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四种不同双活性基结构的活性染料对细旦锦纶的染色性能,讨论了上染pH值、固色温度、固色加碱的pH值对染料上染性能的影响。得出适于超细锦纶织物双活性基结构的活性染料的染色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四种染料除双均三嗪型外均在中温固色时有较高的上染率和固色率,双乙烯砜型和溴代丙烯酰胺型活性染料适于超细锦纶染色。并且四种活性基结构的活性染料染色的细旦锦纶织物具有优异的皂洗牢度、汗渍牢度和摩擦牢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交联改性降解壳聚糖对棉织物进行接枝改性,考察壳聚糖接枝改性对棉织物雷马素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织物经壳聚糖改性后,增加了织物表面对染料阴离子的亲和力和固着力,上染率和K/S值都有所提升,其固色率也有很大提高,均达80%以上;经雷马素红RR和雷马素黄RR染色后,改性棉织物的干、湿摩擦牢度和耐皂洗褪色同未改性棉织物一样,分别为4、3~4和4级,耐皂洗沾色降低半级,为3~4级.用雷马素蓝RR染色后,改性棉织物干摩擦牢度提高半级,达4级,湿摩擦牢度和耐皂洗等级同未改性棉织物一样,分别为3~4和4级.  相似文献   

3.
将溶胶-凝胶法用于活性染料的固色处理,对4只活性染料研究了染色后皂煮和不皂煮两种情况下的固色效果,对于染色后皂煮的活性染料染色布样,经溶胶-凝胶处理后,皂洗牢度和湿熨烫牢度的原样变色略有下降,白布沾色提高,△E值均有所降低;对于染色后不皂煮的活性染料染色布样,皂洗牢度和湿烫牢度的原样变色和白布沾色均提高0.5~2.0级。对其固色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合成了三支含有PEG作为间隔基的遥爪聚合物型阳离子活性染料,并考察了该染料对棉织物的无盐染色性能.结果表明,竭染率和固色率分别在85%和75%以上,对纤维素纤维具有良好的亲和性;染料的干摩擦色牢度均达到4~5级,耐光色牢度达到5~6级;BCD-Y皂洗牢度3~4级,其他两支染料的皂洗牢度达到4~5级.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支含双一氟三嗪活性基团的活性染料并应用于棉纤维的染色。详细考察了染色温度、固色温度、加碱量以及加盐量对其染色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染色温度90℃,Na2SO4用量70g/L,固色温度40~60℃,碱量(Na2CO3)0~3 g/L时染料的固色率可以达到87%。与同结构的含双一氯均三嗪活性染料相比,含氟活性染料的固色率提高13.5%。该染料具有较好的各项牢度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改进染色工艺,研究了德龙素N型活性染料固色率、匀染性、碱性汗渍牢度、摩擦牢度等染色性能,确认改进工艺可以使N型活性染料在锦纶、蚕丝织物上获得良好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7.
棉织物活性染料常规染色工艺碱消耗量大,易造成染色不匀、原料浪费、增大废水处理成本;采用低碱活性染料染色是一个重要的解决途径。本文探讨了棉织物HD-LA型低碱活性染料染色的最佳工艺,在染料用量2%(o.w.f.)、食盐60 g/L、碳酸钠5 g/L、固色温度80℃、固色时间50 min、浴比1∶10时,染色效果、能耗均较佳;并与常规活性染料染复色军绿色、咖啡色、灰色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干摩擦、湿摩擦及耐水洗牢度二者基本相似,HD-LA型低碱活性染料染复色匀染性更佳,而碱用量只有传统活性染料的1/2。  相似文献   

8.
该文采用Argazol TW活性染料对Tencel和丝光羊毛双组分纺织品进行同浴染色,详细研究了pH对Argazol TW活性染料染Tencel和丝光羊毛的上染率、固色率的影响,并测试了同浴染色时两种纤维的染色深度、色差和皂洗牢度等指标。  相似文献   

9.
在氮气保护下,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烯丙醇聚氧乙烯醚(APEG)为原料,合成一种无醛固色剂,并作为固色剂应用于棉织物的活性染料染色中。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共聚物P(APEGDMDAAC)性能的影响,优化的共聚物合成工艺条件为:单体质量分数ω=50%,烯丙醇聚氧乙烯醚用量为3%,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h,引发剂用量为0.4%,引发剂的加料分式为连续滴加。结果表明,在活性染料染色中,该固色剂对棉织物具有较好的固色性能,经其处理的棉织物的染色牢度效果较好,湿摩擦牢度可达3级,干摩擦牢度可达4级,皂洗牢度可达4级。  相似文献   

10.
该文主要分析了毛用活性染料在锦纶织物上应用的相关性能,包括上染率、皂洗牢度、汗渍牢度、摩擦牢度等.研究认为,德龙素系列毛用活性染料在锦纶纤维的中、浅色染色加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11.
亚麻粗纱染色的工艺研究与生产实践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根据亚麻纤维的性质,讨论了前处理工艺粗纱染色工艺。采用硫酸或醋酸酸洗15分钟,中等碱度煮练50-60分钟,经过氧化氢氧漂或亚氯酸钠亚漂后,再用活性染料、还原染料或直接染料染色。详细描述了各类染料的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12.
世界染料与染整工艺科技创新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根据染料母体的生物相容性论述了非诱变性染料和仿生染料在纺织纤维着色中的发展方向;论述了实现高固色率活性染料的有效途径以及通过交联染色方法实现染料与纤维近100%化学结合的可行性;介绍了环境友好染色新工艺,活性染料无盐染色,还原染料和硫化染料生化法还原或电还原法染色,非水溶剂染色以及喷墨印染技术。  相似文献   

13.
蔡玲 《染料与染色》2005,42(3):23-25,56
用B-型活性染料对大豆蛋白质纤维进行染色。研究了染色过程中温度、盐类、碱剂、浴比等诸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B-型活性染料用于大豆蛋白质纤维染色具有很好的得深性,鲜艳度和染色牢度,是大豆蛋白质纤维染色用的首选染料。  相似文献   

14.
徐捷 《电镀与涂饰》2012,31(2):47-51
介绍了锌金属和镀锌层染色的特点,选择染料的原则及适用的染料类型(包括媒介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和可溶性还原染料)。从染料的表面活性,染料与铬酸盐转化膜之间的作用力,染色过程及染色层的位置等方面阐述了锌金属和镀锌层染色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活性染料及其真丝绸印染工艺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活性染料对丝绸进行染色和印花的工艺,提高了丝绸染色产品的色牢度、染深性、得色量和提升力。优选了酸浴法、中性浴法和碱浴法染色工艺条件以及印花工艺条件。指出一氟三嗪活性基优于一氯三嗪活性基,双活性基优于单活性基。国产活性染料应在溶解度、配套助剂、染料筛选等应用方面要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6.
锦纶66微纤维活性染料染色条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人成  杨荣 《染料与染色》2005,42(1):35-38,14
采用毛用和棉用活性染料对锦纶66微纤维染色,详细讨论了染色温度、染浴pH值、染色和皂洗方法对染色深度和固色率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活性染料对染色条件的敏感性。活性染料对锦纶66微纤维的染色深度、固着率和固着效率受温度、pH值、染料母体结构和活性基的影响很大。毛用活性染料更适合于锦纶66微纤维的染色,普通乙烯砜硫酸酯及乙烯砜硫酸酯/一氯均三嗪染料可有选择性地加以使用,毛用活性染料合适的染色pH值约为4,其它染料适用的pH值因品种而异。采用酸性染色或先酸性后碱性的染色条件均可,后者的优点是固着效率高,但染色深度未见提高染色后采用碱性条件皂洗有利于染色深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锦纶和棉的染色性能不同,所以锦/棉交织物的同色性染色工艺较为复杂。传统的染色方法是采用分散/活性,分散/直接,酸性/活性等两浴法染色。本文用活性染料对锦/棉织物进行一浴两步法染色。选择pH值4.5-5可以对锦纶染色,在碱性条件下对锦纶不上色或轻微上色的活性染料,首先在酸性条件下对锦纶纤维染色,然后调节pH值到碱性对棉纤维染色,得到了优异的同色性。  相似文献   

18.
复合胺改性PA6纤维的染色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己内酰胺水解聚合时加入一定量的可反应型复合胺类政性剂(HAS),合成含有HAS的PA6树脂,经纺丝得到PA6纤维。选择酸性蓝AGL染料,研究了HAS改性PA6纤维的酸性染料上染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经改性后PA6纤维90℃时染色亲和力由22.01 kJ/mol增至23.35 kJ/mol,染色热(绝对值)由5.99kJ/mol降至2.16 kJ/mol,染色熵由44.06 J/mol·K增至58.37 J/mol·K;90℃染料扩散系数由1.24×10-14m2/s增至1.53×10-14m2/s,染色活化能由14.89 kJ/mol降至10.05 kJ/mol。改性后酸性AGL染料更容易上染纤维,改性纤维的酸性染料上染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optimization of disperse/reactive dyeing systems for resistance to the physical strength loss of Poly(lactic acid) (PLA)/cotton blended fabric was investigated. The blended fabric underwent a two‐bath, two‐stage dyeing process in which the PLA component of the blended fabric was dyed using two disperse dyes, followed by the cotton component being dyed with six reactive dyes containing different reactive groups—dichlorotriazine, monochlorotriazine, sulphatoethylsulphone, monofluorotriazine, monochlorotriazine/sulphatoethylsulphone, and monofluorotriazine/sulphatoethylsulphone groups. The optimal dyeing systems we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fixation rate of the dyes, tear/tensile strength loss, and SEM micrographs of the fabric. To avoid the strength loss during the disperse/reactive dyeing process, the recommended disperse dyeing conditions were 110°C, pH 5 for 20 min, whereas the reactive dyeing conditions should be temperature ≤60°C and alkali concentration ≤3 g/L. In this regard, reactive dyes containing monofluorotriazine and monofluorotriazine/sulphatoethylsulphone groups were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reactive dyeing systems. © 2010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1  相似文献   

20.
通过纸层析法得到Remazol、Cibacron、Everzol类活性染料的比移值(Rf),研究其同步上染性.结果表明:Everzol ED型活性染料比移值在不同浓度中差距较小,染液比较稳定,色相容易控制;在相同浓度下EverzolED型染料的Rf值较大,对纤维素的亲和力较小,适合作为轧染染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