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烯烃/极性单体共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暴峰  张玲  桂国球  伍青 《现代化工》2003,23(4):20-23
综述了以后过渡金属配合物为主催化剂的烯烃与极性单体共聚催化剂的新研究进展 ,涉及Ni、Pd的α-二亚胺阳离子配合物、Ni、Pd的水杨醛亚胺型配合物以及其他Ni、Pd、Fe和Co结构的配合物催化剂的合成、结构、对烯烃与极性单体共聚的性能和机理等。指出后过渡金属催化方法与其他活性聚合方法连用的新方法是烯烃与极性单体共聚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2.
从构成催化剂体系的金属中心原子出发.介绍了烯烃配位聚合催化剂体系的主催化剂组分的发展历史和最新研究动态。重点讨论了烯烃配位聚合催化剂发展过程中典型催化剂的结构特征和催化聚合性能,包括典型的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和非茂金属催化剂。其中,以第ⅣB族过渡金属为中心的催化剂种类和数量最多。占据了整个烯烃聚合催化剂的绝大部分,并且对我国烯烃聚合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非茂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作为新型烯烃聚合催化剂,具有配体可修饰及过渡金属可选择的优势,拓宽了烯烃聚合催化剂研究领域。综述了水杨醛亚胺型镍金属配合物催化烯烃聚合近二十年研究进展,阐述了配体上取代基电子效应、空间结构及催化乙烯聚合或烯烃共聚性能关系,分析了水杨醛亚胺型镍金属配合物催化烯烃聚合或者共聚特点,指明了此类烯烃聚合催化剂发展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聂万丽  曹蓉  Maxim V Borzov 《化工进展》2013,32(10):2396-2402
两性离子催化剂按照配体的结构特征和金属元素种类可分为两性离子茂金属配合物、非茂前过渡以及后过渡金属两性离子配合物三大类。两性离子茂金属配合物根据阴离子在配体上所连接区域的不同又可以分为Girdle型、Bridge型和Ring型三种。本文对各类两性离子配合物的合成方法、结构特征和催化反应活性进行了归纳总结,发现两性离子催化剂对催化烯烃聚合表现出较好的活性,而非茂的两性离子配合物不仅是良好的烯烃聚合催化剂,还可以催化多种类型的小分子反应。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单组份活性催化剂,目前,有关两性离子催化剂的应用研究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有待开发,尤其是在小分子的活化、催化领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通过烯烃官能团化构建有机化合物成为有机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当选择种类、晶体结构和性能多样的过渡金属配合物作为催化剂时,这类反应具有高效、高选择性和原子经济性高的特点.该文总结了近5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利用过渡金属盐及其配合物作为催化剂,经过自由基反应历程实现烯烃官能团化的研究进展,其反应特点是在过渡金属催化下烯烃参与自由基反应,再与其他底物或试剂偶联成键,从而实现官能团化.催化剂除了贵重金属铑、钯和钌等的配合物之外,还有普通金属,如铁、镍、铜和钴的盐及其配合物.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烯烃的自由基反应拓宽了烯烃官能团化的研究领域,为有机合成工作者提供了新方法和思路,还为烯烃官能团化合成各种功能化合物的产业化生产提供新方案.  相似文献   

6.
有机载体负载茂金属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等有机载体用于负载茂金属催化剂的研究现状,评述了有机载体型茂金属催化剂的特点、负载方式、负载化对催化烯烃聚合性能和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进一步提高有机载体型茂金属催化剂的活性、改善有机载体的形态和结构仍是值得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冯辉霞  李汉峰  王利杰 《应用化工》2011,40(2):315-318,334
分析了希夫碱金属配合物的结构特点及其催化氧化烯烃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用于均相催化氧化的希夫碱、固载型希夫碱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分类及其在氧化烯烃领域的应用研究。通过分析希夫碱类小分子金属配合物催化氧化烯烃的缺陷,得出非均相的负载型希夫碱类金属配合物催化剂是目前主要发展方向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通过烯烃官能团化构建有机化合物成为有机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当选择种类、晶体结构和性能多样的过渡金属配合物作为催化剂时,这类反应具有高效、高选择性且成本低的特点。本文总结了近五年来利用过渡金属盐及其配合物作为催化剂,经过自由基反应历程实现未活化烯烃官能团化的研究进展,其反应特点是在过渡金属催化下,烯烃生成自由基并与其它底物或试剂偶联成键,从而实现官能团化。其中,催化性能优异的催化剂除了贵重金属铑、钯和钌等的配合物之外,还有普通金属,如铁、镍、铜和钴的盐及其配合物。这些方法拓展了烯烃官能团化的研究领域,为有机合成工作者提供新方法和思路,还为将来的产业化生产提供新方案。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近年来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用于丙烯聚合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对含有N原子配体的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催化丙烯聚合的性能及存在的问题做了较详细的评述。同时介绍了对丙烯的低聚以及和其他烯烃或极性单体的共聚。  相似文献   

10.
聚烯烃主要通过第Ⅳ族金属催化剂进行配位聚合制备,单一位点催化剂一直为研发热点。该类催化剂通常被分为茂金属催化剂和后茂金属催化剂,并逐渐由单金属催化剂发展成双金属催化剂。介绍了茂金属催化剂和后茂金属催化剂的分类、结构特征以及配体结构对烯烃聚合性能和聚烯烃结构的影响。其中,茂金属催化剂的结构对称性对烯烃聚合影响较大,而后茂金属催化剂的配体取代基对烯烃聚合影响较大。建议加强后茂金属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并尽快应用到聚烯烃新材料产业化中。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合2-亚胺咪唑烷强供电子性的特点,笔者设计合成了全新的钯催化剂。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试,确定了配合物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现与中心金属相连的甲基容易被氯原子取代,当配合物空间位阻较大时,容易发生C-H活化现象。同时也研究了配合物对降冰片烯的催化性能,吸电子F的引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提高,聚合过程中的链转移反应增强。  相似文献   

12.
烯烃配位聚合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本文就《高分子化学》配位聚合一章节的教学提出一些自己的体会。在配位聚合的教学中,将有机、无机等知识引入,以及将高分子化学中的其它链锁聚合的内容进行衔接,有助于学生更好学习本章节的内容。对引发剂与催化剂、引发剂(催化剂)的分类、立构规整度与结晶度、配位聚合实施方法等这几个知识点进行补充讲解,加深对教学难点的理解,以便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臧树良  岳爽 《当代化工》2007,36(6):551-556
甲基三氧化铼(Methyltrioxorhenium)是一种新型高效的过渡金属有机催化剂.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全面系统的介绍了MTO的合成、性质、配合物及催化性能方面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一种Salen配体及其Cu、Co、Zn等三种金属配合物,采用核磁共振(1H NMR)波谱、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红外(IR)光谱、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等进行表征。并以三种金属配合物为催化剂,用空气氧化安息香合成苯偶酰。实验表明,Co-Salen配合物的催化性能最好(产率74%),催化最佳条件为:催化剂用量3%,溶剂为DMF,温度80℃,反应时间33 min。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以后过渡金属 (Ni,Pd ,Fe和Co)络合物为主催化剂的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发现、沿革及研究进展 ,包括催化剂的合成、结构、性能、催化烯烃聚合机理等。  相似文献   

16.
链转移反应在烯烃配位聚合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不仅可以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甚至还可以利用链转移反应调控聚合物的拓扑结构。以均相催化剂催化烯烃配位聚合过程中的链转移反应为切入点,讨论了常见的链转移反应、向催化体系加入合适的链转移剂合成功能化基团封端的聚烯烃、配位聚合中聚合物链向溶剂甲苯转移的新颖链转移反应,以及通过链转移反应控制聚合物拓扑结构的机理,最后以氢气(H2)为链转移剂,分别讨论了对非均相催化剂催化乙烯和丙烯聚合活性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近年来用于烯烃聚合的非茂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非茂前过渡金属类催化剂和非茂后过渡金属类催化剂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及催化性能。非茂前过渡金属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聚合物结构可控和分散性好的特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特别是Ni和Pd)由于具有独特的性能和较弱的亲氧性,能够合成高支化、具有拓扑结构的聚乙烯并且能催化烯烃与极性单体共聚。简述了α-二亚胺镍和钯催化剂在高支化聚乙烯和催化烯烃与极性单体直接共聚方面的应用,最后对非茂金属催化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金属卡宾配合物在有机天然产物的合成和均相催化过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着重介绍了它对烯烃环丙烷化催化作用的研究及其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CGC催化剂、单茂催化剂、多核茂金属催化剂、桥联茂金属催化剂,非茂金属催化剂催化极性烯类单体均聚合及极性烯类单体与非极性烯类单体共聚合的研究.茂金属催化剂催化极性烯类单体聚合的机理包括配位聚合机理与活性自由基聚合机理.采用茂金属催化体系可以制备极性烯类单体的均聚物及极性烯类单体与非极性烯类单体的共聚物.不仅拓宽了茂金属催化剂的应用范围,而且可开发出具有新性能的极性聚烯烃树脂.  相似文献   

20.
后过渡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以后过渡金属(Ni、Pd、Fe和Co)络合物为主催化剂的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发展、沿革及研究进展,包括催化剂的合成、结构、性能、催化烯烃聚合机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