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钉螺扩散方式及防止钉螺扩散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涵闸引水灌溉时,将可能导致垸外钉螺进入灌渠,引起血吸虫病疫情蔓延。钉螺主要靠粘附于枯枝残叶等飘浮物上随水漂流,以及靠其自身特殊功能倒悬于水面随水漂流。试验表明:当流速大于0.6m/s 时,钉螺即失去吸附作用,并随水进入涵闸,以推移形式在渠道内扩散。根据水流输送钉螺的特点,提出了沉螺池及设置拦网的防螺措施,其主要作用为降低流速而使钉螺沉淀,至于粘附于漂浮物上的钉螺,则被拦网拦截于池内。在涵闸停止引水期间,即可将池内钉螺杀灭。  相似文献   

2.
环境变化对钉螺扩散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钉螺扩散是血吸虫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综述了目 前关于环境因素对钉螺生存和扩散影响方面的研究,分析了温度、纬度、高程、水位、土壤 植被等环境要素对钉螺影响的程度。指出生态扩散是钉螺扩散的最基本过程。研究了环境变 化和人类活动对钉螺扩散的影响,并对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温度对钉螺扩 散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研究短时间(几年或几十年)钉螺扩散变化主要考虑洪涝灾害 等因素的影响;洪水对钉螺扩散影响具有两面性,洪水年水位抬高将抑制钉螺的生长,同时 洪涝灾害使钉螺从有螺地区向无螺地区扩散,因此出现洪灾后钉螺数量先减少后增加的现象 。  相似文献   

3.
凌津滩水电站首次采用大型盘香式启闭机启闭大型平面工作闸门,取消常规布置中的混凝土高排架,加快了工程进度,实现提前6个月发电,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自1998年下闸蓄水以来,泄洪闸已经安全运行了近5年时间,工作闸门及启闭机经历了各种洪水的考验,总体运行情况基本良好,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庆林 《治淮》1997,(4):30-3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引水口位于江苏省江都市,输水干线途经高邮、宝应(钉螺分布北界33°15’)。江都、高邮、宝应三县市都有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孳生。所以调水能否引起钉螺北移从而使血吸虫向北扩展是影响工程实施的一个关键问题。1978—1981年,进行了《南水北调是否会引起钉螺北移的研究》。技术鉴定作出“北纬33°15’以北形成有螺区是受到限制的”结论,但认为仍需对子代钉螺能否适应北方环境并生存繁殖作进一步研究,为此,淮委南水北调办公室委托江苏省血防所,于1991年至1994年开展了南水北  相似文献   

5.
钉螺在动水中运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研究了钉螺在动水中爬行运动和钉螺在动水中的起动流速,推导了钉螺在开厣状态下起流速公式,还根据试验结果描述闻不同流速区段钉螺运动特性,分析了钉螺在渠系中扩散方式,从而为防止钉螺扩散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凌津滩水电厂可编程控制器的配置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分布范围最广的慢性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美的73个国家,患病人数约2亿。钉螺作为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其迁移扩散对血吸虫病的蔓延起了根本性的作用。研究水中钉螺的迁移扩散对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极为重要。通过大量收集和充分理解前人的工作成果,对钉螺的生存环境及影响因素、迁移扩散方式、水利工程对钉螺及血吸虫病扩散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就水中钉螺迁移扩散尚存的一些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探讨。该工作的完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钉螺及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水工建筑物钉螺扩散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80年代以来,防止水工建筑物扩散钉螺的研究取得的进展。采用沉螺池加栏网工程和中层取水工程时防止止灌溉闸扩散钉螺方面已取得实测资料,证明工程效果较好。三峡工程修建后,钉螺是是可能到库区?对钉螺在船体上的吸附能力研究之后,认为向扩散的可能性很小。提出的防止船闸扩散钉螺的几种措施,有待工程实践完善。水库建成后,下游河道环境将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有利于控制钉螺的薛生扩散。  相似文献   

9.
简要阐述了导叶、桨叶双重调节的原理,对凌津滩电厂的数字式并联PID电液调速器的技术参数、硬件结构、控制功能进行了介绍,并就其设计、运行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三峡工程运行对洞庭湖区钉螺及血吸虫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运行是否导致长江中下游血吸虫病蔓延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2003~2010年先后在洞庭湖区布置了26个螺情监测站,进行跟踪监测。监测数据表明, 2014年与2003年螺情比较,洞庭湖洲滩有13个监测点未查到钉螺,9个有螺监测点活螺平均密度降低了96.27%;2014年有螺点占总监测点的34%,有螺洲滩面积和分布范围正在快速缩小,洲滩钉螺向垸内扩散机率大幅减小。  相似文献   

11.
一些传统的水利血防措施(沉螺池、中层取水等)受多种条件的制约,工程效益难以充分发挥,研究新的水利血防措施势在必行。本研究借鉴旋流排沙的原理,研制了旋流排螺模型,并通过模型试验研究装置内的水流特性及排螺效果。结果表明:流量增大,流速以及紊动强度也随之增大;切向流速的径向分布中,靠近边壁的流速较大;在测流垂线上,切向流速分布中则以表层流速为最大;隔板对水流挤压使得在隔板边缘出现较大的轴向流速;模型内缘的径向流速比外缘径向流速更大。轴向紊动强度的分布为中上层大、底层小。在试验流量下,投入一定数量的钉螺,观测到模型排螺率达100%,表明旋流排螺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排螺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关江  虞喜泉 《水力发电》2005,31(6):48-50
通过回顾凌津滩水电站清污机引进时考虑的技术问题,介绍安装、调试和目前使用的情况,最后提出了提高该清污机自动化水平和继续研制国产全自动清污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沉螺池是水利血防的一项重要工程措施,它是沉集和拦截水流中钉螺的建筑物,沉螺池内设置拦螺墙是近几年才实施的措施,作用在于提高拦螺效果。该措施实践时间不长,同时拦螺墙占了部分过水面积,水流通过此断面后流速较大,流态较复杂。为观察沉螺池中设置拦螺墙的阻螺效果及其对水流结构的影响并对其设计提出优化,进行了大量水槽试验。每次试验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研究拦螺墙相对开度和断面平均流速等因素对沉螺池拦螺效果的影响,并分别试验了设置1道拦螺墙和2道拦螺墙的效果。试验表明:拦螺墙可以有效拦阻水面漂浮物,但是水流通过拦螺墙后流态会发生显著变化,在拦螺墙下游形成一定长度的回流区,长度与拦螺墙相对开度、水流流速等因素有关。挟带钉螺的水流通过拦螺墙后进入回流区,流态紊乱,流速增大,对钉螺的沉落造成困难。建议仅设置一道拦螺墙,并且应该设置在沉螺池上游尽量靠近进水口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小浪底水库对下游河道的冲刷效果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浪底水库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冲刷效果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①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以来,通过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黄河下游冲刷效果明显,至2010年10月,黄河下游河道累计冲刷泥沙19.4亿t,2 000 m3/s同流量水位下降1.6 m左右,下游河道主槽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汛初的不足1 800 m3/s提高至4 000 m3/s;②在小浪底水库主要拦沙期的2008—2020年,下游河道基本不淤积,2020年以后下游河道快速回淤,在2028年左右回淤量达到建库前水平,届时小浪底水库拦沙期恢复的4 000 m3/s左右的中水河槽将难以维持。建议尽早开工建设古贤水利枢纽,争取在2025年前后建成生效。  相似文献   

15.
由于溪洛渡、向家坝水库与三峡水库蓄水时间上的同步性,使三峡水库蓄水难度进一步加大,进而影响其综合效益的发挥。为满足下游地区在蓄水期对上游梯级水库下泄流量的新要求,研究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水库与三峡水库联合蓄水调度方案,优化梯级水库蓄水过程。在综合分析防洪、泥沙、库区、发电及供水等指标基础上,推荐梯级水库蓄水调度方案。防洪、库区淹没及泥沙淤积的影响分析表明,所提方案可进一步缓解下游地区的供水压力,对金沙江梯级水库联合蓄水调度一定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青铜峡水库运用方式及排沙历史进行了回顾,计算了不同排沙方式下排沙期内水库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青铜峡水库排沙对下游河道的淤积影响不大,主要是在青铜峡—石嘴山河段造成短暂的淤积。  相似文献   

17.
万家寨水库运用对上下游河段防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万家寨水库修建后,喇嘛湾大桥以下河段成为稳定封冻河段,封冻河段增长86km。冰塞、冰坝险情增加,水位壅高,沿河企业、村庄受灾。万家寨水库运用对河曲河段及天桥电站的凌情影响,既有有有得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应掌握时机降低库水位,适当抬高移民搬迁线。  相似文献   

18.
 丹江口水库的修建改变了原来的来水来沙特性,对水库下游河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刷。加高后的丹江口大坝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工程运用后必将对丹江口水库大坝下游河床、水资源供给及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将产生影响,为了与工程运用后作一对比,2005年对丹江口水库坝下游丹江口至碾盘山河段进行了一次1/10 000水道地形测量。从历年观测资料看,从丹江口至碾盘山河段即汉江中游各河段河床出现了大量的、不同程序的冲刷,经分析计算得出,坝下游河段冲刷强度随时间及距坝里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并且与来水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