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跨空间结构智能选型设计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大跨空间结构的选型设计属于概念设计范畴,包括方案生成、方案评价和方案决策三个关键设计阶段。大跨空间结构的智能选型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选型方案的智能生成,选型方案的智能评价,选型方案的智能决策。方案生成过程中专家的思维方式主要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案评价属于多人、多层次、多目标的综合评价问题,方案决策包括选型设计过程决策、方案可接受性决策、方案再设计决策和方案优选决策。提出了大跨空间结构选型方案智能生成的协同推理模型,方案智能评价的因素的体系模型以及系统的软件实现形式和体系组成形式。  相似文献   

2.
理想方案法在水利工程方案优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水利工程中诸多方案的综合优选问题,以小浪底水库为例,介绍了理想方案法的应用.通过确定各指标相对于优的隶属度矩阵,找到理想方案和理想负方案,计算出各方案与理想方案和理想负方案的差异度,从而得出贴近度,由此判断方案的优劣程度.  相似文献   

3.
可调加密方案是一类大分组的可调分组密码.为发现更多高效的可调加密方案以及更多的可调加密方案的实现方法,提出广义可调加密方案.通过定义加密方案的可用函数序列,函数序列的不同构造方法以及函数与方案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一系列新的高效的可调加密方案.在所有这些方案中,部分可调加密方案在效率上优于原方案,其他方案在效率上和原方案相当.同时,也发现几种可调加密方案新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信息系统安全方案的多属性决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解决信息系统安全建设中信息安全方案的选择问题,综合分析信息安全方案对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的符合程度、信息安全方案的采购成本、运行维护费用和信息安全方案对抗风险的效能等多种因素和指标,并根据这些因素对信息安全方案选择的影响,提出一种多属性决策方法.通过信息安全方案对抗风险的效能指数计算、信息安全方案各影响因素的权重赋值和信息安全方案综合指数的计算,依据综合指数对信息安全方案进行择优排序,实现对信息安全方案的恰当选择.对于符合基本条件(满足安全等级保护要求、成本在限制范围内、对抗风险达到要求等)而难以取舍的几个备选方案,该选择方法是合适和简捷的.  相似文献   

5.
将Schnorr签名方案和椭圆曲线数字签名方案(ECDSA)相结合,给出了一个ECDSA的改进方案.该方案避免了Zn中的求逆运算,从而提高了效率,并且通过对该方案的详细安全性分析,证明了它是安全的.而后给出了一个基于该改进方案的指定验证人代理签名新方案,并对这个新方案的复杂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它是安全的、更快速的.  相似文献   

6.
5G海量机器类通信的无线接入方案包括终端无线连接方案、终端接入和传输方案、终端成本优化方案、覆盖增强和降低功耗方案。MTC终端无线接入方案,包括直接连接、汇聚点连接和MTC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5G接入和传输方案包括协作机制和非协作机制,二者同时支持是5G机器类通信接入和传输的发展趋势。降低MTC终端成本的设计方案,主要是降低终端传输和发射模块的复杂度。MTC覆盖增强方案,对于不同的物理信道,需要分别采用相应的覆盖增强技术。降低MTC终端功耗方案包括采用休眠模式和扩展非连续接收(DRX)周期模式。  相似文献   

7.
结合椭圆曲线数字签名方案和变形的背包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椭圆曲线数字签名方案.方案的安全性建立在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和变形的背包问题的难解性上.通过引入变形的背包问题,新方案一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在此基础上,将方案拓展为代理数字签名方案.现有的代理签名方案都是基于离散对数问题或大数因子分解问题的难解性,新方案二满足了代理数字签名的安全性要求,具有更强的抗攻击性和更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连续生产的可变批容量抽样方案,是结合成批产品的抽样方案和连续生产的抽样方案的特点设计的一种方案。本文研究这种方案的平均出厂质量上限的计算方法,得到计算方案的公式,並指明选择方案的准则。  相似文献   

9.
给出一种新的群签名方案的构造方法,把这种方法应用于RSA签名方案,得到一种短的群签名方案。同现有的其它同类签名方案相比较,新方案具有签名长度短、群成员的撤销和加入方便、群签名的生成和验证快速等特点。安全分析表明,新方案满足一个群签名方案所应具有的所有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话音和数据综合业务LEO卫星通信系统的一种切换方案-动态信道抢占优先方案。该方案考虑了数据业务特性和话音切换业务的高优先级,并使用排队策略,为话音切换业务提供抢占优先权。该方案还采用了动态阈值的保护信道策略,保证了新呼叫和切换呼叫之间的优先级和公平性。通过计算机仿真,与无优先方案和传统保护信道方案进行比较,该方案使系统的服务等级和信道利用率性能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为便于理论研究和矿井生产中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时的应用、资料积累和对比,参照构造岩的分类方法,依据煤体结构的宏观特征和不同煤体结构类型煤的物性参数的测定结果,在对原煤体结构四类分法做了较大补充的基础上,根据非接触性探测煤体结构类型的需要,提出了硬煤和构造软煤的煤体结构二类分法,其中硬煤与原生结构煤、碎裂煤相对应;构造软煤与碎粒煤、糜棱煤相对应,从而改进和完善了煤体结构的形态及成因分类.  相似文献   

12.
基于低灰低硫的低阶烟煤用于配煤炼焦工业生产,对比研究了几种低阶烟煤(长焰煤与气煤)的结构组成与工艺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长焰煤的氧及酸性官能团含量明显较高,该类煤及其显微组分均没有粘结性,对粘结性煤具有较强的降粘作用;尽管长焰煤与气煤及其抽提物、萃余物波谱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结构参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高炉喷吹煤粉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置换比与煤粉燃烧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式,以高炉所允许的最低煤粉燃烧率ηmin为依据,明确地提出了最佳喷吹位置(氧煤燃烧器的位置)在具体的生产条件下高炉所允许的最高煤比和最佳煤比的概念,对各种型式的氧煤燃烧器进行了比较,认为双枪螺旋式氧煤燃烧器和同轴双螺旋式氧煤枪优于其它类型的氧煤枪。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主要含煤地层为早-中侏罗世的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陆相聚煤环境。煤层赋存受地质构造控制,聚煤作用主要发生在构造盆地内部。向斜和单斜为主要的赋煤构造,主要含煤盆地后期构造变形微弱,开采条件优越。以低阶烟煤为主,其次是中、高阶烟煤。煤类主要以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为主;宏观煤岩组分以暗煤、丝炭为主,其次是亮煤。宏观煤岩类型依次为暗淡煤、半暗煤、半亮煤,光亮煤较少。煤层具有发热量高、水分含量低、灰分产率低、挥发分产率高、全硫含量低和低磷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河西煤矿巷口井位于丰城市梅林镇低山村委会境内,B4煤层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依据其煤质化验指标,属中灰、中高硫、高热值瘦煤,可作炼焦配煤,动力用煤,工业锅炉、火力发电等用煤及民用煤。  相似文献   

16.
对某焦化公司进口的印尼焦煤、肥煤、1/3焦煤以及国内同牌号的田庄焦煤、两渡肥煤和枣庄1/3焦煤进行煤质及单种煤结焦性对比分析,并以生产常用配比为基础进行20 kg实验焦炉配煤炼焦实验,探讨印尼煤与国内炼焦煤的配伍性能。结果表明,印尼煤均是低灰、低硫、强黏结性、高膨胀性、低流动性的单一煤,其活性高,活惰比均不低于24,而国内炼焦煤有一定的混配,其活惰比为1~2,活性组分和惰性组分含量较为均衡;印尼单种煤所制焦炭的强度和热性能较差;印尼煤替代国内同牌号煤进行配煤炼焦,所制焦炭质量明显下降,并且替代量越大,焦炭质量下降越多。  相似文献   

17.
不同煤体结构煤的f值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淮南煤田C13-1煤层不同煤体结构类型煤的118个坚固性系数(f值)测定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不同煤体结构煤的f值分布特征和统计规律,说明了煤体破坏与f值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将f值作为硬煤和构造软煤的分类指标.  相似文献   

18.
煤层群煤与瓦斯安全高效共采体系及应用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提出了高瓦斯煤层群煤与瓦斯安全高效共采的概念:在煤层群开采条件下,首先开采瓦斯含量低、无突出危险的首采煤层,利用其采动影响使处在其上部和下部的煤层卸压,煤层透气性成百倍地增加,从而形成高效的瓦斯抽采条件.同时进行的卸压瓦斯高效抽采既解决了由卸压煤层向首采煤层涌出瓦斯问题,保障首采煤层实现安全高效开采,又大幅度地降低了卸压煤层的瓦斯含量,消除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为在卸压煤层内实施快速掘进与高效采煤方法提供了安全保障,从而实现了瓦斯与煤炭两种资源的安全高效共采.文中介绍了针对不同卸压瓦斯流动特点的近程、中程和远程卸压瓦斯抽采方法及工程应用实践,最后对高瓦斯煤层群煤与瓦斯安全高效共采体系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准东地区煤炭资源非常丰富,但准东煤在现役锅炉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结焦现象制约了准东煤的应用。通过对相同制粉系统使用准东煤和碱沟煤时制粉系统特性变化进行对比,发现了制粉系统与磨制过程中准东煤特性变化与结渣问题有直接关系。根据准东煤制粉系统特性和燃烧特性试验分析,提出了燃用准东煤对制粉系统特性的技术要求,为准东煤锅炉制粉系统选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我国放顶煤开采的实践,对放顶煤工作面顶煤的破碎和移动规律及上覆岩层的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开采深度、煤层强度、支架支护强度及煤层厚度等是影响顶煤破碎和放顶煤效果的主要因素。同时指出了顶煤的破碎是顶煤与上覆岩层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支架仅起辅助破煤的作用。并在此提出了顶煤破碎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