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氰化浸金过程中含碳物质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Tan等从Stawell金矿山矿石中提取了含碳物质并用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法进行了表征。含碳物质主要是六方晶系的石墨,混有少量半自形石墨和无定形碳。发现这种天然含碳物质有低的吸附金的能力,但取决于氰化物的浓度,KCN质量浓度大于250mg/L时不吸附。Auger的研究表明,研磨期间,含碳物质优先黏附在存在于金矿石中的硫化铁上而不是铝的硅酸盐上。  相似文献   

2.
钢铁联合企业炼焦过程物质与能量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炼焦工艺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钢铁联合企业炼焦过程物质流、能量流、硫素流流动规律,介绍了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途径。认为传统副产回收焦炉仍将是钢铁联合企业焦化的主流工艺;炼焦过程物质与能量流分析的核心问题是碳素流的转换与耗散,是在一定条件下焦炉煤气利用的合理优化和加热煤气热能的有效利用及余热回收。分析结果表明,焦炉加热用煤气消耗是焦化工序的主要能源消耗;干熄焦是具有显著节能效果的余热回收技术;焦炉煤气优化利用应综合考虑钢铁制造流程的优化和钢厂煤气平衡等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3.
宝钢1#高炉二次灰粒径主要以小于149μm为主,约为80%,粒度分布是2个正态分布曲线的组合.重力灰粒径主要以74~297μm为主,约为65%,粒度分布是3个正态分布曲线的组合.通过岩相显微分析确定了高炉炉尘中未消耗煤粉和焦炭存在的不同结构形态.根据炉尘中煤粉和焦炭中碳的消耗程度,由显微分析结果进行计算,给出了在常村煤工业试验炉尘中未消耗煤粉碳所占比例的公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硼铁精矿含碳球团的还原速率,考察了机械活化、添加催化剂、配加高反应性还原剂等强化因素对球团还原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矿/煤机械混磨、添加Na_2CO_3、配加木炭等均可以提高碳热还原速率;矿/煤机械混磨促进效果最明显,磨矿0.5 min时即可明显加快还原速率、降低起始还原温度,继续延长磨矿时间,其还原速率增加不明显;配加木炭会促进铁晶须的发展,导致球团体积膨胀,降低金属化球团强度。综合考虑各种强化措施对还原的促进效果、对球团性能的影响、可获得性以及加工成本,认为矿/煤机械混磨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基于转底炉直接还原工艺,考察了温度、碳氧比和碱度对球团还原过程中体积收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温度,增加碳氧比和碱度均可加快球团收缩过程,提高球团体积收缩率。在此基础上,对球团体积收缩变化过程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6.
7.
基于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及化学反应速度式,建立了描述含碳球团直接还原过程的数学模型,用此模型所做的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影响含碳球团还原速率的最重要因素是炉温,含碳球团应在尽可能高的炉温下焙烧;虽然大球的还原速度开始阶段较慢,但焙烧时间足够长时,不论球大小,都可达到高金属化率;只有配碳量足够时才能获得较快的还原速率和较高的还原度。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矿物颗粒、黄钾铁矾和二氧化硅三种固体对萃取过程中界面乳化物形成的影响。通过考察界面乳化物生成率和水相透光度的变化来评价形成乳化物的乳化程度。结果表明,体系中有矿物颗粒存在时,界面乳化物生成率很高,加入8g/L矿物颗粒,静置10min后,界面乳化物的生成率为40.3%。体系中有二氧化硅固体存在时,界面乳化物生成率也很高,水相乳化程度严重。而黄钾铁矾的分相时间短,乳化物生成率低,与其具有较强的亲水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大修后电解槽启动过程中的含碳现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由于电解质中悬浮冰晶石造成含碳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高喷煤比的高炉炉尘(重力灰和瓦斯灰)中矿物组成,给出了在不同煤比条件下未消耗焦炭和煤粉面积比.分析了高喷煤比对高炉炉尘中碳质量分数和未消耗煤粉比例的影响.确定了宝钢高炉在高喷煤比时高炉炉尘中未消耗煤粉量、焦炭颗粒量和煤粉在高炉内的利用率.通过试验发现,随着喷煤比增加,炉尘量增加,但在高喷煤比后,炉尘量波动较大.高炉炉尘中未消耗碳量和煤粉量随着喷煤比的增加逐渐增加,而未消耗焦炭量不受喷煤比变化的影响,基本上保持在3 kg·t-1的水平,表明宝钢高炉焦炭品质很高.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四种典型炼焦煤种进行配煤炼焦,研究在炼焦过程中煤的炭化行为。利用XRD、TG等技术手段,通过混煤在结焦过程中的结构分析和热解分析,得出煤在炼焦过程中的炭化规律如下:(1)在结焦的炭化过程中,微晶的堆砌度和延展度得到了提升;(2)在380~600℃之间,焦煤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最强烈,分解速率最快;(3) 900℃之后,生成结构性质稳定的焦炭。  相似文献   

12.
根据有关文献所述的试验室试验结果推论,煤气部分返回炼焦过程可以进行焦炭脱硫.为了解这一方法是否可行,采用两个高硫单种煤和一个生产配煤,在20 kg试验焦炉中进行了探索试验.在结焦后期,从焦饼中心部位通入焦炉煤气,进行煤气返回炼焦过程焦炭脱硫试验.为掌握煤气返回炉内的时机及煤气流量改变对结果的影响,共进行了11次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式炼焦过程中,煤气返回炼焦过程没有脱硫效果,相反,焦炭冷强度和热性能都有不同程度劣化.  相似文献   

13.
含碳铬矿团块高温还原过程中金属相的凝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含碳铬矿团块在高温还原过程中影响Cr2O3还原的主要因素,以及含碳铬矿团块在高温还原过程中金属相的聚集长大及其与渣相的分离状态。研究发现:当含碳铬矿团块的渣相碱度达到1.6,还原温度为1400—1500℃时,可以实现还原产物中金属相与渣相完全分离;提高含碳铬矿团块的内配碳比可提高Cr2O3还原率,但不利于还原过程中金属相的聚集长大。  相似文献   

14.
朱炳秀  魏国  姜鑫  沈峰满 《钢铁》2012,47(9):9-13
 根据低配碳比含碳球团还原低温熔分制备粒铁的技术思想,对含碳球团还原熔分过程中硫的分配及硫的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产品铁粒中硫质量分数的主要因素为碳质垫料、球团原料中硫量以及熔分后铁粒在炉内的停留时间。为了降低铁粒中硫质量分数,应尽量限制煤粉、铁矿带入的硫量。要选择硫量较低的碳质垫料,尽量缩短熔分后铁粒在炉内停留时间。垫料中混和适量的固硫剂有利于降低铁粒中硫质量分数。球团中添加CaO未见有脱硫作用,铁粒中硫质量分数反而稍有增加。球团中配碳比的增加会导致含碳球团中煤粉带入的硫量的增加,因此配碳比的增加会稍微提高铁粒中硫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5.
通过负荷还原试验,在温度为分别为1173,1273和1373K,负荷为0.1MPa,N2流量为1.0L/min条件下对含碳球团还原过程的粘接行为进行了研究,并且对粘结临界状态进行了明确界定,对粘结指数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研究表明,含碳球团在还原过程中出现粘接现象,温度是影响粘结的重要因素,温度越高,粘接越严重,1373K时,含碳球团的粘结指数达到88.7%,粘结指数能够客观地反映出含碳球团在还原过程中的粘接情况,铁连晶和氧化亚铁连晶生长出界造成含碳球团的粘接,温度的升高,铁链晶和氧化亚铁连晶长大速度变大,使连晶生长出界的可能性变大,球团粘接变得严重。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含碳铬矿团块和锰矿团块还原过程催化的研究成果。添加 Na_2B_4O_7等催化剂能促进铬矿团块的还原。其催化机理的主要观点是催化剂的加入促进了 Boudouard 反应的进行和改善了气相、固相的扩散条件。  相似文献   

17.
Devy.  GG  冯知生 《钢铁钒钛》1989,10(4):90-98
本论文评述在高纯物质的元素分析中,原子光谱测定法、质谱分析法、活化分析法中出现的难题.讨论了样品的制备,杂质的预浓缩以及气态痕量元素测定的特殊技术。  相似文献   

18.
对马钢不同炉型、不同熄焦。方式生产的焦炭在生产过程中的平均粒度变化情况作一调研,对现场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得焦炭平均粒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从焦炉装煤和推焦除尘、干熄焦、热工制度的调节等方面,介绍了安钢焦化厂炼焦生产过程节能减排的具体做法,并就炼焦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针对以回转窑为预还原反应器的熔融还原新工艺用还原剂的选择,本文以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作为还原剂制备钒钛磁铁矿含碳球团,从低温预还原过程尾气成分变化的角度,研究在不同还原温度下,还原剂种类对球团还原过程金属化率及CO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含碳球团还原过程中,尾气中CO及CO2体积分数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尾气中CO及CO2体积分数增加,还原后球团的金属化率升高,但CO利用率降低;还原剂种类对含碳球团还原的影响十分明显,褐煤球团还原过程中尾气的CO体积分数最高,其次是烟煤和无烟煤;在相同条件下,还原后褐煤球团的终点金属化率最高。在1 000℃、还原60 min的条件下,褐煤球团和烟煤球团金属化率分别达到79.39%、70.68%,均满足新工艺对预还原金属化率的要求,其对应的CO利用率分别为21.6%和2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