏体、以至全部为粒状贝氏体。冷却时间约一小时得到以粒状贝氏体为主的组织,其综合机械性能优于其他组织。不同冷速的组织中均存在一定数量和尺寸的(M/A)岛,对疲劳裂纹扩展有阻碍作用,可提高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6.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两相区热处理工艺参数对9Ni钢组织和低温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淬火温度及回火温度对低温韧性有显著的影响,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会造成低温韧性的降低。同调质工艺相比,经两相区热处理后,回转奥氏体分布更加弥散、均匀,且析出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17.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两相区热处理工艺参数对9Ni钢组织和低温韧性的 影响。结果表明,中间淬火温度及回火温度对低温韧性有显著的影响,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会造成低温韧性的降低。 同调质工艺相比,经两相区热处理后,回转奥氏体分布更加弥散、均匀,且析出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T10钢原始组织经980℃固溶,640℃回火后碳化物细化预处理对冲击疲劳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物细化后,使淬火后的马氏体也得到细化,从而提高了塑性,获得了良好的强韧性配合,使冲击疲劳抗力提高2~3倍,冲击疲劳断口由准解理断裂变为准解理加较多浅韧窝断裂。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BNbRE钢中残留稀土元素对其相变临界点、退火后珠光体组织及热轧态奥氏体晶粒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残留稀土元素使Ar1温度降低,Ms温度升高;奥氏体晶粒细化,铁素体量减少,珠光体量增多.  相似文献   

20.
在9Cr2Mo轧辊局部冷焊焊缝中,研究了焊缝服役后的疲劳现象与残余奥氏体(AR)数量、形态的关系.结果表明:块状AR是焊缝早期疲劳的主要原因;其疲劳机制是块状AR塑变切断破坏和高应力诱发相变孪晶.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与C符合定比规律后,固溶入基体的弱、非碳化物元素影响着AR的数量和形态.薄膜状AR与板条马氏体(ML)形成的ML/AR束,可显著提高冷轧抗疲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